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
-
原创 2022-03-10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传承革命精神,作为展示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重大历史史实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2021年6月30日推出了“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展览以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为主题,以渡江战役进程为主线,突出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构想,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挥智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史实,充分发挥文物价值,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展陈面积3700平方米,展线445米,展出历史图片246幅,文物文献296件,珍贵文物83件,图表7幅。展览以1947年7月至1949年6月为跨度,讲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胜利基础的渡江战役历史史实。展览从战前形势、战役准备、人民支前、突破江防、战役胜利、城市接管、解放上海等方面,全景式描绘了400多万军民奋勇向前解放江南的壮阔场景。展览深挖“红色家底”,提炼其当代价值,既有利于唤醒人们的情感认知,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又是落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具体实践。
渡江胜利纪念馆俯瞰
渡江战役的历史被记录下来,刊登在报纸上,书写在课本里,但真实的战争场景,感人肺腑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无法从简单的文字中了解到的,而在“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中,观众感受到了历史的“鲜活”。
展览规划从全局出发,通过整体塑造,全过程、全景式展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构想,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挥智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史实,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信念,诠释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纪念馆精选典型文物,“将孤独和片段式的‘物’用一个主题和故事线串联成‘有意义的叙述’”,设计出一个个有教育目标、有认知线索、有效果追求、有传播学意义的“情境”,有效地将这种情感与记忆予以呈现与表达。展陈本着以“见物、见人、见精神”的理念,运用大量馆藏珍贵文物、文献档案、历史照片、历史影片、口述影像,结合大型雕塑、大型沉浸式场景、经典油画、多媒体手段及互动展项,将文物展品与情景设计巧妙结合,展现展品所蕴含的历史属性与文化价值,加强观众对渡江战役的了解。展品遴选重在反映渡江战役的全过程,除了对馆藏实物梳理筛选,还赴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博物总馆等单位复制、仿制了渡江战役相关电文等系列珍贵档案,展示了《百万雄师下江南》《开国大典》等大型红色经典油画复制件,以及珍贵的历史影像《北平和谈》《渡江战役》《开国大典》以及南京解放的音像播报等内容。
展览序厅
人民解放军使用过的各类枪械
报道南京解放的报纸展墙
展览共分为“运筹帷幄 坚决‘打过长江去’”“决战千里 百万雄师过大江”“军民团结 接管城市开新局”“革命到底 宜将剩勇追穷寇”“见证胜利 革命精神世代传”五个部分。
展览第一部分“运筹帷幄 坚决‘打过长江去’” 主要选择在渡江战役战略部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实物资料,共计28件,有毛泽东、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布的手稿、电文、布告,解放军指战员使用过的绑腿、公文包、饭盒、臂章等。展览采用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战略构想推演沙盘、历史照片、文物相结合的形式,重点阐述了中共中央从提出跃进江南的战略构想到明确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再到发出“打过长江去”的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共中央决策的伟大,人民战争胜利在即。
第二部分“决战千里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围绕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准备、人民群众对渡江的支援以及南京地下党组织的策应,结合百万雄师过大江大型多媒体场景,打造展览“核心亮点”、观众“驻足点”、“文物看点”的创新展陈设计理念。本部分选取文物123件、武器藏品74件,其中有支前民工支援解放军的船只、小推车等运输工具、支前过程中的文件、奖状证书;有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群众为配合解放南京开展护厂护校的斗争工具、文献、衣物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体、百万人民解放军、320多万名的支前民众和地下党组织党员是本次展览的主角和中心。
第三部分“军民团结 城市接管开新局” 展示了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后与南京地下党组织的会师、接管等内容,配以党中央关于接管城市《入城守则和纪律》的具体要求,从而达到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警示意义。本部分展出展品45件,有渡江战役亲历者使用过的公文包,也有亲历者回忆文字资料等,为展示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重大历史史实提供了鲜活物证。
第四部分“革命到底 宜将剩勇追穷寇” 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奋勇追击敌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重要城市及广大长江以南地区,为随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胜利基础。展出文物展品47件,选取了渡江战役纪念章、邮票、军功证等相关展品,旨在表达对渡江胜利的纪念。
第五部分“见证胜利 革命精神世代传” 集中展示了渡江战役中的八个典型小故事,以口述历史采访、文物史料采用图版、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传承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调研时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纪念馆用好用活革命文物,打造精品展览,给予观众以良好鲜活的参观体验,充分展现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设计主题鲜明、思想深邃,于叙事中将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理想信念和渡江战役的时代价值、精神传承予以充分表达和诠释,具有极高的政治站位。展览集思想性、知识性、参与性、创新性为一体,体现了当代革命纪念馆的功能定位、展示水平和科普导向,努力打造具有历史、时代、艺术价值的精品展陈。
设计上运用大型雕塑、大型沉浸式场景、大型经典油画、口述历史影像、多媒体手段以及互动展项,全景式描绘了400多万军民奋勇向前解放江南的壮阔场景,场景生动,让观众踏入展馆之时就能体验身临其境的沉浸之感。
渡江胜利纪念馆展厅共计两层,整个展览以流线顺畅、空间开阔、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为原则,总体风格以突出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主线,营造出通透流畅、宏伟壮丽的氛围,形成疏密有致、富有韵律的展示空间,使一层和二层的主展线浑然统一。
结合展览内容,二楼展厅中间设计中岛,既保证了参观流线的顺畅,又完美地将展陈内容呈现。结合一楼、二楼相关联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大场景及二楼的观景平台,可以实现一楼、二楼两个观看视角。
展厅一楼打通原有弯曲空间,设置了枪炮展台,在结尾处根据空间布局设计了圆形精神厅,实现了空间的整体化,结构把握独具特色,让观众的参观体验舒适、顺畅。在一层转弯处,挑高的展示空间顶部为透明玻璃,自然光直射而下,与展墙上悬挂的巨幅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形成互动,产生明暗对比和强烈视觉冲击力,构成一片光明的天地,让人感到“天亮了”,预示这里是新旧世界的交汇之处,是明与暗转折点,使观众自然感悟到“天翻地覆慨而慷”历史变迁的到来。
形式设计上,展馆以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所蕴藏的革命精神为核心,同时更注重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传承与表达。
