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坚硬质感熔铸英雄品格——《追光者》打造当代中国红色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
原创 2021-12-24
近日,由山东东营雪莲大剧院创作的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由陈蔚担任总导演的原创红色音乐剧《追光者》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革命先烈李耘生用青春热血守护信仰、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英勇赴死的感人故事。
《追光者》集合了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国家一级编剧张积强,青年编剧王娟,青年作曲家杜咏,青年导演邱晓晨、刘洪涛,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王辛刚,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孟彬,服装设计王钰宽等,均为国家舞台艺术大奖和山东文艺大奖获得者。舞美、道具、服装、造型、视频、音乐、灯光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然顺畅地呈现出舞台上雕塑般的立体形象。
一
从导演调度看美学把控
总导演陈蔚是当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歌剧、音乐剧导演,连续六次在中国艺术节获奖,三次荣获文华大奖,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个人多次荣获“文华导演奖”、中国歌剧节“优秀导演奖”。剧中李耘生饰演者,特邀金钟奖获得者、山东籍青年歌唱家于海洋担任。
该剧的精心制作与打磨深切地表达出导演陈蔚及该剧主创团队对烈士事迹的无限同情与共产精神的无私讴歌。一方面,当主人公李耘生面对白色恐怖,创作者致力于表现其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情与信仰的笃定。从一站到下一站,工人被压榨,土灰和苍白,衣服沾满油渍和汗水,他们敲打着机器,在唤醒沉睡,机器哼鸣起来,越来越响,人群奔腾成浪花,他们从黑色中出发,走进队伍里,走进灿烂的群星里。
在第一场,李耘生在纺织厂宣传革命,通过穿插《国际歌》旋律的《命运的改变靠自己》,表达出对现实压迫的强烈不满;在第二场,当李耘云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遭遇敌人的拷问,通过《没人扛得住》、《同伴的呼唤》、《无价》层层推进,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具有高度政治原则的共产党人在面对敌人酷刑相逼情境下的活动心理。无论是第三场向年迈的父母诉说志向所唱的《奔走四方》,还是临终就义矢志不渝的《那束光多么明亮》,不同角度刻画了李耘生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与追求,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更为可靠、可信、可爱的人物形象。
音乐剧《追光者》相关剧照
在陈蔚个性化的风格处理上,以鲜明的红色基因、冷峻的谍战风格与强烈的当代审美为基调,根据李耘生所处的特殊政治背景,有意为这部原创红色音乐剧增添了一份谍战剧的传奇色彩与情节魅力。
在该剧的第一场,天幕背景上倾斜的江岸钟楼,点明了故事的发生地点在武汉。风刮了起来,灰色的天像是在哭泣,即将爆发前的涌动,此起彼伏。整幅色调和人物的组合,呈现出饱含着深沉和倔强不屈的精神。无论是街头人潮流动的质感所造成的视觉冲击,还是石板在舞台上调动所呈现出了视觉效果,都能准确有效地将人物内心的不安与种种心绪外化出来,使现场观众直接地感受到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云诡波谲和风云瞬变。
音乐剧《追光者》相关剧照
在大幕最开场的序曲当中,戴着铁铐、即将就义主人公李耘生与其妻儿,在同一处舞台上形成两部分时空,各自分别唱着表露心声的乐段。随着妻子章蕴牵着自己的儿子默默走下台去,台上留下李耘生一人,随即进入《赤子之心》的乐段演唱,迅速将观众拉入为革命先烈壮烈牺牲的悲怆情绪当中。
与序曲开场相呼应,并与之构成完整一体的是该剧的尾声部分,同样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被捕后的李耘生在狱中与儿子泣别,在敌人面前彻底暴露党员身份的他从容选择就义。在这里,创作者依旧选用唱这个最具剧场渲染力的方式为主人公谱上临终一曲,再次彰显了该剧以乐主导的剧种风格。从李耘生一人变成台上站满了人,象征着革命力量的顽强与再生。从独唱变成合唱,从孤军奋战变作众志成城,在曲调激昂中向未来的共产主义事业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为该剧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音乐剧《追光者》尾声剧照
