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盐”与“城”:盐城市博物馆新馆设计巧思

原创 2021-10-09


盐城依淮傍海,有渔盐之利,地接吴楚,为交融之区。盐城以盐立城,一地之盐赋,其鼎盛时期,占天下赋税近半数之巨。江苏的盐城市博物馆新馆是集展示、收藏、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交流、旅游、社交等功能于一身的城市综合型历史博物馆。新馆项目分设六大主题展厅及各类配套服务功能,其中展览面积约六千余平方米,公共装饰区域约九千平方米。包含四个固定陈列展厅及两个临时展览展厅。历史、生态、民俗、当代四个主题展览从四大方向记录讲述了盐城的文脉传承与发展畅想,临展厅及特展厅可承接海内外一流的主题展览。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大特点与难点。


盐城博物馆建筑


六大主题展厅的差异与统一


六大展览中“天下盐城”陈列按历史文化展的叙事逻辑,盐业的出现和发展作为盐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前提和背景。生态展展示盐城的生态美,民俗展展示盐业的制造技艺与围绕盐产生的风俗文化。当代盐城建设展介绍城市建设发展成就。各部分内容平行中有互补,并避免了主题与展品的重复。

基本陈列“天下盐城”展厅为展陈设计的重中之重,展览脚本深挖盐城各时期与“盐”相关的历史事件与实物展品,讲述两千多年前盐城以盐立城;一千余年间国家藉盐以筹国赋,而盐城一地之盐赋,赋税最多时占天下赋税近半数。展示“盐城”这座城市的历史离不开“盐”的发展史:海盐厚利,使四方之民不断地迁徙至此,几千年间不绝如缕,形成了盐城独特的移民文化;海盐日薄,又兴起农垦文化。盐城的海盐文化、盐业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以及海岸线的数次变迁是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也是展览设计所要展示体现的核心。在此列举几处基本陈列中的设计亮点。

展览总轴侧图


首先是“天下盐城”的序厅浮雕设计。如何在序厅有限的层高内表现“天下”的壮阔以及盐城地理文化特征是设计的难点。我们查阅了《史记》《汉书》《新唐书》等典籍中盐城相关盐的记载作为内容支撑,形式上选取浮雕作为创作载体,窄条光滑金属面板与浮雕镶嵌成为一体,横向线条贯穿整个浮雕,其上呈现展标——“天下盐城”,并在左侧金属面板上展示体现盐城历史地位的关键文献记载。浮雕构图由鸟瞰居淮枕海的盐城大地为视角切入,巨幅画面主构沧海横流、百川汇海的宏阔场景。蜿蜒奔涌的浪潮将观众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际线、地平线,大开大合、潮来潮往,以此象征盐城汇聚、开放的地域文化特质,暗喻牵动远方、萦系天下的影响力。由近及远、自上往下的视角用足了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维度,使有限的序厅空间产生了更广袤的时空张力和厚重大气的视觉冲击力,为展览主题的导入和展览主旨的释放做好铺垫。铜浮雕的肌理增加了画面的视觉表达效果,契合展览厚重主题,提升了序厅空间的整体品位。

其次是一级展览标题的设计。突破了以往纯装饰性部题板的设计方式,部题板中蕴藏隐喻的故事。通过与馆方的交流,展厅的一级展览标题设计主要围绕盐城历朝历代的海岸线变迁展开,讲述各个时代盐城的历史故事。

海岸线共分为五层,依次为新石器时期、汉代、宋代、清末民初和现代海岸线。盐城海岸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在设计中对每一层都做了与时代相关的地层肌理处理。整体颜色从海盐色过渡为深蓝色。每进入下一部分的内容时,该时期的海岸线层次就会更加突出且变为当时的代表颜色,例如秦汉为朱砂黑金,唐宋为赤红黛绿。盐城位于淮河以南,自古受到江淮文化影响,所以将淮河作为线索,贯穿了五层海岸线,将各个时代联系起来,从而突出“依淮傍海淮夷生息”的生活状态。让盐城及外地的观众可以领略不同时期盐城海岸线的变化趋势。

