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党史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探索、实践与启示

2022-01-05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党支部在中国文化报发文《党史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实践与启示》,文章认为:立足百年党史,可以看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不同历史阶段,适应国情特点和发展需要,在总结长期以来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 |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党支部

编审 | 卢敏(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以下是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立足百年党史的视角,可以看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不同历史阶段,适应国情特点和发展需要,在总结长期以来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党在领导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的文化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革命、为政治服务,突出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意识,也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市场。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电影、演出、出版、动漫、工艺美术等文化业态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文化产业的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的经济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文化市场初步形成。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产业概念被提出、讨论并逐步得到认可,发展更加活跃。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文化建设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了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腾飞,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六个主要特点一是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构建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概念和理论。三是将文化建设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部分,促进两者相互支撑、共同繁荣。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进入新世纪后文化改革发展的显著特征。五是极大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六是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专门的政府部门职责,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致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更加重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更加重视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三是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强调文化产业在价值引领、经济发展、就业创业、促进消费等多方面的综合贡献。四是更加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五是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好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六是更加重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2004年至2019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3440亿元增长到超过4.4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8%,占同期GDP的比重从2.13%上升到4.50%,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深刻认识并系统梳理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经验和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要坚定不移走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才能保证文化产业始终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二是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既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又要以优秀文化产品为载体,弘扬中华文化,宣传主流价值,引领道德风尚,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是要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工作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要进一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文化活力。


五是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内容形式、载体渠道、业态模式等创新,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创新激发动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


六是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通过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国内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占领文化阵地,守住精神家园。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贸易为主要方式之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话题互动 
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和未来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文旅项目 文化产业 行业发展

1516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