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学贯东西,推动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纪念丁善德教授诞辰110周年

原创 2021-12-15


学科理念永续

人格魅力永存

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





12月15日,“丁善德教授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发展——纪念丁善德教授诞辰110周年讲座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管弦排演厅举办。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音党委宣传部(校史馆)、音乐学系、作曲指挥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研究生部共同承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卫出席活动,并向钱亦平教授颁发了“上海音乐学院校史文化顾问”证书,感念钱亦平教授为上音校史研究传播做出的重要贡献。


线下观众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下陆续进入上音歌剧院,下午2点活动正式开始,线上同步开启了网络直播。活动由上音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办主任汤隽杰主持。


讲座部分由上音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科带头人钱亦平主讲。钱教授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上音原副院长丁善德先生秉持着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对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在其艺术学习、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发展乃至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经历。丁先生的女儿丁芷诺教授也莅临了现场。


(分享内容精选摘录)


一、学科意识的初步建立:

因热爱,走入专业

学贯中西乐器


丁善德在创作钢琴作品《快乐的节日》(摄于1953年4月)


1911年11月12日,丁善德诞生于江苏昆山,原名金林,学名善德。他在家中排行第七,颇得双亲宠爱。他的童年就是一个和音乐密切接触。出于天然的本性,他对声音、对节奏、对音色都充满了好奇。在一片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学期间,他就学会了弹琵琶、吹笛子、拉二胡、弹三弦以及其他丝竹类的乐器,还以“磁铁般吸引力”的动力学习了风琴,将自己家乡江南丝竹《梅花三弄》《行街四合》的曲调在风琴上“加花”变奏,左手弹原调,右手换新调,或两只手先后进入。虽然从未专业学习过,但在这些变化之中其实已包含着和声、复调方面的道理。


1928年丁善德16周岁,以童年学会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成绩和乐理成绩考取了国立音乐院。在国立音乐院学习,经历了学习琵琶--学习钢琴—学习作曲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科意识和能力。起初,他的主科是琵琶,第一学期在琵琶名家朱英老师的指导下,他的琵琶演奏技术进步很快,入学才三个月,就在校庆一周年纪念的音乐会上公开演奏琵琶曲《平沙落雁》,获得好评。但从未放弃要在钢琴这“洋乐器”上搞出自己名堂的念头。


除了聪颖的天资,怀着对音乐赤诚的热爱,丁善德凭着刻苦努力的练习,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就获准改钢琴为主科,琵琶为副科。第二学年,即1929年9月,他又被萧友梅推荐为鲍里斯·查哈罗夫教授的钢琴学生。怀着上课前“吃不好、睡不香”的心态奋发练琴,他在名师的严厉指点下,获得钢琴组高级班毕业的文凭。


1935年5月11日,他在新亚酒店七楼的大礼堂举行了毕业钢琴独奏音乐会。大礼堂有700多个座位,但是当晚却来了800多人,师生和亲友们送来了30多个花篮,演奏曲目从今日之眼光来看亦是非常丰富:贝多芬第14首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no.2)、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韦伯《邀舞》、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肖邦《f小调练习曲》(op.10no.9)、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op.53)、贺绿汀《摇篮曲》和《牧童短笛》、齐尔品《小品两首》、李斯特《第6首匈牙利狂想曲》。


这场音乐会开创了我国钢琴家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的先例,《新闻报》为之发送消息。丁善德在钢琴学科取得的成绩为他日后在中国钢琴曲创作学科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从小伴随他从音乐道路上走过来的他心爱的乐器—琵琶,在音乐会中,他既演奏钢琴,也弹奏琵琶,与戴粹伦(小提琴)、喻宜萱(女高音)、李献敏(钢琴)被称为音专的“四大金刚”。


学习作曲也是丁善德内心强烈的愿望,也可以说是他强烈的学科意识。他“深深感到作曲人才在推动和发展一个国家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倪瑞霖《不断奋进的音乐之路—贺丁善德从事音乐活动60周年》)。


丁善德先生的全家福


在音专学习期间,他从黄自教授学习配器和作曲,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跟一位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自费学习作曲,学费很是昂贵,而当时他与妻子庞景瑛已有三个孩子,经济相当拮据,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他向弗兰克尔学习五年有关作曲的全部课程—和声、对位、配器、曲式学、作曲都重新学习了一遍,对学科潜意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为日后的作曲学科事业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他有条不紊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道路。此时,他感到有出国留学的必要,于是规划、开启了留法学习之路。



二、学科滋养的牢固基础

三张得之不易的“文凭”

《新中国交响组曲》(op.7)


