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理工男教你如何带娃逛博物馆

2021-09-23


“双减”政策把娃的假期时间都解放出来了,总宅在家势必引发家庭矛盾,于是这届家长想到通过刷博物馆来增加娃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和丰富假期生活。可是,带娃逛过博物馆的家长一定都深有体会,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期待娃安静看展、接受文化洗礼时,娃或灵魂出窍,或东奔西跑,或走马观花,或喊着要回家……
身为家长,我这些年也没少折腾,总想着让娃多到博物馆、美术馆泡泡,接受文化、美学的再教育,但每次也是筋疲力尽、铩羽而归,直到上周设计了一次博物馆课堂活动。



自主开发博物馆课堂

我在育儿群聊天中受到启发,想到是否应该把单纯的博物馆瞎逛转换成博物馆课堂?就好比将一本拥有浩瀚知识的书籍拆分、重组,把其中适合娃理解的知识点重新串起来,系统地形成一个有主题、有趣味教学方式的课堂。说干就干。

通过撒网式的调研,我把博物馆课堂的第一课锁定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理由是它的常设展厅主题明确、展馆大小适宜、线上资料齐全。

随后开展线上功课。感慨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途径,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大部分展品的信息和样貌。且除了常设展览,一些已经撤展的临时展也能在线上看展。

不过自己一直有一个小小执念——相较于电子产品,更喜欢纸质品,每份纸质品握在手里,都有特定的尺寸、比例、质感,还能信手涂鸦,这是电子产品无法提供的富含温度的感受。

由于博物馆没有提供可下载的材料、任务卡等,只能自行截取官网资料、导览图等,整理加工成独家“任务”打卡书——《古代艺术馆幼儿参观攻略》。

《古代艺术馆幼儿参观攻略》封面及内页


因为参展前对参观对象、参观计划做了充分沟通,所以参观过程异常顺利。Joe(笔者孩子)全程很投入,自己找到目标展厅,并通过观察、比对找到目标展品,找展品的过程中,我默默跟在后面,孩子找到展品后就适时进行引导。全程耗时一小时,Joe便完成了所有“任务”,专注力、观察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对比观察中也记住了这些文物的基本特征。

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是:平时爱躲家长背后的他,在找不到展品的时候竟主动找工作人员求助了,为达成“任务”鼓起了勇气。

这次博物馆课堂实践获得了老母亲的赞赏,她说跟着Joe找寻的过程中,自己的观察深度更入微了,这种形式的活动以后可以多组织。

中午满意地回到家,再次翻看这本使用后的“沉甸甸”的小册子,对自己发出了灵魂一问:筹备好几天,逛展一小时,值得么?为什么要带娃逛博物馆?

为什么要逛博物馆

先说结论:值得。

根据理论研究,娃在2岁半至5岁会经历“审美敏感期”,博物馆中的各种藏品,蕴含着不同时代的特色。陪娃逛博物馆,无形中打开了一扇“美”的大门,培养感知“美”的能力。

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也会引发娃的好奇,如果通过强互动性的方式,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指引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发挥想象,理解展品。

此外,抛开博物馆藏品自身的价值不谈,当娃身处体系化、结构化、时间轴化的展厅中时,他们能将日常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化作拼图,慢慢拼在一起构成宏大的图像。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城市、国家、民族的窗口,正由于博物馆内容之丰富,所以它对人的美商(BQ)、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正向的促进作用。道理似乎都懂了,但是如何才能正确带娃刷博物馆呢?

