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这届年轻艺术家,都靠什么获奖?

2021-12-14



这届年轻艺术家,都靠什么获奖?



 | 超凡
 | 原·美术馆
版式设计 |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因其独特的椭圆球体结构而被称作“重庆眼”的原·美术馆,建筑灵感源于太空中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轨迹。这一特别的造型似乎给这家民营美术馆的原生血液里注入了一点未来感和科技基因。从2018年开始,原·美术馆开启了青年艺术家计划“iArt”。2021年,第四届iArt青年艺术计划以“多元玩家”为主题,呈现了33位(组)艺术家的作品,最终在这些艺术家中评选出6位获奖者(3个三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本届展览以“多元玩家”为主题,“多元”意指开放、前卫、包容,“玩家”则带有某种幽默和戏谑意味,而这一次,年轻艺术家们“玩”的更嗨了。




“多元玩家”展览现场,重庆原·美术馆


年轻人不爱架上?



 
通常我们提到艺术,最经常想起的可能是绘画,对于中国来说尤甚,在一个完全以架上以及造型技巧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艺考体系中,有人甚至会将架上与艺术划上等号。

但对于iArt来说,年轻的艺术家们向我们展示了艺术竟然还可以这样“玩”。根据统计,此次投稿作品中架上作品所占据的比例最大,为55.8%。但是在本届入围的33组艺术家作品中,传统架上的作品不到10组,而在这33组作品中,评委挑选出来的优胜作品更是丝毫不见架上的踪影。

自2018年第一届iArt青年艺术计划举办以来,原·美术馆一路不断探索、尝试,对每届iArt的主题、形式都有着不一样的考量维度,并希望以此呈现出多维艺术群像。本次iArt将视角落在了不一样的感官层面—— 一个可以玩起来的展览。


这正好契合了本次展览主题“多元玩家”。“多元”意指开放、前卫、包容,“玩家”则带有某种幽默和戏谑意味。在“元宇宙”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

 

策展人尹丹


走进展厅,各式各样的作品映入眼帘,虽然看起来光怪陆离,但是每一件作品都值得去细细观看,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新词热词不断涌现,NFT、新媒体、元宇宙……庞杂而新鲜的信息量充斥着我们每天的生活,既让人兴奋也时常眩晕、迷茫。但正如策展人陈姣皎所表达———艺术的原创性,是手与脑的智慧。带着艺术的原创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许会经历拙劣和稚嫩的阶段,而所谓的智慧,则是成长的经验。


策展人陈姣皎


什么是未来的艺术?




在前段时间《ArtReview》杂志评出的2021“Power 100”艺术权力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ERC-721”——这是NFT所采用的以太坊区块链的协议名称。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仅仅是一串代码,便在整个艺术界掀起了如此巨大的波浪。

 

科技的入场,迫使我们用一种跨学科的方式去看待艺术。从浪漫主义开始,艺术就与艺术家个人深深绑定在了一起,而在新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一个更加“多元”的视角。对于获得二等奖的艺术家组合“阻抗匹配小组”来说,光从名字就能看出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在小组中,有大部分人的学科背景其实和艺术并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大多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自动化专业。运用人体识别等技术,阻抗匹配小组在现场搭建了一个极具实验性与科技感的“花园”。


艺术家组合“阻抗匹配小组”成员陈昱辰


阻抗匹配小组 《实验-原》 500×500×320cm 综合材料、机电装置、软件控制 2021


三等奖获得者徐戈是现场少有的“80后”艺术家。他则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人格。走入他的作品空间内部,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乱感,屏幕上的虚拟人物与展厅中的自然造景构成了一种对比。这个虚拟人格其实来自于徐戈的12个朋友,他们分别对自己理想中的人进行了描述,而徐戈将这12个文本打乱拼贴,最终构成了一个完全虚构、不带任何个人特质的人格。徐戈解释道,他认为虚拟世界中的人格不应该是有个人色彩的,而是一个可以承载一切个性与情绪的容器。

 

