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三星堆人头像、镂空人面纹钺、胡人牵马人俑 青铜器珍品见证中国古代辉煌的青铜文化

原创 2022-03-02



日前,湖南省博物馆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九家兄弟文博单位的支持下,举办了中华文明系列原创大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览荟萃280余件(套)青铜器珍品,可以窥见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诠释、展示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现撷取部分重点文物予以介绍。

兽面纹单柱爵(图1) 商代早期,高17.9厘米,长15.8厘米,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商代饮酒之风盛行,爵是常见礼器之一。这件青铜爵铸工粗糙,造型古拙,但已具备爵前部有长流、后部有尖尾的主要特征。


图1


人面纹铜方鼎(图2)商代晚期,高38.5厘米,长29.3厘米,宽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整体以云雷纹为地,器壁四面装饰高浮雕人面纹,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两字,这是目前出土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主题装饰的青铜方鼎。鼎历来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人面与兽身的结合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其特殊装饰更体现出古代长江流域文明的独特意识形态与祭祀礼仪风格。


图2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图3)商代晚期,高41.5厘米,横径20厘米,纵径17.3厘米,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方额,粗眉,立眼,蒜头鼻。阔口,大耳,耳垂穿孔,颈较粗,前后呈倒尖角形。平顶编发,头发向后披,发辫垂于脑后,上端扎束。眉及眼均涂有黑彩,发辫涂有朱砂。


图3

动物纹提梁卣(图4)春秋,通高50厘米,口径24.4厘米,腹径38厘米,1988年湖南省衡阳市赤石出土,衡阳市博物馆藏。酒器,其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极为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与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仅在湖南湘潭和广西各出土一件,均小于该卣。这类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此卣铸造精良,可知春秋时期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较发达的铸铜水平。


图4

镂空人面纹钺(图5)商代晚期,长31.8厘米,宽35.7厘米,1965年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苏埠屯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钺由斧发展而来,古籍中有“钺,大斧也,一名天戉”的记载。商周时期,青铜钺一直是权威和武力的象征,只有高级贵族才能随葬。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用途,用于军事活动时,作为兵器象征军事统率权;用于礼仪活动时,也有仪仗的作用。


图5

象纹兽面纹铙(图6)商代晚期,高103.5厘米,甬长36.3厘米,铣宽69.4厘米,重221.5千克,1983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乡转耳仑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铙为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宴乐、军旅等场合。湖南是大型铜铙的主要发现地,已出土铜铙40多件,其中大约有10件重量逾100千克。象纹兽面纹大铙呈合瓦形,长甬,甬上有旋,甬中空与腹腔相通。旋上饰双身虎纹,钲面主体纹饰为粗线条变形兽面纹,无地纹。鼓部以云雷纹为底,隧部浮雕一对卷鼻小象,象身满饰云纹,似正对视鸣叫。此器乃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商代铜铙,被誉为“铙王”。


图6

“天亡”簋(图7)西周早期,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传清道光年间陕西眉县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常与鼎搭配使用,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天亡簋是几件记载西周初年重大历史事件的有铭铜器之一。簋内铭文8列78字,记载乙亥这天,作器者“天亡”辅佑周武王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祭祀典礼。从祭典的主祭者(武王)、助祭者(天亡)、对象(文王、上帝)、规模(大礼)等角度看,这场祭祀是已知铭文记载中级别最高的一场典礼,与历史上“武王伐纣”有着直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图7

鸟形盖瓠壶(图8)春秋中期,高34厘米,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瓠壶是青铜壶中的一种,造型可能取材于瓠瓜一类现实中的瓜果或水囊一类软质的贮水器物,盖有环链与器相连,腹部有提梁。据史书记载,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为“玄酒”(淡薄的酒)。


