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文)

2021-12-31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从9个方面,提出39项重点任务,列出46项重大工程,对推动规划落地实施提出工作要求。此外,《“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出版物发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等作为附件同时印发。


后台回复【出版业“十四五”规划】获取规划附件PDF版文档。



编审 | 田佳宁(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半岛

来源 | 国家新闻出版署


正文共计1066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新出发〔202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央各重点出版集团:


现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1年12月28日

 

以下是《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原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编制本规划。


一、深刻把握出版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出版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出版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出版事业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向同步,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出版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传播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有力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各类出版精品佳作迭出,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实体书店、农家书屋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超过26万处,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出版业整体实力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过2.2万亿元、净资产超过1.1万亿元,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版走出去取得新进展,2020年出版版权输出规模超过1.38万项,出版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迫切需要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以精品奉献人民;迫切需要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改革创新,转化增长动能,更好抢占数字时代出版发展制高点;迫切需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走出去实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出版业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管出版原则,健全完善党领导出版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保障人民阅读权益,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出版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优化出版发展生态,转变出版发展方式,构建出版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质量第一。把提高质量作为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增强原创能力,构建品位健康、品质优良、品类丰富的出版生产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出版精品的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正确处理出版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出版社会责任,注重出版的社会效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践行好出版职责使命。

 

——坚持统筹兼顾。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推进,统筹好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出版发展与出版管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促进出版全领域各环节协同高效,实现出版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主要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强国,出版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出版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能力凸显,出版业实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出版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出版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的作用更加彰显。

 

锚定建成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结合出版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达到新高度。全行业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传播广泛深入,党中央决策部署宣传阐释准确到位,主题出版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明显提高,出版在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主题出版印刷保障能力和应急印刷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满足人民学习阅读需求实现新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更加鲜明,出版原创能力明显增强,精品生产机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出版物持续涌现,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书香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出版在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数量达到30万处左右。

 

行业繁荣发展取得新突破。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转变发展方式迈出重要步伐,出版品种、结构、布局显著优化,现代出版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行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文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率稳中有升,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跃升、双丰收。重点培育10家左右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品牌价值凸显的出版发行企业。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增长引擎作用更加明显,数字印刷等新动能持续增强。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印刷和发行年营业收入达到2万亿元左右。

 

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出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数字技术赋能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内容生产传播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出版、按需印刷等新业态新模式更加多元,精品供给更加丰富,数字化营收占比持续提高,行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重点培育10家左右优势明显、传播力强、影响广泛的新型出版企业。

 

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出版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更加丰富有效,对外贸易的范围、领域、层次进一步拓展,中国优秀出版物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出版走出去取得更大实效。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物版权年输出规模达到2万项左右。

 

行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党管出版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出版领域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明显提高,应对防范出版领域意识形态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出版业数据共享、开发、应用和网络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市场环境持续改善,行业生态不断优化。

 

二、做强做优主题出版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及时策划、编辑、出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读物,打造文献精编、权威读本、理论专著、通俗读物等多层次作品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出版精品,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传播。发挥出版在理论研究宣传中系统深入的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的出版。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讲话单行本、论述摘编、思想研究、实践成果、用语解读以及描写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生活足迹等作品出版工作,加强学理化、学术化阐释,推出一批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理论专著;增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面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大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推出一批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浅出表达的大众化读物。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推出一批重要理论力作。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发行保障和网上出版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更好地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整合对外出版资源力量,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及相关图书译介出版,扩大海外发行规模,深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做好重大主题作品出版传播。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主题主线,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重点出版物。围绕国家有关重大战略,有针对性地策划出版一批准确阐释、解疑释惑、凝聚力量的优秀读物。紧扣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部署,阐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策划出版一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精品读物。聚焦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出一批深刻阐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阐释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及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力作。围绕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一批高质量、影响大的主题出版精品。

 

推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品出版传播。围绕充分展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打造一批出版精品。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民族团结进步等,围绕公民道德建设、褒扬英雄模范、宣传先进典型人物等,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的优秀出版作品。围绕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出版一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读物。

 

强化主题出版组织引导。进一步完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机制,优化主题出版选题结构,提升选题质量。严格落实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加强选题内容审核把关,确保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鼓励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增强主题出版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打造一批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精品。建立重点作品跟踪推进机制,整合各方有效资源,加强全流程内容把关和质量管理,打造标杆性主题出版精品。

