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学院召开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暨电影《云霄之上》创作研讨会
-
2021-10-15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天下午,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暨电影《云霄之上》创作研讨会,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学习、再领会,深入理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深刻领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的历史使命,并以此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主 办:浙江省电影局、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影视集团
承 办: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浙江省电影家协会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葛学斌,中国文联副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孙旭东、方培新、傅巧玲、韩绪、徐国强、余旭红,浙江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蒋余鹰,浙江影视集团董事长杨扬、副总裁李越,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高克明,国家一级导演、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浙江省评论家协会评论家张子帆,党史专家、浙江省委党校教授王景玉,电影《云霄之上》创作团队和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代表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主持。
在电影《云霄之上》观影厅内,领导与艺术家们被影片中战斗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暖所打动,也被主创团队探索、研究和创作中国诗性电影的拓新精神所打动。随后研讨会在热烈气氛中进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以书面形式发来对影片的感受,他说:影片是在浙西南的绿水青山之间拍摄,导演却采用了近乎黑白片的视觉,画面抛却了通常所谓“如画”的风景,镜头语法和叙事方式充分展现了创作团队的形式意志——通过电影开头的第一个镜头,这种形式意志就已经击中人心。这部影片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展示了电影的主题性与艺术性是不矛盾的,文艺的“主旋律”可以而且应该是高度艺术性、高度人性的。刘智海老师带领的师生团队创作这部影片并斩获多个奖项,可以说是为国美影视学科的新发展阶段开了一个好头,是对师生们最大的鼓励!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美院每一年的这个日子都会举行活动纪念、学习、感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特别感动。《云霄之上》的获奖对浙江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一份肯定,一份鼓舞,更是一份期盼,祝贺主创团队,也感谢大家的全力支持。在此,我有三个想法与大家共勉:一是拉高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召开,让浙江省的文化工作迎来了有一个春天。浙江如今已是一个代表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正站在迎接数字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跑线上。电影的未来是创新、创造,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国字号的一流美术学院,是培养艺术人才、创造艺术精品的生力军,要以更高标准、争取更优成绩,力争迭代创新。二是拓宽视野。时代要求我们拓展创作主题和创新电影形式,从革命题材到现实题材,从英雄人物到当下的普通故事,包括浙江的标杆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电影的主角。要面向未来,从内心找力量,从时代找亮点,从创新找动力。三是放大效应。我们不但要推出优秀的作品,更要着眼培养好的团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引领未来的专家、教授、学生等人才队伍,走出校门,走向世界。电影《云霄之上》的创作,体现了四个鲜明特点:一是以人民心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以质朴感突破电影固化审美,三是以视听创新打造诗性电影美学,四是以学院精神探索中国本土电影语言。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七年来,中国美术学院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旗帜,全面参与国家多项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向高峰攀登,持续探索新时代主题性创作的方法和路径。以《云霄之上》为代表,中国美院围绕建党百年创作了一系列精品力作,以独特的审美艺术语言形象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秉人民之心、溯精神之源、铸传世之作、立有为之学”的“国美精神”,看到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国美探索”,看到了“薪火相传、艺理兼通、德艺双馨”的“国美队伍”。这些作品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的过程,又是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途径,是一所大学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创作国家队”的名校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发挥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努力锻造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自觉成为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创新力量,提供不断的精神力量。中国文联副主席、省文联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许江
看完《云霄之上》电影,我心头涌上三个“很”:山川很美丽、斗争很残酷、战士很伟大。《云霄之上》获奖有三点值得我们总结:这是来自影视圈内部的反思,也是电影人对朴素电影的呼唤。影片的拍摄发生在故事发生的现场场域。这种“场”,会聚集起很多“真”。正如孔子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拘格套的表演、生活化的还原与体会氤氲着电影艺术本有的东西,氤氲着电影最宝贵的原发气息。它带着电影重返那个生命原发之所、重返那个故事新发之地,它让演员和导演既成为体验和再现者,又成为观察和品评者。 《云霄之上》所采用的素墨重笔的语言,它以一种黑白淡彩的语调,表现了一场舍生赴义的生死之战。在这种急速的语调中,我们仿佛在昏暗和模糊中摸索,在猜测和揣度中臆断。扑朔迷离,形脉交织,编剧、表演、摄影、对白交织而成一种素朴的视角。“素”即纠缠,整个电影的语言有诸多的纠缠,剧情的纠缠、人物的纠缠、影调的纠缠。整个影调泛着冷光,透出一种悄然而愁、肃然而怨的气息。在某些瞬间,我们也成为主角,感觉在观看和演员之间跳跃,这种诗性的跳跃感极强的语言让我们从心里感受红军战士的壮怀和悲慨,这在主旋律电影中并不多见。《云霄之上》让中国美院取得了“龙标”零的突破,电影的创作主体是清一色的青年,他们纯然是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一代。通过语言冲突的磨洗和价值观提升的加持,他们不仅完成了历史叙事的塑造,而且完成了创作者作为语言价值和语言能量的塑造。这里面有新一代的独特感受,有东方式的表现情怀,有持续的现实主义的力量,这些是打造浙江电影、浙派电影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当持续地给予重视和扶持。最后,我以《云霄之上》获奖时为刘智海团队所作的诗来结束我的发言: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 徐小明
