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3日,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呈现开幕展,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冷冰川、刘建华、展望、缪晓春、宋冬、邢丹文、陈文令、庞海龙、邬建安、杨心广、卢征远参展,通过3大板块、15件/组饱含城市记忆的多元媒介作品,以“叠层时空——转化传统、活化城市”为名,回应城市更新的深刻议题。此次展览由艺术史知名学者朱青生担任学术主持,高远担任策展人。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展览有关报道。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重磅邀请
徐 冰 冷冰川 刘建华
展 望 缪晓春 宋 冬
邢丹文 陈文令 庞海龙
邬建安 杨心广 卢征远
“叠层时空”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
! 12.31 此刻揭幕!
艺术激活鼓浪屿
2年筹备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岛屿美术馆
以艺术启动历史与当下的交互
艺术史知名学者、《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 朱青生 担任学术主持
高远 担任策展人
以当代艺术探索城市发展
在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季“艺术之城”的大背景下,本次开幕展尝试以一种“再生”的方式思考并呈现当代艺术。展览所挑选作品以旧物件、再利用的历史文化产物为创作媒介,并非传统认知的艺术品原材料。艺术创作与旧物件的结合,在某种层面上是历史与当下的统一,是一种“时间的空间化”,就如同加建、扩建的历史建筑和街区一般。
徐冰,《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2019
综合媒材装置
150x300 cm(玻璃尺寸)
500x174x60 cm(灯箱尺寸)
©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场域、一个叠加不同时代和文化建筑遗产的综合体,在某种层面上也是一种“空间化的时间”。而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的建筑,也是在旧有建筑遗存上进行改造、重新利用的综合体。从这一共同点出发,展览场馆、鼓浪屿岛、当代艺术三者相互连接,为“当代艺术与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可视化艺术形态。
正如策展人高远所言,“如何利用旧建筑和适应旧景观一直以来都是物质文化遗存以及城市遗产保护的核心,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前提首先是如何利用旧,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机地更新。”
展览以旧物件探讨新观念、以艺术创作探索城市发展,让观众思考那些未曾思考的问题、看见那些不曾看过的世界。
这也是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的核心理念——以美术馆为钥匙(KEY),让交互(COLLECTIVISM)、包容(COMBINATION)的当代艺术,走进公众(AUDIENCE),最终激活城市有机更新。
👇
点击走进KCCA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小k愿为未抵达现场的你,对本次展览的板块与参展艺术家稍作展示。
春节过后,待即将春暖花开之时,将举办此次展览的学术论坛。线上的文字与部分作品图片,终究无法体现展览的人文关怀与历史厚度,小k期待在2022年阳光正好之时,与您在鼓浪屿的艺术相遇。
🌊
三大板块
依据不同的作品形态,
策展人将本次展览分为以下板块
“旧物新生”
强调利用旧物改造组合的逻辑,艺术家利用的旧物都普遍具有文化含义或历史价值,包括艺术家宋冬利用旧窗框、门把手、瓷砖构建的“白做山”;陈文令利用旧割草机结合新的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的《断流》,以及卢征远利用建筑废料结合霓虹灯管构成的装置作品,还有杨心广利用北方村落中的拆除下来的木质旧房梁加工而成的装置作品;
卢征远,《彼岸》,2014
“叠层废墟”
强调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与新旧叠加的效果: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表层,而是多时间及空间并置的结果:如艺术家徐冰的重要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废旧材料幻化出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并利用光影效果呈现一种时空重叠的错觉。展望的作品《镶长城》以工业材料(不锈钢)叠加至长城之上;《山水镜》则将不锈钢材料镶嵌在民国旧家具之中;而庞海龙的《境物》也将人为的尘封痕迹叠加到日常旧物之上;刘建华的《封存的记忆》把上海港口废弃的旧电箱封入数个现代集成钢板之中;邬建安的《浅山》中的旧砖亦来自一座拆毁的建筑;冷冰川的大漆绘画装置同样将建筑废料和枯枝杂草封入大漆材料之中。
“错时论”
通过影像装置作品表达时空错位之感,正如历史研究中的“时代错位”,将历史与现实不合时宜地并置,仿佛以当下的视角和习惯看待历史事件的错觉。缪晓春的作品《从头再来》借用了艺术史的经典图像资源,加以改造,将现实与传统,当下与往昔以及跨文化记忆进行重组;邢丹文的影像装置《梦游》则通过影像装置的方式将过去与当下、本土与域外、现实与虚构的界限模糊,形成一种时空错位的幻觉。
重磅当代艺术家齐聚
艺术圈不必可缺的TA们
徐冰
请上下滑动观看
徐冰,艺术家,1955年生于重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
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
1999年,由于他的“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天才奖”。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年,获得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评委会授奖理由:“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2006年由于“对文字、语言和书籍溶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徐悲鸿——艺术创作奖”。
冷冰川
请上下滑动观看
冷冰川,1961年生于江苏南通,现于巴塞罗那和北京两地生活、创作。1996年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艺术学院,2014年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
冷冰川在形而下的材质、技法到形而上的观念、方法论等方面都有过很深的探索,他的独创手法是选择用刀并在墨色的底板上创作,这种手法被称之为“刻墨”,彰显了东方式的思维。同时冷冰川习惯于用文字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出版的作品包括《冷冰川》《二十四节气》《无尽心》《遁词》《最后的罂粟》《乌东西》《二十四节气的恋人》《触处似花开》《纵情之痛》等。
