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卡马克吐槽Meta:元宇宙不是空谈,技术体验、性价比是关键

原创 2021-11-01

Esther|编辑

尽管已经不是Oculus CTO,John Carmack在Connect大会上的Keynote演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作为VR行业多年从业者,Carmack对于VR技术、Oculus战略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今年他的发言也同样受到关注。

与往年不同,除了VR等技术外今年Carmack演讲重点涉及很多对元宇宙的看法,相比于美好的愿景,他从实际出发去分析元宇宙未来发展方向,也许会为VR从业者们带来一些启发。

本次提示将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 1)在Oculus被收购之前,就积极反对探索元宇宙,因为这将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未来前景不明朗;
  • 2)实现元宇宙之前,需要先提升同时在线VR用户的规模;
  • 3)认为没必要为元宇宙探索新的VR硬件设计,Quest 2足够用,未来应继续探索Quest 2这种高性价比产品路径;
  • 4)曾尝试开放Oculus生态,但由于硬件商业模式不同,很难合作;
  • 5)降低成本和用户阻力、引入现有2D内容才有望推动VR普及;
  • 6)Quest 2依然存在用户流失,VR需要更大应用价值。
  • 7)Meta看好WebXR的应用前景;
  • 8)内部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效率有待提升。

以下是青亭网整理,本次Keynote的更完整内容:

Carmack表示:过去,我常常因为VR发展速度慢而不满意,好在今年游戏多事情值得我高兴,比如:Quest 2取得了巨大成功,市场反馈非常积极,而且Airlink无线串流模式的效果也超出预期。

此外,云端渲染技术也发展起来,开始融入未来的Metaverse规划,并且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

他还指出,App Lab推出后已经初见成效,看好这种自由开放的应用市场,同时也希望App Lab审核慢的问题能得到解决。相比于前期筛选,Carmack更看好后期审核,也就是说开发者可以自由发布VR应用,Oculus可以进行后续审核,发现不合格的内容再下架。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讲Quest 1的72Hz刷新率其实可以最高提升至90Hz,也就是说通过优化一些VR游戏的计算量,也许可以在Quest 1上以90Hz的更高刷新率运行。不过这个升级并未获得Oculus内部批准,因为需要改变时钟频率,进而需要向FCC再次申请设备认证,考虑到Quest 1的产品寿命,觉得没有必要进行这样的升级。

今年最让Carmack开心的进展之一,就是Oculus Go开放Root权限,而接下来他希望可以保留Go的内容生态,这不仅需要通过Oculus内部批准,也需要第三方开发者们支持。

如何看待Metaverse

谈及Metaverse的话题,他表示:开发Metaverse是一项道德责任,我关心这项技术,也相信元宇宙愿景。尽管如此,我从Facebook收购Oculus之前,就一直在积极争论和反对Oculus在元宇宙领域做出的每一次尝试。

这是因为,尽管Carmack希望元宇宙实现,但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Metaverse为目标去进行开发,可能并不是构建平台的最佳方式。总体来讲,他认为Metaverse很容易吸引天马行空的程序员或设计师,他们的特点是不想去考虑GPU微架构、合并共享的网络这些具体细节,而是以宏观、抽象角度去空谈Metaverse。

考虑到目前Facebook改名Meta,并大力进军Metaverse领域,Carmack认为这将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资源,只能希望这些投入能够带来积极的短期实用价值。实际上,他担心在投入数年时间和数千个人才后,Metaverse的普及规模依然无法媲美现在的主流硬件平台(PC、手机)等等。

对此,Carmack的建议是:将研发重点放在实际的产品上,而不是技术架构或构想。就拿游戏开发来讲,此前Carmack在id Software工作室,为了开发游戏才编写了引擎,游戏推出后发现这个引擎还可以在其他场景重复使用,这说明技术总是为了产品而生,随后才会考虑能否作其他用途。

实际上,过早考虑技术普及性、做出长远规划的技术,很少能真正带来价值,人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指出,通常过早的规划反而可能会阻碍后期发展,甚至最后计划也无法实现。

如果只是发布SDK、开发套件,却没有开发者来使用,就失去了他们的价值。Carmack认为,一些有趣的概念验证技术,如果能得到几十万用户,使用时长达到数百万小时,才能证明它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Horizon World》、《Horizon Workrooms》可看做产品,你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评价它,比如:有多少用户、用户行为、交易次数、与其他产品的对比等等。

需要的技术提升

Carmack还提到《Horizon Workroom》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发现与Oculus Go相比,Quest 2的语音通话延迟更加严重(超过100毫秒),这是因为Quest 2同时在运行回声消除、DSP处理等其他任务。因此,接下来的目标是将语音延迟降低至50毫秒以下。

