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展览|JAGDA2020年鉴优秀作品展&国际学生竞赛优秀作品展
-
2022-01-30
▲ 展览海报
JAGDA2020年鉴优秀作品展&国际学生竞赛优秀作品展于2022年1月6日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开幕。展览由两个版块组成,一部分为JAGDA(日本平面设计协会)2020年鉴优秀作品展,另一部分为设计学院2021年度“JAGDA国际学生海报奖”的投稿作品和获奖作品展,两个板块共展出海报作品150余件,展览由旅日设计师吴艺华教授与设计学院教师陶霏霏共同策展,平面设计专业师生团队完成了展览的筹备和布展工作。开幕当天,吴艺华教授等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开幕式,并与设计学院的专业师生开展了在线的对谈与导览。
日本平面设计协会(简称JAGDA) 是日本唯一的全国性平面设计师组织,也是亚洲最大设计类团体。曾用名“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并于2021年7月1日变更为“日本平面设计协会”。协会成立于1978年,由日本著名设计师龟仓雄策先生发起成立,拥有日本国内外3000余名成员,协会致力于发展日本平面设计与提升设计师的社会地位,该机构每年评选出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奖、新人奖等,JAGDA2020年鉴优秀作品展即是每年度协会重要的展览之一,代表了日本平面设计界的最高水准,现场80余件海报原作,包括了原研哉、浅叶克己、仲條正義、服部一成、佐藤卓、葛西熏、松永真、永井一正等著名设计师的作品。
▲ 设计师名单
▲ 2020年鉴优秀作品展览
▲ 佐藤卓作品
▲ 松永真作品
近年来JAGDA开始举办国际性学生竞赛,为设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关注与助力。“JAGDA国际学生海报奖”的前身是JAGDA学生大奖赛,从2019年大赛开始趋向国际化,不限参赛者的区域和国籍。受主办方邀请,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首次集体投稿参加“2021JAGDA国际学生海报奖”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计14件作品入选中国赛区,最终获铜奖作品1项、评审奖1项。
▲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2021年度“JAGDA国际学生海报奖”投稿作品展
▲ 铜奖 谭培培 指导教师 蒋杰
▲ 评审奖 陈诗怡 指导教师 庞蕾
作为JAGDA2020年鉴中国巡回展的最后一站,展览期间,主办方特别邀请了著名设计师、评论家和策展人大迫修三先生和2020年度JAGDA新人奖获得者佐佐木俊先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在线讲座。讲座对谈环节部分日方特别邀请了在竞赛中获奖的设计学院谭培培同学和陈诗怡同学,以及参与本次展览的执行团队参与了在线互动。
大迫修三先生作为著名的设计评论家曾策划过几百场设计展览 ,为大家介绍了日本平面设计和JAGDA协会的发展,以及今天的日本设计师正在思考的内容和日本的设计环境等内容。佐佐木俊作为JAGDA2020年新人奖获得者,谈了作为设计师的个人创作思维、工作方式以及给年轻设计师的建议,本次讲座的视频将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剪辑和再次播出。
疫情期间,展览主办双方克服了多重困难,多次调整方案,最终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展览和互动效果。围绕设计教育与实践,双方均表示出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和期待,在未来,设计学院将结合本地设计师资源,与JAGDA日本平面设计协会开展深度的合作,并以竞赛、展览、互访与工作坊等多元的形态呈现,为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平台。
学术讲座记录
大迫修三,1953年生于东京,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作为著名的设计师、设计评论家和策展人对设计工作和日本的设计有着深刻的认识。,在1985-2012年间,经营G8画廊和GuardianGarden画廊,曾策划600余场展览。
佐佐木俊, 1985年出生于宫城县仙台市,2010年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曾就职于Adbrain和GritzDesign。2014年起,和日本诗人、小说家最果タヒ合作进行书籍设计,之后开始各类广告、封面等视觉设计,是日本最受瞩目的新锐设计师之一。2016年成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AYOND,并持续开展各类有创意的设计项目。JAGDA2020年新人奖获得者之一。
吴艺华,出生于中国上海,旅日华人,教授、翻译、设计师、画家、策展人。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长期担任着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视觉设计专业的插画研究员和对研究生的讲学。作为上海市的海外引进人才,现执教于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设计专业教授。往来于中日,致力于设计交流教育和活动。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中国地区的联络人,日本平面设计协会(JAGDA)20年鉴中国巡展总负责人,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大学生国际海报大赛中国地区的总负责人。
大迫修三
▲ 大迫修三线上讲座
1Q:新冠疫情后,日本平面设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变化吗?