他的作品曾在海内外举办过多次个展,包括 2012 年台北大未来画廊“至素朴”个展,2010 年上海美术馆个展,2009 年今日美术馆“至朴素”个展,2007 年苏州博物馆“冷冰川艺术展”,1999 年加泰罗尼亚 Olot 赫罗纳银行基金会个展,1998 年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艺术中心个展等,其作品还曾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刘建华
请上下滑动观看
刘建华,1962年生于江西吉安市,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刘建华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以综合材料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他的反映了近年来不断困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化。八十年代末他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工作,2008年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理念进行创作,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的个人语言体系。
刘建华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等展览。作品被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MOMA等公共机构收藏。
展望
请上下滑动观看
展望,1962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作为一个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家、雕塑家,展望的作品特征建立在观念艺术与物体材料的关系上而非单向度的,并提供了最初的观念性雕塑范本,不锈钢拓制的《假山石》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批评家黄专曾对展望的作品特征这样描述:展望的艺术有着以简单材料形态营造复杂问题的特质,他的艺术实验像是一场在趣味、心性和感官世界中不断寻找平衡的智力游戏,它不断带来惊喜和高潮但却从来不提供清晰的答案,他是少数几位在自己设置的艺术问题中进行独立工作的艺术家之一。
展望的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博物馆、香港汉雅轩画廊、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美术馆等重要机构参展或收藏,并多次参加国际当代艺术大展。
缪晓春
请上下滑动观看
缪晓春,1964年生于江苏无锡,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自90年代开始,缪晓春在现实与虚拟的界面探索和创作,他的作品包括摄影、绘画和基于软件创作的三维电脑动画,并在国际上广泛展出。
他曾参加过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第7届亚太三年展,首届基辅双年展,第4届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釜山双年展,首尔媒体双年展,上海双年展以及纽约、芝加哥、伦敦、柏林等地美术馆的“过去和未来之间”巡展(2004-2006)等。主要公共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当代艺术基金会等。
宋冬
请上下滑动观看
宋冬,1966年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宋冬从早期的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录像、装置、雕塑、摄影、观念绘画、策划和戏剧等多个领域,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用“无界”的理念进行创作和生活。
他先后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等众多国际艺术展,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地举办大型个人展览。曾获得光州双年展大奖、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杰出贡献奖、AAC年度装置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M+艺术博物馆、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等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邢丹文
请上下滑动观看
邢丹文,196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邢丹文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少数运用摄影的艺术家之一,她积极探索着摄影与艺术的边界,除摄影之外也涉及视频短片与多媒体装置等等。1998年,邢丹文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的学者交流奖学金前往纽约,丰富了她的个人经验和艺术阅历。她的艺术实践是丰富多样的,作品主题包括:文化情节之间的断层、传统与全球化之间的冲突、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现实和欲望相互之间在都市舞台的演绎。事实与虚构、真实与幻想,常常在她的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作品在国内外频繁展览,其中包括美国惠特尼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美国ICP 国际摄影中心、英国Victoria & Albert美术馆,横滨三年展、悉尼双年展等。作品被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广泛地收藏,包括大都会美术馆,盖提美术馆,惠特尼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 ICP国际摄影中心、SF MoMA、广东和中国美术馆等。
陈文令
请上下滑动观看
陈文令,1969年生于福建泉州,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并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
陈文令是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雕塑的魔术师,也是大型公共艺术雕塑的开括者。
