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社会生活日益成为媒体城市中的生活......
媒体空间一词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初的意义是由网络信息化链接两个不同区域,实现视频、音频的远程实时互动。这是由美国计算机学家罗伯特·斯图茨和史蒂夫·哈里森提出的基于信息化技术范畴的一种含义。而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媒体空间”是对人类生存空间媒介化的一种阐述,是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加大出现的全新空间形态。媒体空间区别于日常所提到的空间,因而也展现出很多特点。媒体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状态的空间形式,同样还以虚拟形式存在。空间是由具体的物体围合而形成,围合成空间的这些物体作为界面是可见的,其物理界面的属性是接触大量观众的直接方式,是真实存在的。媒体空间以真实物体围合而成的空间为载体,因而其具有很强的物理性;自网络的出现,“网络空间”由此诞生,这种空间是虚拟的,它没有物质化实体围合,而是借由网络技术搭建的沟通平台。媒体空间中,大量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就是借用该平台而运行。因此,媒体空间同样具有很强的虚拟属性;在媒体空间中,大量信息无时无刻不在被编辑、发送、接收,这些信息促使媒体空间的运转,促进人们的交流,在虚拟平台中编织成信息流动的网,这便形成媒体空间的流动性;在信息平台搭建的背后,是对平台信息的控制。就像手机信号一样,无数的信息需要通过信号塔才能实现信息的互通,这是一种中心化控制的特征。同样媒体空间中,庞大信息流动网需要控制系统来协调各部分的运行与信息的流通。
城市是媒体空间的缩影,当代城市是媒体-建筑复合体,它源于空间化了的媒体平台的激增和杂合的空间整体的生产。针对媒体空间所呈现的以上种种特点,本文试图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以跨媒介动态装置《超级城市》为载体,对其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将媒体空间的特征加以艺术化的理解与呈现。本文从作品简介、媒介形态与结构、制作施工与落地、开源软硬件以及视觉创作五个方面,对基于媒体空间下动态装置的创作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
《超级城市》作品视频
《超级城市》作品动画
材料:动力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磁流体、PCB电路板、传动模块、定制龙骨、定制木板余奇、张理峰 / Yu Qi,Zhang Lifeng文敏婕、曾思懿、陈曦、谢诗薇/Wen Minjie,Zeng Siyi,Chen Xi,Xie Shiwei文敏婕、曾思懿、王硕/Wen Minjie,Zeng Siyi,Wang Shuo陈曦、谢诗薇/ Chen Xi,Xie Shiwei文敏婕、曾思懿、陈曦、谢诗薇、胡杨、王硕、张理峰、蒋萌萌/Wen Minjie,Zeng Siyi,Chen Xi,Xie Shiwei,Hu Yang,Wang Shuo,Zhang Lifeng,Jiang Mengmeng01
作品简介
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是艺术家借助艺术的形态得以抒发的内心情感,表达对社会形态、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个人看法。《超级城市》作品的创作是对当下社会状况的一种思考。澳洲城市学家斯科特·麦奎尔曾说:“21世纪的社会生活日益成为在媒体城市中的生活。”[1]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设备无时无刻不环绕于我们身边,将我们生活的空间营造成媒体空间,而媒体空间的形成又为我们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观看脉络。因此基于“媒体空间”这一背景下,团队借助艺术创作的方法展开对当下社会的解读。
《超级城市》这一装置从媒体空间的语境出发,将城市的发展与演化过程,理解为人类与非人类的相互构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介的产生对城市空间进行了重塑。
《超级城市》作品概念说明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媒体空间的形成是复杂且多元的。媒体空间不仅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空间,同时其中蕴藏着很多看不到的信息流动,这种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流动与现实物质化的空间以及人,共同组成了“媒体空间”。《超级城市》这一作品正是想要通过可见的物质化媒介和以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化媒介这二者的结合,将我们生存的真实空间实体化、可视化。通过磁流体、电路板、灯条等硬件构成城市景观,以虚拟信息,如城市数据信息、信号的传递等来对城市内部信息流动进行描绘。通过物理与虚拟的结合,机械运动和信息流通的互动,实现城市空间流动运转的景象。
