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3分钟艺术 | 李木子:别叫我NFT艺术家!
-
原创 2022-03-01
Hi~
这是3分钟艺术时刻的第六十三期
全文共4028个字 阅读大约3分钟
艺术家李木子
艺术家这个职业,挺痛苦的,要保持一定的热情,又不能完全被它吸走。不太成熟的时候,更多又是在一厢情愿做事情,感情上很到位,结果却很糟糕。
___
李木子,顶着一个标志性的“爆炸头”,以及一颗清醒无比的头脑。
2021年下半年,李木子可谓是NFT市场上较为受欢迎的艺术家,可他还是不愿意称自己为NFT艺术家,他只不过在用当下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永恒而已。
他的作品曾被一位9岁的小男孩拍走,也不乏一些知名的艺术评价家研究过。他曾经是央美传统油画出身,根正苗红,现在却玩起了新到有些“可怕”的数字艺术。这让他有时如履薄冰,有时大喜大悲,前方是悬崖,不知道悬崖下是万丈深渊,还是平和的草原。总言之,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李木子却觉得是自己对的方向。
MOses‘ entry, 2021
27岁的时候,李木子曾一度沉迷,似乎那会儿油画走到了个“尽头”。他跑去云南香格里拉,感觉对了,但却能很快完成画作,这样的状态糟糕极了,艺术不应该这么快容易得到。
于是,他又跑到北美的一些无人区,无聊无奈至极时,却发现大海、星辰、森林都是有巨大的生命能量所在,几个月过得就像几天一样。而大海的潮起潮落,是呼吸;星辰的远远近近是虚实……似乎,艺术的真相就在那里。不,是生命的真相。
感受到未知的巨大生命能量后,李木子又回到“喧嚣”的环境里。因为儿时就喜欢研究诸如软件、硬件的关系,加之妻子偶然生病,他需要在家照顾。久而久之,他找到另外一种创作手段——数字艺术。而它的有趣之处,和大海、星辰、森茂的生命能量一样,有已知的自然逻辑,却有未知的未来感、原初性。他把这种东西称之为“数字感知”,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感知,喧嚣的、速求的、迷茫的、确切的、寻找的……
快乐是短暂的,
痛苦是永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当初高考两次,就是为了上油画专业,那时为什么一定坚持学艺术?
跟家庭有关。我父亲和美院关系也复杂,等于说生下来就在这么一个“工作室”环境,所以觉得艺术很有必要,就像人要吃饭睡觉似的。
那会儿艺术给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现在又是什么?
那会儿就是单纯地获得某种技法上的前沿,就是我会你不会,小孩子那种意气。
现在的快乐,其实经过了很长的一段痛苦,快乐是短暂,痛苦是永生的。就像现阶段探索的数字艺术,前方就是悬崖,但是悬崖下不知道是万丈深渊,还是小草坪?
MOses' entry 8fs, 2021
你是油画专业出身,现在又以数字媒体为主要创作手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根本原因就是我从小就喜欢这东西。小时候苹果手机刚出来那会儿,有时要去“刷机”,我就特享受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黑客,一边上学,一边去研究很多硬件软件之间的关系。现在没事也会去刷装机视频,特解压。
至于开始用数字媒介作为创作手段,是来自一个偶然。有一段时间,我太太骨折受伤了,我需要在家照顾她。那会儿迫不得已在家工作,在工作时发现很多实验性的东西可以在电脑上处理,一来二去的就扯上关系了。做数字艺术,可以说是一种“误打误撞”、“无心插柳”、“一直玩”的状态。
MOses’ entry-27.3kwh 2021
现在回过头看这些转变,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其实差不多。就像学素描、到水彩,再到油画,就是一种技法上的前进。只不过的预知可能会高一点,以前画画是先想象好,再去到画布上“翻译”出来。现在就是“直译”,想象直接就生成,多了些原汁原味。
人们总在谈论现在的数字艺术感觉总失去传统艺术的“物质性”,少了很多“在场感”,少了些许“温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其实在创作逻辑上是没有变的,数字艺术也有它的“物性”,我们把它概括为“数字感知”(digital sense)。
MOses’ entry-600.5m 2021
什么是“数字感知”(digital sense)?
