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5
  • 0
  • 3

分享

专访 | 上海天文馆展示规划总设计师飞苹果:中标带来的仅是“五秒的兴奋”

2021-11-06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原标题《耗资6亿!上海天文馆火上央视,背后的中国设计公司少有人知:我们想打破偏见》

ⓒ 受访:飞苹果(Alexander Brandt)
ⓒ 采访:铁佳ⓒ 摄像:张文化

耗资6亿,历时数年,登上央视上海天文馆,作为全球最大天文馆已经开幕几个月了仍处于一票难求的状态。



当大家走完一遭被这等史诗巨作洗礼,惊叹不已时却鲜少有人知道,整个展馆的沉浸式体验都是由一家中国本土设计团队打造的。他们是Xenario飞来飞去(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从提出创意到最终开幕花了10年时间,把浩瀚宇宙装入其中精心推敲每一个细节才创造出今天震撼众人的沉浸式体验


上个月,我们见到了创始人飞苹果(Alexander Brandt)一位来到中国26年的德国人他用流利的中文对我们说:“孔子是中国最大的流程建设者”员工评价他几乎是地道的中国人。


他是一本饱含哲学诗意的百科全书理性中的缜密和感性里的浪漫,在他身上并存在宏观尺度与细微视角中灵活切换着为我们讲述上海天文馆的故事以及创意方法论


“中标上海天文馆时,全公司都在哭我们非常努力地想改变对于国内公司是否有实力承接重要项目的偏见虽然我是一个外国人但这是一个中国团队的成就是对本土创意的认可”

以下为飞苹果用中文自述

想做创意第一的公司

一个德国人,为什么来中国?
经常对团队说,如果在今天创办这家公司,我很可能不会成功。
如今的竞争环境太激烈,没有资金、资质、案例积累会非常难。
当年这个行业是一片蓝海。
什么是展览?大家都没有明确概念。
当时的上海,又很像美国西部。没有过多规矩和框架,非常好玩。
我从法国毕业后,直接来到中国,本是投入艺术工作,后来慢慢改变了期望。


艺术行业里留下的东西,针对高端消费人群,而我们想留给更多人。
中国的艺术市场越来越成熟和程式化,没有太大的创新和突破。
不想把自己限制在小的艺术群体里。于是,逐渐转移到展览。

飞苹果个人艺术作品

做这一行必须学习新东西,在不同领域做文化输出,趣味性很高。

做健康馆,要了解人类器官如何协作。做化学工程展,要学复杂的分子结构…

上海又是全世界的展览之都,数量占全球第一,规模和探索新形式的速度和勇气都非常让人敬佩。

于是,我在2005年创立了Xenario飞来飞去,一直发展到今天。



在创意上,做全球第一的公司
搞笑的是,我从小就对父亲说,要做一家全球第一的公司。
不是规模第一,而是创意第一。


2015年,我非常怀疑在中国获得成就,只是因为我有一张老外的脸。
为了证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功,在2016年公司有80名员工的情况下,我去一家美国的公司当实习生。
短短6个星期内,我向纽约市长、奥巴马的文化创意部长汇报方案。好像终于获得了一种肯定,同时掌握了展览行业「国际化流程」的认知。


做创意需要知识、勇气、想象力、经验。
我通常会拿一张空白的A3纸,在左上角写:what do they want?
我们的客户和观众,在参观的过程当中想要什么?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确我们缺什么,然后开始研究,看资料。
就上海天文馆来说,我们要求设计师达到中学老师水平,才有资格参与项目,才能把一件事说清楚,才能找到最有效和有道理的方法来完成一个作品。


设计行业是讲道理的。
每个展项、空间布局都有道理。
每个设计师和测绘同事在提出建议时,不要用「好」做评判标准。
「好」从不是一个标准,要说「为什么好」,同时不能过度解释。


做创意,不要过度解释
我曾在中国美院上课。
有一次,校长组织所有老师听我的课。
听完后他们特别着急:这叫上课吗?这根本不是上课!
在课堂上,我先介绍自己,然后问同学三个问题:你是谁?最喜欢做什么?什么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
很多同学难回答,因为最喜欢做的事,往往是不常做的。常做的事,又不在通往最幸福时刻的路上。

飞苹果个人艺术作品


同学在黑板上写完最喜欢做什么后,紧接着我会要求围绕这句话做一个创作。不管是艺术装置还是纪录片。
完成后,每个人都要做一次自我介绍。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不能解释作品。
不要说它代表什么,只告诉我它是什么。
比如一个桌子是圆的,不能说它代表和睦的合作。如果其他人不认为圆桌有这个含义,它就没有含义。

飞苹果个人艺术作品

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为自己的作品说话,此前没有这个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体验。

介绍完后,我鼓励同学们问各种问题,不让台上同学回答,而是让台下同学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不停引导他们围绕核心进行研究。
通常台上的同学特别着急,一直解释说:不是他们理解的那样。
无论你认为是什么,他们的对话,就代表观众怎么看你的作品。我通常这样回答。
一个科学家说过,你一旦开始解释就失败了。
如果一件作品不是一目了然,要靠解释弥补作品缺陷,很可能意味着观众不感受到它的价值或道理。

飞苹果个人艺术作品

很多公司都有流程化的培养方法,让你最快速解决创意问题。而我们每个部门的培训目标和方法都不同。
对于创意部,最重要的便是两个方式:提问、画手绘。
通过提问,让所有的策划同事参与到前期研究中,在沟通环节,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开口说这件事。