辗转于1947年到达法国后,丁善德跟随法国作曲学科的大师们学习:随加隆教授(Noel  Galon)学习对位和赋格,随奥班教授(Tony  Aubin)学习配器和作曲,随布朗热教授 (Lili  Boulanger)和作曲家奥涅格(Arthur  Honegger)学习作曲,随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 )学习总谱读法,成绩斐然。这时期的作曲成果便是他的一批钢琴曲、声乐曲以及管弦乐曲。其中一部分作品曾在法国巴黎广播电台举行的青年作曲家作品广播音乐会上公开演出。法国老师通过讨论和改题进行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法,都给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丁善德极其刻苦地学习,在学习单对位和复对位期间,每星期竟然做70多条对位习题!经过艰苦的磨练,他于1948年6月分别拿到单对位和复对位文凭。


之后开始攻克第二张文凭—赋格学。由于同时选修数门课程,学习负担非常重,每天学习平均12小时以上,除了作曲和练钢琴,大量的时间就安排做赋格习题。1949年6月,丁善德参加赋格的结业考试,法国的考试制度非常严格,考试安排在星期天,按学校规定,考试时间长达18小时,从早上6点一直到当天夜里12点。考生必须带够一天的面包和饮料,每位考生一间房,进门就被反锁,房内配备有卫生设备和钢琴,但不能弹钢琴。考题是根据指定主题写一首四声部的赋格曲。丁善德足足考了11个半小时,在夜里11点30分交卷,终于拿到了第二张来之不易的赋格文凭。


1948年9月,丁善德从海牙渡假回来,适逢巴黎音乐院作曲班招生。丁善德将在海牙创作的《双簧管奏鸣曲》(未编作品号)和用长笛助奏的女高音独唱曲《神秘的笛音》(op.5)去应考,考取了奥班教授的作曲班。丁善德在法国期间的作曲老师主要有:布朗热、奥班、奥涅格。每位老师的教学特点不同,奥班的授课亦以讨论和修改学生的作品为主,他非常强调和讲究音乐高潮的形成,还大胆鼓励学生运用新的手法和技巧;奥涅格则非常讲究力度,为达到一定的力度,要求来回反复,先退后进,欲进故退,避免单线直上;布朗热是丁善德跟随学习作曲时间较长的一位老师,自费,每周一次去布朗热教授家中学习。这位老师在教总谱读法时,不仅要求在钢琴上弹出总谱,还要求随机移调,这给予丁善德以极大的锻炼,她时常教导丁善德“作品要精炼”“节奏要变化”。钢琴独奏《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op.4)就是在她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是我国最早以民歌作为主题的一部钢琴变奏曲,为用对位技术处理中国民族音调和用中国民歌主题进行变奏开了一个成功的先例。


作曲文凭的考试作品是丁善德作于1949年、听闻中国国内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很大胜利、在极为兴奋之际写的《新中国交响组曲》(op.7),得到奥班教授的认可,1949年7月初考试时,虽已完成配器,但来不及排练,故用两架钢琴弹奏。考试结束,丁善德拿到了留法期间第三张文凭—作曲。


丁善德在留学期间,得到丰厚学科知识的浸润,为日后的学科建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学科初建阶段卓有建树:

学成归国反哺社会

让中国声音在世界唱响


学成归国是在迫不及待的心绪中完成的。1949年10月,丁善德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当时的作曲系可以说百废待兴:外籍教师离开,急缺作曲教师,没有教材,学生嗷嗷待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丁善德开始了作曲学科的初创工作,在1950年至1952年间,他同时担任了五门课的教学:单对位、复对位、赋格、曲式与作曲、配器。为了使法国的作曲理论体系适合中国教学的需要,他译编了五种教材,其中《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写作技术》都先后正式出版,只是《曲式与配器》没有出版,只是印了讲义。


他将在巴黎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着重实践,强调锻炼。过去在巴黎音乐院他每周做70多条对位习题,现在他给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教对位法时,要求学生每周做36条习题。

经过长期的教学,他悉心培养了朱工一、周广仁、陆洪恩、罗忠镕、陈铭志、胡登跳、施咏康、刘施任、施金波、饶余燕、陈钢、王西麟、王酩、刘念劬、许舒亚等,其中大多数是作曲家。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丁善德又手把手地带教了赵晓生、夏良、石正波、吕黄等硕士研究生。


推动上音作曲学科建设


丁善德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学科初创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上音作曲学科建设的第一功臣。


