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亭网

分享
原创 2022-01-14
Esther|编辑
去年10月,Facebook正式宣布转型元宇宙社交平台,并将品牌名改为Meta。该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表示:更名Meta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押注元宇宙的长期愿景。
那么,关于这次轰动行业的转型和更名背后,还有哪些未公开的细节呢?近期,外媒The Verge采访到Meta Reality Labs负责人Andrew Bosworth(今年开始将升任Meta CTO),探讨Facebook更名和转型背后的故事。本次采访的内容将涉及:Facebook更名Meta、元宇宙平台内容审核、VR向MR、AR眼镜的升级等等。
据了解,Bosworth在Meta就职已经15年了,除了负责AR/VR部门Reality Labs外,此前还从事Facebook广告业务,领导Messenger团队,并参与Facebook群组、动态消息功能的发明,在社交、AI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关于品牌变化
The Verge:首先,请问除了Meta之外,Facebook还有哪些名称选项?
Bosworth:我们还打造了Horizon品牌,后来还是决定使用Meta。Horizon这个元宇宙品牌,它还包括三大关键产品Worlds、Rooms和Home。
The Verge:那么,改名Meta是为了摆脱Facebook的负面形象吗?此前,扎克伯格称改名的计划已经筹备了6个月时间。
Bosworth:我们选择以改名Meta的形式,来表明对于元宇宙的决心,这并不是单纯的品牌重塑。Meta的一切决策都是以消费者和他们的期待/需求为中心。
实际上,Oculus用户们的反馈显示,人们也希望在VR中建立社交、人脉网。因此,之前我们将Oculus登陆系统与Facebook账号绑定,在VR中引入Facebook好友列表。我们只是希望用现有的方案来解决VR中的社交问题。
尽管如此,Meta在过去几年里将Facebook打造成伞形品牌的过程很难,消费者并不能完全接受Facebook。因此我们意识到,在Quest中绑定Facebook账户是一个错误决定。相比之下,如果在VR中连接Instagram或WhatsApp账号,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
因此,我们想打造一种全新的Meta元宇宙账户系统,并且帮助用户了解Meta系统对数据的使用、能带来的价值、与哪些人社交等等。也就是说,Meta品牌对于消费者更加友好。
另一方面,Facebook应用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领域已经达到自然饱和点,可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少。而且,社交应用的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市场已经非常饱和。
相比之下,元宇宙目前还不存在,而且无可替代。目前,我们只能看到元宇宙的初期形态,还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实现这样的技术愿景。如果说Facebook本身是一个未实现的愿景,那么元宇宙将成为Meta更重要的新愿景,而这个愿景将有望继续推动Meta发展15年到20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曝光的受争议Facebook文件中,并没有任何提到Reality Labs的内容。
The Verge:除了Facebook品牌外,Meta也在弱化Oculus品牌,却保留了Portal、Horizon品牌。考虑到Oculus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品牌,为什么Meta会选择隐退它?
Bosworth:的确,Oculus是成熟的品牌,并足够受人欢迎,我也觉得很心碎。虽然Meta的决策中心以消费者为基础,但某些时候,你需要让消费者清晰了解VR产品背后的公司。这样他们可以更加了解品牌的口碑、历史,以及产品能提供的服务和功能。此外,企业不应该拥有太多品牌,虽然每个品牌对我们来说都很特别。
The Verge:此前,Quest强制绑定Facebook账号这一决定受到很多人反对。
Bosworth:是的,不过这并没有影响VR产品的销量或使用率,这只是说明人们关心、喜欢Meta的产品,并且正在使用它们。尽管这项决定受到VR用户反对,但是通过Facebook社交网络,人们已经在VR中进行更多社交。最后决定取消Facebook账号绑定,是为了避免让用户产生意外和争议,为了让VR体验更加友好。
2,关于Metaverse
The Verge:元宇宙的概念,指的是一种沉浸式、具象化的3D互联网,人们以虚拟形象在元宇宙中互动,就像是Roblox、堡垒之夜等游戏平台。而Meta将构建的,是AR/VR形式IDE元宇宙。我很好奇,接下来Meta会如何将现有的技术和概念,移植到元宇宙平台?会在Horizon中加入Facebook的动态消息功能吗?还有就是人们将以什么方式在元宇宙中与内容互动?
