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 专访 | 以符号激活的巴别塔:徐冰“地书立体书”

原创 2021-10-02




 

 徐冰 / 地书 



2021年9月30日,“徐冰:地书立体书”在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拉开序幕,这同时也是《地书》立体书新书发布会。展览由東京画廊+BTAP主办,CASHART协办,CASHART创始人、策展人薛俊浩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


地书》项目最早起源于2003年,那一年,徐冰萌生了用人人可以读懂的标识符号做一本书的想法。展览介绍了《地书》项目的缘起和时间轴,用影像、材料、立体书、3D模型等材料立体化地呈现了《地书》项目的档案、设计、以及各种多元的实验。展览持续到11月27日。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最初见徐冰是1989年2月份,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还在校尉胡同,我去位于央美院内的工作室拜访他。当时的我是第一次到中国,想象中的中国不会有当代艺术,所以当时我对中国艺术并没有什么期待。


但是看到徐冰作品的瞬间就变了,我感动极了。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作品就在眼前:亚洲人基于亚洲人的观念创作的当代艺术。


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1960年)就接触现当代艺术,现当代艺术从欧美发源,在全世界扩散,亚洲范围内最早传到了日本,日本艺术家都是受当代艺术的影响开始创作,他们的作品都强烈地受到欧美的影响。在这种境况下,我父亲把眼光投向了韩国,韩国也这样,这大概是因为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欧美化的原因吧?中国人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我遇到了天书,给了我极大的冲击,于是1991年在东京画廊做了徐冰在日本的第一个个展。那以后我一直在关注徐冰的作品。


徐冰去到美国后创作的英文方块字,简直是太机智了,真是只有徐冰才能做得出来的作品。在我的画商生涯中,徐冰是唯一一个经常给我刺激的艺术家,就像他这次的新作,妙趣横生!徐冰是一位会留在艺术史上的艺术家。


——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创始人 田畑幸人


徐冰:地书立体书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从口香糖包装纸上的环保图案到机场标识,符号语言已经在无形之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徐冰《地书》的构思最初起源于千禧年后的2003年。在这一年,徐冰观察到,在例如机场这类汇集不同国家的人的公共场合里,公共标识是唯一全球通用、让人们可以无障碍理解的语言。那么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语言做成一本书,甚至创造一个世界呢?围绕《地书》的一系列实践恰恰实现了这一点:人们可以通过符号语言创造一整个标准化的世界。


▲ “徐冰:地书立体书”开幕现场,CASHART创始人、此次展览策展人薛俊浩,艺术家徐冰,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新书发布会现场,及徐冰主持的由立体书收藏家关仲平、立体书设计师陈庆带来的两场讲座


2021年9月30日,“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在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拉开序幕,同时也是徐冰《地书》立体书的新书发布会。此次展览由東京画廊+BTAP主办,CASHART协办,CASHART创始人、策展人薛俊浩担任策展人。展期将持续至11月27日。开幕当天,徐冰主持了由立体书收藏家关仲平、立体书设计师陈庆带来的两场讲座,为观众介绍了立体书这一媒介的前传、以及它如何随着时代发展变化。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地书》和徐冰的许多项目一样,在跨越数年的时间中不断更新、生长、变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从2003年到今天,《地书》已经持续进行了十八个年头。展厅墙面的时间轴记录下了项目进入社区、枝繁叶茂的过程。


徐冰在访谈中提到,“这些符号作为交流工具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没有这么多符号。这些符号丰富起来就是近二十年的事,是伴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的进程循序进行的。”2007年,地书对话软件装置成功发明。2012年,《地书:从点到点》出版,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完全通过现代生活中的公共符号而非文字讲故事的书,讲述了白领“小黑”在一天24小时中经历的故事。截止2019年,《地书:从点到点》已经被翻译成八种语言。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立体书》大白本 ,24.2x35.3x4.7 cm,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立体书》大黑本,24.2x35.3x4.7cm,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2016年,《地书》回归了“低科技”式的媒介,被制作成一本手翻立体书。这本立体书基本囊括了所有立体书的表现手法,如:翻翻、转盘、拉杆、轴杆等。标识符号与立体结构在书中巧妙地结合,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可读性。而在当下的2021年,《地书》中的符号语言将成为存续在元宇宙(MetaVerse)之中的NFT艺术作品:元语言(MetaWords)。徐冰是这场艺术实践的发起者和策划者,《地书》已经形成一场跨越媒介、无限联动的符号实验。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交通指示牌和工作台的交界处,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交通指示牌和工作台的交界处,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进入展厅内部,可以看到徐冰特意根据画廊空间设计了白色墙纸和黑色边框。他用黑色线条强化 798老厂房空间、尤其是扇形天花板的轮廓,和书籍本身白底黑色边框的设计完全呼应。站在展厅中央,仿佛置身于巨大的翻开的书页之中。展厅沿顺时针方向打开,分别呈现了《地书》项目的整个流程中不同程序的片段。展厅入口处最近的桌子上放着堆积如山的交通指示牌,工作台上摆放着书籍、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切换着一系列 emoji;不同的符号形成了不同的序列,进而又出现在不同的媒介上。各个环节彼此紧密相扣。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动画纸质模型,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盲盒自动贩卖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开幕现场,观众正在使用地书盲盒自动贩卖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工作室在搭建整个展厅时,也时刻包含着一种对于指示符号语言有目的的阅读、收集、分类、复制。《地书》中的指示符号经过无数次迭代、组合,成为庞大的语料库。要利用如此丰富的语料库,就需要依靠《地书》项目无比丰富的形式。策展人薛俊浩在现场为大家讲解到策展理念时强调,展览呈现了项目收集符号、编辑符号、撰写剧本、制造模型及影像、到快闪商店等等一系列完整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破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的界限,暗示着当代人生活在虚拟与现实模糊的多维空间中。


