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学科动态 ‖ 2021年建筑学二年级“东湖绿道书吧”设计教学回顾及成果展示(二)

2022-01-02

04

优秀作品


胡月闵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本次场地限定为东湖欣悦亭所在地,考虑到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融合,本次设计从场地自然环境出发。场地有3.5m~4m的高差,在局部小场地中可视为小山包,结合书吧,产生了"山"的概念。在场地调研中发现,东湖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安静,因此,为了不破坏这种幽美的环境,选择将书吧融入场地而不突兀。结合地形高差,让人们折入书吧内部,吸引人们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慢下来,感受东湖美景,畅游无边书海。

设计感想:

在这次基于形式和场地出发的设计中,我感受到前期调研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突破口的重要性。在场地调研时,首先感性地体验场地氛围,然后理性地分析客观要素,能够快速地帮助我确定形式和方向。其次就是设计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要拘泥于现有条件而不敢大胆尝试,最终,无论如何尝试,都要始终围绕主题。


秦琪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东湖湖中道,东西两边临湖,视野十分开阔;而且场地本身就自带高差的优势,站在高处望远处,近景、中景、远景都可以揽入眼底。如果东湖书吧想要吸引人,那他一定是一个人们可以交流互通的场所,结合前面场地本身的特点,为什么不可以把高差作看台、天然优美景色作背景,把东湖书吧打造成一个人人可以交流活动的舞台呢?基于此思想,同时尊重场地原有地形与树木,做了“印象东湖”书吧设计。

设计感想:

这次设计的主题是场地响应,在平面上,做的看台利用了高差的特性,在立面上,拱形柱的造型呼应了周围的树木,大致上也算符合了主题。但仅仅只是这样的话,设计上还是缺少深度,另外这个线性建筑的收尾部分还可以做的更好,目前来说有些生硬。总的来说,进步的空间还是有很多的。


罗梓瑞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东湖绿道西侧沿湖的城市天际线以外秀热烈的姿态展现于过客眼前,相较之下,东侧的场地本身纵有秀美的湖景,却是掩藏在行道树和密林的遮挡之下,难以被来去匆匆的过客察觉、涉足。但是,倘若能发现那个小而隐秘的入口,耐心地穿过层层叠叠的树林灌木,迎接你的将是一片意象不到的秀丽天地。在我看来,此番“藏景”是大自然给善于发现、具有好奇心的游客最好的馈赠,而儿童在那个年龄特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好奇心、探索心正与这不谋而合。本次设计主要服务于来东湖游玩的儿童及家长,随着场地中流线的下沉,藏匿的空间、隐匿的湖景跟随使用者的逐步深入由模糊变得明晰,而使用者只需尽情享受这与自然亲密联结的秘密天地。

设计感想:

在这次东湖书吧的设计中,由于对建筑形式操作的不敏感以及没有经验等原因,在提出设计概念之后我在后期方案深入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所幸在老师的指导下,也算是一步一步解决了问题。在这次的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与建筑形式操作相关的手法以及技巧。不过我相信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肯定还有更优的解法,所以在相关的专题设计方面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去学习。


王郭婧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人们逃离混凝土森林来到东湖,喜欢在里面散步、躺着晒太阳,清风与飞鸟,日出与日落无不让人流连。而「散游」便由此孕育而生。我期望营造出丰富的游览空间体验,能满足人们“躺”的需求的同时,通过空间将人吸引,使人们在其中不仅能领略到东湖的美好自然风光,还能从独特的游览中得到心灵上的舒缓。。

设计感想:

这次设计,不管是前期场地调研还是后来和同学们一起去玩,或者是独自骑行前往想要寻找一些不同的体验,四五次前往,只要来的东湖之内都会感觉身心舒畅。而在“玩”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加深对场地的理解与感悟,在初阳与落霞中慨叹,在微风与飞鸟间释怀。也感谢老师对设计的指导和引导,让我在没有设计灵感的窘境时能抓住被触动的点开始设计。