《超级城市》现场效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超级城市》作品细节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作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视觉模块、动力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视觉的形态为2.3*2.3米的正方形。尝试运用新的材料与媒介:PCB电路板、磁流体,通过自身物理运动来呈现城市本身的运转状态,结合作品中灯光的明暗与穿梭,为观看者提供新的城市运作感官感受。作品的运行呈现两种变化:一是灯光的形态变化,另一个是磁流体的运动变化。以数据自身的算法作为作品的视觉呈现方式,通过作品的灯光变化与磁流体的运动完成人与机械的对话,呈现出媒体空间所具有的“流动之美”。
《超级城市》运行逻辑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超级城市》作品的数据可视化视觉创作,以开源软件为平台,将数据以可视化动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以符号提取、转换为创作方法实现对作品概念的呈现。作品的动画设计以城市交通为主题,将近三个月武汉本地三环内的交通流量与道路使用率作为数据来源,以流动、穿梭、涌现三个概念进行动画创作。
《超级城市》动画方案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02
媒介、形态与结构
媒介是构成形态的内在物质基础,形态是艺术装置文化内涵的外在表象反映。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对于媒介的思考从材质、结构、功能等因素入手;而形态可以理解为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肌理、关系等要素。从以上具象化的因素对艺术装置外观形态进行设计,来表现出作品物理性质的特征。[2]媒介作为艺术家一种叙事语言在艺术创作中尤为重要。新媒体装置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与装置艺术合作的产物,是一种基于新媒体技术介入装置创作的动态合作范畴,对新媒介和新材质的使用是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装置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者消费的物质文化实体作为媒介、进行艺术性的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展示全新的精神文化意蕴。因此,新媒体装置艺术延续二者的特征,从而呈现全新的艺术形态。[3]
电子城市空间概念示意 图片来源:网络
PCB电路板样品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装置作品通常选取生活的物质碎片作为媒介材料,来体现创作中所希望描绘及表达的观念和构想。这种提取消费社会中无尽的原料、产品等“现成品”的艺术形式,使得装置艺术作品本身具备了独特的视觉造型与感受。[4]PCB电路板作为生活中常用电器的基础元件,是数位媒体时代下实现媒体互通的核心要素,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媒体属性。且电路板由大量不同形态的电子元件构成,电子元件本身的形态、大小的变化与真实城市建筑所形成的高低起伏十分相似,所以电路板这一媒介具有极强的城市空间感。因此,团队选择废弃PCB电路板作为作品的主要媒介材料,通过将PCB电路板这种现成原材料平铺的设计,把作品视觉部分打造为一个完整的街区形式,以此来突出“超级城市”的显著特征。
磁流体运动状态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城市主题的创作思路,确定好城市空间的基本形态特征,接下来需要强化城市内部的职能特征。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其涵盖了人们日常行为与生产行为的活动。而交通流线与能源管线则是组成城市形态的重要部分。因此,基于表现城市空间内部的流通感,团队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媒介以呈现。 磁流体,又称磁性液体或铁磁流体,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它是一种兼具液体的流动性和固体磁性物质的磁性的材料。只有在外加磁场作用时才显示出磁力的特性。在没有磁力牵引的状态下,磁流体在水中呈现为黑色光滑椭圆液滴,随重力产生形变。在磁力的作用下,磁流体被磁力吸引聚集。改变磁力的大小,磁流体的形态也随之变化。
磁流体管道运动测试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磁流体管道运动状态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具有特殊属性的磁流体以管道的形式呈现,使其在PCB电路板组成的城市街区中可以自由穿行,通过磁铁的磁力与运动实现磁流体的动态变化。磁流体管道拟为城市中交通和能源流通,不仅从物质层面强化了媒体空间的物质属性,其动态的变化加之自身柔和的形态也给沉寂的城市带来一份生命力。
磁流体管道示意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媒介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媒介的运用既可以强化艺术家独有的艺术观念与形式,同样还表现出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而非物质媒介的运用则可以延伸观念与形式的边界,营造虚拟的非常态空间。二者的合理运用可以拓宽艺术的创作空间。光,作为非物质媒介,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手段。从美学角度,光是虚拟的、触不可及的,光与影的结合塑造出明暗不同的空间。
