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探馆!苏州博物馆西馆试运营,打造全新“吸睛点”和“打卡地”

2021-09-27


苏州博物馆西馆,这座坐落于苏州狮子山下,被苏博人戏称为“十个盒子”的建筑,历经3年多建设,终于建成并迎来试运营开放。


同期开放的还有五大开幕展览:“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古罗马:城市与帝国”“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现代艺术特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馆在定位上与本馆错位发展,在呈现姑苏文史、传承江南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开拓视野,引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展览,并立足自身研究力量策划原创系列展览,力图为观众呈现世界通史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崭新图景。


苏州博物馆西馆俯视图


“十个盒子”的建筑


苏州博物馆西馆外观


远远望去博物馆西馆馆舍是由几个独立的几何形拼凑在一起,因而被苏博人戏称为“十个盒子”的建筑。然而其内部是贯穿联通的。



连廊间不时点缀与建筑融为一体的绿植藤蔓,假山片石显得生机盎然。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地上一至三层分别为通史馆;工艺馆、国际合作馆;临展厅;地下一层为探索体验馆。此外还有公共服务、文物库房以及智慧博物馆系统。


西馆“苏色生活馆”运用科技手段,营造沉浸式观展

苏州博物馆西馆墙上的艺术装置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山水与园林相呼应


据悉,苏州博物馆西馆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GMP在全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颇有建树,国家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苏州第二图书馆等均为其代表作,贯穿着持久、简约、实用的现代设计理念。


苏博西馆的设计传承了GMP团队的特色,建筑外立面和内部墙体选用葡萄牙灰石材,呈现自然独特的纹理,扎实稳定的材质使得场馆外观轻奢有度、气韵十足。“十个盒子”建筑单体的组合与廊道交错,又与苏州水陆并行的街巷、江南错落有致的民居不谋而合。



据馆方介绍,如今呈现出简约大气的苏博西馆在设计上经历了一番碰撞和交融。“为了保持建筑结构的完整表达,设计师主张室内少用装饰品与隔断,保留一览无余的空间视野,这其实与我们所习惯的苏式审美有分歧。在反复沟通后,我们保留了大厅的开阔风格,但在其他展示空间布置了艺术装置。”



苏州博物馆西馆 下沉式庭院中的松柏


透过西馆的落地窗,可见远处的狮子山,近处的公园绿地与水体空间,室外景观与展馆陈设相映成趣。



两大常设展呈现吴地历史与苏式美学

地上一层通史馆和地上二层工艺馆是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常设展,着重呈现吴地历史和苏式记忆、苏式美学。


通史馆展厅


通史馆的“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为苏州地区首个通史性质陈列,以文物讲述苏州自旧石器时代至民国一万多年的发展历程,详细揭示苏州之东南重郡、商业辐辏、人文荟萃等“姑苏繁华”意象,追溯江南由“尚武”至“崇文”的民风嬗变。


展厅陈列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眛剑等重量级文物,并展示天宝墩汉墓、黑松林三国墓、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太仓樊村泾遗址等数十年来苏州地区重要考古发现,共展出文物1200余件/套,重点文物150件/套。







“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回顾“百工之城”苏州自宋元直至当下手工业发展的脉络。“雕玲珑”,以精工雕刻玉石竹木牙角凸显苏州技艺;“琢绮丽”,用民俗雅玩再现古今苏州人的雅致生活;“绣华彩”,凭锦绣缂丝还原蚕桑禀赋的江南织造。



展览包含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苏绣等传统工艺,共展出文物800余件/套,重点文物180件/套。


工艺馆 展览现场

工艺骨展览现场


与苏州博物馆本馆展示不同,西馆在呈现予苏州古代工艺精品的同时,也展现解放后苏作玉雕的重新崛起,以及仿真绣、乱针绣等苏绣工艺不断拥抱时代的产物。这批令人眼前一亮的展品,来自苏博近年来的收藏积累。


展览现场 戏文泥塑

展览现场


该版块在展陈设计中,环境配色多使用天青色、藕粉色等传统江南文人色彩;景观设置时又对太湖石、屏风等江南意象做了符号化处理,使展区之间“隔而不断”,与现代风的建筑环境相适应。


展览现场



在苏州就能欣赏大英博物馆的罗马文物

步入二层的国际交流馆,宛若置身国外的博物馆。这里正在展示“古罗马:城市与帝国”,展品均来自大英博物馆。



国际交流馆 “古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现场

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婚礼图案石棺 公元2世纪


苏州博物馆西馆定位为世界文化和中国文明的展示和体验中心,博物馆在二楼特设一个国际交流厅。国际交流厅首期在展的是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一个5年期的世界文明史的展览,第一年展览的是古罗马文明,从大英博物馆借展267件文物,其中包括11件雕塑作品是大英博物馆为苏博西馆量身定做而修复的作品。