再画手绘,一直到能把核心慢慢提炼出来。
很多面试者对我讲,他可以在一天内做整个展区的效果图。
我们不关心速度,更关心你对展项内容和客户需求的理解,以及想传达的故事、空间、媒体、互动方法的结合。

中国团队的逆袭

本土设计自信:不作假,不重复,不抄袭
当我们做上海天文馆时,也提了三个问题:

我们在哪?我们从哪来?我们往哪去?
回答这三个问题,用了10年时间,具体过程是折磨人性的。
中标上海天文馆的时候,全公司都在哭。


在展陈行业的竞标中,我们不作假,不重复,不抄袭。

拒绝做不合理的商务工作,不在设计环节做手脚以降低公司成本,比如二次利用方案、设计环节作假导致后期无法实行。
这导致我们的投入度是别人的10倍、20倍。辛苦到很多新员工不能理解。



如果用45天为竞标做准备,前三周我们几乎都在画草图和讨论,不急做效果图。
而是先研究内容,领会客户需求。通过草图梳理故事线,创造一个量身定制的创新方案。


每次参加投标,输了会沮丧三个星期,赢了只有5秒钟的兴奋。紧接着立刻投入到落地施工的筹备中。
最骄傲的常常是草图和最终施工图的极高还原度,这也是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


上海天文馆 家园展厅


月球场景


早年间,国际项目往往更倾向外国设计公司承接。在做上海天文馆的国际征集时,一家国外公司也拿到了第一名。
然而投标正式开始后,我们逆袭了。通过一轮轮的努力和投入拿下项目了。
我们非常努力地改变大家质疑国内公司是否有实力承接重要项目的偏见。
虽然我是一个外国人,但这是一个中国团队的成就,是对本土创意的认可。
希望这对国内设计师是一个建立自信的信号。以后不需要跑到国外,在中国依然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不避免和甲方冲突
上海天文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两点。
有一条漂亮的故事线,把640个展项梳理成一个哲学体验:我们在哪?我们从哪来?我们到哪去?



并创作了三次看地球的沉浸式体验。从家园角度看地球,再到宇宙大爆炸,离开地球走入宇宙深处。
引发人们对于上述三个问题的思考。整个观展过程完全不是教育式的总陈列。
单是从内容研究、互动策划、材料应用等等,就花了两年时间,无周末无假期地忙碌着。



我们用16年梳理出的国际化标准化设计流程和上海天文馆的要求整合成一个KPI系统。
什么阶段听取甲方意见,什么时候交付阶段性成果…把所有的流程清晰梳理出来。
这并不意味着失去创意空间,而是为其奠定基础。
就像做一场跳舞比赛,地板是坑坑洼洼的,怎么能跳舞呢?



再往大一些说,建一所房子,一定是甲方对底座满意后,再建下一层。
很多人不想让甲方提意见,为了避免争吵,底座还没打好,就一口气做到了三层。若他突然对一楼提出意见。怎么办?
不要拖到无法修整矛盾时,才想起来制定流程。要在合适的时间,解决合适的问题。



我们通过概念设计、优化设计、深化设计、制作设计四个步骤,在每一步都把甲方的需求和我们的创意对拢。
一个好项目,投标后一定要经过三轮设计环节,才能开始施工。
这也是行业里的一个盲点。早期展览的质量问题、成本浪费,原因都在于设计做的不够细。


可以有争论,但要在不愉快之前通过流程化解决。
若要问如何避免和甲方冲突?反复修改?工作量无限膨胀?

从不避免。这是应该的。
和恋人、夫妻关系一样,他们相爱,但还是要吵架。
甲方作为一个不懂展览、不懂怎么生孩子的人,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在身边。
他们有资格提意见,一直到结束。虽然我们非常辛苦,但会做到甲方满意为止。才会开始下一个环节。

小行星带场景


孔子不就是中国最大的流程建设者?一切都要定规矩。
而我们梳理的规范是不停迭代优化的,让双方开心地共同创造一个质量、时间、成本可控的好作品。
也想为展览行业打造最佳工作方法,整理成一个可行模板。
我希望离职的员工也把它带到别的公司,慢慢打造行业新标准。



人类是一粒美丽的灰尘

发现宇宙奥秘
最兴奋的应该是第一次看到观众走进展厅。
我经常在上海天文馆走来走去,听着家长给孩子讲解,有时候会很想过去纠正,也常感叹还应设计得更好一些。
后来发现天文馆这个孩子已经不在我身边,走出世界了。



在研究10年天文学后,我真的想说要打破迷信。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
在宇宙中,我们微不足道。只是一粒美丽的灰尘,却又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我们才能说出美丽这个词。
没有人类,宇宙照样存在。但若没人理解、观看宇宙,便无人证明宇宙存在。



宇宙是无穷的,我的思维都不能超越它膨胀的速度,无法触及边界。
从宇宙大爆炸最干净的状态,到现在的混乱无序。我时常认为人类在破坏宇宙。
上班路上常问自己,我今天消耗的能量,能否与我贡献创造的价值以及感受到的幸福对等?
这是我们做展览设计必须要去思考的东西。



看的越远,离本质越近。面对宏观视角发生的事,要用最微观的角度才能解读。
目前,天文学和科学正面临危机状态,科技在飞速发展,科学却在100年内没有真正的进展。
目前我们知道的事,依旧是100年前科学家研究出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还会有一个“爱因斯坦”或“牛顿”出现。让我们明白:在哪儿,从哪来,到哪去。
我希望年轻人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管做天文、当护士…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热情改变世界,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因为人类从古至今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是独有的,无法灭活的,异常美丽的。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大咖专访 幕后故事 上海天文馆 飞苹果

57572 举报
  5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