 ▲ “徐冰:地书立体书”开幕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艺术家徐冰、此次展览策展人薛俊浩、艺术家黄锐在“徐冰:地书立体书”开幕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开幕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开幕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展览从项目大事记时间线起始,先呈现前期物质图像资料、再到中间区域的动画影像、为适合微型摄像机拍摄动画片而制作的城市模型、最终进入到“自动贩卖机”所在的衍生品区域、以及最后的主题商店,展厅创造了一个《地书》项目的档案室、实验室、放映厅、博物馆,从而打破“白盒子”的传统观展体验,形成一个与观众互动的空间。在这里,创作者、角色、参与者之间的角色的距离无限缩短,而观众和艺术家形成“共谋”。

 

从入口处斑驳痕迹的交通指示牌、纸质书籍、再到电脑、出口处的白色吧台,循序渐进的时间线索也隐藏在展览的布置中。2021年,地书工作室和 CASHART 以及深圳中洲实验室合作,以小黑为主人公制作了一部动画短片。工作室将短片中小黑生活其中的虚拟城市也搬到了真实世界的展台中。这座城市的设计中同时包含有序与无序,真实建筑与虚构建筑。这些精细的设计提醒观众,这部展览是需要不断“阅读”的。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立体书》大黑本内页,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观众在“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那么为什么要用一整个实体空间呈现符号语言呢?徐冰告诉凤凰艺术记者:“符号语言和现实生活是完全对应的。比如说‘杯子’,中文是木字旁加一个‘不’,英文是‘glass’。这些单词、文字和杯子这个物件本身是截然不同的。而符号语言超越了不同国家的语言,直接和物品本身对应。一个杯子的符号就对应这个杯子本身,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因为符号语言的语法逻辑是人生活的时间顺序。这是标准化语言的强大之处。《地书》项目一直进行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间,符号语言也在不断地更新、生长。新的语言不断出现,我们把它加入到项目中。”


▲ 艺术家徐冰在“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接受采访,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在徐冰看来,符号语言是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有机系统,它不但打破了文字语言的传播障碍,而且在不断地向外生长。“符号语言系统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国家的人创造的,你只要有现代生活的经验,就可以理解这一套语言。从前有文字,现在有标识文字。我很喜欢‘生长中的材料’这个说法,这些材料本质上是在不断生长的。就像《蜻蜓之眼》,是因为大量的监控录像材料,所以可以拿现有的素材剪辑做出一部叙事电影。再比如接下来的《地书》元语言项目,会把这一套语言系统和元宇宙结合在一起。”

 

《地书》延续了徐冰对于符号、语言和图腾的一贯思索,是循序着这个世界生长、进步的方向在发展的。“《地书》的产生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全球化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一个是标识符号语言系统的扩大。其实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手机、电脑上阅读符号。其实符号工具的表达能力在不断变强。比如 emoji,就可以表达出很多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情感。人们越来越熟悉这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系统的能量也就越大。”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立体书》大白本内页,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地书立体书》大白本内页,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记者注意到,在展厅一侧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摊开的书,其中陈列的徐冰老师的文字恰恰是展览的“题眼”之一:“要把社会现场的能量带入艺术创作的能量中去。”小黑——地书主人公置身其中的符号世界也是真实世界。在项目进行的十三年间,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标准化、计算化程度有着跨越式的飞升。人们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追求,催生了对于更强大的符号语言的追求。而“地书”世界中的符号人试着纯粹通过指示符号进行沟通、行动、乃至改变世界。《地书》的平行世界和真实世界互为表里,二者都在探讨这个日渐标准化社会中的人类境况。《地书》作为从标准化的符号语言出发的全方位实践,像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无限之书”一样不断生长,也不可避免地激活了人类“普天同文”的愿望,让人类跨越地域文化限制、打破维度的交流成为可能。



关于艺术家


徐冰 XU BING

徐冰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 


1999年由于他的“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最高创造性人才麦克阿瑟“天才奖”。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年,获得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评委会授奖理由:“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2010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颁发的“徐悲鸿——艺术创作奖”。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杨宇青 撰文/杨宇青 责编/Sophie)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2379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