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剧评丨创造精神空间彰显不朽忠诚 ——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湘剧《忠诚之路》之舞台设计
-
2021-12-26
![](https://img.d-arts.cn/grab_img/00e6d3b7e77764baf299e494c93170151640570665.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湘剧《忠诚之路》,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开场大戏,由湖南省湘剧院创作演出。
陈树湘,长沙之子,一个著名的烈士的名字,以断肠明志之举名垂青史。就是这位从童工成长起来的铁血师长,用一种死士般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最后的忠诚!从此,他被定格在了29岁的青春上,他那写满悲壮的名字也与那场无以抚慰的惨烈战役——湘江之战紧紧连在一起,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战争史的丰碑上。
![](https://img.d-arts.cn/grab_img/8ee577869a658d904eda49403c044b851640570665.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湘剧《忠诚之路》就是围绕这位英雄的一号人物,采用时间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他从1927到1934年间在“长沙—安源—三湾—大柏地—古田—长汀—湘江”七个重要节点的经历、故事,画卷式地展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形象,史诗化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曲折历程,以深情的笔调引领观众回望那段峥嵘岁月,走近、了解这位血性男儿的成长与铸就。
![](https://img.d-arts.cn/grab_img/70e0f39d7e2bd3ce98c956980648b2b91640570665.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士走完长征?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出低谷?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祖国走出苦难、走向光明?……这其中始终离不开的是一脉相承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从几千年一路走来,守的是大义,讲的是贞节,为了光明、和平、幸福,可以舍生忘死,永不停歇,这是不屈的民族的灵魂所在。
忠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
路,永远都在脚下。
![](https://img.d-arts.cn/grab_img/1995bb34b046c909e765b482420159b91640570665.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于是,象征成为设计中我们可以看见的最重要的视觉语汇。
舞台设计没有延用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常见的大写实、大制作,而是采以大笔触、飞白感,墨笔手绘的画风,连环画式的画面,让人从饱满的激情、苍劲的笔力、恢弘的气度中感受作品的神韵、意境和格调。舞台的主结构一景到底,幕与幕之间外部环境的改变依靠局部的硬景来进行交待。立于舞台正中的是一个赋有笔触感的斜方块大造型,一笔横扫,笔意粗犷绝决、酣畅淋漓;地面是一个缓缓升高的斜平台,平板、结构式,大透视,表面用粗布条粗糙粘贴覆盖,并以深灰和中灰着色,形成不同的水墨笔迹的肌理;整个舞台被这个极具雕塑感的大造型强势占据,远远望去,崎岖的山路上,傲然屹立着一面不倒的旗帜,一座不朽的丰碑!引导线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向前!向前!前路迢迢,任重道远,一往无前。“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个“疾”字和一个“劲”字是从造型笔意中强烈凸显的气质。显然,这就是创作者要向观众诠释的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精神空间——忠诚之路!视觉扣题。
![](https://img.d-arts.cn/grab_img/3d60f0ecc0323d1c0ba8bf1fdb43b4be1640570666.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湘剧《忠诚之路》是一个典型的作者式作品,主观意志非常强烈,表现主义风格,不在舞台的空间呈现上把文章做得太实太满,不追求细节的立体还原,创作的思想是融合,以抽象而有形的舞台结构包容灯光、道具和多媒体影像的进入,包容湘鄂赣闽桂五省陈树湘所到之处的具体感,通过以局部代整体的树头、梁柱、牌匾,通过极具年代质感、生活气息、硝烟味道的道具,通过一幕一幕的战争影像和灯光赋予的丰富色彩、空间层次,呈现一个蕴藏着理想、意志、信仰与革命浪漫的视觉幻境。在这里,空间的物理性让步于精神表达的需要。
所以,抽象是这个设计的主要形式。
