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新锐力量】卿宴:关于情感与需求的设计探索
-
原创 2022-03-10
栏目简介
2020年是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联合发起“中意青年创新创业年”,并联合举办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创新者的热情、交流创新经验,我们推出《新锐力量》栏目,将要采访100名活跃在设计创新领域的青年人,并附上编辑评语,分享给广大读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编者语
设计师简介
卿宴
时装设计师、设计专业教师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柯桥区“经纬计划”创意人才之一,现工作生活于广州。作品以人类情感为主线,以时装及织物设计为载体,以自然、科技、传统文化为融入点,善于跨界进行创意设计。
在服装行业从业多年,获奖经历丰富,曾服务过多个服装品牌,作品多次参与各大时装周与艺术展览,其中包括中国国际时装周、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衣的表情达意时装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等。
Q1
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你的作品特质,并加以阐述。
A:
柔和、干净、力量。
2020年时装影像作品《你好吗?》
人类情感与需求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作品立意点,我在作品中曾以各种形式模仿过情感状态,意图把情感可视化,我想创意作品中情感的概念不是一般科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通过表达情绪与感觉,来唤起一些体验。温暖、温柔以及力量是我认为人性里最美好的特质,我所说的力量并不是坚硬和黑暗等特性非常“硬”的物质,而是一些柔软的但可以抚慰人心的能量,就像人性里那些勇敢和坚强的部分,这些力量可以使在低谷的人冲破内心的桎梏,获得更好的状态。
当然,这些解释起来都非常的抽象,我喜欢干净纯粹的物质,所以在我的作品里我会尽量克制自己在材料与色彩上的运用,把某一类材料用到最极致的状态是我对自己作品的追求,我在《你好吗?》这件作品里有这方面的尝试,这是一个时装影像作品,通过服装与深海这两种材质来诠释人在压力环境下的挣扎、困惑以及突破,这件作品服装的全系列都是白色系,
我以色彩上的纯粹与极简来衬托服装与深海这两种材料的纠葛。柔和与力量在作品形式上更像是一种碰撞与和谐。
2020年时装影像作品《你好吗?》
Q2
在你的创作与个人经历中,艺术作品与商业作品两者出现的频率相当,你是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呢 ?
A:
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商业作品都需要创新和独特的创作语言,相比之下设计更关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者的体验,而艺术则更需要创作人不断地向内在挖掘,寻找最根源的想表达的东西,以及能与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点。
在我的“刺”元素作品《呼吸》中,我以刺隐喻一种“防备、抗拒”的状态,表达人对于安全的需求与这种情感外化的状态,这种尖锐的材料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刺激。在观看这件作品时观者首先会感觉到刺是种不可接近的形体,进而产生探究欲,产生更多的思考:比如为什么会以刺来制作这件服装?这种代表“安全距离”以及“社交防御”的刺是否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这是我在作品中对于人类情感与需求相对实验性的尝试,但在商业作品里,这种非常尖锐的材料很少会被运用,因为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实用性以及功能属性,不过商业作品也可以由这种实验性的尝试从而引发更多的创新。
因此基于设计师的身份,在艺术作品的范畴里做一些实验性的尝试,尽可能地创造一些实验性的作品来为商业作品表达寻找新的素材,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7年 刺元素作品《呼吸》
2020年 刺元素作品《你好吗?》
←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
Q3
新常态下纺织企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在你看来,传统如何在当代进行创新的演绎?
Q4
设计师与教师是你的双重身份。请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两者间的关系。
A:
我身边很多教师在行业里都保持着非常高的活跃度,伟大的设计师和卓越的教师这两者身份并不对立,也是我希望自己未来能达到的目标之一。
我的学生基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这个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从小接触到很多信息技术,同时也被互联网上的各种观念影响着。他们大部分思维非常活跃,身上的创造力、破坏力和年轻人的生命力会切实地影响到我,我教授给他们的东西很多时候是我自身的设计实践所带来的方法论和操作模式,但是人各有异且思维不同,学生们的作品有时候反而会让我产生新的思考从而给到我启发,我想这就是教学相长,互相学习。
Q5
从设计学科的宏观视野来看,你认为服装设计专业近五年会有什么发展趋势?
A:
时代在飞速进步,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人们对于生活、设计、美学的观念也与以前大不相同,服装作为衣食住行里的首位,必然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观察到很多传统的服装商业模式这几年逐渐被证明不再可行,我想未来的服装设计必然会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方面立足于“基本款”例如优衣库之类的品牌,在品牌合理的范围内把材料、工艺做到极致完美,这是技术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则需要更强的设计创新能力,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在这个消费个性化的时代,我想时装设计师需要更多的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做更多实验性的尝试,找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点,通过设计的手法把品牌个性凸显出来获得追随者。设计师需要多方面地挖掘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更明白自己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
Q6
你认为服装设计对于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A:
服装设计属于我的一种表达媒介,就像音乐家的媒介是音符,但无论媒介与载体是什么,内在想表达的观念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未来我也会尝试更多的表达方式,不仅限于服装作品。
Q7
如果方便的话,能否透露下近期正在进行的创作?
A:
更系统地梳理自己的创作思路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围绕情感需求、情感可视化这些框架与作品立意点我会做更多的尝试,同时也在考虑把这些实验性的尝试运用到商业产品中。
Q8
有哪些后疫情时代的习惯对你的设计思路产生了影响,为什么?
A:
我的创作思路一直都是差不多的,能给我带来灵感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出去行走,切身体会和感受。
Q9
在今天的语境下畅想未来,有什么想对你专业的学子们说的话吗?
A:
任何时候都应该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然后相信坚持的力量。
资料来源 | 卿 宴
采访 | 胡心玥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