LED灯条示意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灯光效果示意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城市中的光来自于照明。公共照明自其在16世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管控城市空间的重要技术。电气照明创造了有生命的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LED灯条作为常见的硬件设备,经常用于新媒体装置艺术创作。用矩形的灯带环绕建筑模型将城市以区块划分,强化城市不同的分区。同时灯光的流动,还可模拟出城市交通川流不息的繁荣景象。新媒体艺术装置的创作过程,是对媒介素材创造性使用的研究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强调跨媒介的创作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分解与重构,艺术工作者从媒介一般的概念中走出,解决了以媒介作为创作语言的实质性问题。形态是动态装置设计的重点,是艺术家创作思想的外现。因此作品的外观形态不仅要表现出设计的审美,还要体现设计师对作品和社会现状的理解。媒体空间下的城市这一概念主题确定之后,超城市作为媒体城市的代表,我们选取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纽约、东京、柏林、伦敦等,对其进行分析与汇总,试图归纳总结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城市特征很大程度取决于城市规划的形态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式,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通过对以上知名大城市的调研与分析,根据其空间内建筑分布、交通流线、空间功能等方面进行简化、整合、分析 ,我们总结出城市的三种空间形态类别:网格状布局、组团状布局、放射状布局。三种布局形式的代表分别为纽约、上海、柏林。
超大型城市形态调研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对于作品主视觉的外观形态,我们依据真实的城市形态进行设计。但同时,PCB电路板、磁流体管道、灯条作为主要创作媒介,我们需要将外观形态同所选取的媒介特征进行匹配或吻合。由于三种媒介的最大特征就是其线条比较平直,且不易弯曲,因此在城市形态的选择上我们更倾向于组团状布局的形式,这种形态作为装置外观形态设计方案更为契合。
城市模拟形态示意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作品的外观形态设计深入阶段,我们引入了空间设计中的“功能区位分析”的方法作为设计原则,以达到强化城市职能的作用。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我们根据城市的几大主要功能对城市内部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交通、能源、信息、医疗、住宅等模块。
方案设计图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符号作为艺术语言是实现作品信息传递的必要介质,在形态创作过程中准确对视觉符号的提取与转换以及创新性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整体视觉的表达效果。通过符号转换的方法,我们将六种城市功能分区转化为六种对应的主题,交通—流动,能源—动力,信息—联通,医疗—守护,住宅—边界。将概括化的词语简化为具体的物象并运用在作品中,使得其含义在作品中展现得更加清晰。
“流动”主题形态方案设计图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以“流动”主题的方案为例,其概念来源于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事物。通过对标志性元素的设计,如信号灯、收费站、道路等,艺术家利用磁流体、灯光等多媒介还原城市交通真实效果,将具象事物加以艺术化的表达。简化后的形态置入作品中作为一种元素的存在,使其既具有具象的形态特征又具有元素本身的内涵意义。结构设计是指对作品整体结构构想。将作品进行层级拆分细化,充分考虑作品内部的结构层与设备层,以提高作品落地实施的可能性。科技馆作为公共性展览空间,在作品外观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外观简洁性和安全性。因此,一体化和隐藏式的结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装置作品一体化可以极大程度减少装置硬件数量和连接器的数量,从而增强作品的整体强度,有利于提高作品安全性;而隐藏式设计则减少了非主体部分的外露面积,使得作品外观更加简洁明了。同时,隐藏式设计同样也减少了对观者的安全隐患,也增加了作品自身的耐久性。