感知的标准是变化的。数字感知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甚至这有很大的时代性。就比如六七十年代年代的人和现在的人相比,社会命题都不一样,感知自然也不一样。
我们现在谈是谈不出来的,可能很多年后,有人会说21世纪有那么一帮人还做了一些很原始的数字艺术。历史会给我们所有答案,可惜谁也看不到。
在“无人区”,
当了一段时间的“神经病”
________________
你的作品多以“以太”、“元”等命名,多在探讨原初世界,“神”之类的,为什么?
我的作品一直在说同一个事情,也就是想挖掘一个背后的能量关系,或者是一个不可见的未知的结构,或者说是非物性的能量场。和神学的关系其实是有同根性,这和我的个人的经历,创作等等有关。
Origin 以太 2021
元 origin No.7 2016 oil
是怎样的个人经历?
2010年毕业后,我就去了北美的一些“无人区”驻留。那边只有很多森林和雪,一个人都没有。
那段时间感觉时间过特别快,几个月过得跟几天一样,每天谈天论地跟整个世界去交流,所以那阵子就养成了“神经病”的一个状态。
又是怎样神经病的状态?
一个刚开始是挺无趣挺无聊的,而且时差也很严重,跟国内刚好相反。时间长了。反而会去聆听身边的自然声音,也就把频率调到了和自然互相沟通的一个状态,这也是一种缘分。
那段时间的抽象作品也是跟自然有关,是把自然幻化成了一个新的抽象模式。所以我一直认为我的创作还是一个写实,只不过别人看来有些抽象的意味。就像诗和普通话一样,只不过诗是更为纯粹的、也更为抽象化的普通话而已。
pemaquid 200x130 No.3 oil 2015
pemaquid 120x150x2 No.15 oil 2015
在这段经历中,有哪些令你触动的事情?
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时间点,它是一个持续的时间段。那段时间几乎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打开了,大自然好像从身体里穿进去。它是很多东西默默组合到一起的状态,你和你身边的这些所谓的静物是一体的,现在回头看还觉得挺神奇的。
那时候住的地方有大海,每天去看潮起潮落,反反复复,看久了,觉着就像呼吸一样,真的像一个人,在和你身边去聊天说话。那是一个很庞大的生命体,很庞大的智慧。包括周边的树、石头、星空的银河……银河特别干净,伸手就能看到,而且是有深度的。星星有的在近处,有的在远处,它是有虚实的。说白了,就是站在宇宙里面去看星空。
soul to speak 100x150 No.27 oil 2014
当初为什么想要去这样一个无人的地方?
27岁那会儿,感到整个状态很堵塞。当时就去了一趟云南迪庆和香格里拉,出来的作品已经往那个方向走了,但是就很容易一下子就完成了。
其实创作的过程应该是去“破坏”的,而不是很容易就完成了。现在看那会儿的状态,简直灾难。
与之前静默的环境相比,现在的你其实处于一个有些喧嚣的环境中,你又怎样保持之前的感知和状态?
其实进不去,也出不来,那样很纯粹的创作状态,但是我知道那个东西是存在的,那么就继续用不同的创作手段来挖掘它,这是我创作的动力。
别叫我NFT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
Moses似乎成为你创作的一个“关键”,Moses是怎么由来的?
刚刚一直提到,我在追求一个庞大的能量关系,它用不同形式在表达着。Moses也是我的表达之一,我开始希望给它简化成一个相对拟人的东西,或者是一个代表,去代表那些很多的思想和内容,Moses能带我们去进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也是数字艺术有趣的地方,它基础是数字,本身有逻辑在,这一就把之前我很模糊的、很主观的一些东西给去掉了,变成了一个客观的事物,把我想说的内容说得很清晰,对我来讲,这又是踏实地往前走了一步。
包括这最近拍卖掉的作品,它们都是根据各地的自然系数,我就像一个地理采集者去采集很多数据,然后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再进入视觉审美体系,每一步都是做乘法,最终结果出来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完全不是自己能猜想得到的。
Moses,NFT
Moses No.1 2019 mixed materials
Moses很百变,有时是雕塑,有时是“米奇”,有时是NFT,它不变的是什么?
用一个概括是,不变的是背后为未知的一切,但它又存在。
当你的艺术开始符号化了,也开始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了,你会不会担心这些东西破坏掉你原初的那种艺术性?