丁善德的钢琴曲创作经历了40年代、50年代以及80年代三个时期。40年代正值中国钢琴创作的初创时期,丁善德以《春之旅》组曲、《序曲三首》《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成套作品独当一面,为当时的乐界注入活力。在50年代中国钢琴曲创作初步繁荣的年代里,丁善德又以《快乐的节日》组曲、两首《新疆舞曲》《托卡塔-喜报》等独占鳌头。这些作品形象鲜明可爱,技法新颖独到,成为音乐会上经久不衰的演出曲目。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


80年代,丁善德先生从极其繁重的行政岗位卸任后,他的钢琴创作再度繁荣,并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对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儿童钢琴曲八首》(op.28)、《小序曲与赋格》(op.29)、《简易钢琴曲十六首》(op.31)、《小奏鸣曲》(op.32)、《回旋曲》(op.33)、《前奏曲六首》(op.34)、《谐谑曲》(op.35)等独树一帜,体裁多样,每首都蕴含鲜明的艺术形象(练习曲亦不例外),在和声、对位、调性转换、结构处理和序列运用等方面更为娴熟,在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欧调式之间的转化亦应对进退,游刃有余。


丁善德先生的钢琴曲是上世纪40—80年代中国钢琴曲创作的缩影,充分展示了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才智和创造性的探索精神,在中国钢琴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丁善德作为中国钢琴曲创作学科的带头人毋庸置疑,永载史册。



四、学科的组织、管理奉献巨大

用音乐促进国际交流

推动中国音乐艺术事业发展


1956年10月19日,45岁的丁善德被任命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的职务一直担任到1984年9月73岁时才卸任。在长达数十年、繁重琐碎的各项工作中,他做着常人无法胜任的学院的管理工作。我努力理出一个头绪,大致可分为几类工作:院内外有关音乐活动的职务,组织活动;作为负责抓教学的副院长,组织、管理全院的教材及教学改革;作为国际国内知名音乐家,担任国际、国内音乐赛事的主席或评委;担任对内对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大使,在祖国各地讲学。这些工作或直接、或间接与学科工作和建设有关。


至于他在担任国际音乐赛事评委中的表现,更是使我们对他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和处理复杂事宜的能力极为叹服。择两次赛事说明之。1956年7月丁善德先生带队去柏林参加民主德国为纪念舒曼逝世100周年而举行的舒曼国际声乐、钢琴比赛,并担任该赛事的钢琴评委。按比赛章程规定,第二轮比赛的前八位选手可以进入决赛,中国选手周广仁正好是第二轮比赛的第八名,按理应该参加决赛,但是外籍评委会主席以“提高比赛质量”为由,临时动议让第二轮比赛的前六名进入决赛,立即遭到丁善德的反对,但在表决时,多数评委都附和主席的动议。丁善德马上打电话向中国驻德大使馆汇报,大使馆的意见是尊重主办国的意见,不必坚持,免伤和气。当晚在餐厅丁善德正巧遇到民主德国的文化部长别契那,丁便向他反映。第二天别契那召开评委会会议,舒曼协会主席亦到场,指出评委会无权修改比赛章程,并宣布原来的表决无效。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周广仁进入决赛并获名次。


1964年5月,丁先生带顾圣婴去比利时参加伊丽莎白皇太后国际音乐比赛钢琴单项赛。比赛于5月3日在比利时皇家音乐院礼堂进行,评委来自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西德等10个国家,评委主席为比利时皇家音乐院院长。第一轮比赛有71位选手参加,第二轮比赛时,中国选手顾圣婴与一位苏联选手的比分相同,两人并列第12名。按章程规定,前12名进入第三轮比赛,如此一来,似乎要有一位选手被淘汰。评委会讨论时,有的评委提出让苏联选手进入决赛。丁院长极力争取让自己祖国的选手进入决赛,他发言坚持应参照选手第一轮比赛时的分数来做决定,顾圣婴第一轮的分数高于苏联选手,美、英两国的评委附和丁的提议,经过投票,顾圣婴进入决赛,最终获得名次。以上两个事件,充分显示了丁善德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为了祖国的利益和选手的艺术生命,他不遗余力,坚韧、坚持,感动、感人。


像这样,他曾十几次应邀担任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以及作为友好使者出访、参加国际及地区学术会议。这些活动中,丁善德先生始终不忘自己是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而行事。为力求评选的公正进行,为捍卫国家的安全与尊严,他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政治或艺术局面时,都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选手利益为出发点,争取既有原则又能达到目的的策略,往往将事情化险为夷,得以圆满解决。他在国际交往中风度翩翩,举止大方,在外国友人的眼中留下了中国学者的美好形象。


丁善德教授除了在对外国际交流中发挥作用以外,在接待访华外国的文化使团方面亦贡献很大。此项工作繁忙繁琐,仅以1980年为例,这一年被称为丁善德先生的“外事活动年”,仅这一年他参与接待的外事活动就达50余次之多!



