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大师论坛丨熊源伟:立足文化差异,追求意境之美

2021-12-03


2021年11月28日,CISD第八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京沪两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主办,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为期2天的论坛以“戏剧的奇观与激变”为主题,不仅邀请了德国著名导演、舞美设计大师阿契·弗莱耶先生进行线上演讲交流、分享创作经验,还邀请了多位国内戏剧名家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演讲、深度对谈环节,展开一系列的头脑风暴,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思维盛宴。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源伟,应邀在线下以《立足文化差异,追求意境之美》为题做主题阐述发言,他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分享艺术感悟,为在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熊源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原创代表作品有:滇剧《水莽草》、滑稽戏《顾家姆妈》、川剧《巴山秀才》、壮剧《牵云崖》、瓯剧《橘子红了》、评剧《藏地彩虹》、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白鹭归来》、音乐剧《未来组合》《弘一法师》等。屡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狮奖、曹禺戏剧奖、田汉戏剧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还曾在传播学领域获国际公关协会在多伦多授予的世界公关金奖。


熊源伟在上海会场进行主题发言


我作为导演经常受邀参加中国舞美学会的活动,我很赞同这种跨界的研讨,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如果导演开会只邀请导演,编剧开会只邀请编剧是很笨的做法,而中国舞美学会一向是很开放的态度,这是我喜欢舞美学会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编外会员”,祝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今后的活动越办越好。


初看本届论坛的主题——“戏剧的奇观与激变”,一个“奇”字和一个“激”字,用得惊心动魄,大概只有舞美学会敢用这个“奇”和“激”。


史铁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世界到了今天已经没有新大陆可以发现了,人们还要不要发现新大陆呢?当然要,他认为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编码、一番新的开掘……就是一次新的发现,就是创新。


戏剧的变化是必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戏剧的要求必然也在变化,但变化又是很艰难的,戏剧的“新大陆”呼唤变化,呼唤激变,呼唤奇观。我自忖我基本上做不到激变,但我做得到渐变,永不停歇的渐变,也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让渐变积累成激变。


 熊源伟在上海会场进行主题发言


昨天伊天夫主任对阿契·弗莱耶的总结我觉得很好,自由的灵魂、多元的创造、文化的底蕴等等。孔老夫子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阿契·弗莱耶87岁了,早过了70,戏剧在他手上就是从心所欲的事情,怎么做出来都是对的,视频中他画的那几笔看似随意,却又精准且有情趣,这与他80余年的积累密切相关。阿契·弗莱耶的作品让我很受鼓舞,当我们活到87岁的时候,希望也可以像他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


昨天很多专家也就阿契·弗莱耶的戏剧作品展开了探讨。我们看德国大师的作品,听他的讲座,也要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以我们自己的立场去看待他,从而吸收和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创作和理想。当今的创作环境是多元并存的,我们可以有像阿契·弗莱耶这样的“导演戏剧”,但对于中国导演而言,主流还是二度创作,还是要借助一度创作(剧本)来完成作品,归根到底,戏剧的文学性还是需要剧本来保证。


我主张的做法是导演在充分梳理、解读了剧作文本的基础上,去理解作者原本想写什么,现在我作为导演又想通过这个剧本表达什么?如果能够借剧作他人之酒,浇我导演胸中之块垒,我就会选择执导这个剧本。这是作为二度创作的导演与一度创作剧本的依存关系,不同于阿契·弗莱耶的甩开文本的“导演戏剧”,中国绝大多数导演走的都是这条路子。这是文化使然,德国文化与我们中国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阿契·弗莱耶是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德国最盛行的就是表现主义,他的作品在德国如鱼得水。反观我们中国的戏剧传统,多少年来面对文盲为主体的观众,戏曲演出一直是普及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文明的“课堂”。古希腊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同样是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但与中国戏曲的教化功能有所不同,中国戏曲为中国底层民众提供了文化教育的启蒙,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教科书。这种习惯与西方观众、与德国观众是不一样的。作为导演的我,当然非常希望有朝一日“导演戏剧”在中国也能够风生水起,但它的形态一定不同于阿契·弗莱耶,我们要学习的是阿契·弗莱耶的精神,追求激变,创造奇观。


追求激变,创造奇观,中国导演应该怎么做呢?我想还是我经常说的那八个字:“突破疆界、恪守底线”。每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无论是成熟的艺术家还是初学者,都渴望突破疆界,每做一个戏要能有别于他人的戏,有别于自己上一个戏。导演如此,舞美设计亦是如此。然则突破疆界的出发点是恪守底线,越要突破疆界,就越要恪守底线,越是恪守底线,就越能突破疆界。那么底线在哪里?戏剧的底线就在于戏剧的本体,戏剧的本体就是戏剧的写意性,戏剧的假定性。

  

熊源伟在上海会场进行主题发言


这些年来,戏剧的本体已经被说俗了说滥了,面对新时代,我们要深化对戏剧本体的再认识。我们民族戏剧传统是戏剧写意的范式,讲究程式化、符号化,具有象征性、假定性。深究下去,它们蕴藏的魂魄是什么呢?我想到了张庚先生说的:诗化,他认为诗化美学是中国戏曲本体的核心,我很赞同。我们要深化对戏剧本体的再认识,就是要深化对诗化美学的再认识,诗化美学是戏剧本体的升华,深化对诗化美学的再认识,不是简单挖掘传统精粹发扬光大,而是要将传统戏曲的诗化美学与当下舞台的现代表达在新的高度全方位结合,我们的导演和舞美,以及所有从事戏剧的人都应该思考一下,过去我们立足于在舞台上做戏,而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诗人,我们要在舞台上做诗。