![](https://img.d-arts.cn/grab_img/27adb6323a3d609500f4e6b28e7fe6521640570666.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然而,抽象之下,故事又如何走进历史的时空?表演何来支点?对,还有道具。用道具完成抽象空间里故事环境的具体营造与变化,创建舞台化的有生命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让观众通过一件件具有温度的年代质感的生活物件、战斗武器获得对舞台真实的认同。台口左右分别有一组固定不动的室内家具和生活小道具,上场口是毛泽东在古田的屋子,下场口分设为三湾泰和杂货铺、红34师长汀师部和杨开慧在长沙清水塘的家,当空黑的舞台只留下屋内一隅的暖光,旧址的复原感就出来了。道具的真实具体为现实空间的局部饱满起到特写的作用。
道具是这个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img.d-arts.cn/grab_img/76cec66b01387f5ffd7b10dcf6937a831640570666.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剧中还运用了大量影像,兼具字幕和拓展第四维度时空的作用,在每个幕间打出“1927.5 长沙”“1927.9 安源”……“1934.11 湘江”的标题,醒目地交待时间、地点,创造切镜式的间离感,同时用清脆的老式打字机音效带入压制的战争气氛,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无论是标题影像还是气氛影像、人物影像,都完全没有我们常说的“抢戏”甚至“看电影”的感觉,这种融入与自身的调整,与背景表面的着色、质地,与灯光收放的把控都密不可分。
![](https://img.d-arts.cn/grab_img/858baa51d7f7a40815e2eaba98f9296e1640570666.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舞台的设计创造了一个抽象(非环境的)而兼具象征性的共享装置主体,同时择取典型环境的形象语汇,引导观众进入不同的戏剧空间,其中包括影像的链接与转换,多空间的并列与转换,以及道具对环境空间的点睛,等。在推动设计完成象征的表达中,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灯光设计,它始终在伺机寻找、配合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看见出现标题影像时收压光的干净利索,看见出现战争影像时场面气氛的张扬渲染和余光下黑白片怀旧质感的层次处理,以及光对舞台装置、结构的空间营造,与外部材质、色彩的融合。全剧的灯光以蓝、绿、橙、灰、红等几种调式呈现了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戏剧的氛围等等,其中红光为主要调式,晨曦微光中的红、战火纷飞里的红、案头油灯下的红、党旗誓言时的红、星星之火里的红……各种色相各种角度各种面积的红光在对比中完成情绪的表达,色彩变化微妙而耐看。炽热、激情、希望、幸福……与忠诚!在此,红光为红色题材的深化点题、象征与隐喻再助一力。
![](https://img.d-arts.cn/grab_img/ea2d9959e6a508c0a9c157e0fa0800231640570667.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除了为表演者照明、塑形,该剧的灯光充分利用光源色、环境色与固有色三者关系的原理,细腻地控制着色彩中的冷暖与明暗对比,创造了这个戏独特的色彩情感、色彩空间感和绘画感,如多次出现的天边那一抹红霞,总有一种醉人的温暖和感动,这大概就是色彩的力量和光语的作用。
![](https://img.d-arts.cn/grab_img/105a82e625ccc9ad42a11503ee2eb1b21640570667.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好的设计是具有“这一个”的品格的,舞台的风格打着鲜明的个性烙印,而非似曾相识。但创作往往是艰难的,尤其是舞台美术,它需要设计者具有高度的空间意识、逻辑能力和导演思维,具备绘画、雕塑、建筑、书法、摄影与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等的艺术素养,并且吃透各种艺术流派及其风格,这其中,文学素养是决定高度的重要关卡。舞台设计的首要功能是为表演创造戏剧空间,而这空间除了物质,还有更高的一层,就是“精神”,精神空间的创造则取决于设计者对文学的独立的理解和诠释的能力,取决于从剧本文学中挖掘内核和精神要领的能力。
![](https://img.d-arts.cn/grab_img/d6cd51545e9e4aa83d3941d3cee4726e1640570667.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湘剧《忠诚之路》的舞台设计很好地从标题、从剧本中得到升华,是难得一见的象征手法作品,实现了舞台美术的“以神取形、以意取象、形神一体”。应该说,光、景、影像、道具在这个戏中完美地完成了抽象与具象这对矛盾体的对立与统一、统一与融合,它使舞台具有一种美术的审美品格,它创造了一个赋有生命的精神空间,让“忠诚”可见。
![](https://img.d-arts.cn/grab_img/4c297e45d4a438df3a77c48e69a2434d1640570667.jpeg)
湘剧《忠诚之路》剧照
图文提供:谢雨
责编:张大选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