- 0
- 0
- 1
分享
- 记者专访 | 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视频总监王之纲
-
2022-03-14
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的正式闭幕,为盛大的冬奥赛事落下帷幕。
冬残奥会闭幕式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沈晨担任导演,以“在温暖中永恒”为主题,记者专访了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视频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看他如何带领视频团队,通过视效设计完成整体闭幕式的艺术表达,将“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
王之纲告诉记者:
“我们想借助这样的一个舞台更好地展示残疾人群体,他们无论如何都是我们此次设计中最核心的主角。”
闭幕式运用先进的视听科技及注重情感表达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通过寄托追忆的“留声机”,将本次冬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的精彩瞬间镌刻下来,以爱的感召呼唤一个残健融合的美好未来。
“唱片”这一视觉意象承载了冬残奥会的温暖记忆
问:总导演对冬残奥闭幕式的核心主题和整体基调是什么?
王之纲:冬残奥闭幕式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环节,基调是温暖、感人。冬残奥会闭幕式其实也是冬奥开幕式、冬奥闭幕式、冬残奥开幕式、冬残奥闭幕式四个仪式的结尾。冬残奥会闭幕式实际上是整个冬奥会周期的结束,希望体现出一种温暖感人的氛围,传达“在温暖中永恒”的主题。
问:冬残奥闭幕式在设计理念与情感传达上与开幕式有什么不同?
王之纲:开幕式是同心圆的概念,表现的是圆融、圆通、圆满的一个主题,一方面是展示中国残健融合的理念,同时也表现了全世界对于残疾人的尊重。我觉得开幕式的主题更大,闭幕式则倾向于展现温情的记忆。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瞬间,记住这一次北京冬残奥会,记住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在这里交流、拼搏、竞争,努力进行自我实现与突破。我们将这段时间各国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凝聚成记忆,集中展现给全世界人民。
问:在闭幕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唱片元素,为什么要以唱片为一个主要的视觉意象?
王之纲:相对于现在很多新的存储媒介来讲,唱片具有质感与温度,它本身就有记忆、怀念这种属性。在整体舞台及表演空间构建上,我们采用圆形唱片的视觉概念,作为冬残奥会这段时间回忆的存储载体贯穿始终。配合舞美的机械唱针装置,闭幕式所有的演出、仪式都会在圆形的唱片空间中演化完成。
“爱的感召”表达出残健融合的美好生活向往
问:在《爱的感召》环节中,环绕唱片人群的影像风格是什么?圆形主舞台上变化的画背后有什么故事?
王之纲:《爱的感召》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节目,它是由残疾人歌唱艺术家以及舞蹈演员们用手语和手臂舞蹈共同完成的。地面的视觉影像依然是由唱片的视觉概念起始,受《You raise me up》这首悠扬动听的歌曲启发,我们选用了声波的形式,在唱盘转起来的同时,唱针引申出逐渐起伏的声波,勾画出一个个残健融合的家庭,展现他们快乐幸福的生活状态。比如,两个健康孩子帮助一个独腿小女孩跳绳、小朋友们推着坐轮椅的孩子放风筝的画面,它们以可视化声波的形式围绕着唱片展现,同时不影响中心舞台的演员演出,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视觉氛围。
当副歌响起,我们选取了五幅残疾人创作的绘画作品作为《爱的感召》的收尾,最后一幅我们又回到了开幕式由两个盲童共同创作的的笑脸上,完成了两个仪式在表演时空上的呼应。最终,所有舞蹈演员亮起手中的小灯,形成了一个“LOVE”字形,表达爱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情感。
问:冬残奥会赛场上有许多残疾运动员的感人瞬间,这在闭幕式有体现吗?
王之纲:因为冬残奥会闭幕式是残疾人运动员的舞台,很多环节都是以他们作为重要主角的。最开始的高光时刻实际上就是通过唱片来回顾了本次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精彩瞬间:他们在赛场上的竞争拼搏,与观众、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其次,入场仪式中唱片所形成的地球影像将所有各国残疾人运动员旗手包围其中,展现出人类“共享地球、团结一心”的期望。最后的熄火环节的倒计时过程中,也凝固了许多本届冬残奥会的难忘回忆。
问:在熄火环节中为什么会用到多种计时方式?