可以说我的艺术跟商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像是你到底胖和瘦了跟你穿的衣服没有关系。
就看你的心态,你的自信够不够,如果你对你的身材很满意,你穿什么都好看,即使你有点胖。当你想真正的创作时,它卖得好不好,里面的内核还是没有变。
可能一些很年轻的艺术家,他就会一下子被这东西拿捏了,顺着跑了就很得不偿失了,这东西你拿捏得住,反而最终你会获得更多。
彝纹米奇,2021,架上装置、亚克力、手工绣片
你也和汽车品牌 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宾利等的商业跨界合作过,合作的作品观赏性十足,对你来说,这些合作有趣的地方是什么?
有趣的是把晦涩难懂的一些艺术理念从大众的角度翻译出来。我现在更期待未来数字化的一些合作。
劳斯莱斯、兰博基尼、宾利 VIP 尊享礼品定制
这一年,你的一些作品也被NFT收藏,你怎么看待NFT艺术?
怎么看?没法看了。
其实我对NFT特别不了解,但很莫名其妙自己在其中了。事实上,我只是追寻着用一种新的、当下的艺术来完成我更好的一个想法。
我们没必要去了解那么多当下最新的东西,这会影响创作本身。但持续地用当下的技术手段去完成一个作品,本身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从未来看,这也符合艺术逻辑。
NFT很大的价值在于其稀缺性,你怎么看待艺术的稀缺性?
数量上的稀缺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创作内容上的稀缺性,说得残酷一点,就是别人做没做过?别人有没有过这么去考虑问题过?这个东西是最珍贵的。但又不是刻意的去思考,当自然而然的思考比较深入时,稀缺性会自己出来,换句话说,也就是风格和个性会形成。
毕加索一万多张油画,几万张油画,但是他的作品永远是稀缺的。第二个毕加索就不行了,大家都会受不了,所以全世界只能允许一个毕加索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稀缺性。
MOses‘ entry, 2021
这样的前沿的创作手段对艺术理念有什么变化?
可能因为走得太快,所以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做的是不是艺术了,边界开始变得模糊了,有时候如履薄冰,有的时候大喜。
但是很多好的艺术品都是在一个很模糊的边界之下诞生的。我的感知是未来会落下去一段时间,然后再从新的一个角度冒出来,那时候可能就非常舒服了。
你也是经历传统艺术市场,现在又经历了NFT艺术市场,你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市场还是很残酷的。从传统的领域上说,一个时代肯定是结束了。我想把之前的一些能力,变成了一个砖,而不是一栋房子,这样的话会灵活很多。
你怎么看待艺术家这个身份?
艺术家这个职业,挺痛苦的,你要保持一定的热情,又不能完全被它吸走。当不太成熟的时候,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做事情,感情上很到位,结果却很糟糕。
你最近有什么新的创作?
今年在计划筹备个展。我更多的是希望呈现跟商业上不一样,数字变成商业特别容易。我在想怎么把这个作品的东西再往前走,一个稀有性的可能性上。
去年下半年可以说很用力的一个状态,再往前走的话可能不会那么用力。
采访、撰文:又开学的张三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版权为艺术家所有
\ END /
ARTISTS 艺术家
李木子
LIMUZI
1986年生于吉林
200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
2010年赴英国艺术考察
2014年赴美国缅因州艺术驻留
2015年赴法国驻地创作
2015年赴澳大利亚艺术驻留
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和上海
展览:
2019年
M 唤醒记“看山不是山”,No2A space ,上海
2018年
“非物质的超越”李木子个展,共同艺术中心,北京
2017年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CIGE, 三潴画廊,北京
2016年
聆听光的声音 东莞 ,岭南美术馆
2015年
“渐·境 Fantaisie chromatic“ 法国 巴黎 ,Galerie Paris Horizon
“潜象”“latent image” 北京 ,尚8国际艺术展览中心
2014年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
青春正盛 北京 ,颐堤港
溯·原 李木子个展 北京 ,奥加美术馆
写神·李木子个展 北京 ,尚8国际艺术展览中心
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 南京 ,金陵美术馆
EIKONES 痕迹 北京 ,雍和艺术区9号空间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郊野艺术J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