 


三、打造新时代出版精品

 

着眼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加强精品出版、原创出版,推出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出版精品,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出版品牌。

 

实施一批重大出版工程。围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规划实施若干体现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出版选题,推出一批具有长远意义、代表国家水准、产生世界影响的传世精品。

 

整理出版一批重要文化典籍。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加强保护、研究与利用,系统性整理出版一批重点古籍。加强对出土文献、重要考古成果和具有重大价值社会档案的抢救性整理。针对存藏海外的中国古籍,加强查访了解、调研摸底,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整理出版。持续推广普及经典古籍权威版本。健全全国古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覆盖全国的古籍工作体系,形成古籍工作“一盘棋”格局,提升新时代古籍保护利用能力和古籍工作水平。


推出一批人文社科领域出版精品。着眼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打造一批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着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鼓励出版更多体现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的优秀出版物,重点扶持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学艺术出版精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出版更多普及知识、陶冶情操的大众读物。

 

推出一批科学技术类出版精品。服务科技强国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一批反映科学研究前沿、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出版精品。着眼满足重大科技攻关需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出版精品。加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推出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

 

推出一批少儿读物精品。面向青少年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贴近青少年阅读习惯,创新方法手段,组织推出一批生动阐释、丰富呈现的学习读物。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引导青少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推出一批立德树人、启智增慧的教材、读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出版一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少儿图书、绘本连环画、有声读物等。

 


四、壮大数字出版产业

 

实施数字化战略,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出版单位深化认识、系统谋划,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出版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推进出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大力提升行业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系统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出版发展新引擎。

 

着力推出一批数字出版精品。加强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发挥重点项目和工程示范带动作用,推出一批导向正确、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实施品牌提升计划,鼓励出版单位推出更多数字出版拳头产品,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数字出版品牌。着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籍数字化开发利用,推出一批古籍数字化重点项目。引导网络游戏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精品,加强网络数据库建设。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进一步催生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着眼满足消费升级新要求,顺应数字时代文化生活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新趋势,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打造数字出版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鼓励跨界融合,推动数字出版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加相融,构建附加值高、功能多样的新型“出版+”业态。

 

做大做强新型数字出版企业。根据不同出版门类的规律特点,推出一批技术领先、融合度高、精品聚集、示范性强的出版单位,带动行业全面提高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加大投入力度,巩固壮大数字出版规模优势,打造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平台。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对数字出版基地(园区)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突出基地(园区)对数字出版企业的孵化、服务、支撑作用,形成创新活跃、资源集聚、带动效应明显的数字出版企业集群。

 

健全完善数字出版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在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推动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鼓励出版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加强合作,建设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相关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强化出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整合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行业数据服务规范,构建出版行业数据服务体系,开展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数据服务。

 


五、促进印刷产业提质增效

 

深化印刷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印刷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产能供给优质、技术先进安全、绿色融合开放的印刷产业体系。

 

提高印刷供给体系质量。建立健全重点出版物印刷保障体系,高质量做好重大主题出版物、中小学教科书和重点应急印刷品的印制保障工作。针对高品质、个性化印刷产品需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印刷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推动印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喷墨数字印刷等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重大印刷技术装备工程化产业化步伐,分类布局建设印刷技术装备创新高地。建立重大需求传导机制,支持印刷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协同创新。高标准办好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加强大会对印刷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

 

培育一批优质骨干印刷企业。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新技术新创意新服务应用推广,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印刷骨干企业。实施全印刷补链强链护链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国印刷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动印刷业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引导东中西部印刷业梯度布局,深化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先行区、长三角印刷业一体化创新高地、珠三角印刷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连接平台建设。优化印刷生产要素空间配置,增强梯度发展韧性,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全面升级的产业布局。

 



六、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围绕优秀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创新出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特殊群体和乡村地区阅读服务保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社会。

 

增强出版公共服务效能。优化出版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出版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专业化运营,加快建设现代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类出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服务定位,升级服务标准,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动出版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国家版本馆等国家重大出版文化设施建设,持续优化馆藏内容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优秀出版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着力推进主题出版阅读,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整合全民阅读资源,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着力打造“书香中国”全国性阅读活动品牌,举办全民阅读大会,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以实体书店、农家书屋等为基础,大力开展读书节、读书月、阅读季等特色鲜明的品牌阅读活动。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文化名家、知名作者的阅读引领作用,提升阅读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辐射面、号召力。加强阅读分众分类分级指导,健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社会阅读风尚。建好用好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阅读便利化,提高阅读普及率。