图8

蚕桑纹尊(图9)春秋,通高21厘米,口径15.5厘米,重2.75千克,1963年湖南省衡东县霞流市(今霞流镇)湘江岸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酒器。主体花纹在器腹,由四片桑叶组成,叶上及周围布满小蚕,呈爬行、蠕动或啃食桑叶状,蚕纹无足,身短小,双目圆点突出,身饰密点,形象与甲骨文中“蚕”字的图形十分相似。口沿铸有十几组立体蚕形,每组两条,翘首,相对作蚕眠状。其清新生动的田园桑林画面,成为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一幅蚕桑生息图。以桑蚕作器物装饰,说明湘江流域养蚕业在先秦时期已经兴盛。


图9

“燕客”铜量(图10)战国,通高13厘米,口径15厘米,1984年湖南省长沙市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燕客铜量是楚国一种量器的标准器。铭文内容涉及赋税征收、俸禄发放等。楚国铜量发现多件,无论文字多少还是所记载内容,都以此铜量最为珍贵。楚国以大事纪年,如《鄂君启节》记载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此量所记燕客问王于菽郢之岁,与《鄂君启节》纪年方式相同。从铸造官史名称及过程看,楚国县级政权的官职与中央机构的官职大多相同。


图10

彩绘雁鱼釭灯(图11)西汉,高52.5厘米,长33厘米,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已较多摆脱礼器等功用约束,广泛作为陈设实用器物。正因如此,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有着较大的造型创作自由,并立足于实用价值的设计构思,雁鱼釭灯堪称反映这一时代背景的翘楚之作。这件雁鱼釭灯由雁首及长颈、雁身及雁足、灯盘、灯罩四部分组合而成,表面施以彩绘,勾画出翎羽、鳞片等。通过调整灯罩控制亮度和光照角度,烟尘则通过雁首及长颈引入雁身。


图11

胡人牵马铜俑(图12)东汉,胡人俑高43.7厘米,重6千克,马俑高51.5厘米,长45厘米,重12.15千克,湖南省衡南县道子坪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胡人俑深目、高鼻梁、浓眉大眼、胡髯卷曲,耳上穿环。戴帽着履,穿交领右衽紧袖长袍,腰间束带站立,左臂曲于胸前,右手上举作牵马状。马健膘壮,仰首作嘶鸣状,尾呈弧形,近端处打结,勒辔齐全,颈下系有三环。胡人牵马俑造型优美,静中有动,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之一。该组文物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东汉民族关系和农牧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图12

砖座舞蹈人物青铜俑(图13)南朝,通高27.5厘米,1983年湖南省津市市孽龙岗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青铜铸造的舞蹈人物形象南朝时少见,此舞蹈人物双足并立于砖座上,侧颈作仰望嘻笑状,左手持莲花状物,右手握拳上举,形象生动。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混乱的时期,频繁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汇。这座人物俑体现了南朝人民的服装特色、歌舞形式和精神面貌。


图13

“黄钟清”钟(图14)北宋,残高25.0厘米,舞修16.5厘米,舞广14.5厘米,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乐器,为宋徽宗时大晟府乐器大晟编钟之一。大晟编钟一套共28件,计正声12件、中声12件、清声4件(其中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各一)。此钟背面刻“黄钟清”三字,故名。形制仿先秦宋公成器,据其他尚存大晟铜钟分析,钮应为双龙形。钲部正面刻“大晟”二字,是研究宋代铜器工艺的重要资料。


图14

鎏金铜佛像(图15)辽,高37厘米,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此尊铜观音立像头顶高髻,冠上有一坐佛,面相慈祥,身挂缨络,左手下垂,右手上伸,施无畏印。无畏印是佛陀为了使众生安心所施予的印相,与说法时的印相通用。此像造型优美,为辽佛教艺术珍品,是研究佛教造像艺术及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图15



编辑:卢   阳  屈傲雪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本文刊登于2022年3月1日

《中国文物报》第5版

投稿邮箱:

wwbshoucang@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青铜文化 青铜器珍品 文物展示

5314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