彭雅清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以水的滴落形成的涟漪为出发点,意在打破场地的岑寂而不显突兀,使书吧建筑成为一个如涟漪一般的轻微的介入,从而和场地发生关系。首先抽象涟漪形态进行组合,在平面立面进行推敲,并用grasshopper参数化建筑形体,多次调整曲面起伏,最终筛选出最适合场地及目标的形式。最终成果为三个单体的组构,两层虚实有别,空间上有连续的流线。

设计感想:

此次设计过程比较顺利,形体在初期就达到满意的效果。第一次做曲线,还是有很多考虑不周,和场地的响应有待提升。和理想家宅相比这次学到的新的设计手法也让我收获良多,期待下次的设计作业。


张湝若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串林”即串连林院。通过场地调研可以发现,该场地景观资源尤其是树木资源虽多却散,并未向游客提供观景视点及方式,本设计便以“观景”为出发点,通过建筑串连景致,在用林院使游客从城市的喧嚣转入惬意自然的同时,对树木这一种景观资源进行多元利用,给予游客丰富的景观体验和空间感受。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让我懂得如何根据切实的场地分析去生成契合这块场地的建筑,而非随随便便将脑海中闪出的意象套入其中,让我获益良多。但仍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总结提炼能力的欠缺,刚开始只定了“使游客更好地观景”这一很宽泛的想法,并不能从场地分析中提炼出明确的主线和策略,在设计的中后期才对场地的特点和问题一点点明确;这也导致推进过程较慢,使得并没有将主题去深入挖掘、一以贯之;同时对场地全局的考虑不够全面,设计时手法稚嫩,不够大胆。当然还是很开心能学到这么多,以后继续努力。


陈芊卓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东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西面阒无人声、山明水秀,介于两者之间的场地就像一本书,从地平面上掀起书页一角,高挑入云。肩负行囊的疲惫游人们可以躲在此处,在这片页角的庇护之下,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细细品味书本的乐趣。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注重建筑的形式操作。在调研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场地热闹的东面和寂静的西面的强烈对比,于是我打算设计一个让人们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阅读场所,接着从建筑的定位功能出发,我希望建筑的形式能与书本能有所联系,最终生成了这个整体感、雕塑感较强的形式。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对形式与场地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完美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只能通过不断地调整去接近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答案。


曹紫焓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场地内视线所及之处是树和湖,足所踏之地有缓缓高差。方案顺应场地内树木,高差等分割出的空间,根据周边环境要素限定建筑边界,得出不同的体块,并设计流线将体块相连,使得空间体验更为丰富,亲树近水,取名“林汀”,谐音“聆听”,包含聆听自然、亲近自然的理念。

设计感想:

第一次做这样的设计,设计初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切入场地,对自己的想法一直不太满意。确定想法后,就顺着自己的思路设计,一步一步深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一开始的想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之后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会遇到两难的状况,需要做出取舍。在这个设计中,也思考了一些形式和功能、空间体验等方面的问题,有一些感悟,仍然需要探索。


李清桦

模型照片

成果图纸


设计说明:

欣悦亭地处东湖绿道之中,却消失于两侧的喧闹之中,无人问津,杂草丛生。我也曾感慨其环境之差,但当我看过了欣悦亭的日出,这片场地仿佛有了色彩,我才明白,处处皆可成风景。愿我的设计能够让提供一个契机,让愿探寻者进入这里,发现不一样的天地。寻一片净土,游一方天地,愿游人能在指引与选择中,在错落与虚实间寻得自己心中的风景。

设计感想:

这是一次比较快乐的作业,从前期的调研开始,几次到东湖的经历都非常的有趣而难忘,而后的设计环节中虽然几经周折才确定最终的样子,一点点放弃过多的想法最后才留下了最重要的元素,但这于我自己也是一次“寻•游”,最后形成的样子也还是比较符合最初想要的氛围的。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统稿 / 李雨萌

编辑 / 于千滋

审核 / 王玥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学科动态 教学设计回顾 作品成果展示

1847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