1A:目前来看影响不是很大,设计师大多采用网络来进行交流设计,所以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2Q:您对日本的平面设计的历史和设计师都非常了解,也知道您策划了很多设计师的展览和项目,想问问您认为平面设计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呢?
2A:视觉设计师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他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对交流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大的帮助。设计等于说是需要找出一个新的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也是设计师在不停寻找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在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像高田唯、仲条正义从他们的风格中也能看出,他们在这方面也是特别关注和注意的。设计师的创意想法也有可能会让人看了讨厌和恶心的但又是必须要有的,或许看了不舒服但也是设计师创意的其中一部分,并不见得设计就是完全美,有时候可能并不美但我们也能够接受,我们是需要这样的一个创意的。
3Q:日本的平面设计有着非常丰富的成果,这一切也离不开日本对儿童美学教育的重视,您认为设计师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
3A:反而相反的,日本政府并不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它就像是野生的野草一样自己生长,所以像日本的动漫是最典型的,动漫的风格有很多种,在完全没有压缩限制的情况下自然生长了,也许也是日本设计成功的一个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是,政府对这方面或许有一定的支持,但是日本之前并没有这么做,但是现在周围国家都在这么做,政府也在思考我们是否也能支持一部分设计项目呢?
4Q:人们提到日本设计,会联想到干净、简约等等关键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奥秘。
4A:大家对日本设计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简洁干净但其实日本设计师的风格和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可以看看田中一光、龟仓雄策,他们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谈不上有一个标准的日本风格,但是比较重要的应该是日本的印刷技术,因为日本的印刷技术比较先进,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作品比较精致的原因,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5Q:日本设计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5A:其实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日本来说第一个是到大公司去,第二个是到有名的设计师下面去工作,第三个就是一般的中小企业。各个地方的风格都不同,设计师成长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很多设计师也是非常努力的积累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是目前日本设计师的一个现状。且其实创意并不是都需要很高昂的价格,现在的一些公司也十分重视这样的价格低但又能出效果的创意的设计师的这方面的人才的关注,也在日本的设计界比较流行。年轻设计师也只能多参加一些活动,争取获得一些社会的奖项这对你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也希望大家多注意一些社会的设计活动,也是成长的一个方面。
6Q:独立设计师在日本的现状如何?今天的日本设计行业有哪些有助于设计师的举措?
6A:日本政府是并没有对设计师赞助和资助的。所以并不像之前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无论怎样工作都很容易找,但现在都开始进一步思考,设计师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生存、生活这是设计师的一个新的方向和目标。如果现在还在使用很多大广告、广告费投入的话,还不如学习最后一个案例,去发现当地的一些优秀经典的商品进行推广更有效果。在90年代初,电脑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使用电脑还是很多的,但是现在大家也可以看到,电脑的痕迹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自然型的手绘型的风格渐渐更受人尊重和重视了,所以这也算是现在的一个大势的风格。现在和以前不同,所以在这一点上也是我们设计师需要追求和转换的一个点。现在也比较重视一个图形标志的交流,简洁明了让人家看了图形后能明白它的意思,这也是现在的设计和以前的不同处更加简洁了。应该说我们现在的青年学生,你们应该是寻找新的设计方法的主力军了吧,相信你们也在探索这个问题。
7Q:设计师协会在设计不断变化和转型中,会成为怎样的角色呢?以及正在有哪些新尝试呢?
