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一个艺术IP四种商业模式,赵倩颖打造超级IP的ABCD定律

原创 2021-11-10



艺术创作者张占占与他的IP创作者赵倩颖


疫情前后,世界巨变。我们每个亲历者都见证了“危”与“机”两个字。众多艺术机构面临倒闭时,也有机构迎来了巨大转机。“ArtDepot艺术仓库”创始人赵倩颖就是在疫情后起飞的机构运营者,她旗下艺术家张占占的IP价值,在疫情之后增长了几十倍。
 



超级IP持有者如何选品

赵倩颖在宝龙美术馆“兔子!兔子!”展览现场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新冠疫情后,世界被分为B.C.和A.C.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不再是公元前与公元后,而是疫情前(Before CoronaVirus)和疫情后(After CoronaVirus)。文化产业转型正在随商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加速朝着十字路口通行。
 

“萨尔瓦多·达利 超现实主义的记忆”展览现场 

赵倩颖是个喜欢买买买的女生,不同的是,她除了爱买艺术品,更爱买版权。之前到迪拜旅行,看到达利的展览,不小心把作品和IP展览授权都买回来了,这样她既拥有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同时拥有了作品IP的价值。回来后2020年在798做了达利展,展期3个月,这些价值转换成了票房收益。她一直喜欢买IP,并将其变成商业项目,获得门票收益、衍生品收益等。


随着中国城市更新,以及疫情之后人们对治愈系艺术作品的需求,她所买的这些授权,成为了公司的运营主线。2009年她在北京组建了“ArtDepot艺术仓库”,十年后,她在重庆又创立了“艺术仓库当代艺术中心”,不到2年的时间这个中心已经成功落地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十余件。疫情之后,机构不仅没受影响,相比过去还获得巨大增长,这与她的“选品”逻辑不无关系:
 
艺术家既有美术馆内展出的架上作品、也有公共艺术,同时具备延展内容。“未来十年艺术会越来越去中心化,大众艺术消费市场迅速增长。过去传统的画廊模式,每个画廊基本服务50到200个专业藏家,就可以运营下去。但未来最大的单笔交易应该会在B端,最大的总交易量及金额一定在C端。
 

展望作品《风声水起


这个理念,与赵倩颖在2018年开始的公共艺术运营有关。艺术家展望创作的《风声水起》曾经在上海龙美术馆展览,几年后赵倩颖与北京兆泰集团合作,这件千万级别的作品得以陈列在兆泰国际大堂,并被永久收藏。她还将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专为重庆创作的“闪闪”安置在重庆的香港置地光环公园,这件高达15米的装置也被永久收藏,且是重庆首个永久性公共艺术作品;此外,她将艺术家OUCHHH的《数据门》落地南京......
 
在传统艺术品市场进行交易的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享有最大收益的往往是买家,比如上海香格里拉酒店大堂的曾梵志作品,因为是酒店大堂装饰,很早就购买了,到现在价格涨了不止100倍;赵无极为新加坡莱佛士城酒店创作的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因为是艺术家最大尺幅作品,后来拍出了5.1亿港元的价格。
 

赵倩颖(左)与张占占(右)


真正让赵倩颖从画廊下沉到大众的IP,是艺术家张占占的PUPU噗噗熊。这只拥有红色身体蓝色鼻子的大熊,已经成为多数地产引流的最佳IP,尤其在疫情之后,抚慰着各地的居民与游客的心。




注意力经济,
ArtDepot转型的“ABCD范式”

看似从画廊到公共艺术到大众,是实体的运作模式,但事实上这非常“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ArtDepot实践。从2009年开始创建艺术仓库网,开启电商销售,到国际版网站上线,再到开发出中国56位艺术家独立展示的APP矩阵,在持之以恒的艺术展览中挖掘出爆款的潮流艺术家,为艺术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代表A端的架上绘画作品,作者张占占


