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对话苏富比艺术学院校友Luning陆宁:如何开启与规划职业生涯?
-
2022-02-17
在 艺术世界中,苏富比艺术学院颇具影响力,每年招收逾2500名学生,并逐年打造起行业内规模可观的校友网络。其课程涵盖艺术史和关键商务技能,在伦敦、纽约及线上授课,如今已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艺术学院之一,诸多毕业生如今亦在艺术生态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本篇中,我们对话苏富比艺术学院校友王陆宁Luning Wang(她同时也在artnet新闻中文网开设“品味”专栏),她与我们分享了自己与艺术结缘的起始,从业至今的诸多感悟以及对当下艺术市场环境的理解。
Q:能否谈谈你与艺术是如何结缘的?
A: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挖掘了对艺术的热爱,那时热衷于通过旅行中逛当地的美术馆和有艺术氛围的地方以及阅读去了解艺术世界。后来到英国读中学,在A-levels的时候修读了艺术专业,虽然以实践为主,但也涉猎了艺术方面的知识,此外我还会在周末到伦敦逛画廊和美术馆。
Q:在艺术世界中,你是如何开始职业生涯的?
A:我在苏富比艺术学院读完当代艺术史硕士后,与许多人一样,艺术职业生涯是从画廊与拍卖行的实习开始的。我当时做了许多实习和兼职,在伦敦的高古轩画廊、佳士得拍卖行的市场和商业战略部门还有富艺斯拍卖行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我总和朋友开玩笑说,真正开启我艺术“事业”的,还是“毕加索与单身女孩”这个公众号,其内容是以个人视角去讲解与分享国际艺术界的新鲜事。在保持娱乐有趣的调性上,我对内容的专业度把控非常严格,也因此在打造内容上,不仅提升了我个人的艺术知识,还积累了一定的粉丝以及中国的媒体与西方艺术界的资源。之后就水到渠成开拓出了与不同的艺术商业和机构线上线下的项目合作,为中国的新晋藏家提供与西方艺术界交流的平台,打开他们对艺术收藏的兴趣,现在有艺术收藏的客户也是从我的读者中转化出来的。
Q:在苏富比艺术学院学习的经历为你带来了怎样的收获?
A:苏富比艺术学院有很强的校友网,不论你之后在画廊、媒体还是机构工作,与校友的联系都非常有帮助。艺术界的不同分支都互有交集,我们会经常在不同的项目中与以前一起读书的同学打交道。我还常在杂志或艺术博览会的VIP项目上看到苏富比校友做的展览和收藏。
苏富比艺术学院始终强调,在艺术界里“networking”(社交)非常重要,我在伦敦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许多业内人都会去的活动上,你会看到苏富比艺术学院在读学生的身影,却少有其他艺术院校学生的身影——似乎苏富比艺术学院的学生都莫名地“消息灵通”。
拜访巴黎画廊主Kamel Mennour在南法别墅中的艺术收藏
Q:你还创建了PAG文化艺术咨询公司,它主要进行的业务有哪些?
A:PAG文化艺术咨询专注于内容和咨询两个方面,两者是互通结合的.
比方说,推广性质的内容,我不想让它止于一篇报道,总会想是否能在争取一些能为各合作方产生协同作用的项目和机会。除线上内容外,若一家西方的画廊/商业想推广到中国市场,我们会与国内的媒体或是艺术俱乐部合作,做VIP展览导览,一方面中国的读者与藏家对更深度地了解西方艺术有需求,另一方面西方的艺术商业需要触及潜在的藏家群体,这就是咨询方面做到链接中西的一个桥梁的作用。
要达到好的效果,单纯写一篇软文报道是不够的,要动用到公关、商务拓展等综合的能力,要去了解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渠道和彼此的需求,找到共同的利益点。这是咨询方面我最enjoy 的事。
我自己很喜欢的一个项目是2019年我们作为协办方参与了我的朋友李叶萌做的持续新生(Continuous Regeneration)平台的展览,我帮平台引进了与西方两个很有名气的艺术机构的合作,一个是意大利知名的艺术基金会Sandretto Re Rebaudengo旗下的慈善项目ArtColLab,另一个是墨西哥热带雨林中奇观性的美术馆SFER IK。三方都是专注于艺术与可持续的平台机构, 而后两者也对与中国机构的合作与项目拓展很感兴趣,无论是线下的展览还是线上的合作与互动,彼此的原有观众了解到了对方的项目和艺术家, 能产生协同效益的事情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
Q:2022,你最期待的项目是什么?
A:与其说最期待什么项目,不如说我发现了一件应该从现在开始做、并值得我长期努力的事——把我的观点和视角用英文传递给国际的观众。我生活在伦敦,平时接触的还是西方艺术界的人居多,我发现他们对中国了解很少,许多人也不用微信、小红书,在交际的过程中,我总是需要和他们讲我做的中文内容以及国内在发生什么,他们也都会问在哪里可以读到我的文章,或是告诉我应该把内容做成英文。
对此,我觉得不能忽视文字的力量。西方对中国了解少的一个原因就是英文相关的报道少,也少有中国人用英文内容去传递观点,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日常能有人告诉他们中国前沿的项目和情况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想把一些我认为适合国际观众的重点内容做成双语,通过西方人熟悉的社交媒体传播出去。
我现在还在负责北京X美术馆海外的媒体与项目拓展,X美术馆在使艺术触及更广的观众群、启发新一代、通过创新项目推广中西方新晋艺术家方面已经做得很突出了。我希望能多增加美术馆项目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以及通过挖掘与促进美术馆与西方媒体和艺术机构有趣的项目合作,让海外观众更了解中国艺术界正在发生的前沿项目和活动。
Q:你收藏作品吗?喜欢收藏怎样的作品?
A:我会收藏一些新晋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因为我平时“沉浸”在艺术世界中,也比较擅长捕捉消息和资讯,近两年感受到了挖掘年轻艺术家的乐趣。收藏的作品里有Pamela Rosenkranz、Annie Morris、Manuel Mathieu、Flora Yukhonovich和William Copley的纸上作品。
Q:你认为画廊和艺术家应如何开拓藏家资源?
A:其实社交媒体与跨界合作是两个非常好的渠道,而且两者缺一不可。在疫情期间,我开启了小红书账号,我发现小红书上的观众对艺术收藏和家居美学都有很强的兴趣。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对小画廊的影响很大,他们没法像以前那样到世界各地参加展会、认识当地的藏家群体,也不能像大画廊那样有更多经费投在媒体推广上。那个时候,我常常在家录那种对着镜头讲的文化分享视频,就想何不通过在自己家做展览,然后以多期视频的形式,去推广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视频内容不是生硬地带大家去逛一个展,而是让大家看到作品在居家空间中的样子,以此间接地了解艺术。这样做不论是对合作的艺术家、画廊,对新手买家和我自己都是有帮助的。
因此我认为画廊与艺术家若想触及新的藏家群体,社交媒体是个很好的渠道。不过,社交媒体上的推广属于“广撒网”,培养更有购买力的藏家还需要线下去推进和维系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画廊或其他艺术商业需要有战略性地与对的合作方合作,并进行资源互换可能有更直接的效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