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1
  • 0
  • 0

分享

从剧本杀到元宇宙:谈谈文博文旅的宏观展望

原创 2021-11-02

本文来源于:南京青影 

上篇《写给乙方的建馆筹备建议》,写的非常微观,收到很多讨论,精彩纷呈。不是不放出来,而是本公众号注册的晚,没有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各位专家师友指导,以后争取转移到一个有留言功能的账号。这篇写的会很宏观,继续班门弄斧,保持话糙理不糙的通俗风格,试图从更高格局,反思行业的发展,讨论“管做不管卖,管杀不管埋”的行业弊病,为同行和甲乙双方,打开一种反观行业发展的新角度。
持续更新还有一个原因,受南北商情局盛嵩老师影响,他提到一个好的创始人都在做的一些事,第一件事就是写文章,输出观点。从毛选到罗永浩,大家确实都在做这件事。写文章不仅是输出观点,也是反思来路,寻找同道的过程。那么从今天开始,写一些起码对自己团队有用的文字,希望能对读者有用。

疫情之前,很多甲方会问:我们的项目能否加入一个剧本杀。

疫情以来,很多甲方开始觉醒:元宇宙好像短期搞不出来,先搞个剧本杀吧。

这样问的甲方,基本还算是做过一些功课。

更常见的问题甚至不是我们怎么做元宇宙,而是元宇宙如何融入我们的项目。好像元宇宙就是个桌游,或是个小程序。

这样问的甲方,就不是对自己很负责任的甲方。起码项目倒闭了他应该反正可以调走。

无论如何,代表历史的博物馆,和代表未来的元宇宙,将发生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已成定局。在大游戏公司和大社交平台的资本推动下,可以说所有to c行业,都将共同迎接这场变局。

说明一下,我们主要从事文博文旅领域策划设计,本篇文章并非讨论游戏领域,主要讨论文博文旅领域的宏观判断,夹杂理论若干,案例少许。

剧本杀余温尚在 元宇宙来势汹汹

剧本杀,原本不登大雅之堂,起于微末,发于华枝,在民间流行数年,终得资本重视。媒体曾关注,栏目曾报道,百亿融资曾来过。但这个产业的迭代,如同奶茶店一般,眼看他开了一条街,眼看他关了一条街,APP一茬又一茬,对这个行业来说,迭代,似乎就是转租。

曾经的它,只活跃于街边小店,或酒吧、咖啡馆。渐渐进入商业地产视野,成为一个取代密室逃脱等需要重资产项目的替代方案:剧本杀灵活多变,避免了装修风险和消防监管,回头客多,参与门槛不高,社交属性更强。

概念堪称完美。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太花时间,三俗泛滥,门槛超低,内卷严重。

如同前些年席卷全国的土家掉渣饼,最后渣都不剩,只存在于一些高速服务区扮演活化石。

从沉浸式空间的概念开始融入剧本杀,很多业界友人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剧本杀轻量化的本质。有意是因为说真话会丢项目。无意是因为不包装会丢饭碗。

沉浸式的特点就是重,剧本杀的特点正是轻,一轻一重,看似装在一个瓶里,很多问题却难以调和。原本期待水乳交融,实践结果却常常水油分离。

是否愿意耽误本年度的业绩目标,沉下心来做一年研发,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很多公司来说,可能不是一道判断题,而是事关生死。所以本文尝试探讨,抛砖引玉。

剧本杀能跟与元宇宙结合吗?

