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新海派·新视觉——视觉传达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11-28


11月24日,“新海派·新视觉—视觉传达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学院41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系主任赵蕾主持。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教授首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她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出席表示了感谢。她表示,上海的平面设计历史悠久,与会专家们一部分是历史的建设者、见证者,也有一部分是新时代的开拓者、开创者。站在新起点,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扑面而来,思考视觉传达设计应该如何面对变化,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如何实现高校企业间的产学研联动等问题需要在座每一位进行思考。陈青教授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一窥专业发展方向,真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为上海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出宝贵意见,更期待以此研讨会为契机“抛砖引玉”,建立起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推进“新海派、新视觉”的蓬勃发展。



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的朱钟炎教授主要分享了四个方面的话题:学校特色与课题百年上海设计相结合、视觉传达专业内容与特色创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用好上海地域的人文资源。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作为以城市命名的美术学院,融百年上海设计于自身建设之中既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他提出,“专业交叉”是形成自身特色,并且脱颖而出的关键,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大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更多的跨专业协同建设;创意是设计中无可替代重要元素,设计思维和创意方法是设计师手中的“武器”,需要进行大力的培养。最后他提出了教学安排重视产学研结合、将百年上海设计的内容作为常态化课程、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设计实训与研究同步进行这三点建议。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嵘的发言主题为“视觉与信息设计”,这也是他所在专业工作室方向的名称。他分享了其所在学院的教学改革思路:一年级为“造型基础学习”,二年级为“设计基础学习”,三年级为“专业深入设计学习”。他认为设计系的学生不能局限在美术绘画的概念之中,而是需要积极结合应用新技术和新媒介,培养自我综合能力,他进一步结合书籍作品电子字体设计作品和文化与服务社会设计作品来表达其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主任王静艳分享了她的“汉字字体”设计故事,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视觉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说是设计学大类的一门通识课程。近几年民族设计的兴起更是让挖掘汉字设计的力量成为了新学科的发力点。上海奠定了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基础,上海美院也对应成立了字体工作室,以研究推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美哉汉字”为主题开办了设计论坛和工作坊,她期待城市与字体方面的研究项目能为专业建设和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郑雪梨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状况。字体研究室是研究所的核心部门,中国的第一支印刷字体专业设计队伍便诞生于此,它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产出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例如1962年设计了“宋一”和“黑一”用于《辞海》的排版,1964年为《毛泽东选集》排版设计了“宋二”和“黑二”,1965年创写了“楷体”和“仿宋”以用于书刊排列等等。他们在积极进行产教融合,数字升级的过程中同样注重宣传工作,开放了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以“活字之源”“字里匠心”“天书奇弹”“字正出新”四个板块宣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现汉字印刷字体之美。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主任董占勋介绍了交大设计学院的概况。设计学院于2017年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拥有了设计学博士点、交大创新设计一流学科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这三项资源,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价值引领、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知识探究培养跨学科“设计+”多学科交叉人才。目前他们主要进行了产学研融合协作育人模式和矩阵式实践育人模式两方面的教学探索,其特色主要是围绕交大的工科优势,建立起视觉设计与计算设计、计算美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教学培养体系。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从两个层面对会议主旨进行了进一步深化。从美术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角度来说,在座各位可以互相借鉴,建立起以交流平台为基础的“外循环”,同时在学院内要打通美术学、艺术学、设计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起文脉、资源共享的“内循环”。从分管科研,特别是侧重于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要有新的视野和格局认识一流专业的建设问题。未来对设计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架构的顶层设计层面面临局部、大面积洗牌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握专业发展、国家需求、个人发展“三位一体”的架构。以不变应万变,把设计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上海家化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意设计总监徐军分享了其所在公司在设计师培养方面与高校进行联合工作的主要内容。上海家化50%以上的设计师有视觉传达的专业背景,可以说是企业创造力的核心。上海家化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去做比较前瞻、夯实基础的研究工作,在企业内部成立创新项目研究部门,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策略、新锐时尚概念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二是鼓励去做创意设计,去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奖项评选,这在为上海家化带来创新的同时也为设计师的履历加分添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曹汝平谈了自己对跨学科视野的一些心得。《图像百年上海设计》一书的出版是上海美术学院对“上海设计”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彰显,也是跨学科视野得以展现的最佳注解。洋务运动至今的中国工程设计有大多数成果都来源于工科,赋能于设计,思考当下工科背景下的设计学如何发展,是建立上海文脉、夯实上海设计底蕴的重要话题。交叉学科交叉领域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不同领域的跨界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东华大学教授彭波同样提到了“海派文化”的重要性,“海派文化”是上海的地方特色,也是上海地方院校要发展、要做出特色的一个重要选择。他认为“新海派”的视觉设计一定要立足当下,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影响世界,发展出未来的、集世界技术同步而行的、更符合人类命运发展美好愿景的,集智慧、智能、无碳、绿色的,多维度、多元化、精准化、人机化、多感官体验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上海有着“海纳百川”的精神,上海设计同样需要有这种精神,他期待去主动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参会各方一道,形成具有上海地区文化特征的视觉设计教育体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叶晓娴介绍了其视传与媒体设计系的专业规划。从名字中便可以看出,该系融合交叉了视觉传达、数字媒体、广告学等专业,她在近几年的招生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学生们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互相贯通,这也非常符合当今设计的发展趋势——“大视觉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她在专业规划中主要实施了以下三点举措:第一,紧扣上海的产业定位、学校定位、学院定位;第二,以包装设计为核心,串起20年来工程大包装设计的发展;第三,发挥各专业所长以及学科内外的融合,形成互相支撑、互为助力的专业结构。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胡继俊分享了他在包装设计课程建设以及工作室建设方面的思路。他身兼教师、设计师、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常务副秘书长、国际策展人等多重身份,更实际感受到跨领域对设计带来的益处。他所在团队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相信未来,培养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设计师,在教学中讲究“学术、专术、变术”这“三术”,培养“能力、学力、创造力”这“三力”。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丁蔚就图形创意与思维表达课程分享了他的课程建设思路。他提出了自己的“三变”:巨大的变化、剧烈的变化、聚集的变化,这三个变化分别对应了世间、空间和性质三方面的维度。他列举了元宇宙、抖音直播、EDG夺冠等多个案例——世界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随之而变,专业建设要具有前瞻性,要有重点,要对接大产业。作为“海派文化”的传承人,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去比,积极去学,努力去赶,实现最终的超越。



