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谭卓:对艺术的爱在灵魂层面
-
原创 2021-10-23
谭卓《下午茶》,空间装置,2014-2021年,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十月初,谭卓最新影像作品《下午茶》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成功展出,这是继去年与FENDI合作的装置作品《无限可能的Baguette》之后她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从演员到艺术家,从与品牌携手到独立创作,谭卓的感受是否有所转变?这件新作想要表达什么?有哪些创作背后的故事?时尚芭莎艺术为你带来独家报道。
共进下午茶
走进展厅,观众首先会看到一个“漂亮的玻璃盒子”,这是谭卓的自述。“盒子”里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十件影像装置,一边五个,两两背对,循环播放着由她本人出演的一段影像,并用环绕立体声讲述一系列新闻事件。桌上放着餐盘与刀叉,方正的电视装置如同甜品店里切好的蛋糕,让人回想起与朋友共进下午茶的闲暇时光。
谭卓《下午茶》,空间装置,2014-2021年
与美术馆中影像的常见呈现方式不同,这件作品并未选择昏暗私密的房间,而是在光线明亮的透明玻璃房里。声音素材取自2014年8月至2021年9月七年时间里的各种新闻报道,呈现方式则让观众仿佛身处饭店、高铁等公共领域——各式各样的背景声无孔不入地侵入耳朵,足以激发每个个体的经历和回忆。
而透明玻璃又让这件作品的观看层次更加丰富:正在欣赏这件作品的观众也可能成为别人观察的对象,对作品的反应与感受一览无余。或许正应和了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影像内容也体现了梦一般的超现实之感,抽象、晦涩、美好又引人遐想。这次创作的想法成形于2013年。当时,谭卓的朋友创建了一个艺术平台,上面集结了影像、平面设计、造型等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于是,她与几个艺术家朋友一拍即合,策划了这件作品,但因为太忙而暂时搁置。
直到一年后,她在拍戏空档与朋友用一天时间完成了这段影像的拍摄。没有脚本、没有周密计划:一个心事重重的少女或踱步、或对镜自怜,东方式的场景搭配西式高脚杯,素朴的服饰由一整块白布设计而来,还有一只乱入但意外和谐的猫……一切都是即兴的、魔幻的、戏剧性的。
正如这七年来,人们所经历的世界,这也是谭卓对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迷惑、反思和领悟。其个人生命体验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这件作品,艺术家的身份对她而言或许是新鲜的,但艺术早已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注人本身
无论是近几年《沉默的真相》《误杀》《我不是药神》和《延禧攻略》等一系列口碑佳作,还是早年《春风沉醉的夜晚》《Hello!树先生》等文艺电影,谭卓塑造了许多形象反差巨大的经典角色,其入木三分的演技已深入人心。而其艺术创作也在多年“蛰伏”中开始结出果实。
去年,作为FENDI中国区艺术大使,谭卓特别受邀创作灵感取自Baguette手袋的艺术装置作品——《无限可能的Baguette》。一飞冲天的火箭带观者飞向无穷无尽的浩瀚宇宙,是疫情后她内心能量与情绪的集中爆发。
此前,谭卓还多次与中国当代艺术家杨福东合作,参演后者的影像艺术作品。而从2013年起,她就在纽约开始尝试创作影像作品。同时,她还是一名藏家,喜欢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回想起多年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看到的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大型个展依然难掩心潮澎湃。对于艺术,她有一种出于本能的纯粹的爱。时尚芭莎艺术(Harper's BAZAAR ART)专访艺术家谭卓,与她一同探索创作的共性与无限可能。
在创作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这次作品的安装时间非常赶,在布展前一晚玻璃还出现了问题。因为对于装置的各个部件,包括桌子、电视,及其与玻璃盒子的距离等,我们都做了精确计算。但工厂做出来之后,钢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直接导致玻璃尺寸受到影响。
于是,我们又联系工厂单独开炉加工,凌晨两点玻璃才从苏州运到现场,以及之后的安装等,全程我都十分紧张,生怕出现磕碰问题,幸好最后在开展前顺利完成了。
作为一个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人,这次影像声音未能达到最好效果,你的心情如何?
