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emo了?艺术大师陪你一起……

原创 2021-09-13


文森特·梵·高《Trauernder alter Mann》,布面油画,81×65cm,1890年


近来,“emo”这个词突然在各大社交平台中刷屏。一到深夜,身边的人都不知不觉地开始“emo”了起来。但“emo”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如此受欢迎?艺术圈也存在“emo文学”吗?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揭秘诸位艺术大师的“emo”时刻。



电影《迷失东京》剧照


“sad不分昼夜,我emo了整个世界。”现在无论发生什么事,大家都喜欢感叹一句:“我emo了。”但,“emo”究竟是什么?


这个词最初指代一种摇滚音乐类型“情绪硬核”(Emotional Hardcore),emo乐队演唱者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与态度,甚至情到浓时便开始哭泣、抽搐和咆哮。


Sunny Day Real Estate乐队

电影《超脱》剧照


如今,红遍大街小巷的“emo文学”也旨在表达一种宣泄式的即时心情。“我emo了”可以理解为“我抑郁了”“我太难了”。挤的一号线,加班到深夜的委屈,租房时的囊中羞涩,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没人愿意听的胡思乱想……这些在心中闪过无数次的念头都是“emo文学”的绝佳素材。


电影《迷失东京》剧照


“emo文学”虽然稍有颓废消极之嫌,但“适度的emo=be myself”。卸下一天的重担、躺在床上,情绪化的瞬间也是人们最真实的时候。四面八方的压力真的会让人喘不过气,某种程度上,“emo”也是一种反“内卷”行为的外现。



😞“e个人momo”

Edward Hopper:大城市中的小人物


爱德华·霍普《Chair Car》,布面油画,127×101.6cm,1965年

用一句歌词概括爱德华·霍普的作品:“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渺小的人物,失语的人际关系,大面积色块构成的寂寞都市,隔着画框就能感受到一丝“注孤生”的气息。


爱德华·霍普《小城办公室》,布面油画,71.1×101.6cm,1953年


房子本身并不大,但长垂的直线、刺眼的光照、独处的人物和凝滞的时间让空间蕴蓄着淡淡忧愁,显得格外空旷。就连霍普本人也曾在采访中承认:“不知不觉中,我在画一个大城市的寂寞。”


爱德华·霍普《中场休息》,布面油画,101.6×152.4cm,1963年


这位内敛寡言的艺术家从具象化的角度切入,将“疏离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越是明亮的色彩越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观众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主导的虚像空间。


爱德华·霍普《夜游者》,布面油画,84.1×152.4cm,1942年
爱德华·霍普《晨光》,布面油画,102.3×86.7cm,1950年


😱“狠狠地emo住了”

Edvard Munch:一生与负面情绪抗争


很少有人能比爱德华·蒙克更有资格“emo”,这位挪威大师的一生都在“悬崖”边缘行走,与病魔、疯狂和死亡作伴。


暴力扭曲的线条与浓烈奇诡的色彩传达出普适性的焦虑和压抑之感,蒙克的作品中总是带有浓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基调。


爱德华·蒙克《呐喊》,蛋彩画、油画、粉彩、纸本,91×73.5cm,1893年


蒙克曾说:“如果没有焦虑和疾病,我应该是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崎岖的生命如脱缰野兽,带来地狱般的折磨。但他显然不甘于在痛苦中浑浑噩噩,以匍匐的姿态祈求好运降临。他选择在痛苦的伤口上作画,将窒息感转移在画作中,通过乖张暴戾的笔触,以歇斯底里的姿态对抗整个世界。


爱德华·蒙克《哭泣的裸体》,布面油画,1913-1914年

爱德华·蒙克《Melancholy》,布面油画,72×98cm,1894年



😈 我要“emo全世界”

Odd Nerdrum:忠于自己的孤独怪人


奥德·纳德卢姆生活照


与其禁锢在陈规中不能自拔,不如做一个忠于自己的孤独怪人。挪威艺术家奥德·纳德卢姆声称自己“创作的不是艺术,而是一种浮躁虚夸”。在西方现代派绘画风格盛行的年代,纳德卢姆一反常规,用古典主义的技法描绘内心的混沌呓语,用古老的方式传达永恒。


德·纳德卢姆《the singers》,布面油画,1984年


夸张的肢体,怪诞的表情,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充满象征意味的主题——我们很容易在纳德卢姆的作品中捕捉到沉郁、悲悯的情绪。


奥德·纳德卢姆《dawn》,布面油画,190.7×283.5cm,1990年



😌 成年人的emo只在一瞬间

Pablo Picasso:与情绪和解


1901年,好友卡萨吉玛斯自杀后,毕加索的创作进入蓝色时期。在此期间,他居无定所,日夜为生计奔波,作品中也充斥着贫穷、颓废与绝望。很难相信这幅《自画像》中憔悴沧桑的男人正是刚满20岁的画家本人。


巴勃罗·毕加索《自画像》,布面油画,81×60cm,1901年


幸而,毕加索没有一直沉溺在悲伤中,我们才能领略之后浪漫的粉色时期与奠定乾坤的立体主义之作。人总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释放负面情绪非常重要,旁若无人地大哭一场好过在阵痛中迷途徘徊。


巴勃罗·毕加索《老吉他手》,版面油画,122.9×82.6cm,1903-1904年

巴勃罗·毕加索《苦行者》,布面油画,118.4×80.6cm,1903年


每个人的生活都难逃支离破碎,但艺术家的创作让情绪化也变得熠熠生辉。正是因为这些闲来无事的“emo瞬间”,才造就了如此多的艺术经典。所以,不必将孤独的苦恼暗藏于心,不必总是用乐天派的模样掩饰自己的敏感和忧郁,适时地“emo”吧,把内心积郁倾吐,就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更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




编辑、文  何羽青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油画作品展示 布面油画

1854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