如何带娃逛博物馆

先做痛点分析,带娃逛博物馆的苦和累可以总结为:

看不完,在有限的参观时间内没有办法看遍海量的展品;看不懂: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走马观花,抓不到重点、看不进细节;刷得累,持续地看着看不懂的展品,硬撑着一个厅接一个厅打卡,还要随时应对娃的各种突发状况。

针对学龄前的娃,从这次博物馆课堂中总结出三招,帮大家从负情绪转换成正能量,看前牢记以下“真言”:我听见了会忘记,我看见了会记住,我参与了会理解。

参观前:做规划、明目标  家长要摒弃“来都来了,不看白不看”的求全心态,要学会做减法,挑选符合娃年龄段或者娃感兴趣的展区、展品做重点参观。在战略层面要去除功利心理。放松心态,把逛博物馆当成一种常规活动,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在战术层面要加强目标导向。做好功课,避免漫无目的而找不到兴趣点和关注点。

做规划、明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目标、流线的规划,每次刷馆可以结合不同主题筛选出重点观看的展品并预设好参观流线;二是时间、精力的规划,学龄前的娃的专注力有限,尽量把参观浓缩到一个小时以内。

以我此次课堂为例,作为首次实践,重点在于成功激发兴趣,所以更侧重于“寻宝”的过程,而不过于在意展品的内容。选择了两个常设展览共计四个展厅作为目标,四个展厅分布在两个楼层,但相邻串接,能形成一条流畅的参观流线,然后在这些目标展厅中“均匀”地选择出目标展品。


找出《攻略》上的目标展品


参观前最后的准备事项是做好沟通,提前简略地跟娃讲述一下此行目标,带着“问题”去看展。对于稍大点的娃还可以一起做目标规划,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展览和展品,让参观更值得期待。

参观时:设任务、重引导  参观过程中,家长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帮助娃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卡。我这次的《古代艺术馆幼儿参观攻略》选择了13件展品作为“宝物”,让娃进行“文物”集邮,册子中穿插着“寻宝”任务、“问答”任务、“涂画”任务等。

作为首次实践,为降低门槛,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此次目标展品的选取原则是,或直观具象,或颜色鲜艳,或形状特殊,或块头较大。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答题,引导孩子观察展品后找出答案,比如观察瓶盖上的造型是何种动物,观察铜鼎有几条腿几个耳朵。当然问题的设置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比如“你认为笔架的造型像什么形状”,鼓励自主思考。

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涂画练习,让孩子描画文物特征。例如我把其中一个编钟图案掏空,让他补全编钟的形象特征,训练具象转化成抽象的能力。再如,我把铜鼎的凤鸟纹放大,让他通过“描红”的方式将图案画出来,很直观地“触碰”凤鸟的眼、喙、爪、尾等特征。

正是因为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此次的博物馆课堂才获得成功。

参观后:善总结、多回顾  刷完博物馆后,家长还要注重引导孩子进行回顾。譬如利用游戏、手工、博物馆主题绘本等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观察到的展品换种形式再现出来。

譬如,参观完回到家后,我把娃的木质拼图翻面,绘制了博物馆看到的编钟,制成编钟拼图给他玩。后来娃在玩轻质黏土的时候,我凑过去建议,要不我们做一些黏土文物吧!于是做出了“瓷枕”“笔架”“青铜鼎”等。


木质编钟拼图


作者和孩子做的黏土瓷枕


也可以简单通过问答、对话等方式,引导孩子把参观感受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我问Joe最喜欢的展品是哪个?他的回答居然是牛车,因为可以挤牛奶喝!

期待博物馆融入教育

博物馆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教育。在一些欧美国家,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完全融合了,博物馆课堂已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日常经常看到老师带着一群学生逛博物馆的景象。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一些策划得较好的博物馆,会把馆方做好的各类主题的“学习任务卡”放在网上供观众下载,到访前打印即可,不需要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做博物馆课堂。

我相信,随着群众对文化、教育需求的提高,我国的博物馆也会逐渐补齐儿童学习这块板,慢慢地出现适合儿童的布展方式、专为儿童设置的讲解、引导儿童思考的互动装置,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梦想着有这么一天,把娃带到博物馆后,自己找到角落的咖啡厅坐下,看着他高高兴兴地去刷任务的身影,从容地打开一本喜爱的书籍,获得一个短暂的片刻,远离喧嚣和压力。

来源:“渔村一叶舟”微信号


编辑:杨亚鹏 刘安琪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博物馆 文旅攻略 展览展品

1471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