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首次闪耀《海上生民乐》驻场夜上海,挖掘海派音乐新生魅力
-
2021-10-30
《海上生民乐》是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演出率最高的经典品牌,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上演了80余场.
夜幕降临,华灯齐放,10月20日晚,“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首次闪耀在上海市中心的城市夜空。下着细雨也不能阻挡现场观众的热情,他们跟随着流动的音符和影像,穿越回岁月长河中的上海音乐厅,感受这座值得一再阅读的艺术殿堂。8分钟的墙体秀后,他们又走进音乐厅,上海民族乐团开启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为期23天的首轮驻场演出。国风音乐现场打破视听边界,实现国乐文化和建筑光影的交互融合,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上海文旅新地标,为提升上海软实力贡献力量。
据悉,《海上生民乐》是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演出率最高的经典品牌,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上演了80余场。此次驻场版《海上生民乐》在延续原有特色的同时,在创意策划上突破自我,注入了科技感和未来感,八首风格多元的原创作品经过重新创编,挖掘海派音乐的新生魅力。“每一首作品都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意象或精神。”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介绍说,“我们期望通过音乐不仅唤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也能激发观众对民族文化的思考。”
为了配合《海上生民乐》的驻场演出,上海民族乐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年度业务考核。多个声部的演奏家都以《海上生民乐》的独奏作品作为考试曲目,并作为主奏进行业务考核。这不仅全方位锻炼和提升演奏家的水平,也为更多青年演员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观众们也将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看到更多才华横溢、各具特色的民乐演奏家的展示。罗小慈笑称:“观众如果想看到更多青年民乐人丰富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能看一场还不够。”
《海上生民乐》入驻拥有91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上海音乐厅,如何清晰自由地将海派音乐自身的美和变化传递给现场观众是演出的重点。
多媒体视觉导演毛翘楚为了“吃透”音乐作品,跟随罗小慈团长和总导演马俊丰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呈现音乐艺术的视听盛宴。“为了展现《山水》的主题意境,选择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让音乐回归山林,突出人与自然的古老主题、中国‘天地人和’的哲学观念。”而在《墨戏》中更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设计选取不同的书法素材。“经过多次打磨,我们希望通过音乐与多媒体画面的交互融合,呈现中国艺术的当代美感和博大精深。”
《海上生民乐》演出前,位于音乐厅西侧的“艺术之墙”化身流动的字节与音符,“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通过建筑、艺术、音乐、光影、科技的交互,用序章、回响、变奏、新生、华彩五个篇章,将上海音乐厅、上海文化和城市的故事娓娓道来。
“光音的故事”利用虚拟光影和真实光影结合,打破上海音乐厅建筑墙面空间限制,让“城市音乐客厅”实现了视觉艺术与历史建筑的完美融合。让“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的深度交融,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上海文旅新地标,为提升上海软实力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第一座音乐厅,建成近百年的上海音乐厅曾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她历经过更名、平移、改造等发展变迁,是上海最富盛名的音乐历史建筑,这里不仅是上海市民心中连接东西方音乐的桥梁,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艺术交流的窗口。
今年,上海音乐厅联合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不问西东”的雄心和国际化的视野,开启“文旅融合”的全新探索,推出包括“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何似在人间”——新国乐沉浸艺术特展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文旅项目,以近百场演出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上之前推出的“音乐午茶”、家庭音乐会等不同形式的公益和普及活动、力争打造出上海市中心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表示:“‘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是音乐厅‘文旅融合’的一次创意尝试,我们希望以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别样方式让市民和游客朋友们了解上海音乐厅,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了解海派文化故事。我们的剧场和绿地有独特的优势,以后,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可以在这里休闲,喝着咖啡饮料,慢慢阅读着城市的历史建筑,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这场打破视听疆域的全新文化盛宴将持续至11月11日,可免费预约。
道略文旅产业研究院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旅游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