Bosworth:可能不会加入VR版动态消息功能,也许可以在Facebook VR应用中接入该功能。也许未来在VR中,2D界面也会和物理交互界面同样重要。
元宇宙平台将包含多样化的内容和交互方式,甚至还会有众多可以居住的“虚拟城市”。为了让用户快速了解整个平台的新鲜事、热门话题、流行趋势和新闻,未来一定会需要某种推荐服务,也会帮助你了解好友的动态、预约计划、活动。当然这是一些长期的目标,在此之前需要构建足够多的内容。
The Verge:通过算法,Facebook可以向数百万用户推送其他人的账号,你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状态、照片等信息也可以向更多人公开。这种玩法也会移植到Horizon平台上吗?我在Horizon中可以跟非好友互动吗?这个平台的社交机制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Bosworth:在Horizon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电脑端的浏览器实现跨平台体验,与VR用户互动。你不仅可以独自体验元宇宙平台的功能,也可以和其他人同步体验,除了用语言交流外,你还可以触碰VR中的事物和人。
也就是说,在VR中社交与2D的视频、语音通话有很大不同,因此实际上现有的网络社交功能可能无法直接转化到VR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VR社交的形式。而且,可能还会在VR中设计一些物理世界中没有的交互和内容。
至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这将与隐私、行为规范等问题进行权衡。因此Meta决定,通过各种不同的工具,来允许用户自己控制社交体验。
这也是VR社交与2D社交相比的另一个优势,如果你屏蔽了一个人,那么他切号之后可能不会出现在原来的位置,所以更容易避免同一个人用多个号骚扰其他人的情况。与此同时,遇到网络骚扰时你也不需要手动屏蔽过多人,在VR空间中,你周围的人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说,VR社交的安全性可能比2D社交更好。
The Verge:当人们想到Meta的元宇宙时,他们的印象是一种3D版Facebook,可以使用Meta VR头显来运行。与此同时,苹果等其他科技公司也在探索AR/VR,但不同AR/VR平台之间实现互通性的可能性很低。对于这样的情况,Meta将如何面对竞争,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Bosworth:我认为,元宇宙的关键词将会是连续性,理想的元宇宙将允许用户在不同公司开发的平台和应用中,得到连续性的体验感。比如:与账号绑定的通用虚拟形象等等,不过一些服装饰品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平台或场景,开发这种跨平台通用内容的过程也很难。不过,之前在和微软、谷歌交流时,大家的共同愿景都聚焦在平台互通上。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从元宇宙的一个垂直场景开始发展,用户规模足够大后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为这个垂直场景提供互操功能。
与此同时,元宇宙需要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数字内容创作,吸引更多用户并扩大市场,产生飞轮效应。这也是Roblox、Epic等公司在持续探索的UGC生态。
Andrew Bosworth
The Verge:你即将成为Meta的CTO。据悉,整个Meta团队规模超过1万人,仅2021年这家公司就会在元宇宙上投入至少100亿美元,而接下来你将负责推动这个Meta押注的全新平台。在你刚进入Meta时,是否会预料到自己会管理这么大的团队?或是预料到Meta会如此加码元宇宙?
Bosworth:确实没想到。我认为,大规模的科技公司意味着大规模的盈利,因此管理这样一个巨大的团队,肯定要比日常的工作更艰巨。作为一家科技公司,Meta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点,因为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技术变革,很久没有人进行这样的尝试了。
此前的一次大规模技术变革,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互联网初期,比如施乐PARC开发Alto、贝尔实验室研发晶体管等等。而现在的元宇宙变革,不仅发生在Meta一家公司,这是整个行业的趋势。
3,关于AR/VR硬件
The Verge:硬件方面,Meta预计2022年推出高端VR头显Cambria,它的特点是支持高质量的RGB透视AR功能,可实现AR/VR虚实融合的效果。RGB透视AR头显是VR的下一步升级吗?然后再从透视AR升级至AR眼镜?
