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大咖说|孙若风:旅途漫长,何事慌张

2021-11-05

旅游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等

“八项甲级”文旅规划建设运营全程服务商

孙若风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旅游业开始复苏,旅游消费会进一步好转。疫情发生以来,有些人一直在匆匆忙忙地对疫情后的旅游做判断、下结论,有的还变来变去,实在是太心急了。旅途漫长,何事慌张?


不心急,不是说不立即行动起来对旅游企业解危纾困,不是说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复苏,而是说不要根据疫情中一时一事的状况,就对疫情之后旅游业会不会有变化,轻下乐观或悲观的断语。而且,要区分当下之变和长远之变。


疫情之后,旅游业肯定会变,这是人类付出惨重代价后的代偿效应。从中国的女娲补天,到西方的诺亚方舟,都可以看作人类在灾难中获得新生的寓言。人类是在灾难中成长的,巨大的灾难,会激活和强化人的生命意识、生活意识、自然意识,并促进相关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的出现。旅游作为一种审美意识,是在大疫横行、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汉魏六朝这个特殊时期,实现了觉醒,汉末曹操不仅记下了当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蒿里行》),而且写下了我国最早的诗体游记《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还有最早的康养诗《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至东晋,与旅游相关的山水诗、田园诗已经蔚为大国。


进入现代以来,历次大的危机,都刺激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即所谓口红效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纵深拓进,产生更为深刻的变化。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前后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起点,规划的有效期是五年,但今天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沐浴着它的余辉,那场危机以及当时文化产业的应对,其作用还将逐步显现出来。而这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疫情,关涉人的生命,关涉人类生存、发展方式,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大众心理和文化走势。


历史上的文化巨变都不是立竿见影。旅游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行为,渐变是规律。文化发展是逐步累积的过程,是缓慢的过程,历史上,当文化创新积累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特别是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刺激文化演进,才会出现突变,甚至是狂飙突进。然而,大多数时候,文化的创新创造都是紧贴河床的底部,缓缓地推动着河流前行。它对人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缓慢的,如春风夜雨,润物无声。这是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文化资源积累、文化认识深化、文化心理适应、文化氛围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它们的基本节奏,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节奏。因此,一蹴而就的想法不切实际。


后疫情时期,山山水水终将“尽开颜”,旅游业也终将迎来转型。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变自发为自觉,主动引导和促进转型,在消费、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有所体现。


旅游消费者会更加注意旅游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品格。会将旅游当作一种文化行为,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会注重喜好,而不一定选择贵的,也不会总是从众选择;面对审美客体,会注重精神交流,而不是走马观花。旅游者也更加文明,《世说新语》载:“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今天的游客也能成为宜置于丘壑中之中的“此子”,人与景,两相宜。


旅游经营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把握住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审美需要,从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的角度拓展旅游业务。一是往广处走,全域旅游、夜间经济、文化商圈、特色街区、美丽乡村,还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往旅游跨界,从而开辟出新的旅游空间,带来新的旅游业态和模式;二是往细处走,在精准把握分众化上体现旅游的大众化,在细分游客上深耕细做,在长尾效应上下功夫;三是往文化走,丰富文化内涵,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精神附加值,引导和帮助游客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旅游管理也要适应这样的变化。首先是要在创造审美生活的定位提高旅游。其次是要明确以抚慰心灵、提升人的审美境界为旅游目标,支持和引导以此为方向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第三是要主动参与城乡建设,特别是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推动居民与游客共创“可业、可居、可游”的生产生活空间。


现在我们发展旅游业,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契机。当此疫情未过、伤疤未好的关键节点,抓住了这个变化,就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人文精神,这是对人们群众爱生命、受生活、爱自然需求的积极回应。这种人文关怀,如果能与当前旅游消费中已经出现的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生活品质提升、追求中国式审美的潮流相互促进,就能从内在动力上有效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以实现旅游的人文关怀,助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品质提升、中国传统审美的回归。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的旅游呈多样化、纵深化发展的特征,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大众希望通过旅游达到放松精神、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娱乐心境、强身健体等人格健全目标。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旅游,有较强的黏性和渗透性,会进一步丰富有关项目的文化内涵,拓展这些项目的产业链环,使旅游更理解人、贴近人、有人情味,更具有人性的光泽。


第二,生活品质的提升。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生活品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精神生活上。旅游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旅游,能够使相关业态直抵人心,使游客更有获得感、满足感,能够让大众通过旅游达到拉长生命长度、加大生命宽度、丰富生命密度、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相信他们对这样的旅游更情有独钟。


第三,中国传统审美的回归。中国美学是生活美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享受这样的美。中国美学还是自然美学,从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出发,主张人与天地万物的同构性,崇尚在纷繁万象的物象中撷取美的英华。中国美学是感悟式美学,在与审美对象的交互中,蓦然达到澄明之境,顿悟其中的真、善、美。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旅游,源自中国传统审美,又以与今天相适应的方式进入旅游,应该更能唤起旅游消费者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疫情又一次将人文精神召唤到旅游前沿,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旅游的本质以及它应有的形态——这或许就是旅游业自身的返乡之旅。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于2001年,秉承“智造美丽中国·缔造美好生活”的使命,20年已发展成为中国旅游规划行业的头部企业,文旅产业的创新引领者。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一流的全过程服务商。通过顶层谋划和资金筹划,实现规划设计、产品打造、落地建设、招商运营“四位一体”综合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地设有分公司。公司资质全面,业务覆盖全国,完成3000余项高品质项目,累计运管景区百余家,打造了多彩贵州、大美青海、清新福建等一批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云上草原等网红景区,落地了连平、浮梁、会昌等OEPC项目,创新推出了太湖文博园《天仙配新传》等一系列爆款光影剧,荣获“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巅峰智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524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