艺术家徐戈


徐戈 《另一个无名的亚当》 4分55秒 影像 2021


孙羽茜则制作了一款与AI斗智斗勇的游戏,而游戏的原型来自于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千零一夜》。在《一千零一夜》的原始故事中,山鲁佐德为了感化国王,于是每天都会给国王讲故事,让自己的生命持续下去。而在孙羽茜的游戏中,由玩家扮演山鲁佐德,AI扮演国王,玩家需要给国王讲故事,而“国王”则会通过AI来续写玩家讲的故事,当续写的故事中出现“剑”“盾”等词语时,这些文字便会变成游戏中真正的剑与盾,拿到这些道具之后,玩家便能展开与AI国王的战斗。通过这样一个改写,《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被赋予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意味,同时也探讨了文本的界限的问题。


艺术家孙羽茜


 孙羽茜 《一千零一夜》 尺寸可变 游戏装置 2021


多元的玩家与多元的视角



我们总是下意识的认为年轻艺术家很稚嫩,但是对于这一代青年人来说,早早接触互联网使得他们对于社会、技术的认知其实并不会比老一辈们更浅,而他们或许更多只是需要一个表达的平台。

 

在这一次的iArt中,获奖的艺术家对于技术的探索与认知也是非常深入的。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便是三等奖艺术家彭艺伟与徐健的作品《数字主义》,这是一个三屏的影像,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被数字化之后,在数据世界中的虚幻与遭遇。通过动画与实拍等方式,彭艺伟和徐健探讨了人类进入数字世界之后的矛盾与冲突。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1999年出生的徐健说道“人变成数据之后,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平等,因为数据与数据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然而正是因为变成了数据,人反而失去了自由意志。我们的作品要探讨的正是这个问题”。


艺术家徐健(前)与彭艺伟(后)

徐健、彭艺伟 《数据主义》三屏影像 9分49秒 5760×1080px 2020

 

二等奖张墨颖的作品《血湖》可能是本次得奖作品中最为“传统”——这是一个40多分钟的影像。艺术家结合自己在乡镇生活的经历,创作出一个虚构的农村,在这个村子里仅有3个老人和1个年轻人,不知为何,年轻人似乎失去了活力,3位老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让这个年轻人找到活力,但是屡次尝试似乎都只能让事情越来越糟。这是张墨颖第二次入围iArt,也是她第一次尝试做长篇的影像作品。

 

艺术家张墨颖

张墨颖 《血湖》 44分36秒 数码影像 2021

 

一等奖得主施蕊妮的作品《FuneralPlay》则是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灵堂”,施蕊妮和她的团队们想象了一个已经完全被NFT化的世界,《FuneralPlay》邀请观众参加一场已故亲友的模拟葬礼,施蕊妮还设置了许多不同的数字化的陵墓——麻将室、烧烤摊、宅人卧室……等等,而哀悼者的纪念礼物也会通过NFT的方式发送至已故亲友的陵墓中。

 

我们采访了一等奖得主施蕊妮,聊一聊她的创作、对技术和未来的看法。

 

 艺术家施蕊妮


现实是一场沙盒游戏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是你第一次参加iArt吗?为什么会参加这次iArt?

施蕊妮(以下简写为施):是的,因为团队的小伙伴发现国内有个展览在重庆,于是全员星星眼(我们的爱豆林墨来自重庆),一直喜欢重庆自在的气质,虽然我没能来,也开心团队里的追星女孩们可以来圆梦。

 

Hi: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得到一等奖?得知自己得奖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坦诚说,没有。颁奖前,去现场的团队小伙伴问我万一得奖要说什么,我说:重庆是真的酷,远程都可以感受到girls help girls,女性江湖的侠肝义胆在这里是默认设置。

 

一等奖《FuneralPlay》颁奖现场,由施蕊妮团队成员代领


Hi:你目前工作生活都是在伦敦吗?有没有想过回国?