7A:我们作为设计师就要思考怎样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插入设计,用我们设计师的手来改变我们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是作为设计师的工作也是一个设计协会的工作。因为之前总是用纸的媒介,现在也要认识到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用到电子屏幕,这对做纸媒体的设计师来说这个现状也是要当心的,毕竟将来纸质的报纸、海报也可能会消失。但我们要渐渐接受到新的环境,如何跟电子媒体进行结合这也是我们作为平面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设计师在生活中如何提出一个创意的想法,这也是设计师今后生存的一个部分。
8Q:如何保持自己作品的独特性,不断的延伸下去并且提升自己呢?
8A:设计要做有个性和特点的设计,首先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会做的风格,那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要保持风格的延续性也要保持和周围的环境的进行互相的了解,之后再保持自身的特点。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周围的变化。因为我在画廊工作了几十年,所以看到了很多设计师的成长过程。所以对自己的性格和风格的培养很重要,千万不要说变就变,很容易失去自己。
9Q:在一个作品中,当色彩比较多的时候,有时会无法控制,想问下老师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建议吗?
9A:颜色很多的情况下不用太计较,继续往下画,在觉得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就不要再画了,同时呢多画几张,画了二三十张后就会发现其中有规律了,感受到之后就可以自己总结出一个经验了。也许你觉得你的色彩用坏了没处理好,但反而观者并不会这么认为倒觉得你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不用太计较。
10Q:现在的作品是否主要追求一个独特性,不用太在意美与丑?就好像美丑也没有一个一定的标准。
10A:这个问题有点难,有的作品呢看了没有什么创意,但有些作品呢虽然看了是丑的或者美的但也没有什么内容,所以什么算好什么不算好这个有些难回答。就算是有些做得乱七八糟的但也是成立的作品。从刚刚永井一正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他用手绘的方法,社会上批评的声音是很多的,觉得不干净不漂亮,但现在大家都认可了。看的人可能感觉不舒服,他本人可能也很犹豫,但他坚持下来了他的作品也被大众所认可了。专业中有句术语,叫很漂亮的同时又感觉很旧,让你觉得很漂亮但是形式感又不是新的的感觉,其实对于漂亮的造型每个人的理解肯定又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很多人在日本没有什么人气,但在世界上却被认可的很多,也是会有这样的情况的。所以还是根据自己喜欢的来做了吧,不用太顾及到周围的环境和口碑,也是可以帮助自己成长起来的一个方面。
11Q:工作上遇到商业性质的工作,是保持自己的风格呢还是迎合商业所需的要求?
11A:企业安排的工作大家也都知道是没意思的,但因为你在这个公司所以还是需要为这个公司服务的,所以还是需要处理好的。但是商业性的风格也涉及到了老板,老板的知识丰富一点他就可能更尊重设计,反之可能会更追求商业性的内容。也可以两部分结合将自己的风格和企业风格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表现自我的好方法。两者结合起来也许会更好一点,这是我的建议。这个我们可以在年鉴上看到,日本在十年前,获奖的作品几乎都是自由的主题的,商业性的相对少一点,最近五年日本的获奖的海报很多是商业性的,这也是最近五年的变化,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变化,不像以前大众认为的商业海报没有看点,这也是日本的现状。有很多企业看中他获过奖,就会让他的设计都跟随他之前获奖的做,这是很多企业的一个习惯。现在的风格不一样了,现在设计师都不愿再模仿从前的设计更愿意探索一个新的设计出来,和以前是不同的,所以呢在工作中的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建议。
佐佐木俊
▲ 佐佐木俊线上讲座
1Q:如果您不做设计师最想从事什么行业?