01 剧本杀在博物馆没有故事,空间,和运营上的优势

想探讨这一点,正是这篇文章的初衷。对于馆方来说,理解了困境的根源,就解决了运营破局的思路。

很多人认为,博物馆天生有故事,有氛围,相当于天然搭建了场景,只需要内容去发挥。

其实不然,博物馆本身的藏品,空间,流线,都是为满足参观而设计。藏品的保护,更限制了互动的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博物馆开始开辟专门的沉浸空间。实景打造如著名的南博地下民国街区,数字展项如著名的黄山梦立方。

这些地方适合玩剧本杀吗,答案显然是不。

02 尝试AR互动能够解决的问题很有限

对场地的拓展,另一种常见思路是用AR来做。

民营场馆已有不少案例,但效果褒贬不一,对这些兄弟公司甚至是朋友和同事参与的项目,不是本篇分析的重点,只说一些共性问题。

AR固然解决了线下空间的安全与拓展问题,但仍然不能解决的痛点是,当借助AR交互进行探秘或寻找钥匙等动作时,与观展人群之间形成的空间冲突,会让两个人群都无法获得良好体验。参观者感到被冒犯,游戏者感到被局限。如果在非开放时段进行游戏,就需要问一个问题,收益能否覆盖新增的维护成本。

03 传统文博场馆追求的引流属性难以产生运营效益

究其根本,剧本杀能否健康的生存于文博场馆,是一本经济账。

对传统博物馆或者主题场馆来说,剧本杀的翻台率太低,与其做成常设运营项目,更适合快闪类的活动。我曾有个方案,在某六朝主题的场馆内,进行六朝人物的剧本杀演出,结合直播完成线上引流和特定日期活动预约。虽然活动被疫情打断,但这个方向得到了业内不少人士认可。究其根本,不是方案本身的质量,还是因为这笔账算在宣发,而不是算在运营。

沉浸式则不同,“翻台率”极高,羊毛不逮住一波薅,但审美疲劳迟早会到来,很多场馆靠一两个球幕或5D影院二次卖票的玩法,已经难以为继。逐步放开免费,成了更常见的做法。

04 剧本杀与元宇宙的结合

大家已经看到了,在这一节的小标题里,没有沉浸式的地位。剧本杀跳过沉浸式,直接拥抱元宇宙。

可以想见,再过若干年,没有人会再提沉浸式这种老土的概念,因为沉浸式之于文化空间,就像导航之于驾驶,已成为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若干年前我们去买车,还能听到宣传说我们的车内自带大屏导航,现在已是标配。若干年后,我们的所有体验,都不会离开沉浸式的效果,但沉浸式的概念,已经不会再是概念。因为所有技术的概念都是应用层面,只有内核的升级才会成为焦点。

当失去这一批在文化身份上相当于网络移民的中老年游客,线下市场的主力,将只剩下亲子和情侣这两类人群。或许还有部分团建。

这些群体,在社交属性上都严重内循环,都没有强烈的对外社交需求。元宇宙的破局,将和人口趋势一起,改变所有线下场景的未来。不过不要怕,作为一篇宏观预测,我们在这一节看到的未来有点远,我估计至少还有二十年左右。

而这个观点的最后一段,可能会让你永远记住这篇文章:

05 剧本杀会走近,元宇宙会走远

人口趋势还要等二十年,老板们可等不了。对于某些运营能力尚可的场馆,剧本杀就像咖啡馆或文创店,会逐渐成为一个标配产品。标配的意思就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如果做出特色,会网红一阵,就算乏善可陈,也不至于无人问津。撑撑门面,做做样子,不能人有我无即可。

对那些愿意尝鲜,又具备实力的场馆,元宇宙会以联名,或简配的形式,以形式大于内容的玩法,率先突破。但是好景不会太长。

和很多人期待不同,甚至恰恰相反,从国家层面,当元宇宙概念再火一段时间,政策层面一定会进行引导,甚至进行规模和题材的“双减”。类似限娱令这样的政策不会来得太晚,绝不会像对剧本杀行业这样不闻不问。

剧本杀行业的历史待遇,一是因为盘子太小,二是可以提升线下商业活跃度,三是年轻人加强线下社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机会认识投缘的对象,也就是说,有机会提高婚育水平。针对这样的娱乐,国家是喜闻乐见的。

反观元宇宙,对文博场馆来说,虽然会带来线上的拓展,但这种拓展接近饮鸩止渴,文博场馆的立身之本,就是线下,舍本逐末,距离尝到苦果不远。故宫是做的很好,可不只是营销好,而是线下做的更好。不能不看到这一本质,盲目把自己当成故宫。