《超级城市》结构爆炸图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根据前期对于作品使用媒介和功能实现的考虑,我们将作品整体结构分为五个五层次:磁流体装置层、灯条层、PCB板层、木板层和设备层。使每层空间能够实现该层功能。视觉层由磁流体装置、灯条、PCB板组成,针对三者三维形态的高度考虑,我们将三个部分作如下设计:PCB板作为主视觉置于最底层,灯条作为城市交通线路,将其置于PCB板的上层,且穿行于PCB板众多元件之中,营造出穿行在城市建筑的道路。磁流体由于体量较大,为避免过度对PCB板造型的破坏,设计小组决定将磁流体装置进行加高,放置在最外侧。三部分相互交叉、穿梭,体现出城市的流动性。
《超级城市》龙骨结构设计图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为确保能够实现落地组装,我们对整体安装结构进行设计。以4cm厚度的进口橡木为木板层,作为所有视觉硬件的安装基层,既保证了安装层的强度高和重量低,同时还便于硬件的安装。所有视觉硬件部分仅需要使用同类型自攻钉螺丝便可实现安装;设备层作为整体结构支撑,需要同展墙进行硬连接。设备层全部使用金属材质,镀锌钢管和不锈钢外壳强化了结构强度。最终,五个层次拼装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箱体安装至展墙之上,实现作品的一体化设计。
设备层内部展示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控制部分以及电路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遵循隐藏式设计方案,将二者集成到设备层的内部,充分利用设备层和木板背面的未利用空间,将控制器、开关电源等设备安装于木板背面,控制主机则可以直接放置于设备层内。这样既美化了作品整体效果,又节省了空间。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具体布展操作上更加注重作品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观众的切身体验。因此,有效选取、利用、组合和改造时空环境是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一大特点。
关于作品展览空间展览形式的设计,团队从展厅整体空间进行思考,以营造体验式、沉浸式空间为核心。该展项的展区位于整个展厅入口附近,团队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玄关”汲取灵感,将展厅门口内侧中间位置设计成展墙的形式,作品主体内嵌于墙体中。与传统架上绘画不同,《超级城市》作品本身以三维立体的存在,加之作品庞大的形态,使得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到作品,通过立面的陈列方式,给观者以别样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的运作,配合以灯光和磁流体运动,为观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超级城市》概念效果图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作品的形态设计阶段是整个艺术项目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既要满足对作品概念和效果的呈现,同时还要具备可实施性。这一阶段是一个不断调研和迭代的过程,设计师同艺术家、搭建方、材料方以及制作方进行深入沟通,对材料、设备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对比,并不断进行调整和迭代,来最终满足作品艺术观念表现和落地可实施性。
03
制作、施工与落地
项目在方案设计和落地期间,团队汇集了雕塑造型、视觉设计、计算机工程、空间设计、化学科学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员,作为跨学科团队的成员共同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与设计之中。同时,后期还同材料供应方、制作方等多家公司进行密切沟通,从前期概念创作、中期设计制作、后期施工落地三个阶段均由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成员共同参与。因此该作品也是对跨学科艺术团队创作方法的实践与验证。根据前期概念形态创作方案,在制作阶段需要对选取的PCB电路板的造型进行设计。为了实现其造型与创作方案更为契合,团队邀请到了雕塑艺术系的老师与学生对于作品主视觉的平面设计进行规划与构思。从传统艺术造型的角度出发,对PCB电路板的整体形态、大小、位置等方面进行设计思考,力图在视觉上再现城市的风貌与感觉。
城市布局形态设计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PCB电路板上色保护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在形态设计的过程中造型,团队还对作品外观颜色和防护问题进行了考虑。由于所选取PCB板是来自于废弃产品,因而其板面存在一定的划痕与生锈等不可逆的情况。雕塑系成员通过自身创作经验,寻找出适合作品的上色方案,并带领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动手实践。环氧树脂作为常用的胶质粘合剂具有使用简单、硬度强、耐高温、无色无味等多种特点。通过涂刷彩色环氧树脂使作品整体达到颜色统一,同时还保护了PCB电路板表面,起到防止氧化的作用。电路板城市造型制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整体形态确定好后,团队成员还需要对PCB电路板进行加工处理。