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大学副教授回到黄土沟,当了13年村长:村里人人开始搞艺术,家家户户都是美术馆

2021-11-07

本文转载授权自公号:借宿(ID:jiesu2021)

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再往北走5公里,就是石节子村。

就像千千万个贫穷的西北自然村落一样,这里地处偏僻,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

因为地里收成不好,年轻一点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去了。

黄土高坡上的石节子村

但和其他贫困村不同的是,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100余名艺术家扎堆往村里跑。他们和村民们同吃同住,还一起创作艺术作品。

8层黄土梯坎上,13户村民的家就是13个艺术展厅。每个展厅都分别以村民的名字命名。整个村庄就是一个美术馆。

石节子村的艺术展

在石节子村,村里人人都是艺术家:

只有空闲的时间,村民们就喜欢搞艺术创作:做木雕、捏泥人、收集老一辈的农具做展览。

坐在太阳能路灯下的村民

外来的艺术家们反而变得相当务实:

艺术家厉槟源把建一个广场当作艺术创作,让村里的人可以聚在一块唱歌、舞蹈、看露天电影。

艺术家琴噶则和村民李保元一起,给村里铺了一条花岗岩石子路,方便来往的村民和参观的游客通行。

2020年村民会议日现场

艺术家刘伟伟则告诉村民:每年的1月3号,他都会回到村子里,在坝子上给他们开会。

每次开会讨论的主题都是村民时下最关心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开发、农业保险、危房改造。

而这种种可喜变化的开始,都得从石节子村的村长——艺术家靳勒说起。




01

艺术重要

雨水更重要


年轻时的靳勒,左一
靳勒是土生土长的石节子村人。在80年代,他是从村里走出去的唯一一个大学生。

靳勒从小就喜欢画画。大学时他报考了艺术类的雕塑专业。在80年代初的乡村,这种看似不够成熟、稳妥的选择,却意外得到了靳勒父亲的支持。

靳海禄旧照

靳勒的父亲靳海禄在退休前是一个铁路工人,每个月的工资需要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迫于生计,靳海禄没能传承祖辈做梳子的手艺。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靳海禄记得儿子只要一放学,就跑到河道里面去玩泥巴,下雪了就去堆雪人。能让儿子学艺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弥补了他人生的一个缺憾。

靳勒和他创作的铜像《热冬果》合影

1991年,靳勒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并开始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

1998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并开始涉足北京艺术圈,举办并参加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展览。

毕业后的他频繁奔走在北京和兰州两大城市之间,父母却不习惯在城市里生活。于是,每个月他总是会回到村里,陪着父母住几天。

2005年,靳勒给家里的农具贴金

多年往返于城市和乡村的靳勒,也慢慢开始思考乡村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靳勒想起自己小时候,爷爷会做各种动物造型的梳子。村里年长的叔叔还会捏祈雨用的泥娃娃。他发现:在乡村,艺术和实用性总是密不可分。

石节子村村民在德国看展

2007年,靳勒带着石节子村的4位村民前往德国卡塞尔,参加一场国际艺术展览。这是村民们人生中第一次出国,甚至是第一次走出甘肃省。

看展当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4个村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艺术品上,反而都盯着窗外的雨水发呆。

德国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盯着雨水看。村民靳女女回答说:我的家乡半年没下过一场大雨了。

记者追问:艺术和雨水哪个重要?

没有艺术,我们就来不了德国;没有雨水,我们的庄稼就无法生长。艺术重要,雨水更重要。

回答完记者这个问题后,泪滴就像雨水一样,从靳女女的脸颊上快速滑落。




02

村子需要发展

但我只会搞艺术


石节子村航拍图
2008年,村民们聚在一间小屋内,通过举手表决,选举靳勒为村子里的名誉村长。

石节子村是一个只有13户人家的自然村落。村长并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工资可拿。

靳勒为此喜忧参半:这证明村民们还把我当作自己村里面的人,跟我还是很亲热的。可村子需要发展,但我只会搞艺术。

石节子村的杏花树

石节子村常年干旱,且建在向阳的山坡,夏天日照时间长。1300米海拔的土地根本蓄不住水。以前村民总是需要到山沟里面挑水吃。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窖。

2000年后,因为黄河上游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村民主要靠种植苹果树、桃树、花椒树等经济作物获得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城里打工,才能补贴家用。