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导演提出了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导演是舞台形式的创造者。过去说“导演是剧本的解释者、是演员的镜子、是综合艺术的组织者”,现在要加上一条,舞台形式的创造者,这是每一个戏剧导演责无旁贷的职责。我们导演每做一个戏,都要创造属于这一个戏的独特的舞台样式。导演靠谁完成呢?靠的就是在座的各位舞台美术从业者。在所有的二度创作的工作关系当中(舞美,音乐、演员、观众、技术等等),导演与舞美是最早“相恋”并且始终“不离不弃”的一对,直到彩排演出结束才分手,可谓是“从一而终”。演员一定是比舞美介入得更晚,其他门类也都是排在舞美之后。


按照国外学者的研究,一个人其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视觉占78%,其他几个感官加起来才22%,视觉就是如此“霸道”。导演要完成舞台形式的创造,必须依靠舞美的力量,因为只有舞美才能够帮助导演在舞台上完成一个冲击观众感官78%的视觉形象,导演跟舞美不“相爱”怎么成呢?最理想的状况是导演和舞美从一开始就共同介入,一步步在讨论中推进。一个好的导演,要能够充分理解并充分运用舞美提供的空间,用足用好。我们看到有的戏舞美设计得非常漂亮,功能性也很好,但整部戏演完了那些舞美精心设计的东西没有用到,没有被运作起来。这是导演的失职。


中国戏剧家要在舞台上作诗,导演要作诗,舞美也要作诗。中国的诗中国的画,最讲究意境,而追求意境也正是戏剧本体诗化美学的中国风。舞台上的意境,是隽永,是空灵,是一以当十,是气韵生动,是得意忘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鲁迅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新鲜理论与现象的同时,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本体——创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诗意的舞台样式。


下面展示几个我导演的戏剧作品,和各位一同探讨舞台美术的空间形态,我冠之为追求意境之美。

 

音乐剧《弘一法师》,舞美总监:韩生,舞美设计:胡佐、王欢


突破疆界有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依托,那就是科技手段。过去的导演对这方面重视不够,戏剧今后的激变与奇观,与科技一定是紧密相联的。但是我们在使用科技手段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戏剧的本体,又要回到恪守底线。例如,昨天上海理工大学张教授谈到虚拟影像与实体舞台的关系,他没有展开谈。在我看来,其中很有点“悖论”的意思:虚拟影像的画面是写实的图像,虚中乃实,而实体舞台的表演却是写意虚拟,实中乃虚。

《弘一法师》运用的是多媒体的舞美设计,我个人当年的观念还比较保守,并不同意用多媒体,但既然要用,就要回到戏剧的本体,我和舞美达成了共识,我要求多媒体上出现的画面不能直接用照片,所有的图像都需要经过绘制改造再创造,以写意图像营造与写意舞台相协调的视觉形式。

当时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刚刚结束,我们从运动会买来彩砖铺在台面上,和背景的LED屏相呼应。虽然舞台的“天地”都用了多媒体,但没有一帧图像是现成的照片。这次实践让我体会到科技对于戏剧是一个好东西,但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恪守底线,例如这次用戏剧的假定性改造了多媒体图像的具象性。
 

状剧《牵云崖》,舞美设计:王欢


壮剧《牵云崖》,图中展现的是哭嫁歌的场面。“中国结”的衍化渲染营造出简约大气的东方神韵。


滇剧《水莽草》,舞美设计:徐鸣


滇剧《水莽草》。这是个寓言体民间传说,讨论人世间无处不在的婆媳关系。舞台设计抽象空灵、大量留白,场景转换灵动流畅、一气呵成。

 

越剧《白衣卿相》,舞美设计:韩生


越剧《白衣卿相》。舞台的顶部、后部、两侧全部用“宋画”包围起来,绿肥红瘦,诗情画意,人在画中,画在意中。这个设计最初给灯光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封闭的空间暗留了可以打进光线的缝隙,舞台灯光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评剧《藏地彩虹》,舞美设计:王欢


这是给中国评剧院排的《藏地彩虹》,讲述汉族医生去到藏族的故事。从西藏采风归来后强烈感受到高原的圣山和圣湖,现在舞台上的圣山圣湖是经过提炼的装饰性的图像。


这出戏在舞台后区用了斜坡平台,主要演区确保戏曲表演所需要的平整的空间。斜坡的角度进行了精密计算,保证演员能够行走自如。戏曲舞台的台阶平台必须慎用,我看过昆剧《春江花月夜》第一稿,由台湾一位舞美师设计,舞台上拱桥的设计看似可观,但演员上、下桥都需要穿着高靴走17阶台阶,破坏了戏曲表演的美感。


话剧《谎言背后》,舞美设计:桑琦


这是话剧《谎言背后》。话剧舞台也可以从戏曲美学中汲取营养。这个戏借用戏曲舞台“一桌二椅”的不二法门,全剧就是桌椅的变化,先是短桌子,慢慢接长,两张,四张,但椅子一直是两把。

 

话剧《4:48精神崩溃》,舞美设计:桑琦

    

西方当代经典戏剧4:48精神崩溃》。非写实空间,两面观众,演区上空悬有千余只可升降的“气球云”,造成通透的压迫感。


话剧《白鹭归来》,舞美设计:王欢 

话剧《白鹭归来》,舞美设计:王欢

 

话剧《白鹭归来》。舞美质感具有戏曲的韵味,讲究对称美,追求意境美,践行话剧的民族化,是一种基于中国文化审美的再创造。


时间关系,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第八届CISD国际舞美大师论坛现场”速记整理完成。



图文来源:熊源伟

摄影:秦钟

责编:易亿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2307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