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黑客帝国4》水下动作捕捉技术解析
-
原创 2022-02-23
编辑:木木
“水下动作捕捉”这个想法一开始是由Matrix导演Lana Wachowski所提出的,时间要追溯到2019年,当时Volucap首席执行官Sven Bliedung von der Heide在德国Studio Babelsberg研究体积视频捕捉设备,这个设备引起了许多导演和制作人的关注。
于是Lana就想着那是否可以在水下也建造一个相同的捕捉设备,并且给了大概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从那以后整个制作团队和首席执行官就开启了密集的测试,并且期间的每一个数据和扫描过程都相当严格。
一个全新的子弹时间拍摄方式
Volucap装置如何在水中实现
“水下捕捉”作为测试还是对电影有不小的影响,像后来One of Us和Framestore在“分时”场景中所处理的画面依然融合了水下的感觉。
一个是咖啡馆打架的场面,一个是子弹射击和苹果爆炸的一瞬间,后期分析师会对场景有一个时间和速度上的把控,但最终想要的效果不只是执行镜头而是解决故事,所以就要有更好的方式来表现电影场景中的慢动作。
于是!一个带有不同速度运行的摄像机的立体装置就完美解决了问题,还对镜头进行了“分屏”。使用立体装置拍摄最大的好处就是两个摄像头,不是左右偏移,而是实际对齐,在加上以120fps和8帧的速度拍摄,到后面在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无限放慢速度并且还可以重建Analyst。
为了拍摄分段时间所需要的底片,首先考虑到演员和道具作为单独的绿幕元素来拍摄。其次关于一些特效“火花”之类的也要进行一些2D处理,因为这一部分可以说作为整部电影的关键视觉标志之一,所以制作团队针对“火花”反复做了很多次实验,所有这些都使用120fps的射击火花作为基础,使用360°快门拍摄的120fps镜头提供最满意的效果。最后关于子弹炸开的镜头,也有一定的要求,制作团队大概制作了大约20种不同版本的子弹炸开的特效,由126个镜头组成的长序列,而且每个镜头中还需要有不断地变化,这个对制作而言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其实Volucap的水下体积装置尽管没在电影中使用,但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Volucap团队在Studio Babelsberg拍摄期间随时待命,为一些主要的摄影机设置和技术提供帮助,其中包括轨道、电缆和起重机上的移动体积摄影机系统,这是一个可以用8台摄影机拍摄的手持摄影机系统, 以及体积视频捕捉的机器学习方法。
Volucap开发的装备和一些AI软件使VFX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最值得一提的是,Volucap提供了一个很小、更易于操作的摄像机阵列装备,这就意味着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可以针对特定角度对整个空间进行掌控。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两位演员分别使用体积摄像机装置在现场进行拍摄,表演大致相同的动作,然后Volucap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始工作,它可以分析角色,并构建出来一个3D版本,但不是CG模型,这一环节没有关于CG方面的东西,也不需要照明或者渲染的纹理,全部都是摄影拍摄出来的材质。最后的过程就是计算机改变头部的角度或者是在帧中移动演员的位置,把两场表演合并在一起。
上述这么做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算法对镜头使用了不同的AI应用程序,以及他们自己的算法。传统的制作方法是需要对头部进行3D扫描,然后重新制作动画,做头发模拟,渲染等等。但是当有那种特写镜头,特别是近景打斗场景时,总是一眼就能看出是CG制作的,对于导演来讲风险太大了,所以他们开发了自己的软件,运行真正高分辨率的结果,然后能够和真实演员无缝融合在一起。
大家发现没有,在众多电影解析过程中,他们好像把电影当做了一次技术实验,不惜财力物力的去研发新技术新方法,最后开发成软件或者成为一个系统,接着就在行业中成为了主流技术推广应用。就给我感觉,老外投资人都这么豪么?美元不是钱么?
跑远了,咳咳,话说回来虽然国内还没有上映,但是《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的幕后制作不仅不同以往,成片也会明显感受到风格的转变,从豆瓣评分来看,目前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其中制作技术和视觉效果还是很值得视效行业学习的。
像同样备受瞩目的大制作电影《阿凡达2》,它的幕后同样值得去学习了解,也采用了水下动作捕捉技术,面对复杂的场景,导演还请来了专业的演员在水中进行表演,达到最优质的效果,我们公众号在1月15日就发布了相关文章,文中有提到关于概念图、动作捕捉、水下置景的详细过程【点我跳转】,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再次回顾哈!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CG世界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