由于原始PCB板上的电子元件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城市形态,因此需要将其进行拆除。首先,团队 成员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整体形态排布对每一块PCB板进行编号,其次将对应编号的PCB板上需要拆卸的元件进行标记,再由成员使用工具对每一块PCB板进行细节处理。该阶段作为外观形态制作部分,决定着作品外观的整体效果。同时,该阶段也更为考验团队成员的动手能力和细致程度,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该阶段也是作品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阶段。制作作品原型是在新媒体艺术创作阶段重要的设计方法。原型是完成度极高的小稿,是具备正式作品重要特征并可实际运行测试的模型。通过原型的制作,可以检验创作概念是否具备可实施性,同时在原型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测试和迭代解决这些问题。《超级城市》采用磁流体作为主要创作材料,创作小组是首次使用此种材料,对其了解十分有限。所以,在确定好该媒介材料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充分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团队成员对磁流体的磁性、形态、体积、运行速度等基础参数进行了实际测试。磁流体管道原型制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通过试验发现,磁流体的形态与磁铁磁性大小相关,而磁铁磁性大小又与玻璃容器厚度以及磁铁形状、体积和运行速度相关。因此针对多种变量,团队成员对磁流体进行深入实验分析,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这些实验数据为后期磁流体动画创作和磁流体管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磁流体管道原型的制作阶段,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作为磁流体灌装容器的玻璃管道在同磁流体长时间接触后会产生磁流体粘壁现象。其原因是玻璃在生产过程中表面易黏附杂质,杂质遇到磁流体会由于磁性原因而相互粘连。这一问题成为制作阶段的一大难点,使项目难以推进,为此,寻找专业人员解决这个难题。
磁流体粘壁现象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通过调研得知,要彻底避免油性物质黏附导致的视觉效果影响,就需要对玻璃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使用强氧化性物质(强酸、强碱)去除杂质,让玻璃表面产生一层亲水性涂层,从根源上杜绝挂壁现象。鉴于团队自身缺乏相应得到实验处理条件,我们联系到化学系学生协助我们完成对容器的处理,结果呈现出非常好的效果。这也为作品最终呈现效果提供了保障。
管道处理所需的化学器材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经处理厚度磁流体容器效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对作品进行原型设计与制作这一方法,将作品概念阶段不可见、不可控的设想实体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原型的视觉表现进行整体方案的优化,最终实现概念的可实施性。作为低科技艺术实验室进行艺术实践中重要的设计方法一直持续沿用,成为实验室艺术成果产出的重要保障。作品的制作施工是检验前期设计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作品成型落地的关键。《超级城市》作品的制作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作品具体各部分的制作,其二为作品的落地施工。作品主体制作部分由团队内部成员完成,落地施工部分则选择外包的方式由工厂制作并安装。作品各部分包括PCB电路板和磁流体管道的制作与安装以及灯条的安装。该部分均由团队成员亲自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遵循方便简洁、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因此包括PCB板、灯条、磁流体管道装置的安装均遵循此原则,使用统一的安装方式。
安装固定方式展示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通过与装置各部件的匹配,最终选择使用M4*30型号的自攻钉可以直接将所有部件直接安装至木板层。为了解决各部分灯条高低层次分布实现相互交叉的布局,团队成员选择使用垫柱安装在灯条下方从而增加其纵向高度。在作品的项目过程中,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以文本化的团队协作方式推进创作,设计师会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以设计手册的形式制作出来,结构、材质、规格与要求会分别明确地罗列于其中,以保障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设计师意图。设计师在说明手册中不仅将尺寸和形状以图示的形式展示,还将具体细节的制作需求与施工工艺以文字形式加以说明。