王之纲:熄火是闭幕式中最隆重的环节,它意味着告别,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结束。在这个环节我们希望做到刚柔并济。在音乐表演上,十三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展现出铿锵有力的时间节奏,代表着所有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其后将过渡到由残疾人艺术家演出的小提琴独奏《雪花》,婉转悠扬的琴声展现出大家对这段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观众的情绪在刚柔并济的表演中不断酝酿。在视觉画面上,时钟在多圈的环绕中以简洁有力的视觉风格展示世界时钟的计时、中国的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时间”要素,配合着六十名舞蹈演员完成层层递进的“时空表演”。这些不同维度的时间最后都汇集到熄火这一刻。
当所有演员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结束,不同维度的“时间”要素也汇集到熄火时刻,最终画面凝聚到开幕式运动员的点火仪式的瞬间,将点火的瞬间和熄火的过程形成呼应。最后一道光线慢慢地将影像回归为唱片的原始形态,同时火炬装置慢慢下落,缓缓熄灭,意味着整个闭幕仪式最重要的熄火环节的结束。
完美融合强视觉冲击的宏大叙事与温暖动人的细节表演
问:作为冬残奥开闭幕式的视频总监,您对参与此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您认为闭幕式中视效设计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王之纲:最大的体会有几点。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跟残疾人群体的紧密合作。虽然我们很多时候不需要跟残疾人演员直接沟通,但是我们经常去观看他们的排练,通过和残疾人工作人员交流,去了解他们的状态以及他们内心的需求。其实这方面对我的触动是最大的,我们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要在这个舞台为他们的表达发声助力。毕竟在现在媒体爆炸的时代,残疾人的声音以及他们呈现的画面实在是太少了。我们以烘托、展示他们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在这方面提升自己,展现出他们最美好的一面。
第二点,这次冬残奥开闭幕式表演我们既表现出了宏大叙事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兼顾了转播中温暖感人的戏剧化细节表演。我觉得这是此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视觉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突破和亮点。
第三点,我们非常感谢冬奥组委,以及开闭幕式导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开放的设计空间,尊重艺术家对作品的表达主体性。在进入制作阶段后我们几乎没有做推翻性的修改和调整,这一点也是非常感谢冬奥组委对我们的信任。
问:在冬残奥开闭幕式这种十分考验团队的大协作的环境中,您是怎么进行统筹的?
王之纲: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团队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而且高效运转的系统,视频团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需要按照既定计划执行创意设计制作;另一方面,还需要随时应对临时突发的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这些都离不开各团队间的紧密协作和沟通。所以相对于整体的运作运转,视频团队基本上都是在跟时间赛跑,在安全高效的原则下,尽力做到最好的状态。为了达到现场和转播中的最佳效果,我们的视频播控团队也给予了创意制作团队最大程度的支持,不仅经常为我们提出现场修改的高效解决方案,而且往往为了等待文件生成及现场测试,他们都需要陪着我们熬夜加班到天明,在此一并感谢他们的陪伴与付出。
问:您的团队在冬残奥开闭幕式的筹备过程中克服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之纲:我觉得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身体上的疲劳。不说长达两年的创意设计过程,就进场排练开始,冬残奥会开幕式从2月21日进场到3月4日演出就经历了4次正式联排审查和不计其数的技术联排和分场排练。而闭幕式时间更为紧迫从开幕式结束到3月13日闭幕式演出同样是经历了同样的排练和联排审查环节。虽然在进入鸟巢国家体育馆合成排练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有一些视觉效果是在演员们进入到鸟巢之后排演过程中才产生的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我们不愿放过丝毫可以提升作品的机会。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力争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所以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对画面的精细程度以及表达的准确性进行不断的提升,但实际上对于如此之高分辨率的视频来说,每次输出的时间都是非常耗时的。所以我们每一次提升,每一次根据导演团队以及领导们的意见修改,都需要跟时间赛跑,思考出一个最佳的调整方案,不仅能够满足每次联排与审查,同时也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