Bosworth:是的,Meta认为这是从VR向AR发展的过程,而且AR和VR确实存在关键的重叠部分,也就是混合现实(MR)。当然,AR、VR、MR的应用场景非常不同,比如:大视场角、沉浸式头显适合在家中、办公室使用,而对于户外移动场景,你会更倾向于AR眼镜。
尽管AR同样可以用来社交和办公,但是VR未来依然有固定的应用场景。我认为,VR将始终通过透视AR或混合现实来增强体验,不仅可以提升安全性,还可以丰富更多应用。
不过,具备RGB透视AR的头显不仅需要降低高昂的传感器成本,还需要解决图像实时计算效率、散热等问题。
The Verge:除了长期的AR眼镜项目Nazare,目前Meta也在通过Project Aria眼镜项目采集第一人称视频数据,用于训练AR眼镜的视觉算法。可以进一步谈谈吗?
Bosworth:首先,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为人脸和车牌打码,以及禁止Aria用户访问数据等等。
Meta收集第一人称视频数据的原因,是为了训练AR对上下文信息的理解能力,比如识别到有人靠近并跟我说话时,AR眼镜的UI会避免遮挡对方的脸,不干扰我们的眼神交流。或者,AR系统在识别到重要信息时,会及时提示我。如此一来,我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当下的环境,AR不会打断我和周围环境和人之间的联系。
Meta的目标是,通过AR眼镜为你提供相关的信息,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访问这些信息。
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接下来Facebook AI团队将根据Aria收集的数据库来研究AI算法,而且还需要思考如何在AR眼镜上本地运行。相比于在本地运行算法,无线传输数据的成本高、安全性低,所以更倾向于本地。
未来,Meta计划定制芯片,同时还需要解决全新的UI交互设计等难题。
The Verge:最后,你是否依然认为AR眼镜还需要三年左右的发展时间?
Bosworth:接下来几年,我们将开发各种AR原型,并且在研发和迭代过程中,分析AR眼镜能否投入生产。
目前,Meta已经开发了多款AR眼镜原型和样机,包括一款测试分辨率限制的原型等等。现有的AR原型还在早期研发阶段,也许今年、明年会开发出性能更稳定的原型设计。
( END)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元宇宙社交平台 AR眼镜 软件设计
广告 欺诈 淫秽 色情 侵权 骚扰、辱骂、歧视 敏感 违法 犯罪 反动、政治 其它
数艺网是一个信息获取、分享及传播的平台,我们尊重和鼓励数艺网用户创作的内容,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对数艺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承诺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数艺网运营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条款原则如下:
1. 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章、案例/项目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用户可授权第三方以任何方式使用,不需要得到数艺网的同意。
2. 数艺网上可由多人参与编辑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例/作品的认领、企业/机构的认领,所有参与编辑者均同意,相关知识产权归数艺网所有。
3. 数艺网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著作权、商标权及其它法律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含数艺网及其他原始权利人)同意,上述内容均不得在任何平台被直接或间接发布、使用、出于发布或使用目的的改写或再发行,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4. 为了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用户将其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全部内容,授予数艺网免费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使用许可,数艺网有权将该内容用于数艺网各种形态的产品和服务上,包括但不限于网站以及发表的应用或其他互联网产品。
5. 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内容转载在数艺网之外的地方,应当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或原作者在数艺网上使用的帐号名称),给出原始链接,注明「发表于数艺网」,并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演绎。若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用户获得单独授权,按照用户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6. 数艺网为用户提供「保留所有权利,禁止转载」的选项。除非获得原作者的单独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标注了「禁止转载」的内容,否则均视为侵权。
7. 在数艺网上传或发表的内容,用户应保证其为著作权人或已取得合法授权,并且该内容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如果第三方提出关于著作权的异议,数艺网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删除相关的内容,且有权追究用户的法律责任。给数艺网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全额赔偿。