该剧的主创团队试图追求现实主义立场与浪漫主义手法的融合,通过对原创剧目的挖掘与开拓,更好地在文艺创作中熔铸不可或缺的红色基因。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体现在主创团队将革命事迹进行舞台现代化地立体演绎与呈现;追求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则是利用自由开阔的艺术想象进一步深化红色戏剧的美学底蕴。
二
从文体形态看舞台风格
音乐剧《追光者》主人公李耘生祖籍山东广饶,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为重建并壮大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不幸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该剧使用倒叙手法,通过李耘生及其妻子章蕴在狱中与他们的儿子跨越时空的对话演唱开启故事的帷幕。作品以谍战剧的方式再现了李耘生两次入狱、多年潜伏的历史,并通过李耘生的革命成长史、他与妻子章蕴的爱情故事两条线索展开叙事。
该剧演出打出的重要标签是“红色音乐剧”。主创团队希望利用音乐戏剧的形式更好的借助多种艺术手段,感染现场的观众。该剧虽然定位为音乐剧,但并不缺乏当代舞台艺术的综合魅力。主创团队在该剧中设计了冲突强烈的戏剧场面,从而使得该剧不仅有了音乐剧的时尚灵动,还同时具备了歌剧的庄重大气,以及话剧的深刻内敛。音乐剧《追光者》取材于雨花台1519烈士之一李耘生的革命事迹,如何将悲壮动人的革命先烈事迹放到现代剧场上去演绎,即将红色基因熔铸到新时期的文艺创作当中,发扬其中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考验着当今每一个戏剧从业者。
音乐剧《追光者》第四场剧照
该剧有着鲜明的音乐剧文体风格。作为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作品,《追光者》全剧音乐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当雄浑激昂的旋律一响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物角色依次出场,细腻而又充满爆发力的舞蹈动作与音乐效果完美融合,瞬间将时光拉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动荡年代。李耘生演唱的《序曲》,唱出了对同志、对家人、对事业的那份深沉的爱,伴随着与众人的合唱,映照出了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形象。《赤子之心》中的唱词“追寻的脚步不会停,一生的抉择终无悔。”更唱出了革命烈士不怕牺牲,对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悲壮。剧中,李耘生深沉细腻的感情,对父母子女的感恩与家国无法兼顾的愧疚,对志同道合的伴侣似火的热情,对战友后辈的亲切关怀与爱护,都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出来。
音乐剧《追光者》第三场剧照
以谍战剧的方式来表现李耘生两次入狱、多年潜伏的这段历史,可谓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在充满白色恐怖的武汉街头,看似平静的角落处处充满了跟踪和追捕的特务。李耘生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了与敌人殊死较量的地下革命工作。而剧情分别以李耘生的革命成长史和他与妻子章蕴的爱情故事两条线索进行延伸,一主一辅交织融合。在与特务周旋的过程中,他与章蕴相遇并擦出了革命爱情的火花。在共同面对一次次特务的盘查和围剿中,都化险为夷,两人的心越走越近,革命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从情节的组织与构造来看,整体上创作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和戏剧情境,给观众留下区别于其他主旋律剧目的经典桥段与独特场面。以音乐剧《追光者》为成功范例,如何摆脱创作思维的定势与窠臼,无疑仍是当前主旋律文艺创作所要致力的方向。从唱词格式上来看,该剧的文本风格追求一种通俗,以较为口语化的语言组织唱词,避免了现场观摩的理解障碍,其中不乏诗意的表达,部分乐段常以词曲完全重复的手法制造情绪渲染,如序曲《赤子之心》中主人公饱含深情地唱道“赤子心中最深情的吟唱,是灿烂天空中那片跳动的红晕。”
音乐剧《追光者》第四场剧照
全剧在第五场李耘生父子狱中相认时达到高潮。与一些红色作品不同,《追光者》既表现了革命者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又呈现了他们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缱绻柔情。比如,被捕入狱后,由于确定不了李耘生的真实身份,敌人抱来他两岁的儿子,当孩子撕心裂肺地一声声“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时,他再也难以保持镇定,不顾一切地去拥抱自己两岁多的儿子小宁,暴露了身份,却毅然选择宁可与亲人生离死别,也决不背叛革命理想,从容就义!在他的身上,既有为信仰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又有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缱绻柔情,他的情怀如大海般浩瀚无垠,他的品格如星辰般熠熠闪光!