:对,疫情前的工作状态是往返伦敦上海。如果疫情不恶化,明年会有一半的档期在国内工作。

 

Hi:在国外的艺术创作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创作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就我们项目而言,物理环境不会特别影响创作。这半年大家一起跟随虚拟端窗口见证《FuneralPlay》的成长:在微信群沟通,Figma搭建前端,Trello提出/解决网站问题,Ars Electronica网站倒计时项目的第一次上线,打卡项目在歌德学院xHEK的在线展览,今天在直播间看团队的小伙伴上台领奖发言…感觉现实其实是一场沙盒游戏?

 

《FuneralPlay》项目图


探讨虚拟空间的情绪存在方式




Hi:为什么会想到做一个NFT项目?之前接触过NFT吗?

:《FuneralPlay》并非一个NFT项目。《FuneralPlay》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虚构殡葬供应平台。在这个概念项目里,我们邀请观众作为哀悼者参加一场模拟葬礼。


《FuneralPlay》的设定为一个万物皆已NFT的未来。在线葬礼的设置中,哀悼者将纪念礼物的NFT版本发送至已故亲友的虚拟陵墓中。得益于区块链技术,悼念者可根据逝者喜好购买纪念品对应的NFT版本,并将其永久地安置在数字陵墓中。通过与陵墓场景的互动,哀悼者可解锁隐藏线索,获取更多数字纪念品。


我个人是加密学爱好者,博士的研究课题是动画和加密学融合的可能性。以及,重申一下《FuneralPlay》是非营利性质的项目。


Hi:为什么会选择做一个关于葬礼的作品呢?这跟你的个人生活有关系吗?

:FuneralPlay中的虚拟葬礼是我下一部影像作品中的一个场景,之前两年我一直执着说一定要用动画的语言表现出来,但今年就想做一个尝试 - 考虑到用视频去讲述这个idea太过主观,或许通过一个平台让观众进行游戏化的交互,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去思考数字遗产将如何影响和调解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施蕊妮 《FuneralPlay》 虚拟线上互动游戏 2021


想为区块链愿景去污名



 

Hi:你认为人们应该拥抱技术?还是与技术保持距离?

:拥抱还是保持距离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我会建议入局前知道自己的位置——二进制的世界里欲望会被放大。


无论是人工智能,元宇宙的出现都不会解决我们的道德问题,而是对我们当前伦理道德解决方案的考验。当我们将道德规范写入它们的客观头脑时,它会放大我们的缺陷和弱点。如果我们要建造反映我们自己价值观的机器/系统/其他技术创新,那么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价值观,我们需要将它们量化并协商确定哪些是应给予优先权的——但这一步需要多长时间,我不知道。

 

关于元宇宙的蓝图有太多的猜想了,或许当在焦虑着该以什么身份入局时,不妨先感受下自己的情绪。当每个人的情感都变成各种势力角逐的资本时,当每个表情包背后都牵扯着复杂运算和反馈策略时,那我们的情感在电子年代将如何归属?我不知道,但希望在web3环境下的的电子陵墓里,我们是可以真诚的吧。

 

《FuneralPlay》展览现场


Hi:你怎么看待NFT艺术?

:我发起《FuneralPlay》的初衷是做一个帮区块链愿景去污名化的项目。近几年由于虚拟货币、NFT、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太多没有实际意义但包装成区块链应用即将落地的项目了——这已经脱离了密码朋克对区块链愿景的初衷。仔细研究会发现大多项目都沿用了一套看似深奥的白皮书包装自己圈钱的野心 - 仿佛白皮书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类型了。我索性提取了这类网站的(美学)元素,将我们的项目包装成了一个虚构的互联网产品——但如果仔细看每个板块的细节,会发现我们在认真开玩笑:

 

现阶段聊元宇宙的蓝图太空洞了,希望《FuneralPlay》可以赋予现在空空的元宇宙一点意义。

 



 Hi艺术 





 猛 击 右 上 角「 查 看 公 众 号 」关 注 我 们 

     官 方 微 信 ID   h i a r t 3 0 8 3 0 9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原美术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789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