赵倩颖解释她的ABCD概念:A端-ART架上绘画原作的画廊式经营;B端-BUSINESS公共艺术项目介入地产、城市;C端-CUSTOMER艺术家IP授权、衍生品、零售等;D端-DATA数字化。在ABCD的范式运营中,艺术仓库越来越像一个文化综合体,已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廊。
 
在我看来,ABC范式不仅是商业形态,还是艺术经营哲学的观念升级,是A端(艺术学术作品Academic Art)、B端(公共艺术品Broadcast Art)、C端(艺术消费品Customer-friendly Art)的有机良性互动。
 

代表A端的绘画作品,作者张占占


A端以传统画廊展览销售为主要业态,这部分画廊艺术作品是面向专业藏家,其作品价值一般较高,只有商业机构和专业藏家能够承受,价值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代表B端的城市公共艺术,张占占的兔子在深圳第一高楼,平安艺术中心


B端是融媒体矩阵广泛传播的公共艺术(Broadcast Art),之所以用Broadcast(广泛传播) 而不是用Business(商业),是因为公共艺术可以由商业来赞助支持,但其本质是公共传播的艺术,只有经历公众审视后接受的艺术商品才能升级为IP作品。在明确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后,通过各类商业展览项目开展融媒体传播,利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艺术达人集聚的APP矩阵,推动艺术IP成为特色的当代公共艺术作品。我们在理解“公共场域”时总会不自觉地将商业与公共场域隔绝,但是现代语境下的艺术IP一定是经历商业与公众审美且审丑后的博弈共谋。
 

代表B端的城市公共艺术PUPU熊


2019年,艺术仓库孵化PUPU熊IP时,张占占提出:“关于PUPU熊的创作灵感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你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不想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想通过一个更好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让人觉得没那么残酷,有一点更好、更温暖的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去更爱这个世界。”于是IP主理人赵倩颖将作品定位在当代人的心灵治愈功能,用户人群定位为具有艺术消费品味和购买力的年轻女性。这些人群又与商业地产和现代美术馆等机构的客群高度重合,一些列通过IP作品与商业机构合作制造大型奇观的公共艺术IP雕塑诞生,形成了小红书等新媒体上传播的爆款IP。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商业机构亟需的人群引流和注意力创造,另一方面更加速了艺术IP的传播与增值,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
 
除了商业项目以外,地方政府也对治愈系的潮流艺术IP有着强需求。比如重庆的两江新区面临城市更新,社区利用潮流IP延展出的创意雕塑,产生人文气息,将不同的社区群体心智栖息到新空间,与此同时,艺术和消费实现无缝连接。
 

代表C端的张占占艺术IP潮玩衍生品


C端是服务用户多重体验的艺术消费品矩阵(Customer-friendly Art)。在C端,主理人基于PUPU熊IP衍生设计出一系列的大众艺术消费品。现代用户更注重多重的潮流艺术消费体验,网红艺术展、IP艺术、盲盒等都反映出市场对潮流的迫切需求,这也是艺术消费群体对艺术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
 
中国的艺术产业业态经历了3个迭代轨迹:一是从拍品到藏品,其主要依托收藏家和艺术家,并把相关的作品放到网上销售。这是艺术品电商的雏形。拍品开始向产品转变,以艺术家的设计为依托,打造出一批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二是群体从小众到大众,艺术品电商呈爆发式增长,与大众的需求密不可分。三是“线上+线下”的相互依存,线下依托线上来打造品牌,线下的销售又带动线上的传播。
 
D端,科技的“三全”融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交互体验,全方位的感官提升,全过程的视听沉浸,未来的最理想形态则是元宇宙的艺术体验。
 
当前艺术生产和科技潮流密不可分,艺术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艺术产业也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互联网应用中诞生的新一代艺术受众的文化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对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情境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也是艺术产业转型发展的底层逻辑。
 