其三是展厅布局中的设计亮点。历史展厅布局强调突出历史的庄重与厚重,平面布局规划以对仗、秩序为设计准则。最大程度地保证空间的通透性,交界位置多采用双面通柜及透景的方式进行虚实分隔,宋代区域三处条形窗口视线上可连接新石器时代与宋代,宋代与明清。特定角度下可将盐城发展的部分重要事件一眼望穿,达到“一眼千年”的跨时空对话体验。


历史展厅


历史展厅内有三米与四米两种层高,希望通过几大内容版块合理组织,将高差变化与观展情绪的起伏相呼应。以“遣唐使与唐代建筑”区域为例,第三部分“赋半天下人文璀璨”位于第一处层高交界处,利用层高优势设有寓意盐城盛唐时期繁荣景象的唐代建筑(结合盐城县志中关于韦彻皇宫、永宁寺、海上灯塔等的历史记载),观众进入的流线两侧设有遣唐使雕塑与创作画,隐喻观众伴随遣唐使的脚步来到盛唐时期的盐城。通过此类布局设计与内容安排的结合将层高变化所带来的观展不适感削弱。

齐全的博物馆配套服务功能


配套服务的基础功能也是本次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发挥博物馆建筑的特色与优势,将文博与文旅两大业态的优势融合贯通,把博物馆打造成观众喜爱的文化旅游及文化朝圣的精神场所,打造游娱一体的新型博物馆观展体验。如何实现让观众从“前来”到“爱来”到“再来”的转变,对博物馆的配套功能设计安排提出较大的挑战。

盐城市博物馆规划设计中设置了茶歇空间、社教空间和会议空间。其中茶歇空间包含“盐梅堂”文创商店、“禾羮饮”饮品店、咖啡轻食空间及非遗展演中心(戏台),可以为观众一天的观展补充能量、增加快乐,实现观众“爱来”。社教空间包含独立设置的两处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社教教室,以及分散在展线中的其他社教空间。会议空间包含多功能报告厅、中型会议室、博物馆之家、沙龙空间等,可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举办需求。社教活动及沙龙活动的定期举办为博物馆增添充足的活力,以达到吸引观众“再来”的目的。

功能改造类博物馆建筑


由于原建筑设计并非为博物馆量身定制,建筑的分散性特点对展厅的安排及展线的流畅提出极大的挑战性。设计团队需要根据使用需求与建筑现状,对建筑空间功能规划、展区流线规划进行合理设计。

结合展陈内容与展厅设计经验,配合建筑改造方对展厅出入口进行排查,提出了三项主要调整要求。首先要在中区特展厅两侧增加两道钢结构连廊,其中西侧连接非遗民俗展厅出口,北侧连接临展厅与当代展厅的入口。两处连廊的设置巧妙地将展线连接,避免上下楼梯往复观展的混乱局面。其次是对西区的电梯位置及门厅入口位置进行改造,原建筑设计中两部电梯位于空间中部,缺乏独立的电梯前室,对展线安排造成干扰。改造后电梯设有独立门厅,观众可以从外部直接进入电梯抵达二、三层进行参观,改变了之前需进入展厅乘坐电梯的困境。另外,结合现场展区面积与各区域层高,对六大主题展厅进行重新安排,其中将参观顺序安排为历史-生态-民俗-特展-当代-临展。层高最高的西区一层安排给生态展厅,以便于展示生态美。柱网最密集的展厅安排给非遗民俗展厅以最大程度消化柱网。展线结尾的最后一处展厅安排给临展厅以便于换展封闭。

盐城市博物馆新馆设计充分结合盐城市的文化历史特征与博物馆建筑的特点,并将建筑的特点与弊端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其转换为独一无二的优势。新馆的服务模式及改造类建筑的设计经验将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经验性的指导。


编辑:卢   阳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3135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