设备箱体设计需求说明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设备箱体框架制作施工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在作品结构设计阶段,团队成员会对作品的重量和框架稳定性进行考虑,根据作品设计重量的区间范围,确定结构层制作所需的钢材规格。这些材料的规格以及安装方式设计手册上会提出的明确需求,施工团队会进行制作加工。同时,由于工人制作经验丰富,会为我们提出更合理的改进方法。针对结构稳定性,施工方提出增加斜向支撑的方式,以确保作品整体框架不变形;针对安装与固定工艺,施工方给出使用焊接的方式,这样既保障框架与面板的稳固,同时也保障了面板的光滑平整。事实也证明,这些实质性的设计优化为后期安装提供重要的保障。
设备箱体框架方案改进设计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设计师从实际角度出发,针对木板层与结构层的安装方式与结构问题同施工方进行探讨。考虑木板层的重量之大,若使用简单的二者拼接并用螺丝固定的方式,长期的垂直向下的重力可能会导致螺丝脱落或变形,造成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施工方提出更改结构方案。在保证外部整体框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木板层尺寸缩小将其内嵌至外部框架之中,以框架底部钢梁来作为支撑保证承重,同时更改固定方式由螺丝固定改为螺丝固定与焊接相结合。
施工细节展示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制作施工阶段,团队负责人和设计师会前往工厂进行现场指导与质检。由于安装需要,作品整体结构的误差需要保证在5mm之内,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师会严格对尺寸的把控。在结构制作施工的同时,设计师会针对每个部分的尺寸进行测量,在确保尺寸误差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情况下才能对结构进行焊接拼装。作为艺术家与设计师需要时刻保证作品处于最好状态,甚至每一处焊缝同样会保证其完整度。
作品细节设计需求说明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作为新媒体艺术作品,对于施工精细程度与美观度的把控更为严格。在作品安装阶段,团队设计师充分考虑整体美观度,根据墙体和作品的关系设计出相符合的金属包边,有效解决了安装时出现的缝隙问题。设计师同施工方交流设计思想的过程是不断调整与迭代的过程。设计师提供的设计方案与需求同落地实施会有一定的差距,而施工工人则拥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不断地同工人沟通,调整设计方案以实现落地性。最终通过艺术家的创意思想与工人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最终才能产生出完美的作品。
04
开源软硬件
开源硬件,即OpenSource Hardware,是指一个有形的造物:机器、设备或者其它物理东西的术语——其设计向公众发布,任何人可以制造、修改、分发并使用那些造物。”随着物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硬件逐渐开源化。Arduino开发板作为基础的开源硬件,深受艺术家和对“互动”有兴趣的朋友们青睐。开源软件,即OpenSource Software,也称开放源代码软件,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如Touch Designer、Processing等软件。通过开源硬件和开源软件的结合,能够拓宽艺术创作的边界。开源环境赋予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开源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艺术家艺术语言的表达提供更多渠道。开源环境为作品提供信息流动的平台,实现中心平台化控制。作为一件跨媒介动态装置,《超级城市》使用开源软硬件实现了各媒介之间的互通联系。Arduino板的使用,为机械装置、灯带等硬件的连接与信号传输提供可能;借助Touch Designer软件实现对装置效果的实时控制;开源软硬件之间的互联则是凭借DMX协议信号完成。
Arduino控制板元件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作为作品的重点部分,装置的磁流体运动模块由磁流体管道、丝杆滑台、步进电机、磁铁、Arduino电路板及铝制配件组成。Arduino Nano板作为其中核心部件,承担着将控制软件和各电机串联起来的作用。通过Arduino Nano板上芯片,将USB信号转译为脉冲信号,再分配给各电机实现电机的运动。
步进电机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步进电机是动态装置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硬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脉冲信号的数量实现对电机转动方向、速度和角度的控制。在《超级城市》作品当中,步进电机与丝杆滑台相配合,安装于磁流体管道末端。电机的机械运动带动固定在滑台上的磁铁进行往返运动。通过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的多少,来控制其转速,进而实现磁铁对磁流体运动速度的控制。