展厅内的雕塑



“苏州博物馆目前有10家境外友好博物馆,分别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都跟我们有密切的交流和合作,首期我们选择大英博物馆,因为它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它的馆藏非常丰富,接下来我们会有不同主题的轮换。”谢晓婷说。



本次展览突出展示了罗马从一个小城市发展壮大过程的一些关键人物,主要有尤利乌斯·凯撒、马克·安东尼、阿古利巴、屋大维,还有入开放罗马斗兽场的提图斯、在英国北部修建城墙的哈德良等。此外还有女皇的展示,最重要的是福斯蒂娜一世,古罗马广场上还有为纪念她而建造的一座神庙。


展览的内容还远非这些,许多物品,如一顶制作精良的阅兵式头盔,展示了罗马的军事力量,核心展品包括雕塑、马赛克、壁画以及部分家具和器皿,所有这些都展示了罗马时代的奢侈生活。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青铜、大理石、宝石和玻璃。


图密善金币(击败日耳曼) 公元86年


马赛克镶嵌画

马赛克镶嵌画 公元4世纪


画里画外“狮子山”相映成趣

古代书画收藏一直是苏州博物馆的特色大宗藏品,苏州博物馆西馆也特设书画厅,新馆开放之际推出“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特展”,展出自宋迄近代书画精品58件/套。



据策展人介绍,展览分为两条主线,一方面贯通古今,以宋代写经、元代《七君子图》、明代吴门四家书画、晚明徐渭《咏墨》《咏剑》、清代扬州画派、近代海上画派等精品追溯苏州地区书画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以“苏州”为立足点,挖掘书画中呈现的江南地域文化,多维度展示苏州的书法、绘画艺术。


书画厅 展览现场


展览起自注重法度的唐宋写经,兼及传世量稀少的宋元书画珍品;至明代,浙派、极具苏州地方特色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以徐渭为代表的晚明书法作品依次呈现,蔚为大观;及清代,四王、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的书画作品各具特色;延伸到近现代,则有张大千和苏州画家吴湖帆的部分作品。


展览现场 元 七君子图 卷(局部)

元 七君子图 卷(局部)

元 七君子图 卷(局部)


镇馆之宝,元代《七君子图》,将时隔数年再度与观众见面。该卷汇集了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位元代名家绘制的七幅墨竹图,可以说是存世作品中品相最佳的墨竹卷。除画面精致以外,《七君子图》自清代以来流转有序,曾是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珍藏。


咏墨


馆藏徐渭狂草《咏墨》《咏剑》,是其书风登峰造极时期的代表作。由于立轴纵高超过3米,此前受展厅规格限制从未展出,此次将在西馆首次合璧展出。

展览现场 徐渭狂草《咏墨》《咏剑》


据策展人介绍,作品文本是徐渭的自书词,化用了大量典故,体现了他作为晚明文学代表人物的词学造诣。同时,这两件狂草在书画鉴定领域同样意义非凡,徐邦达先生曾以此为标准,鉴定徐渭《青天歌》的真伪。


本次书画特展的展品选取,在注重历史脉络传承的基础上,也注重展现苏州地方文化。


明 唐寅《农训图》 轴


策展人介绍,“研究人员根据画内山形和题诗判断,对象应该就是西馆背靠的狮子山。”命运般的巧合,让《农训图》和狮子山,跨越数百年,终有一场对话。


展览现场 金农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写意,神似重于形似。与今天的狮子山相比,画面也许有些夸张。但唐伯虎潇洒的笔法,还是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尽可在脑海中大胆猜测,将西馆的“十个盒子”置于画中。

展览现场 郑板桥《墨竹图》


由北京画院吴洪亮策展的当代艺术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Infinity:The Sequence from Known to Unknown)作为西馆首展的当代艺术版块也与观众见面。


现代艺术特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展览现场


现代艺术特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本次展览以“糸”(mì)为名,从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丝”及比丝更微观的视角出发,聚集国内4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纲的共12件(组)作品。


儿童探索体验馆


此外西馆还设有探索体验馆、苏式生活数字体验馆。据谢晓婷介绍,探索体验馆是为3-12岁青少年专属空间,小观众们可以在这里肆意放飞想象、探索世界。之后还将推出全国首家博物馆学校,针对从0岁开始一直到终身的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针对不同兴趣的观众开发不同的教育课程,做到全年龄段和全兴趣段的全覆盖。苏式生活馆将结合苏州的各个民俗、24个节气,然后推出我们不同的数字体验展陈。


本微信图文资料来自雅昌艺术网、博物馆圈、博物馆100计划,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展馆设计 | 佳势展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3971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