而通过解决这些细节问题,未来升级的相关技术还可以用在《Horizon World》等其他产品中。

同时,尽管《Horizon》是很有潜力的产品,现有的Metaverse技术与期待中依然相去甚远。比如:《Horizon》同时在线人数有限,一场活动只能容纳16个听众,而普通的线下演讲可能观众至少50、60人。Carmack表示:如果不能解决同时在线人数的问题,那就很难实现元宇宙愿景。因此,希望明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明年Connect大会的Keynote可以在大规模的元宇宙中进行。

此外,即使只有16人在《Horizon》房间中交流,也已经产生低保真、画面抖动等问题。尤其对于《Horizon Workrooms》这样的办公应用来讲,同时在线人数极大影响其应用场景,大企业很难用它来开会。

Carmack指出,也许可以通过云端渲染来解决上述问题,不过这对于带宽的要求高,可能无法支持所有用户。或者,也可以独立开发《Horizon》云端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选择在一体机、PC上本地运行《Horizon》,也可以在云端运行。另一种方案,就是房间界面、手柄交互可以在本地渲染,而其他人的虚拟形象可以在云端渲染,这种混合的方式也许能降低对带宽的要求。

而对于VR硬件算力,尽管PC VR的运行速度可以是VR一体机的10倍,但PC VR运行现有的“类Metaverse”VR应用时,依然无法达到大规模在线人数或理想的渲染效果,这说明算力并不是唯一的重点。就现有的技术来说,同时实现Codec Avatar这种逼真的虚拟形象,和大规模在线人数,是不可能的,而且成本很高,即使是在云端渲染。

未来,云渲染也许可以实现Metaverse在各种设备上的串流,而这将需要对Metaverse的内容进行优化。对于Carmack来讲,理想的Metaverse形态将不依赖于高端的硬件,而是通过一系列优化,在移动设备上也能运行。他表示:现在我们不该谈论Metaverse技术的无限可能性,而是应该思考为了在现有硬件平台上运行它,应该如何简化并筛选出最重要的内容。

对于Carmack来讲,VR就像是3D屏幕与人的体验,而Metaverse则更像是很多屏幕和很多人的体验,那么《Beat Saber》等VR游戏则只是这个平台上的一小部分。此外,Metaverse的初期用户可能并不懂3D建模,因此可能会同时出现2D照片、视频和3D内容混合的场景。

为了给用户和创作者提供优质的平台体验,接下来Carmack将推动Meta团队去优化对多样化应用、多种云服务的兼容性,总之就是让各种任务可以在VR元宇宙中进行,效果超越现有的硬件技术。

对于未来的VR硬件,Carmack的目标是让它包含并取代现有的其他硬件设备,而不是成为与电视、游戏机、电脑、笔记本等主流硬件互补的额外设备。也就是说像手机那样,可以替代电视等设备,同时还带来额外的价值。

平台开放性

Carmack表示:几乎每个人都认同,封闭的平台不能算作是元宇宙平台。尽管如此,元宇宙的开放范围也有不同的等级,有的元宇宙平台是完全开放、自由的,也有完全封闭的单一应用平台。对于Meta来讲,为了更好的提升平台的价值和体验感,元宇宙平台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来制定标准,因此几乎可以肯定Meta的元宇宙不会完全开放。

不管是中心化的元宇宙还是开放的元宇宙,人们的每次交易都会涉及各种不同的商业利益。他笑称,评判一个平台的开放程度,可以用成人娱乐内容作为标准,如果一个平台有成人内容,说明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商业平台。

开放式的元宇宙尽管可以更自由的交易,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则包括不受保护的诈骗、广告等等。

Carmack表示:未来18个月内可能会同时出现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元宇宙平台,具体哪种形式更合适,值得我们关注 。

另外一方面,目前最明显的元宇宙发展路径,可能是从一个通用的app衍生而来。就像是Roblox那样,如果一个应用具备图灵完备的扩展语言和足够接口,那么理论上就可以在这样的应用中实现任何功能和场景。与此同时,Oculus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大量VR应用,随着应用类型和数量逐渐丰富,Oculus平台应用场景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也就是说更加通用。

尽管如此,Carmack并不认为单一的软件或应用能够覆盖全部的元宇宙场景,如果这个软件的中心系统做出错误决定,第三方无法修复,因此可能很多用户会放弃使用这个软件。也就是说,未来元宇宙将不止由一家公司开发,而是会通过多家公司竞争,为用户带来足够好的体验。