去中心化,
超级IP的载体是展览
 
ABCD是一个循环,C端也可以向A端介入,大众对作品的喜爱会反馈给美术馆。
 
宝龙美术馆“兔子!兔子!”展览现场,一只巨大的兔子,站在黑暗的展厅里,营造孤独的氛围,这个30万打造的展览IP,以借展200万的方式卖出

2021年年初,赵倩颖在上海宝龙美术馆策划了张占占个展——兔子!兔子!,放大了张占占作品的孤独感。大多时候公共艺术陈列在户外广场,但在这个展览中,艺术仓库让雕塑作品变成了展厅里的公共艺术。在美术馆的其中一个封闭空间,利用舞台灯光的视觉效果呈现出黑房子的戏剧感以及作品的孤独感。张占占喜欢黑夜,画的油画大部分都呈现黑色背景。张占占曾经是个孤独的小孩,所以他一直希望做一点能够温暖人心的事情。作为经纪人,赵倩颖放大了艺术的想法,并认可这种温暖,就是作品的生命力。
 
她希望摆脱美术馆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艺术观点,让观众去触碰、让每个人都可以去亲近、拥抱、合影,真正把艺术带到公众中去抚慰人心。
 

上海宝龙美术馆“兔子!兔子!”展览周期30天,入场观众8万人,十天衍生品销售额120万,截图为部分小红书博主


展览开幕几天后,小红书上#蓝朋友#超过55万篇笔记,#兔子!兔子!#超过100万篇笔记,#张占占#651.5万次播放,抖音#张占占#530万话题播放。甚至上海艺术圈都呈现了“2021张占占现象”。
 

小红书博主


艺术产业超级IP的核心是文化创意,但最重要的载体是展览。高质量艺术展览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提升艺术IP的品牌知名度,占领消费者心智。
 

张占占作品


第一种策略是突破常识固化的心理枷锁。把常见吸引人的物品同现实中舒适的场景创意勾连,辅以耀眼的纯色色彩,制造用户心理的双重快感。
 
第二种策略是关注观展用户的细分体验。拍照成为全民需求,展览从而形成裂变效应。
 

张占占作品


第三种是创造视觉震撼的即时快感。美国著名艺评人本·戴维斯(Ben Davis)将观展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点:图片优先于对事物本身的经验,参与感优先于洞察力,社会性体验优先于个人经历。视觉冲击力让人一目了然,每个人都有可以谈论简单的视觉话题。
 

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专为重庆创作的“闪闪”,安置在重庆的香港置地光环公园


比如赵倩颖与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合作的松鼠“闪闪”,这件高15米的雕塑成为重庆的艺术地标。IP的创意将松鼠的尾巴做了火箭发射式的放大膨胀,构成了视觉奇观。受众感受到的是松鼠的喜悦,一跃而起的欢快,再加上暖色调的外在色彩,让人在仰视奇观中感受到艺术创造的由衷喜悦。
 
艺术家张占占的雕塑作品在全国超过二十几个城市得到了公共艺术的永久收藏,重庆更是将张占占的PUPU熊做了一个市政公园。参观者在不需要了解作品的前提下,本能地在一目了然的慵懒人格化效果中拍照互动,而后在朋友圈进行传播完成他们的“打卡任务”,人格化的作品形态润物细无声地达成了治愈孤独的目的。
 

宝龙美术馆“兔子!兔子!”展览现场


总而言之,这些策略是去掉精英圈层设置的知识枷锁,让作品回归到“物”与“人”和谐共处的本体,让个体经历成为艺术体验的主体。其他的策略还有很多,但是其核心都是围绕用户需求形成的创意生产,这些灵性回归的创造代表着社会的生长,在展览中让大家顿悟生命的意义,用不停的自拍咔嚓声“剪掉”三千烦恼丝。
 

PUPU噗噗熊



作者:桑子文,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教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曾执笔“艺术商业”《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报告(机构篇)》



 
艺术商业编辑部

采访、编辑:岳岩
撰稿:桑子文
图片:ArtDepot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商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IP 创意雕塑 美术馆 作品展示

3556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