《超级城市》灯光效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2.软件媒介——编程语言:Touch Designer软件 《超级城市》作品中律动的动画效果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强大。数据信息编码重构的理性要素与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感性要素交织辉映,这种新的创作形式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基于计算机生成数据,结合艺术家对城市主题的感受,将生成数据与视觉效果相互映射,最终生成视觉展示图像。
TD系统可视化操作界面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超级城市》作品可视化创作基于Touch Designer软件,TD系统可视化操作平台由低科技艺术实验室设计师和计算机工程师协作完成。该平台目的是将编程算法控制系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便于艺术家操作与动态演示,是一个集编辑与预览为一体的可视化窗口。该系统平台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将三维空间效果在虚拟平台上进行模拟展演,在该系统模拟的整套视觉效果可直接映射在实体作品模块上并同步实时展现出来。05
视觉创作
视觉创作的核心是将作品的概念视觉化,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向观者传达作品的主题。《超级城市》以“街景、交通、轻轨”为创作主题,结合电子元件、磁流体等媒介材料叠加的空间特征,围绕“空间、穿梭、涌现、数据流”等关键词进行动画创作,使作品呈现出基于数据模拟城市日常运作的状态。《超级城市》视觉风格预设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在视觉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画面符号的转换与组合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以灯光动画和磁流体的运动进行视觉呈现,将观者带入具有未来感的城市空间。“流动”主题动画方案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流动”主题动画效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以“流动”为主题的动画创作,团队以车流、轨道交通为符号通过交通流量的变化和时间的交替,模拟出城市内部的主要活动轨迹与功能。灯光模拟交通流动是对现实城市活动的重现,分布于各个分区外部的环形灯条上,通过点状、线状的明暗和速度变化,再现城市的交通和信息流动的视觉表现。“穿梭”主题动画方案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穿梭”主题动画效果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以“涌现”为主题的动画创作,表现出城市苏醒的景象,车流、人流的逐渐出现和增多寓意着城市信息的更新与生产,实现推动城市的发展。不同分区环形灯条内灯光从暗到亮的过程,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整个城市带来发展的动力。该部分主体动画,以灯光信息的产生诠释了城市生产的过程。“涌现”主题动画方案 图片来源: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以和“穿梭”为主题的动画,表现出城市中信息的交流、沟通与融合。车流、人流的不断穿梭转移为信息生产的过程,实现助力城市的发展。不同分区环形灯条内灯光以相反方向呈现快速的线性流动,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磁流体作为信息的“搬运工”将信息资源进行往来运输。该部分主体动画,以灯光信息的流通诠释了城市生产的过程。视觉动画是对于城市本体运行机制理解的表象化叙事。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出无数个不断运动变化的个体,通过这些个体的交汇、融合与碰撞产生多种多样的视觉效果,以体现出城市系统运转的状态。该动画是城市交通数据的可视化生成,通过数据变化影响个体的位置、大小、颜色和形态变化,既是城市数据的可视化,又体现出城市功能模块转化为装置组成部分的过程,通过物理交互与灯光动画呈现出城市系统有效运转的状态。《超级城市》作品是围绕媒体空间这一选题进行的一次完整性的探索。基于媒体空间这一背景,从跨媒介材料出发,以数字技术为创作手段,以集体为创作方法,注重空间设计以及作品内部数据的流通。团队利用这件艺术装置作品,还原一个沉浸式、立体式的媒体空间,通过声音、光以及现场观者的交流,实现观者身体、情感与空间的共鸣。
[1]Scott McQuire:TheMedia City:Media,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 [M]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8[2]杜鹤民.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4]付阳.装置艺术在展览中的场域视觉逻辑探究[J].WORD ART.2021.[5]张梦冰.基于跨学科艺术团队的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创作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