音乐剧《追光者》第三场剧照
三
从舞台设计看视觉构作
该剧在舞台设计,呈现出一种凝重、有质感的视觉剧场效果。作为观众我们可以从视觉上最为直观地感受到,沉重严肃的主体需要厚重的气质,坚硬的质感体现英雄们坚韧的品格。正如该剧的舞美设计王辛刚所言,舞台美术在总体视觉传达上要做到厚重、准确、凝炼和些许灵光一现的浪漫。这种对质感及线条的舞台追求,恰恰是,利用视觉效果制造极具氛围感的舞台幻觉,将观众拉回到那个动荡岁月。
音乐剧《追光者》第五场剧照
该剧主体形象的材质是花岗岩材质,坚硬的花岗岩平台,承托着英雄儿女,立景上凝重的肌理,是阻碍英雄前进的障碍,是诡异的旧势力,是风云突变的恶劣环境,视觉上烘托出追求真理与信念过程的艰难困苦。而舞台上的一束光则导引着英雄儿女们不断的去追寻,不断的用智慧去探索,不断的和艰难困苦做斗争,不断的自我牺牲,直到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岩石般的墙壁化作一片一片的挡在前进的路上,时而出现在前方,时而如鬼魅般如影随形。主创团队借用高度逼真性的舞台幻觉告诉观众,前进的道路极其艰难,革命的勇士探索着前进,他们聪明、坚强、自信、无所畏惧直到牺牲。是青春和热血毫不犹豫的将岩石般的墙壁一片一片扯碎,让耀眼的光明一束束照进大地,让革命精神得以永驻。
音乐剧《追光者》相关剧照
该剧的多媒体设计在舞台上营造出了武汉街头、纱厂、中央大学办公室、雨花台刑场等众多立体的场景并且不断转换。尤其是在李耘生回家乡探望父母这场戏中,道具与影像相结合,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从视觉上传达出了引人共情、涤荡灵魂的红色。
在第三场,舞台前区升起稻田,暗示戏剧场景从诡谲多变的国都南京转到稻高谷丰的山东平原,从舞台左侧相偕走出的两位农村老人正是李耘生在故乡广饶的双亲。两人分别唱了两句唱词,继而以词曲完全重复的表现手法反复歌唱,渲染了两位老人的念儿之情。
音乐剧《追光者》第三场剧照
灯光设计王琦认为,当舞美与灯光作为视觉语言成为现代戏剧舞台上日渐突出的有机部分,文本的舞台价值与意义更多的表现为为视觉语言的表达提供重要的情感依据。
剧本转变为脚本,是现代戏剧发展的必然趋势,再次调整戏剧文本与其他专业组成的关系,使得整体戏剧中各种艺术语言实现有机地统一。当剧作家不再作为现代戏剧创作的核心,剧作家的隐退恰恰为包括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在内的其他主创人员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开拓空间。
音乐剧《追光者》的文本折射出现代戏剧创作中剧本向脚本的属性转换。这种转换所蕴含现代戏剧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徐晓钟、谭霈生主编的《新时期戏剧研究·戏剧舞台美术论》中指出,“由于戏剧创造越来越以演出和导演为中心,从演出的整体出来,越来越强调超越文学剧本之外的演出整体的再创造,强调戏剧非话语的视觉语言表达。”
音乐剧《追光者》第四场剧照
特别关注
2022年1月7日至8日,原创红色音乐剧《追光者》将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出,更多相关演出信息,敬请关注!
摄影:粟国光
责编:张大选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