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北京演出市场恢复到疫情前九成: 主旋律大热,沉浸式、互动式崛起

2022-03-10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波动之下,政策的扶持和不断涌现的原创作品提振市场信心,北京演出市场动能强劲。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共推出2415台演出剧目,举办营业性演出20597场,观众人数513.5万,票房收入7.8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场次数量增长195%,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九成。


▲ 河北梆子新编传统戏《新包公赔情》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供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济整体的复苏、演出政策的引导、演出团体坚持产品创作制作与经营、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都对演出市场恢复良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对

于大部分选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1


演出市场回暖 主旋律题材高歌猛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主题创作成为演出市场的主旋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排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香山之夜》,选取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南京这一重要的历史关头,回顾中国共产党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则通过塑造一位信仰坚定、有血有肉的人民音乐家形象,在舞台上树立了共产党员一心报国的英雄形像。在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通过包公内心的情感波澜与矛盾冲突,展示了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高贵品格,呼应了反腐倡廉的时代精神,受到了戏迷的欢迎和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告诉记者,主旋律题材作品在2021年火热,除了与建党百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有关外,还与这两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增强、年轻观众逐渐增多等因素有关。

“以前多是老年人看传统戏曲,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戏曲的爱好者,其中一些人还成立了戏剧社。当下,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欢是过去没有过的。”刘莉沙说,“我发现好多大学生都对戏曲感兴趣,我演出的河北梆子新编大型传统戏《钟馗》,经常会遇到一票难求的情况。”

刘莉沙认为,对于主旋律题材、红色题材及现实题材的作品,应该高标准地去挖掘,同时也要创新表演形式,与时代同步,这样才能拉近与观众的感情,让观众感到没有隔阂。

,对

于大部分选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2


作品内容创新不断 新兴演出形式崛起

“创新”成为2021年北京舞台上的高频词。2021年,北京交响乐团和北京京剧院联合推出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通过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的结合,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创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单位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取材于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在舞台上重现大宋美学的风雅韵致,让文物“活”起来。


 开心麻花新空间演出 开心麻花供图

传统舞台艺术在尝试创新突破的同时,沉浸式、互动式等新兴演出形式也层出不穷。开心麻花的沉浸式戏剧《偷心晚宴》根据剧情变化设置互动情景,观众自觉代入剧情角色,极大丰富了观演体验。


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演艺公司总经理王亮告诉记者:“《偷心晚宴》这类演出我们定义为新空间演出。新空间演出打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在演出空间选择上更为灵活,也符合当下年轻人体验式的消费趋势,因此近两年涌现出许多新空间演出作品。未来新空间演出作品会成为演出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

开心麻花在新空间演出产品的作品创作和空间运营上,都有战略性的规划。除了这些单一空间的新空间作品之外,也在创作制作更大空间的沉浸式作品。“我们正在南京制作一部沉浸式作品《二维码杀手》,观众走进空间,就会进入一个我们为其构建的“城市”,在这里他们可以跟随不同的故事线去看剧,也可以做游戏解密、消费餐饮等。”王亮说。

在演出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如何夺取票房和口碑双赢?作为国内舞台剧领域极具市场号召力的民营演出机构,开心麻花以新颖独特的喜剧风格、接地气的表演和动人的情怀陆续打造推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2021年,在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等方面表现都非常抢眼。为此,开心麻花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王亮认为,要打造一个在市场上成功的作品,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这些主创和表演团队是一个优秀作品的根本。


据了解,开心麻花每部作品在立项之前,整个制作团队和市场团队会一起为这部剧先做类型化的定位,确定要做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什么,在产品、形式、创作和表演阵容上,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这些确定之后,才开始一部剧的创作和制作流程。

而在创作和制作流程中,开心麻花也有标准化的流程把控。如果在任何一个节点上,这个作品不能达成当下的标准,就不会继续推向演出市场,必须调整之后再推进。

于大部分选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3


演艺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严格执行惠民低价票、公益演出等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大众走进剧场享受优质演出,文化普惠格局现已初步形成。据《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演艺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88.3亿元,2025年将达到679.43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演艺产业逐渐复苏,人民群众对于演艺产业的需求水平将呈上升趋势,利好演艺产业发展。未来,在旺盛的精神娱乐消费升级需求的推动下,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媒体技术赋能行业的态势下,中国演艺产业将形成高速增长态势。

北京市发布的2021年相关数据显示,在各类型演出中,曲艺、脱口秀和话剧演出场次最多,场次之和占比达63.6%。此外,儿童剧、音乐剧以及马戏、杂技、魔术等也颇受不同观众青睐。可以看出,在演出市场机会更多的同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随着人们可选择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对于演出市场消费而言,只有不断提高其消费产品的质量,创作出适合当下大众心理需要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此外,针对消费主体的多样化,演出团体也要制作出适宜不同群体的产品,以适应观众多变的口味和需求。


图文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伟杰

(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学习,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订阅《演艺科技》杂志

延展阅读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视效设计解析
舞台机械技术、工艺、应用系列谈——舞台机械的使用
浅谈交响乐户外音响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以西安交响乐团大雁塔户外公演为例


        投稿、转载、合作


邮箱:cetamag@163.com

 QQ:329826367(丁女士)

 微信:lixiaokai1224(李女士)

          emmadm806(丁女士)


 杂志社

 Tel:010-64097040

         010-64097408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演艺科技传媒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演出市场 舞台艺术 沉浸式展示

1830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