 

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权益。丰富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阅读资源供给,保障特殊群体的出版文化权益。大力推进盲人读物出版,扶持盲人阅读推广。推动优质公共出版资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社会整体阅读服务水平。

 

提升乡村阅读服务水平。推动农家书屋对接基层群众实际阅读需求,增加优质内容供给,加强数字化升级改造,深化“百姓点单”服务模式,推动与“两中心一平台”共建共享,用高质量阅读服务提升书屋综合服务效能。支持加大乡村阅读投入和帮扶力度,鼓励出版单位积极参与乡村阅读推广,缩小城乡出版公共服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七、健全现代出版市场体系

 

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出版市场主体。健全出版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全面促进出版市场消费,加快构建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出版市场。

 

推动市场主体做优做强。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支持出版发行企业在坚守主业基础上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出版发行单位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提升行业集中度,打造行业发展龙头。发挥出版产业基地优势,加强出版优质资源集聚,推动出版发行企业在业态创新、资源整合上取得更大突破。实施创建国际一流出版企业计划,推动建设实力雄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世界一流出版企业。建设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努力打造主题出版发布交流平台、出版融合发展平台、出版精品展示平台、国际版权贸易和人文交流平台。

 

加强出版领域市场建设。优化提升人才、技术、数据、知识产权等出版要素资源质量,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增强要素配置效能和保障能力,提高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打通出版用纸、高端印刷、智能发行等行业堵点难点,推动畅通出版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行业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提升出版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突出消费对出版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稳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促进新型消费,推动国内国际出版供给需求有效对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健全出版物发行渠道。创新出版物发行业态形式、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快发行渠道资源整合,提升线上线下发行能力,健全广覆盖、多层次、多样态、可持续的发行网络和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布局,鼓励发行企业参与城市文化功能区建设,支持社区书店、校园书店等发展,合理建设小微型发行网点,改善城市报刊亭面貌和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地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鼓励农村发行网点与电商联合,建立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发行网点。推进新华书店网上商城建设。

 

完善出版领域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出版资质管理,进一步规范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教材、教辅、辞书、地图等门类的出版资质要求。建立健全出版单位及从业人员违规行为记录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强违规责任追究和失信惩戒,促进出版业健康发展。

 


八、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

 

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化出版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项目,创新出版走出去方式,扩大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增强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加强出版走出去内容建设。着眼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策划出版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优秀图书,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坚持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更好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和文化习惯,创新出版物内容表达和呈现形式,增强国际出版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加大对中国图书海外译介的扶持力度,提升翻译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大力传播弘扬中华优秀印刷文化。

 

拓展出版走出去方式渠道。办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用好重要国际书展平台,适应线上线下融合办展趋势,完善国际书展参展及主宾国活动机制,高效传播中国优质出版内容。建设国际印刷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推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阅读、专业数据库等数字出版精品走出去。鼓励出版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布局,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水平。

 

增强出版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加强出版走出去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渠道,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形成走出去工作合力。持续引导出版进出口贸易平衡,提升版权输出质量,扩大实物出口规模,改善贸易结构。支持瞄准海外细分市场和主流受众,培育国际知名出版品牌,推出更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引领国际文化消费潮流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基础较好的出版单位优化海外发展战略,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企业国际化运作能力和经营水平。支持出版单位、行业协会等参加相关国际组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增强我国出版国际话语权。

 


九、提高出版业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

 

坚持党管出版原则,更好履行政府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构建行政管理、社会治理、企业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出版治理体系。

 

完善党管出版工作体制机制。深化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委宣传部门统一管理出版工作的决策部署,理顺出版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党管出版原则。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出版重大决策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出版领域重大问题分析研判机制,健全出版工作重点任务部署落实制度,牢牢掌握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强化制度执行,加强属地管理、主管主办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属地管理部门和主管主办单位切实担负起对本地区本部门出版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职责,督促有关高校落实党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和管理所办出版单位制度。

 