五、学科理念永续,人格魅力永存

毕生推动音乐学科建设发展


丁先生在创作中


伴随着各种工作,除了专著以外,丁善德教授为我们留下了110篇文章,都是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音乐活动的见证,阐发了他对学科发展的理念。


他对作曲学科理念的思索,以他亲自撰写的文章“《长征交响曲》创作札记—兼谈交响乐创作中的几个问题”(1961年6月3日文汇报)为例,关于交响乐的民族化、群众化问题,他提出三个“要”:要有明确的标题,音调要有民族特点,要创造新的民族的表现手法,作曲学科中他特别重视复调音乐的建设。


他于1956年4月8日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在实际的工作锻炼中,他铸就了共产党人的性格、品质。人格虽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但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一旦与一所学校的创业、与学科的发展相关联,便熠熠生辉,产生无穷的魅力,激动、鼓舞着人们。


上海音乐学院度过了94年的岁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全,如今已初步建成集科研、创作、教学、表演为一体,多学科、多层次全面发展的在国际音乐学院的行列中具有影响力的学校。94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策谋划虑,多少英烈楷模为之奔走呼号,他们殚精竭虑,倾其毕生心血甚至生命,才使我们在94年的征程中绕开暗礁,避开险滩,迎来今天的兴旺。


上海音乐学院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丁善德先生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为首者,他为上海音乐学院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精力,他的作品迥响在音乐舞台上,他的教育思想衍续在上音的教学体系中,他培养的弟子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音容笑貌永存于每一个上音人的心中,他的人格魅力是每一位上音人的精神奉楷。


(撰写:钱亦平)



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教授致辞。他表示,今天我们在此举办“丁善德教授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发展”讲座音乐会,既是对丁先生伟大人格的深切缅怀,是对他丰功伟绩的赞颂,更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当下的上音人领悟和反思,从丁先生身上学习其对艺术的追求、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润物细无声的人格魅力。


一、艺术的追求。作为一名音乐家,丁先生在业务上孜孜不倦,不断超越自己甚至超越时代,从琵琶演奏到钢琴演奏,从钢琴写作再到交响曲创作,丁先生在专业上的不断突破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最终达到很高的境界。

二、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早在1931年,丁先生就在萧友梅和黄自的带动下,创作抗日爱国情绪的群众歌曲《四万万同胞》。1949年春天,他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新中国交响组曲》来讴歌祖国的新生。1958年,在陈毅元帅的启发与建议下,他开始酝酿写作交响曲《长征》,并在当年冬天到达南昌、瑞金、井冈山、遵义等地采风,为谱写这部大型作品作好必要的准备。可以说,他的所有音乐创作都与时代的脉搏、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心愿紧密相连。这是丁先生创作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启示。

第三,丁先生的为人、人格魅力润物细无声。“他在副院长岗位上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是他繁而无怨。在教学、行政、科研、艺术实践、外事方面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总管家。”(引自钱亦平教授《丁善德先生的人格魅力》)


除了干货满满、细节生动、内容扎实的讲座,上音的师生还献演了丁善德教授创作的声乐曲和钢琴曲作品,让观众现场直观切身地感受其艺术作品的魅力。


钢琴系解静娴副教授演奏了丁先生的钢琴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托卡塔—喜报》和《小序曲与赋格四首》的第一套曲中的序曲《思索》、赋格《喜悦》与第五套曲中的序曲《激动》、赋格《欢舞》。


声歌系的李秀英教授与艺术辅导冯佳音老师共同带来了《爱人送我向日葵》《延安夜月》。


声乐歌剧系的同学刘哲、赵子栋分别带来了《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想亲娘》的演唱。

演出结束后,特意赶来现场参加活动的褚先生表示十分满足,作为一个乐迷了解到了更多丁先生的事迹。上音研究生部二年级的毛曦臻同学也来现场观摩学习:“之前我就很喜欢丁善德先生的作品,也有表演过,但并不了解关他的更多故事。今天钱教授的讲座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丁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格。”

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并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丁善德先生正是用自己的一生为人民而创作,为发展国家文化事业、推动中国国际艺术交流而鞠躬尽瘁。本场活动既是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也是上音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史、校史育人,全体上音人学习上音先贤们的风骨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继续为推动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





来源:党委宣传部(校史馆)、音乐学系、作曲指挥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研究生部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肖阳、郑荧馨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音乐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847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