他曾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中澳艺术大使称号(2015年)、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2012年)、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2011年)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雕塑博物馆、上海多伦美术馆、韩国国立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丹麦国立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及机构收藏
庞海龙
请上下滑动观看
庞海龙,1974年生于黑龙江,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庞海龙从报社记者的工作到创办企业再回归艺术创作的丰富经历,使他的作品以关注生存现实、艺术介入社会为切入点。他所指向的创作议题往往与社会的都市化发展进程中所伴随的各类问题存在着“正面冲突”和“间接隐喻”的叠层关系。他善于通过对材料媒介的物性转译,来实现对于观者感知领域的干预。给观者提供一个无为而为的异景,去感知能“感知”到的现象,去忽略将被“忽略"的本质。
他的作品曾受邀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安仁双年展、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第四届美术文献展等双/三年展及国内外当代艺术展。此外,庞海龙组织策划了“嬗变——当代艺术邀请展”、朱家角课植园当代艺术项目、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嘉定展区以及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新华社区“宅生记”艺术项目,并创办“宅生记”艺术展览品牌系列展等多场艺术项目。
邬建安
请上下滑动观看
邬建安,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动物园学术委员会委员。
邬建安的艺术思辨和视觉创造,核心在于借助那些看似远离今日生活的情境,表达人类文明历史中永恒的部分,唤醒人内心感受中隐秘幽微却宏大磅礴的潜意识,进而引发对时代和人的反思与观照。
他曾在北京、上海、香港、纽约等地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其作品还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洛杉矶郡立术博物馆、伯克利美术馆、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巴西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艺术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桥爱慈善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杨心广
请上下滑动观看
杨心广,1980年生于湖南,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杨心广擅长以草木土石等自然物料为媒介创作作品,这些物料常被习惯性地赋予与“中国文人传统”紧密相联的内涵,而他绝非简单地通过使用这些被精神化了的物料召唤“传统”或沉溺于“传统”之中,相反,杨心广正是以一个当代人的身份将作为一种经典情感模式的“传统”陌生化,并籍此重置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杨心广的作品在罗马国立现当代美术馆、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勒姆布鲁克博物馆、光州市立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展出。2010年他获得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以及吴作人艺术奖提名奖,2011年入围新加坡SIGNATURE艺术奖,作品在新加坡美术馆参加同名展览,2015年入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作品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参加同名展览; 同年获得“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及“第二届华宇青年奖”提名。此外,他的作品还被M+博物馆、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卢征远
请上下滑动观看
卢征远,1982生于辽宁大连,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2006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0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巴拿马ASA基金会艺术总监。
卢征远的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国际双年展、第十四届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德国波恩当代艺术中心、罗马当代艺术馆、智利普罗维登上海国际双年展、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香港巴塞尔当代艺术博览会、葡萄牙里斯本艺术馆、澳大利亚海岸公共雕塑节等重要机构和展览参展。
本次展览讲故事的人们
让展览成真
学术主持
朱青生
请上下滑动观看
朱青生,1957年生于江苏镇江,艺术史知名学者。现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史。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6起每年一卷)、《汉画总录》(已出版43卷),著有《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发表论文多种。朱青生教授开设的通选课《艺术史》被誉为“北大第一课”。
策展人
高远
请上下滑动观看
高远,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传媒与艺术理论系。2010年起,在国内外独立艺术机构、美术馆等主持策划40余场学术展览。
高远的艺术史研究和策展工作主要致力于以跨媒介视角对欧洲艺术史、当代艺术展览展示的考察和关照。曾赴佛罗伦萨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Villa l Tatti,2014)及巴黎德国艺术史研究中心(DFK Paris,2017)及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KHl,2018)访问研究。
“叠层时空”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开幕展
出品人
黄晓燕
林入
学术主持
朱青生
策展人
高远
展览统筹
安娜
展览设计
阎洲
🕙
展览开放时间
2021.12.31 - 2022.4.3
(2022.1.31 - 2022.2.6闭馆)
周二至周日
09:30-17:30(17:00最后入场)
鼓浪屿康泰路151-8号L1
鼓浪屿美院内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
票务信息
本次展览免门票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