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陶海峰介绍了他对视觉传达专业建设的思考——不同学校背景、不同专业背景的视觉传达专业在新文科的大环境下应该做什么。专业特色是地方性高校出类拔萃的关键,他所在的学院名为“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包含工科、文科和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院,他在2015年将行业背景、学院背景与专业进行整合,找准了书籍设计/出版物设计的自我定位,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延展到多维出版物设计、字体设计等相关领域。他总结自身的经验认为: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凝聚成点,试图在形成特色后逐渐向外延伸。



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副教授靳晓晓汇报了其所在学校的一流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建设成果。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主要聚焦于出版物设计、包装创意、广告设计、印刷媒体、品牌设计方面等领域,采用项目引领制、以赛促教制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产教融合;理实一体,成果转化;教学改革,多元发展;专业赛事,国际视野”是他们总结的经验之谈。近年来,他们还开展了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探索,行业认定、赛事引领、双向引智——导向式教学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各位专家发表了讲话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程雪松、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教授吴国欣、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秦伟、雅昌文化集团华东区人力资源总监袁林、上海今天广告公司设计总监马德岗等专家先后进行了点评,他们纷纷表示要建设“新海派·新视觉”需要各方的协调努力,需要在文化上中西融合,在领域上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在研讨会的最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发起了“上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年会”的倡议:“期待建立起融合与会各方的‘外循环’,结出‘新海派·新视觉’的硕果!”


供稿|设计系
编辑|牛晨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2563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