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载誉而来 | 市级创新团队(七)——音乐与多媒体跨界艺术实践与人才培养团队

原创 2022-02-21



跨界融合与艺术实践之标杆




编者按:在上海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自2018年起,组建并获批了9个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 


短短三年多时间,创新团队共产出各类成果2873项,其中新增各类课程98门次、获奖789人次、著作与专辑出版168种、高水平音乐会与作品首演等939场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创新团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跨专业相互交叉融合、协同作业等方面实现对“双一流”与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有力支撑。同时,创新团队展现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外合作交流的贡献。


由此,学校将连续介绍各创新团队的建设成果与经验,以期“十四五”高质量开新局。


音乐与多媒体跨界艺术实践

与人才培养团队


团队以许舒亚教授为带头人,在音乐与多媒体的跨界融合领域进行了诸多实践与创新尝试,并且就“20世纪以来新媒体舞台艺术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舞台戏剧领域、传播学领域的概览式介绍进行细化和案例化研究。成员大量基于不同角度对“音乐与多媒体跨界艺术”的成果,彰显了该团队坚实的创演、制作、研究水平。




出人才:人才从青年教师扩大到本、硕、博学生,师生获得参与大型项目策划、制作和实践的锻炼。其获得各类奖项34项,包含6项国际比赛,一等奖两项;28项国内比赛,一等奖28项。


出思想:将艺术创作领域跨界融合、科艺融合的创作模式不断渗入音乐剧场、戏剧舞台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创作-制作-排演-科研”等一系列艺术生产流程之中,从而改变传统艺术生产工艺,促使产生新兴艺术形态。


出作品:目前为止团队总共完成6项大型跨界舞台项目、6场专题音乐会、约30部创作音乐作品,超过200场演出场次累积。依托团队大型项目平台,给予青年教师和学生参与重大项目创作实践的宝贵机会。


出标准:在音乐创写与制作的申项基础上,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之并重的原则。从以音乐为主体的角度对相关学科领域进行新探索,并在作曲与电子音乐声场设计、数字媒体设计、音乐戏剧学科,进行了具有行业标杆水准的交叉跨界研究与艺术实践。


师资队伍

本着为国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高度复合型、应用型创意人才,强调文化创意的当代艺术精神,以团队负责人许舒亚教授为核心,秉承以跨界创新的团队组合等精神与模式,联合代晓蓉教授、戴维一副教授、毕盈盈副教授、王甜甜副教授等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并作学术发言。


许舒亚

代晓蓉

戴维一

曲艺

王甜甜

毕盈盈

唐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新成果亮点

百里挑一之精品


团队横向打造校内精品课程,纵向引进柔性专家开设领域内优质课程,构成国内外教学的纵横衔接和信息互补,团队还注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开设大师课和讲座,丰富学生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动态的把握。


建设《作曲》《和声C》《基于新就业形势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捆绑式”双师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音乐造型》和《声音艺术》五门精品课程;《关于电子音乐中空间处理的历史与技术》《当代文化与实用型音乐创作的理念与实践》《当代歌剧创作分析》《基于现代化舞台纬度的音乐创作与空间理念》系列课程,并进一步新增《戏剧音乐音响设计制作及理论研究》(博士专业课)和《作品解析与音乐时间的关联》课程。


国际化课程海报


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之兼容


三年来,团队以第一作者身份创作,或以举办者身份举办的大型舞台剧目共8场,交响乐音乐会5场,室内音乐会1场,多媒体景观装置展演3场包括《听园》《听岸》《城市临响》等。累积演出场次超过200场,预计服务听众数量超过8万人次。在社会音乐文化领域中展现出极高的服务活跃度,亦对社会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起到一定引领推动作用。


以音乐作为“舞台表演”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重要融合元素,制作大型传统歌剧艺术作品;以多元艺术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打造极具视觉观赏性舞台艺术作品;以及以扶持团队青年成员,注重人才培养为重心的具有跨界特点的室内歌剧专场系列为创新尝试,以此来论证本团队在对“跨界融合”以及舞台艺术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创新尝试。


音乐剧《巴士底恋人》,集合舞美、声光电、载歌载舞等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2021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DVD专辑。


音乐剧《巴士底恋人》


笔下生辉之史诗创作


原创歌剧《玛纳斯》


大型民族史诗原创歌剧《玛纳斯》由团队首席教授许舒亚担任作曲;国家一级编剧王晓岭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王延松担任导演;与中央歌剧院联合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到,《玛纳斯》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


该歌剧作为文化部民族歌剧扶持工程9部重点剧目之一,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打磨,成功献礼党的十九大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该剧获中国最佳原创歌剧提名,在北京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演出,该剧还随行出访参与“2019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演出。此歌剧入选“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和“全国优秀民族剧目展演”参演剧目,入选北京国家大剧院2021年歌剧节,文旅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建党100年重点扶持剧目”。


通过民族歌剧表演平台,极大推动了学术、技术人才在剧场声学领域的拓展,与新表演形式的融合与对接。歌剧舞台亦成为展示声学音乐研究与实践,科技创新实力与水准的全新阵地。


多媒体音乐剧场《东去西来》


多媒体音乐剧场《东去西来》以代晓蓉教授为项目制作人,许舒亚教授任音乐总监,通过多媒体音乐剧场《东去西来》(获得2017年上海市文化艺术基金支持、2018国家艺术基金大型创作项目支持,演出20余场,于2019年结项),将东西文化、古今文化有机融合,多元化艺术交互创作。


在上述启发及延伸之下,整部作品力图以音乐为核心,结合装置艺术(包括自制器乐)、多媒体视觉,并在结合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时代前提下,塑造富有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并兼具戏剧性艺术特征的音乐剧场概念。呈现出既植根传统文化,又符合并引领时代审美气质的优秀多媒体、跨界融合的音乐剧场新形式。


民族管弦乐音乐剧场《笛韵天籁》


民族管弦乐音乐剧场《笛韵天籁》由许舒亚教授担任音乐总监,代晓蓉教授担任视觉、技术总监,团队青年教师戴维一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纪冬泳副教授参与作曲,唐俊乔教授任项目负责人,获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项目支持。该跨界融合舞台艺术项目,将笛子这件古老的乐器以剧场形式予以呈现,对传统进行现代的演绎。


《笛韵天籁》世界首演于201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获得极大成功。并在全国范围内演出30场,于2019年结项。   


多媒体民乐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


多媒体民乐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2017年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优秀作品奖小型作品奖),验证了数字化视觉表现在音乐剧场形式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模式。


作品由许舒亚教授任音乐总监、代晓蓉教授任舞台视觉总设计、戴维一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纪冬泳副教授、艾尼瓦尔、李京键任作曲,上海民族乐团出品并世界首演,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演出100余场,获得广泛好评,至今仍在巡演。


上海音乐学院创新团队系列

持续更新

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来源:作曲指挥系、数媒学院、发规处、人事处、科研处

供稿:海上音讯社

文案整理:林尹茜、孙钰滋、叶晨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音乐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多媒体 艺术实践 创新团队

1441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