石节子美术馆导览图

村子里的状况让靳勒有些犯难:我是学艺术的,也只能把艺术放进村子。其他的,我也不懂。」

可即便是发展艺术产业,石节子村也没有大厝深宅的建筑历史可供挖掘,更没有拿到出手的传统手工艺和当地特产。

好在,当代艺术并不需要太多门槛。在靳勒看来:(当代艺术)它不像绘画,需要几年的功底;也不像摄影,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技能。村民本身的生活,就是艺术。」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石节子村打造一个美术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图源公众号@大学四年的存档

村子里没有传统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可以利用。全村13户人家的家里就成了13个艺术展厅。

每个展厅都以户主或年长者的名字命名:村口第一家叫银银馆,村子最深处的叫保元馆……

门口用铁丝焊的分馆名字,是中国美院一位学生的作品。

每座分馆都记录着这家人自己的故事。比如去过德国的靳女女的家里,就挂着很多他在德国时的照片。

海禄馆的客厅摆放着靳勒的艺术作品
墙上贴满村里的艺术活动照

位于倒数第二个阶梯上的靳勒父亲靳海禄家——海禄馆,则是全村的接待中心。

海禄馆的客厅里挂着很多张照片,展示村子里举办的艺术活动。

村民们为美术馆写的字,图源公众号@大学四年的存档

与此同时,靳勒还鼓励村民们把艺术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筹办美术馆的时候,靳勒把村民们都叫到梨树下,为美术馆提字。

石节子美术馆开幕式现场

村民写完之后,他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让网友评选。

最后,靳勒的母亲写的字得票最多,被村民用木楔子刻在了村口路边的土崖上。下面还附着英文字母,也是村民们用本村的干树枝扎的。

就这样,在黄土沟里成立的石节子美术馆,成了中国第一个乡村美术馆。

石节子村第一辆自行车被悬挂在半空中,成了艺术作品

靳勒说:传统美术馆,更多的是陈列一个物件、一座雕塑、一个装置、一幅画。而石节子关注人,关注村民生活,关注那些活生生的东西。




03

让城市看见乡村

让村民看见世界


艺术家们来到石节子,和村民交流探讨
石节子美术馆成立之后,每年都会不定期邀请艺术家们来到村子里,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并且通过抓阄的方式,和村民组队搞创作。

因为靳勒是本村人,在家乡开展一系列艺术活动并没有太大的阻力。父亲靳海禄更是美术馆背后最坚定的支持者。

但刚开始,艺术家们来村里。村民们普遍比较害羞,再加上不会说普通话。他们很少会主动打招呼,也不怎么说话。


2008年,艺术家赵半狄来到村子里,在海禄馆里办了一个最小的春节晚会:

他当时领着他的熊猫艺术团,还给村民发个红包,分上两斤猪肉。村民们都很高兴,就连邻村的人都跑来了,人多到把我家院子花园里的花都踩死了。

从那以后,石节子最不缺的就是艺术品。

岳琦作品《山漩》

西安美院学生岳琦来到村子里,在村口的土崖上制作了三个漩涡。

村民李保元解释说,这个作品也很像湖水水面上的漩涡。寓意有水了,就能解决村里的干旱。有了雨水,村里的农作物自然会有收成。

村民靳美琴和艺术家高峰合作作品

村里的艺术品不仅仅跟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村民也直接参与创作。

2016年4月6号,村民靳美琴在纸上画出了一匹骏马的图案。艺术家高峰就负责在土崖上图案雕刻出来,共同完成了的作品取名为《是你的也是我的》。

《播种计划》:用种子镶嵌在废弃的黄土墙里,种子不会发芽,因为石节子太缺水了

村里每次举办大型的艺术活动,能支配的经费非常有限。很多艺术家甚至愿意自费参与。

他们和村民共同创作的作品会出现在村子各个角落:马路边、土墙上、村民的院子里、窑洞里。创作完成后,艺术家们还会带着游客们参观、讲解。


艺术家刘伟伟在坝子上给村民开会

从2016年开始,每年1月3号,刘伟伟都会来到村子里面,和村民们开会。

来村里之前,他会提前调查好村里的人口数量、外出打工情况,并对乡村进行一年一天的档案拍摄和资料收集。

每年村民会议的主题,他都会选择村民们最亟待解决的话题展开。

刘伟伟说,通过和村民们的一年一会,他把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和这个村子永远捆绑。而这,就是他在这个村子里的艺术作品。

村民孙银银在院子里欣赏汤姆路斯的作品

后来,来村里参观的人变多了。村民们慢慢开始适应了和外面的人交流,变得越来越热情。

村头的银银馆是进村能看到的第一户人家。孙银银经常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只有看见陌生人走进村,就会用方言主动打招呼:到处都转转!