8. 如果任何第三方侵犯了数艺网用户相关的权利,用户同意授权数艺网或其指定的代理人代表数艺网自身或用户对该第三方提出警告、投诉、发起行政执法、诉讼、进行上诉,或谈判和解,并且用户同意在数艺网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共同维权。
9. 数艺网有权但无义务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有权根据相关证据结合《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数艺网社区管理规定对侵权信息进行处理。
侵权举报
1.处理原则
数艺网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分享交流平台,高度重视自由表达和个人、机构正当权利的平衡。依照法律规定删除违法信息是数艺网社区的法定义务,数艺网社区亦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此项业务。
2.受理范围
受理数艺网社区内侵犯机构或个人合法权益的侵权举报,包括但不限于涉及个人隐私、造谣与诽谤、商业侵权。
a.涉及个人隐私:发布内容中直接涉及身份信息,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私人电话等详细个人隐私;
b.造谣、诽谤:发布内容中指名道姓(包括自然人和机构)的直接谩骂、侮辱、虚构中伤、恶意诽谤等;
c.商业侵权:泄露机构商业机密及其他根据保密协议不能公开讨论的内容。
3.举报条件
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如果个人或机构发现数艺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可以先尝试与作者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如您无法联系到作者,或无法通过与作者沟通解决问题,您可通过点击内容下方的举报按钮来向数艺网平台进行投诉。为了保证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请务必提交真实有效、完整清晰的材料,否则投诉将无法受理。您需要向数艺网提供的投诉材料包括:
a. 权利人对涉嫌侵权内容拥有商标权、著作权和/或其他依法可以行使权利的权属证明,权属证明通常是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b. 完整填写的通知书;附供下载的:侵权投诉通知书;
c. 举报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可以是身份证或护照;
d. 如果举报人非权利人,请举报人提供代表权利人进行举报的书面授权证明。
e. 为确保投诉材料的真实性,在侵权举报中,您还需要签署以下法律声明:
(1) 我本人为所举报内容的合法权利人;
(2) 我举报的发布在数艺网社区中的内容侵犯了本人相应的合法权益;
(3) 如果本侵权举报内容不完全属实,本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并承担和赔偿数艺网因根据投诉人的通知书对相关帐号的处理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知乎因向被投诉方赔偿而产生的损失及数艺网名誉、商誉损害等。
4.处理流程
出于网络平台的监督属性,并非所有申请都必须受理。数艺网自收到举报的七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给出回复。处理期间,不提供任何电话、邮件及其他方式的查询服务。 出现数艺网已经删除或处理的内容,但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依然可以搜索到的现象,是因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自带缓存,此类问题数艺网无权也无法处理,因此相关申请不予受理。您可以自行联系搜索引擎服务商进行处理。 此为数艺网社区唯一的官方侵权投诉渠道,暂不提供其他方式处理此业务。 用户在数艺网中的商业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由交易双方自行处理,与数艺网无关。
免责申明
1.数艺网不能对用户发表的回答或评论的正确性进行保证。
2.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数艺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数艺网不保证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对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都不作保证。
4.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数艺网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或其它缺陷,数艺网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将尽力减少因此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协议修改
1.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变化,或者因业务发展需要,数艺网有权对本协议的条款作出修改或变更,一旦本协议的内容发生变动,数艺网将会直接在数艺网网站上公布修改之后的协议内容,该公布行为视为数艺网已经通知用户修改内容。数艺网也可采用电子邮件或私信的传送方式,提示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项。
2.如果不同意数艺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并应当停止使用数艺网。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数艺网,则视为用户接受数艺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
阅读并同意此认领协议方可认领案例
*认领案例的操作记录无法自行删除,请务必确保您参与该案例身份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