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作为战前准备与战争开始阶段,在空间与版面结合上,以帆与梯形为设计元素,营造倾斜、紧张的气氛。第二部分的大场景空间是整个展览的重点,观众的参观情绪也在这里达到高潮。作为赢取胜利的单元,展示了董希文《百万雄师下江南》及当时解放军军备物资,以金色为主色彩,从金色门厅进入橙色空间,隐喻胜利如同太阳一样,冲破黑暗迎来光辉。第三到第四部分,展示的是渡江后的内容,将红色作为线索色彩,主色蓝取自黎明前的蓝灰,隐喻即将到来的黎明。
展览通过提炼文物船帆的符号、江水浪潮的形状、战士跃上南岸的瞬间影像等元素,结合馆藏文物、历史影像、文献档案,传达渡江战役中数万名支前船工,与百万大军齐心协力横渡长江天堑、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革命信念、坚强意志和伟大战绩,通过寓情于形的象征手法,隐喻中移情、光影联动、材料呈现、声音回响等多样化路径,凝练表达革命精神。
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立体化呈现方式。根据建筑结构和展览空间,以简洁、庄重的设计理念,将大量背景形象作为图片、文字和文物的环衬,合理采用浮雕、立体展墙等手法,对文物、人物故事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实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展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和多媒体展示方式,建造大型沉浸式场景,运用多媒体及互动展项是本展览的一大亮点。例如展馆复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场景,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时刻。复原场景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冲击力,数字影像向人们讲述发生在当时的史实。通过让观众感受一场声与影,动与静相结合的壮烈史诗,真切体会到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体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给观者以深刻印象。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横渡长江胜利门”场景
大型沉浸式场景《百万雄师过大江》,运用声光电手段,结合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历史图片、艺术雕塑和交响乐,史诗般地呈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壮阔场景。
“天亮了”场景通过自然光与人工光线的有机融合,投射在《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历史图片上,显示了明暗分明的光景。
“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纸、广播、电台等各类媒体报道纷至沓来;观者如潮,到2021年底,接待观众15万多人次,其中有中央宣讲团成员、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来馆调研考察,江苏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南京各区政府等单位作为党团学习基地讲解500余场。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的130次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5余次。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发布121篇幅13万阅读量,累计关注量3.3万。展览成为全国十个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线路之一。展览期间发放观众调查问卷5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观众总体满意率达95.58%。
作为一个集红色教育、群众议事、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南京文化新地标,渡江胜利纪念馆在举办展览的同时,配套开展多项学术活动以及青少年教育项目,紧扣红色教育主题,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金课堂”“重走胜利路”系列研学活动、“京电号”志愿者团队,持续推进针对中小学生的“四史”教育,助力展览走进校园、社区。这些活动包括积极开展馆校合作课程及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了解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的奋斗历程;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活动、比赛宣传彰显纪念馆红色资源特色;录制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讲解视频、拍摄青年党员开展活动传承红色精神视频等,拓宽红色学习教育载体。
此外,展览配套推出文创产品,围绕“渡江胜利”“船帆”的主题,研究文物内涵,通过创新创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共开发了6大系列30余款,分别为“红色印记”“胜利之舟”“渡江第一船”“红帆双拥”系列,包含笔记本、冰箱贴、帆布包等产品,拓展展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承载着留住渡江战役的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支前民工、地下党组织党员等社会群体的集体记忆,承载着南京等地区人民群众迎接解放的记忆与情感。通过展览,让观众重温这段光辉历程,了解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构想,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挥智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史实。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作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旧的时代终结和新的时代开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渡江胜利纪念馆基本展陈进行升级改造具有特别的意义。这对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意义重大。
2021年,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的基本陈列“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整体构思全面、合理,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到总体布局、主展结构,设想和安排都较科学,也符合实际。陈展内容结构合理,叙述准确,表述精炼。展览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完整,运用史料准确翔实,文字表达简练。特色鲜明,做到政治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有机统一。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 王培军
渡江胜利纪念馆主办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以渡江战役胜利为主题,突出胜利的因素、胜利的表现、胜利的精神和南京解放等展示内容。该展览构思新颖,政治站位高,主题鲜明,定位准确。展览从内容到形式,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严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 杨卫东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在百年党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渡江胜利纪念馆策划推出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政治方向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展陈手段新颖、教育意义重大,是一个难得多见的好展览。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研究馆员 朱军
由渡江胜利纪念馆策划推出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以宏大的展览架构、丰富的展陈内容和富有创意的展陈形式,呈现了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壮阔历史画卷。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 范丽红
编辑:卢 阳 邓生涛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本文刊登于2022年3月8日
《中国文物报》第8版
投稿邮箱:
wwbbowuguan@163.com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