在开幕前,我唯心和唯物的全都做了。结果当天早上发现装置声音没了,我当时心里特别急,又要克制住,赶紧想办法解决。生活就是这样,总会给人许多考验,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一次次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和打击,所以我只能说服自己去接纳不完美。
从去年与FENDI合作的装置《无限可能的Baguette》到今年的视频装置《下午茶》,你的心态是否有所转变?
去年与FENDI的合作是一种委托创作。当时正是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这让我内心有强烈的能量想爆发。于是,我很快有了想法,一开始想用飞机,后来觉得火箭更符合。
而这次组合形式的影像装置,则是让人们去思考我们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比如让我触动挺深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花神咖啡店因为疫情倒闭了,这就像一个玻璃球掉地上碎了,里面的幻境也跟着支离破碎。一个新的世界就此打开,没有人能向我们传授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将作品放在明亮的环境下,因为这已成为一种常态。同时,下午茶又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生活总是有一些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你曾在北大修读西方哲学史,为何会对哲学感兴趣?
当时我对宗教和神学很感兴趣,因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到晚年都开始信仰宗教,有一种说法是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所以我很好奇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于是我就去学,这个过程就像动画片《心灵奇旅》中那个通向彼岸的悬空桥梁,周围都是黑洞,一直看不到尽头,然后人一下子就被吞噬。知识就是这样,越学越觉得自己渺小,需要更多的东西去构建一个世界。
你之前多次与艺术家杨福东合作,参演其影像作品,这些经历对你自己的创作有何影响?
有机会与大师一起合作,我自己也能受到熏陶和学习。比如他会跟我说要演出一种云飘过的感觉,一种时间流过的感觉,一种像小提琴般的对话,又比如道具多出一片树叶、衣服多一个褶等,这些在艺术家眼中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所以你需要去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其作品呈现无疑是顶级的。
同时,杨老师很愿意提携年轻人,分享他的真实想法,但又给人成长、思考和创作的空间。比如当我想到这件作品的名字《下午茶》的时候,也有和他交流;这件作品完成后他也给了很强的肯定。所以我觉得很幸运也很开心能和杨老师合作,也非常感谢他。
从某种程度来说,完成一部电影电视剧、塑造一个人物也是一种艺术,不过这与在美术馆等机构展出的创作似乎又有明显差异。在你看来,表演与艺术创作是怎样的关系?
表演和艺术创作对我来说是相通的,“跨界”一词对我来说并不存在。无论是《下午茶》还是《无限可能的Baguette》都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我扮演的不同角色也是在表达自己,他人就会演成他人的样子。
这些都来自我们自己的一切经验、积累与感受,所以并不存在界限,只是呈现的形式不一样。正如中国哲学里的太极,圆融相通、相辅相成,我现在做艺术也无疑会带着我过往的经验,而不是前面所有都被砍掉、从零开始。
你之后还有哪些创作或展出计划?
我现在给自己的规划是,每年最少拿出来一件作品。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创作更多值得大家驻足、交流与讨论的作品。去年,我也有和一些业内人士交流,有一部分声音会说,你可以做得更好,以个展的形式呈现。
但作为艺术界新人,我更愿意用一种自然淳朴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顺其自然,等待合适的机会。我能感到自己对艺术有强烈的感受在体内涌动着,并非通过它追求一些身外之物。
谭卓《下午茶》,空间装置,2014-2021年
对谭卓来说,艺术的引力变得越来越强,她将这种渴望形容为“小孩子站在橱窗外看到一件玩具迫切地想要得到它”。虽并非科班出身,但她对艺术的感悟与热爱已经积淀多年——从浸泡在各大博物馆展览到与风格、个性迥异的艺术家深入接触,再到凝聚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从门外到门内,厚积薄发正当时。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