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建筑丨艺术好时光,美琪大戏院STAGE加艺术沙龙

2021-12-08



本文转自:上海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1941年建成


每次走进美琪大戏院,都会情不自禁抬头向上看,然后再次确信德国哲学家康德之所见:美感,是一种排除了物欲的快感。

美琪大戏院,1941年建成


仔细回味,发现剧场圆厅与天花、地面与窗花上的圆形融合呼应;楼梯、扶手乃至墙面上都能瞧见自由的弧形穿梭于其间。若是在圆厅的几何水晶吊灯下走几步,又多了些美的层次。

美琪大戏院,1941年建成


它简洁高冷,但又低调奢华,是一种带着金属质感的摩登复古感。


这样的美感,出自建筑大师范文照先生之手。而这种风格,正是Art Deco在上海的一种腔调。

美琪大戏院Stage+艺术空间


从和平饭店、国际饭店,到福州大楼、上海大厦,再到国泰影院、百乐门,上海还有很多座类似美琪大戏院的这种味道的建筑,它们洋气又古典,总会让人产生在巴黎或纽约的似曾相似感。

而这种奇妙的错觉,正是与上个世纪上海留存下来的一批Art Deco风格的建筑和装饰,以及背后中西交融的生活方式有关。

上海和平饭店以及内饰,1929年建成


而上海正是世界上拥有Art Deco建筑数量排全球第二的城市,仅比纽约少。



那么,什么是Art Deco风格?

它是你听着不太熟悉,但可能早就爱上了的调调——装饰艺术风格;换一种方式理解,它是你追过的小李子主演的电影“盖茨比”风格。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年


借助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而诞生的Art Deco风格,应了它在展厅入口向世人所传递的精神:“艺术是人类需要愉悦和逃亡的反映。”

“艺术是人类需要愉悦和逃亡的反映。”

              —1925年装饰艺术博览会入口标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人们为了彻底与一战带来的伤痛告别,选择忘记过去与重生成了社会普遍持有的强烈渴望。


那是一个纵情享乐到深夜,娱乐至死不休的时代;


也是从纯手工艺到张开双臂接纳机械化生产的时代;

好莱坞电影Flying Down to Rio, 1933年


那还是个性张扬与强调性别解放的一个时代。

爵士名伶Josephine Baker


一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原著背后的男人——菲茨杰拉德所写:


 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作家 菲茨杰拉德 


它所催生的艺术风格,从建筑领域随后普及到珠宝、时装、家居设计、绘画、雕塑、电影、汽车、广告等,在上个世纪成为影响几乎地球上每一个大都会的风潮。

好莱坞电影Footlight Parade, 1933年


如果非要概括一下,Art Deco是一种生活趣味。

摩登女郎们迷恋短裙,剪掉长发留起波波头。


1920s的年轻时髦女子:Flapper Girls


还酷爱驾驶,经常组团去打高尔夫。

1920s-1930s Flapper Girls 结伴驾车出游

1920s-1930s Flapper Girls打高尔夫


偶尔身着男装听着爵士,沉迷抽烟喝酒。


Art Deco也是崇拜速度与力量之美的“先进分子”。


火车、飞机、远洋客轮等新兴的交通方式,向那个时代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充满诱惑的大门。“远方”不再只是遥远的想象。“车马慢”的时代已去,Art Deco崇拜速度和速度带来的一切。

美国早期最时髦的跑车

奥本851跑车,1935年

Art Deco还偏执地爱着几何线条与机械美学,并有着完美对称的“强迫症”。


工业文化的兴起,塑造了一种机械美学。

美国底特律Guardian Building内饰,1929年建成


迷恋科技的Art Deco设计师,大量采用机械式的、几何式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展现设计之美。

墨西哥艺术家Diego Rivera设计的巨型浮雕,

《底特律工业北墙》,1933年

法国铁匠埃德加·勃兰特打造的折叠屏风

the Oasis Folding Screen, 1924年


Art Deco在法国

 

1925年在巴黎展出的装饰艺术和现代工业博览会,可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巴黎装饰艺术和现代工业博览会,1925年


这次的博览会上最著名的装饰艺术建筑多出自法国企业和装饰艺术家之手。巴黎的老佛爷百货、巴黎春天百货也都设立了精心的展馆。

 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展馆

1925年法国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


这场视觉盛宴持续了近六个月,吸引了1600万游客,让法国一举夺回时尚与品味的国际话语权。


Art Deco在美国

William van Alen,纽约克莱斯勒大厦,1927-1939年


在美国空前繁荣的市场经济推动下,这股从法国吹来的时髦奢华风格影响之广——大到摩天大楼,小到服装家电,席卷了北美大陆。也正是在美国这片土地,Art Deco迎来了它的发展高峰期。