因为有了艺术,村民们也有机会走出去,去德国、北京、西安、深圳参展和看展。

正在摘花椒的红强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留在村里的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小伙子——今年已经24岁的靳红强。

眼看着村里和自己同龄的朋友长大之后,出去上学、打工。至今还保持孩子模样的他变得越来越沉默。


有一次,村里有人来教小朋友画画。红强一直跟在后面,要到了纸和笔就开始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画就和他的世界一样简单纯粹。

每次看到村里来客人,他总是会主动去陪伴,分分钟和客人们打成一片。


2018年过完春节之后,村里为红强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在画展开幕式上,他笑得特别灿烂。




04

黄土地的梦想

到底是谁的梦想?



图源公众号@大学四年的存档
石节子美术馆成立后的十余年间,引起了社会各界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也专门到村子里来,记录下了美术馆的故事。

媒体的传播,也引起了更多艺术家、社会相关基金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被路灯点亮的石节子

2013年至2014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资助下,村子里接入了自来水。祖祖辈辈喝窖水的石节子人,终于吃上自来水。

村子的《广场》的四角亮起了4盏路灯。越来越多的太阳能路灯随后也出现在了村子各个角落。

此外,在其他村子还是泥路的时候,石节子的土路已经做了硬化。

石节子十年展

2019年,在石节子十年展上,策展人崔灿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即使你把村子里的水通上,把电通上,把路修好了,但它跟幸福,其实是两码事。

在崔灿灿看来,知识分子应该警惕,自己进入乡村的时候,所作的努力其实是为自己圆梦。村民反而处在被动的位置。

因此,回顾石节子过去十年历程的展览,被取名为谁的梦

村民制作基因棒创收,这也是石节子第一笔艺术订单

在展览上,靳勒回答了这个问题:那是石节子人自己的梦。

石节子不仅仅关注艺术,也关注收入。靳勒带领村民们一起制作了300根基因棒。每做1根,村民就有50块的收入。

靳勒还带头把村里盛产的花椒用乡村特有的元素,进行艺术包装,在网络上特别畅销。


2020年,干净整洁的石节子村,图源《美术观察》

自从有了艺术,村民们也开始自觉地不乱扔垃圾,总是把房前屋后整理干净。一堆柴、一排土砖都摆放整齐。

村民李宝元家里本来堆放着一些杂物。去过德国之后,他看到那里的农村家庭都非常干净整洁,也学着分类整理杂物

缸底破了的陶缸,被他倒扣过来做成了垃圾桶。他还在院子修了两个花池,种上了娇滴滴的月季花。




05

石节子还未成功

但至少象征着希望


天水市下面有很多贫困县。靳勒希望通过艺术,让村民们明白:建设美好的家园,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可十余年来,石节子的人口只减不增。村里陆续有老人离开。

2021年1月,村长靳勒也意外离世,留下了这个越来越沉寂的村子,站在发展的分岔路口。

石节子2016年的艺术展,名叫《曼彻斯特到石节子并不远》

从贫困村到艺术村,石节子走了13年;但想要真正脱离贫困,石节子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从艺术圈走向大众,是石节子接下来必须面临的问题。

前方道阻且艰,但至少在千千万个日益落寞的中国村落之中,石节子用艺术开辟出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它或许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给了我们希望。

参考资料:
1.一席:我跟石节子的较劲是公平的,因为在所有和时间的比赛里,没有一个不是以悲剧结束的 | 刘伟伟 一席第677位讲者
2.丹若子:隋缘 | 石节子美术馆——构造新型乡村文化空间的可能
3.云雕塑Cloudsculpture:【实验空间·人物随访】谁的梦—石节子十年文献展
4.西北角corner:深度 | 石节子美术馆:想被浸润,关于雨水,关于艺术
5.CCTV 《江河万里行》第185集 渭河 山村美术馆 20150113《远方的家》
6.石节子美术馆:红强和他的画
PS:本文图片来自公众号@石节子美术馆以及图注,图片仅做素材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借宿:世间所有的无眠,都是因为睡错了风景,每天13:00,为你推荐一张绝美地的好床(ID:jiesu2021)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236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