关于内容开发

Carmack指出,元宇宙接下来将支持Unity插件,任何人可以在大规模的元宇宙基础功能之上,开发应用。实际上,《Horizon Workrooms》、《Horizon Worlds》、《Horizon Venues》都是基于Unity的应用,不过现有的技术与Unity的集成不够好,因此不同的Horizon应用难以互通,也就是说Horizon应用之间整合的比较混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接下来Meta将统一整体的代码,完善元宇宙的基础功能,简化内容开发的门槛。Horizon平台的一些简易功能将包括:分享和展示虚拟头像、图片等现有的一些功能。而更深层的元宇宙将不止有游戏得分榜、邀请好友等简单的社交功能,还包括基于C++语言、Shell命令的Horizon Home场景,这个场景中使用的3D虚拟头像不仅支持Unity,也支持C++语言。

元宇宙硬件载体

Carmack透露,Meta正在围绕元宇宙去探索一些全新的AR/VR硬件设计,对此我是反对的,我认为这并没有必要。实际上,未来的AR/VR办公、元宇宙等场景,使用Quest 2已经足够。的确,接下来将发布的高端VR头显Project Cambria将配备面部表情追踪、升级的环境识别等功能,但这些新功能并不会是元宇宙的核心体验,与此同时升级的硬件也意味着大幅提升的成本/售价。

他认为,高成本VR头显可能会对VR内容开发带来阻力,接下来VR开发者们对于Cambria的反馈将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VR硬件开发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今年Connect大会上我们并未发布新品,只是透露了正在研发的原型。一方面是Quest 2产品周期会很长,另一方面Meta正在研发多款VR原型,有很多功能需要长时间的测试。

对于Meta来讲,未来它们开发的VR头显可能只覆盖一部分市场,成熟的VR市场会像目前的手机市场那样,包含低成本、低门槛型号,也包含上万级高端型号。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此前Meta曾考虑开放应用生态,支持其他第三方VR头显,结果发现很难。因为Meta卖头显实际上没有硬件利润(全世界可能只有Meta能做到这一点),主要靠内容赚钱。而如果其他厂商也开发低成本VR头显,并接入Oculus内容生态,那还需要向Oculus支付应用交易的分成,不会有人愿意做这样的赔钱买卖。

而如果高端VR头显厂商想要接入Oculus生态,也很难。因为VR头显可能将支持眼球追踪、面部表情追踪、环境识别等功能,这将需要集成深度的核心系统软件,而Meta并不能确保与第三方厂商合作研发这样的技术。

Carmack认为,也许合作开发某些VR头显的难度会小一些,比如:与Quest 2的传感器、模式相似的VR头显,具备超宽视场角、超高分辨率等特点。不过目前市面上并没有这样的产品,不管是大视场角的Pimax小派还是“视网膜级分辨率”的Varjo,形态基本上都是PC VR,与Quest 2的技术路径并不相同。

回顾Gear VR和Oculus Go

在本次演讲中,Carmack再次提到Oculus Go。作为两款低成本C端VR头显,Gear VR基于三星Galaxy手机的算力,Go则基于一体机内置芯片,相比之下Galaxy拥有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好的屏幕,因此视觉效果、内容体验可能比Go更好。尽管如此,Go的用户存留率却是Gear VR好几倍。

Carmack认为,与Go相比,GearVR的缺点是需要将手机放在头显盒子里,这个步骤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阻力。因此可以看出,VR硬件设计的一些优化将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使用感更加方便。

Carmack认为“即开即用”的VR产品将有望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感。目前Quest 2虽然已经足够接近这个目标,但是每次重新戴上头显时,很可能还需要重新设定边界、确认弹出提醒、等待主页载入,即使已经打开了VR应用,你可能还需要30秒或以上的载入时间。

想象一下,如果打开手机也需要这么多步骤,需要2分钟才能载入,体验感肯定很差,而且现在大部分手机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对于VR来讲,未来在降低用户阻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用户行为分析Quest 2

Carmack表示:成本/售价对于VR头显很重要,但我担心在成本与技术创新的权衡上,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低价而不是质量。而对于科研团队来讲,他们通常愿意追求极致的技术创新,而不是关注性价比。而且他们已经见识过最新的技术,可能无法体会,一些基础的VR硬件实际上已经能为用户带来巨大价值。

的确,有证据显示很多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曲线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降价50美元或100美元后,销量增长幅度可能大于线性增长曲线。但仅价格这一点,可能还无法成为Quest 2畅销的原因。Quest 2不仅比Quest 1降价100美元,它的运行速度、分辨率等性能也有所提升,所以它的需求曲线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还有证据表明,即使是不要钱的VR,也不一定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实际上很多用户并不会定期使用Quest 2,一些Quest 2甚至长期闲置,造成用户流失。相比之下,你很少会见到长期不用手机的人,人们可能会更换手机,但几乎不会长时间不用。这说明对于一些用户来讲,VR还没有提供足够的价值,即使已经拥有头显,也不愿意拿出来使用。