最后想总结本文讨论的三个前提:

1、学术和商业放在一起讨论,对传统文化条口的客户来说,已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为引流而做研究,比为内容而做研究,更容易获得提案的关注。

2、国情决定,我们的一线公司有大量的项目机会可以试错,这也意味着大量的项目机会被浪费掉,在广度上领军全球同行,在深度上令自己人欲言又止。

3、行业特性,让真正科技基因的公司不太愿意涉足,而从早期传统展陈布展领域转型的公司,又缺乏这种战略定力的中层。带来一个后果:既没有交互元素,又没有元宇宙发展意识的场馆,将逐步迈入僵尸空间行列,因为他们能找到的乙方,都来自后者。

僵尸空间,是我经常给自己客户提醒的一种噩梦,就是说你的空间将只能通过活动,甚至是别人的活动来引流。当没有活动,你就像坐镇扬州中心的地标文昌阁,大家会想看看,但没人进去玩。

文化+科技,何去何从,

一向谨慎的我,想尝试做一番断言。真正的元宇宙产品,不会诞生于我们的行业,一定首先是游戏领域,而且会像新能源车,大数据产业一样,经历很多伪概念的洗礼,各类高新园区和地方政府才会慢慢明白这是一个什么体量的产业。而中央层面,早就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支持这个领域的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点名支持,很多大企业,大园区,纷纷开始尝试沉浸式项目。夜游,投影秀,无人机,大场面必须安排,小景也要雕琢。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发,这个概念在文博文旅领域,会被各种沉浸式项目大浪淘沙淘出文化科技企业的新模式。

没有限电的时候,沉浸式就是亮化项目。限电了也不要紧,困难总会过去,沉浸式也是一种基建。

实际操作中发现,场地有了,主题有了,设备,技术,都好解决。但是,人才难寻。

对中小型项目来说,不做害怕落伍,硬做谈何容易。第一步找谁做是个难题。小公司不靠谱,大公司看不上。

方案设计汇报几轮,全国考察调研几轮,来的都是工程公司,文化内涵提炼不出来,千篇一律的孔明灯,转伞舞,飞龙折扇,怎能体现出文化自信?

运营一阵,感到电费真高,愈发暴露自己的困境:再不做肯定扩损,做下去可能倒闭。

沉浸式剧本杀,这个小小的赛道似乎可以救场。

它虽然重,但比起整个景区的运营,它又很轻。轻到只需要招一个展陈标或者包装成活动项目。

它虽然轻,但比起传统的手段,它又足够重。重到哪怕整体运营再差,也可以当成核心概念引流。

如果希望一试,不妨从此下手。让亮化的归亮化,内容的归内容,场面要有,粘性也要有。对我们大量的景区来说,让一个游客来看一次投影秀容易,让他再看一次就有点难。让他短时间内,比如一星期内,愿意来重复看个三五次,那就只能借助元宇宙的力量。有战略高度的场馆提前布局,一定会发现,你和元宇宙之间不存在谁融合了谁,因为融合的本意,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而言之,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文博文旅领域的复购,还大有文章可为。僵尸场馆的复兴,潜力无限。

限于篇幅,难以展开。我们仍然是一家以策划设计和数字展项为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公司,后续将继续不定期在项目之余,联合数艺网等平台推出一些测评文章,为自己梳理思路,为客户提供启发,为行业抛砖引玉。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孙浩然,曾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与展陈行业结缘于水晶石数字科技,曾在水晶石供职十年,曾任策划总监及项目经理,从影片策划入行,转向展陈及文博文旅项目,负责过多个国家级项目的总策划,包括博物馆,规划馆,虚拟馆,特色小镇等,带过部门也带过项目。于2019年创办青影文化,希望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推动行业创新、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做有价值的工作。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青影文化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剧本杀 元宇宙 文博文旅 沉浸式 AR互动

25297 举报
  1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