1A:如果不成为设计师也许会想做画家或者雕塑家,因为不喜欢穿着正装,佩戴领带,但又很喜欢构成,所以也许会成为画家或雕塑家但又觉得自己没有那样的水平,所以就成为设计师了。但现在自己是否是一个好的设计师还不能确定,但目前就是做设计师工作了。
2Q:当您发现好不容易修改完的创意和别人思维撞车时,是选择坚持自我还是另起炉灶呢?
2A:像是学生、设计师也一样创意可能会有相同,但是这并不可怕。一种是你们的创意不同,形式可能有点像,但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最初的想法就是类似的,那就通过自己的情况想办法来尽可能改变结果,把最终的呈现变得不同。这个就是在考验你的技术。像很多设计师在这方面无法做到,就会变为二流设计师。但如果最初的创意类似,结果呈现却不同,那就说明你是一个具有调整自己创意和改变最终呈现结果能力的设计师。所以一切看结果,最初是创意,但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不同的。但目前的现状就是很多设计师他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区别,作品也未必被人家认可。其实这也是一个评判是否是优秀设计师的标准。学生作业也是一样,如何将结果表现的不一样,这里面增加了许多个人智慧和表现才能了。这其中的技法就是需要你多看,如果你拥有超过别人五十倍的阅读量,那么你会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对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一定要多看,积累是很关键的。
3Q:您觉得什么是有趣的设计、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一件设计作品中最吸引您的部分?
3A:我在一件作品中最关心的是细节,像是两部分的连接处的处理方法非常关注,是非常需要仔细和当心的。我认为一件作品首先是有它的紧张感或者说是刺激感,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它首先会给你带来第一瞬间的感觉。然后作品也会有有趣性和时代性,时代性如果光是为了流行是没什么意思的,但如果作品具有社会主体,比如说现在的贫富差别问题,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或者说在和企业合作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意识进行表现,让人感受到你里面考虑的这方面的问题,带一些思想性的话,带有自己思想性的又展现在自己的设计中,让人感受到你的理念想法和对社会的关心,那我认为这方面的作品应该是很不错的作品。
4Q:您的作品中都带有非常丰富吸引人的色彩,如果有一天有种局限无法使用这些色彩,那您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4A:其实多色和单色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可能会更注重造型。其实单色有单色的特点,多色有多色的特点,我也做过许多单色的作品感觉这好像并不是问题。不论是多色还是单色造型是始终不能丢弃的,最重视的还是造型的表现。许多单色的优秀作品也是非常好看的,所以多色和单色应该不是设计师重点考虑的问题。虽然我的作品很多是多色的但我也很喜欢单色作品,单色也是产生许多优秀的作品的,单色是并不亚于多色的。
5Q: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局限性,当下有没有特别想尝试的设计?有没有对刚进入设计领域的年轻人的一些建议?
5A:特别想做的设计也没有,只要动手就可以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动手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灵感创意冒出来。目前初步想法是做绘本家,手上在制作,绘本具体做成什么样也还没有思考好。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学校里面老师布置作业也好工作方面接到工作也好,第一件事是当天先记录下来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构思再初步着手先开始做,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绝对不要等到要交任务的前 一天才开始构思需要做什么作业,这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天先尝试做了之后,这个意识就在脑子里了,在后面的生活中你是会去特别注意和关心与作业相关的问题的。这与最后急急忙忙开始赶作业是完全不同的,这是我对学生和年轻人们的建议和忠告。
学术主持
大迫修三 吴艺华
特邀嘉宾
佐佐木俊
南京站策展人
陶霏霏 吴艺华
展览团队
王瑶 徐奕晖 田润欣 沈忱 谢星河 赵奕淇 孙逸凡 邵夏涛 邓子龙
监制
吴海卓 蒋杰 熊嫕 周庆 张卫军
编辑|陆天悦 刘达
统筹|陶霏霏 李孟悦
审核|吴海卓 蒋杰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