Art Deco在上海


在中国,受Art Deco风格影响最大的城市恰恰是上海。

1930s的老上海


20世纪30年代,上海修建成的Art Deco风格建筑就达到1000幢以上。


再想象美琪大戏院八十年时光的流转,我们想邀请你再次走进这里。

美琪大戏院,1941年建成


安静下来,在这座Art Deco的建筑里沉浸式地听Art Deco年代的盛大与传奇。


遥想上个世纪“爵士时代”的美学凝结,旁观黛西式的纸醉金迷,穿过虚妄的盛宴去洞察那些藏着迷惘的狂欢。

美琪大戏院Stage+艺术空间

艺术沙龙系列《Art Deco在上海》

2021年12月-2022年1月


Art Deco风格衍生品丝巾效果示例


Art Deco艺术沙龙Brunch菜单


穿越回爵士时代

发掘1920s-1930s的摩登女郎

 

看《VOGUE》杂志是如何描述那个时代的Flapper女孩们:


她是一名梦幻般的古怪女子,漂亮得很现代。

她们很巴黎,但也将未来主义、纯朴,还有一点点脂粉气,狂野地融为一体。



1920s-1930s Flapper Girls的时尚


探寻一把,上个世纪女性的时尚流行

又是怎样从古典走向摩登时髦的?


1910s 女装流行的风尚

法国演员Cora Laparcerie身穿保罗波列设计的裙子


扒一扒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最为耀眼杰出的一位女艺术家——塔玛拉·德·兰卡比(Tamara De Lempicka)

艺术家达利与塔玛拉·德·兰卡

Tamara De Lempicka,1898年-1980年


百年前拥有Tamara De Lempicka签名的画作,等于是拥有了尊贵身份与品味的象征。连流行音乐天后麦当娜都是她的狂热粉丝。

艺术家塔玛拉·德·兰卡比

被称为“装饰艺术第一夫人”和代表


她每一幅肖像画透露着欲望的呼喊与野心。

塔玛拉·德·兰卡比作品


“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是她的底气。


爱上Art Deco:

从东方幻想到古埃及图坦卡蒙

 

“时装之王”保罗·波列,是值得你认识的一位深得Art Deco之精髓的服装设计师。


可以说,正是他开启了二十世纪现代时装的雏形。

 身穿保罗·波烈设计服装的佩吉·古根海姆,曼·雷摄影


他大量从东方风格,特别是日本、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里找灵感。

保罗•波列吸收俄罗斯芭蕾舞团舞台和服装设计的

化妆舞会套装,1911年

在他举办的著名派对“一千零二夜”上展示过,

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与此同时,你将从Art Deco艺术家与设计师们的作品里,

东方文化影响:

梵克雅宝工坊于1927年设计创作的翡翠花片梳妆盒

同时融入传统中国和伊斯兰元素


领略大量带有东方、古埃及、非洲原始、美洲土著文化的异域风情。

埃及文化影响:从埃及文化里吸取灵感的夹克,1923年

法国卡地亚公司1927年出品的埃及神庙门钟

非洲原始艺术影响:

法国画家Roul Dufy 1920年以黑人形象创作的装饰布面


一场纸醉金迷里的艺术传奇!


再来瞧瞧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又是如何被Art Deco设计师们拖出来致敬的。

美国雕塑家Paul Manship,

洛克菲勒中心“普罗米修斯”雕塑,1934年

法国雕塑家Alfred Janniot,

洛克菲勒中心“美法间的友谊”雕塑,1934年


然后置身弗里茨·朗执导的电影Metropolis里感受一把那个时代的“未来情结”

德国导演弗里茨·朗1926年执导的电影Metropolis

装饰主义、未来主义以及包豪斯建筑类型的影响

在电影布景中可见

电影Metropolis海报


在法国国宝级的女艺术家索尼娅·德劳内“抽象几何花纹”中,感受色彩缤纷地在设计中绽放。

索尼娅·德劳内Sonia Delauna, 1885年-1979年

俄罗斯出生的法国艺术家Sonia Delauna

设计的“立体主义”风格折页书,1913年


情迷Art Deco

掉进摩登上海的旧时光

 

越了解Art Deco,越能懂伍迪·艾伦为何非要做一部《午夜巴黎》,穿越回1920s!

电影《午夜巴黎》,2011年


越明白Art Deco,越能理解王家卫镜头里的老上海风情,为何格外洋气又饱含着东方古典。

电影《花样年华》,2000年


越钟意Art Deco,越能体味当代艺术家丁乙,为何从九十年代开始就狂热地收藏海派家具。

丁乙与他的“凹凸库”,上海M50艺术园


正如丁乙所言:


Art Deco装饰艺术留给今天的不仅仅是记忆与怀旧,更是一条可以供后人追寻物质与精神意义的隧道。



责编:易亿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装饰艺术 艺术沙龙 作品分享

2488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