我很荣幸能代表《云霄之上》的创作团队分享电影的创作经历。电影讲述的是1935年发生在浙江丽水的真实故事。剧组同仁们去到丽水,生活在那里、工作在那里,调研采风,循着故事中红军战士的足迹,去感受、体会,去捕捉、记录,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素材。《云霄之上》是创造性的、实验性的,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它的成功说明电影的主题性和艺术性并不矛盾,文艺的主旋律电影同样可以保持高度的溢出性和高度的人性化。《云霄之上》的获奖,反应的是整个电影行业对纯粹创作的呼唤,呼吁电影应重视创作的本质,这也是一份肯定和鞭策,鼓舞着我们继续奋勇创新。
电影《云霄之上》出品方代表、
浙江影视集团董事长 杨扬
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角度,《云霄之上》和主创团队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感谢省委宣传部、丽水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感谢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金一斌书记、高世名院长以及各位领导的帮助,输入大量资源,为影片赋能。刘智海导演团队是一个纯粹的为艺术做奉献的团队,与他们合作非常难能可贵。《云霄之上》的诞生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中汲取能量和营养。浙江作为文化大省,拥有宋韵文化、良渚文化等优秀文化,这些都是影视创作的不竭源泉。浙江影视集团未来希望和中国美院达成更为深入、广泛、全面的合作,产出更多浙产电影,多平台、多资源联动,为浙产电影做出更大的努力。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高克明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云霄之上》,每次观影都会将我拉回北京电影节颁奖晚会举行的那激动人心的夜晚,那是令我们浙江电影人欣喜雀跃的时刻。《云霄之上》是真正的浙产电影,它从立项到剧本、导演、拍摄、剪辑,包括最后上院线,它的成功体现了院校培养的年轻一代电影创作群体的崛起,他们为此注入了学院和学科的力量。我们也将共同努力将浙产电影发展为浙江电影、浙派电影。
《云霄之上》是一部风格独特且有自己美学追求的战争片,它根植于中国电影的第五代,是一种回归与反播,是一种螺旋式的超越。影片的拍摄既没有像纪录片那样拘泥于历史史实,又没有完全脱离真实的年代和环境,这是一种坚持和选择。影片从“挺进师”部队中提炼出一个故事,从场域、环境的感觉,战斗的效果,到共产党队伍的人数,都与史料记载相符。在电影的叙述构架中,人物内心纠结、团队间不合、思想变化都有深刻表现。在视觉营造上放弃所谓的观赏性,渲染出片子的残酷性。这一过程体现出刘智海导演团队不断推进、探索、尝试的精神,这正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是学校应有的先锋类的作品。
党史专家、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王景玉
我从党史的角度谈谈这部影片的意义。这部电影再现了共产党人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有几点让大家记忆深刻。第一是伟大牺牲,正是红军战士的无畏牺牲,才让人民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场革命是正确的;第二是严峻形势,灰色调子显示了当时革命的现实场景,说明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第三是饥寒交迫,红军战士若干天吃不上饭,生存已是艰难,还能作战实在不易。电影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以朴素为特色,用一滴水反映宏大的场面,用一个小窗户见证中国革命的艰辛,用基层小战士来反映大视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展示了那个时代,带我们真实地回到了过去,所以赢得了电影人、观众对它的认可。
国家一级导演、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 许继锋
电影《云霄之上》低成本,小成本,却不影响它的高级感、高品质。浙派电影的特点,第一是先锋性,把战争片拍成诗不容易,但是刘智海团队做到了。第二是胸怀,那种超乎生活之外的悲悯感。第三是诗性,浙江作品必须有的内在给予人的壮心力。《云霄之上》的影像、视觉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打动力,更有视觉之外的力量。电影一定是有故事、人物、情感,这部影片的魅力在于它超越了三者,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影片里反复告诉我们要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改变中国,扎根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贝托鲁奇说过一句话:“电影导演是历史的人质。”这其中体现了历史的关怀和思考,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历史的存在和历史的存在者。历史要求我们交付出自己的创作和贡献,而这个交付的过程恰恰是艺术家创作最为辉煌、最为灿烂的过程。电影已经不再有当年那么强烈的力量,并且逐渐走向迎合观众、耗费大量资本的时代。到了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让它恢复到某种素朴的制作和阅读。历史发展到今天,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围绕着一个东西在传播并发挥其生命力,那就是思想。作为艺术院校,我们可以探索如何让古老的艺术门类再次焕发出生命力,让文化的土壤才更为丰厚,让艺术作品华而又实,长成参天大树。
电影《云霄之上》编剧 周佳鹂
我们用一颗最单纯的心去浇灌这部电影,使《云霄之上》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绽放出了独特的光芒,这种巨大的温暖和回报让团队更加相信电影的力量,更加相信艺术创作能够连接心灵的力量。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激烈的、温暖的鼓励,像一团火拥抱着整个创作团队。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让我们能够在内涵表达、视觉呈现以及影像节奏张力上有所探索和尝试,能够更契合地去表达创作观,让整个团队对未来制作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很多战争电影会去塑造宏大的、历史性、决定性时刻,但我们要去思考如何找到一个小切口,用一个相对微观的视角展现宏大的战争,说明历史的完整性。从而去展现普通士兵的青春、抉择、信仰、跋涉。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开创用小投资创造全新创作模式的范本。
作为艺术教育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美术学院以艺术教育与创作国家队立身,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旗帜,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讲话精神,深刻践行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方向,打造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精品力作。《云霄之上》的创作过程正是一次最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是我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旗帜创作文艺精品力作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创作国家队”的名校担当,彰显了浙江“红色根脉”底色。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电影创作研讨会
文学艺术
美术学院
1825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