因此,目前VR还需要寻找更多应用价值。而这将需要从两方面来解决: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

软件应用方面,经过仔细观察Meta发现,很多游戏主机都会经历一种循环,即会短暂流失一些用户,这些用户在新款优质游戏发布后又重新回归。因此,Oculus发布大制作VR游戏《生化危机VR》,并在随后会进一步观察新优质内容对用户活跃度的影响,是否会吸引现有的一些用户回归VR,并开始体验其他的新游戏,感受VR体验的升级。

而硬件技术方面,也许一些流失的用户希望VR能增加面部表情识别、高质量AR透视等新的功能,但这将需要技术进一步提升,以证明这些新功能的体验比之前更好。

而对于Carmack来讲,Quest 2的功能已经足够,未来如果在Quest 2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速度、降低成本,也有很棒的前景。

未来技术发展

那么在Quest 2基础上,未来Meta的VR头显在哪些方面还将升级呢?Carmack认为,一些基础的升级包括优化软件系统、提升摄像头分辨率、扩大内存和闪存、加快计算速度等等。除此之外,他认为增加摄像头传感器没有必要,即使是现有的手机技术,也无法同时兼顾成本和摄像头数量。

Carmack表示:硬件模组的数量将决定产品的价格底线,而通过软件实际上也可以从多方面提升VR体验。未来,还可以持续关注软件和硬件对于VR体验提升的重要性,比如接下来Cambria头显到底能为VR带来多大的价值提升。

目前关于Cambria的信息很少,它可能将配备眼球、面部传感、RGB透视摄像头模组,以及Pancake透镜。Carmack指出,Pancake透镜的成本更高、体积更紧凑,有助于缩减VR头显的厚度。此外,Pancake透镜有望更加清晰,光学效率更高。

此外,Carmack认为散热也是限制VR性能的一大因素,也许下一代SoC计算效率更高,可以弥补散热问题,但Meta团队为了避免电池起火等危险,对散热措施的设计还是过于保守。

实际上,他觉得现有的Oculus头显还没有充分利用散热系统,即使Quest 1配置不如Quest 2,理论上它也可以运行Quest 2的大部分内容。也就是说,他认为Quest 1和Quest 2能运行的计算量应该比预期中更高。

尤其是在测试的时候,并没有探索到硬件的极限,因此并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Quest才会爆炸,SoC芯片才会着火。Carmack并不认可这种保守,认为如果将硬件测试到极限,也许可以发现更多种有价值的优化空间。

Carmack还表示:针对不同的硬件形态和应用场景,VR头显可以配备不同的散热方案,比如高效的主动冷却系统,或是安静、轻便的被动散热模块,或是适合全天候AR眼镜的散热方案。

他还提到未来的VR交互方案,目前双6DoF手柄的确在游戏领域展现出极大价值,未来也有望在多方面得到提升,比如:手柄支持自主定位、通过被动定位来降低成本、用手势来映射手柄按键等等。此外,未来也会有许多场景不需要手柄,而是用手势、脑电波、语音、注视点等方式来控制。

未来,Carmack还看好VR头显的灵活性,比如采用模块化设计等等。

而软件方面,未来VR也需要优化系统、虚拟内存的稳定性,以同时在后台运行多个窗口和应用。目前,Meta内部看好WebXR的前景,而Carmack认为应该先让VR原生支持安卓应用,这样就省去内容移植的过程,让VR可以快速支持数百万款现有的内容。

Carmack表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2D内容,主动去提供支持,而不是等待开发者向VR移植内容。除了安卓应用外,未来他希望VR还能够运行Windows程序等任何现有的应用。

甚至还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场景优化VR手柄,让VR可以实现电视、笔记本电脑的功能体验。或者,Carmack设想未来VR可能会支持游戏中的文本终端,可以通过输入代码来控制各种功能。

总之,对于未来的VR场景,Carmack有许多设想。目前,Meta内部也孵化了各种研究项目,比如有人开始探索如何在VR中拍摄立体视频等等。不过他也表示:Meta内部的审批流程比较复杂,需要通过设计团队审核,还需要将新功能翻译成多种语言。整个过程需要大量沟通,即使只是简单的功能可能也需要6个月时间批准,因此效率还有待提升。

参考: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ref=watch_permalink&v=1264023127446649

( END)

 
每天五分钟,轻松了解前沿科技。    
         —— 青亭网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青亭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404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