规范网上网下出版秩序。严格规范出版单位与民营机构合作,严肃查处“买卖书号”行为。加强出版物价格监督管理,推动图书价格立法,有效制止网上网下出版物销售恶性“价格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压实网上出版有关单位和平台的主体责任,强化分级分类管理,改进创新内容监管方式手段,加大网络游戏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和乱象重拳整治,更好优化网上出版生态。加强对报纸出版秩序的规范管理,严肃查处报纸出版单位违规与民营机构合作、转让出版权、买卖刊号、出售版面、违规刊发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各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活动,健全网上“扫黄打非”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域性联防协作工程建设,推进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提升“扫黄打非”法治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出版物进口审读把关。用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力量。

 

加强著作权保护和运用。改进和完善著作权登记、集体管理制度,健全版权保护、共享和交易系统,推进全国版权示范创建和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试点工作,促进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数字版权发展和版权业态融合,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版权监管手段,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单位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提高版权执法有效性和精准度。坚持正版化与信息化、信息安全相结合,推动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提高版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持续开展“剑网”专项行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版权保护环境。

 

深化出版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要求,编制出版领域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分级分类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编制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指引。准确把握出版领域行政许可意识形态特点,坚持依法、安全、稳妥,创新工作理念思路,优化工作机制流程和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出版领域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网络游戏管理办法和新兴出版业态管理相关规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健全出版单位考核评估机制,优化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考核结果运用办法。

 


十、完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

 

顺应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出版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出版业提质增效,为建设出版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加强出版重大课题研究。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出版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组织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研究,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制约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深化开展专题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进出版高端智库建设,更好发挥出版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的智库作用,支持有关地方和单位积极开展出版智库建设,加强社会类出版智库规范引导,统筹推进各类出版智库规范发展。

 

健全精品出版激励机制。推动出版单位构建以精品生产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激励多出优秀作品。优化提升各类出版物评奖推荐活动效果,改进出版阅评、图书排行、图书评论等工作,坚持精益求精,加强宣传推介,更好引领出版精品创作生产。加强源头原创,制定重点选题规划,优化重点选题策划论证机制,加强重大题材内容审核把关,提高出版原创能力水平。建立健全精品出版与社会效益考核评价、评奖评优、出版资源配置协调联动机制。继续实施出版宏观调控,优化书号、刊号等出版资源配置。

 

完善出版经济政策体系。推动完善出版融合发展、印刷业转型升级、实体书店提质增效、深化出版走出去等财税政策。推动延续出版、发行、出口等环节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长效机制。积极对接运用国家有关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优化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力度和精准度,统筹用好相关出版专项资金,加大主题出版、学术出版、融合出版支持力度,提高原创精品扶持效能。对国家级出版公共文化设施、重大出版工程、重大出版融合发展项目,积极协调财政资金支持。鼓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出版、发表,协调进一步加大基金对优秀科研成果出版、发表的资助力度。用好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等政策渠道。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对出版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出台扶持出版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强化出版技术支撑。把先进科技作为出版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实施一批出版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推动将出版技术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出版领域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统筹行业重大科技工程与企业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培育技术要素市场,扶持创新示范项目,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带动出版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优化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建立符合出版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工作提档升级。

 

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推进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发挥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工程作用,培养造就一批出版领军人物和出版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打造出版理论人才、优秀骨干编辑、优秀校对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印刷发行业务能手、版权运营专家、出版国际贸易人才等,建设新时代出版人才矩阵。推动从事网络出版业务的企业配备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与内容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编辑、审核队伍,提高对网络出版物的把关能力和水平。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出版人才评价体系,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实施特殊政策,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鼓励在人才引进、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对出版融合发展业务的支持力度。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支持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畅通数字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渠道,健全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出版学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学科体系。

 


十一、强化规划部署实施

 

各级新闻出版部门和出版单位主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标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强政策和制度衔接,可结合各自实际编制本地区本部门出版规划。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确保规划抓实抓好抓出成效。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扎实高效推进。积极协调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加大对本规划重大任务、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

 

指导行业协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工作导向,完善沟通机制、加强工作衔接,始终与主管部门保持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推进行业协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主管部门与出版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凝聚行业力量。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加强评估成果运用,确保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政策落地实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附件:

1.“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2.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

3.出版物发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




 话题互动 
您对出版业的发展规划问题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国家新闻 发展规划 行业发展

2578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