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1
分享
- 拥抱技术的坂本龙一,与他的视听装置
-
原创 2021-09-27

聊起坂本龙一,我们或许会想起他为《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末代皇帝》和《遮蔽的天空》等电影所创作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又或者是他的乐队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用电脑和合成器开创崭新的音乐风格。
然而数十年来坂本龙一的成就不止局限于现代音乐的领域。他与当代艺术多有交集,让音乐在更开阔的天地发声。
今天这篇文章,与你分享坂本龙一的视听装置作品。艺术和音乐曾长期被认为是独立的学科,而今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得以看见音乐,听见艺术。


说起坂本龙一的视听装置,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视觉艺术家高谷史郎。


坂本龙一(左),高谷史郎(右)
坂本龙一与高谷史郎的合作始于 1999 年。
当时,高谷史郎为一个乐队做了视频图像,将交响乐、新音乐技术和图像结合起来。
坂本龙一由此注意到他,并邀请高谷史郎担任自己多媒体歌剧《LIFE》的视觉总监。
《LIFE》这部歌剧探讨了许多与环境、社会相关的问题,既是坂本龙一生命脉络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切,其「共生和进化」的主题又成为日后坂本与高谷其他环境装置的创作源泉。


©️ Life, Ryuichi Sakamoto, 1999
两位艺术家 2007 年共同创作的视听装置《生命-流动,不可见,不可闻······》以歌剧《Life》为基础,通过融合技术、图像与自然,实现“声音与图像的交汇”。

九个定制水箱悬浮于黑暗房间的上空,每个水箱都放置在扬声器之间。水箱内部使用超声波人为地产生烟雾,氤氲缭绕,歌剧《生命》中的图像被投影到水箱上。


图像无休止地漂浮在云雾的流动中。云雾时而分散透明,时而凝聚混沌,介乎抽象与具体之间。


装置中的声音与图像都随机变化,它被存储在电脑硬盘上,通过一个随机控制程序来调用存储库中的音频和视频文件。
这个装置不断混合着声音与图像,抽象无形的音乐可以由身体感知。当观众进入这个房间时,也即进入分散变化的声音流和视觉流。
可以观看视频来感受音乐
坂本龙一似乎是那类少见的联觉者。声音与图像会同时出现在脑海里。他说女儿小的时候,他们一起去非洲看野生动物。他正坐在那里打瞌睡,就看到天空飘着一朵云,他在想那时应该放什么背景乐。
“艺术是通过声音创造的,就像音乐是通过视觉创造的一样。”

©️ 《坂本龙一:终曲》
2012 年,他参与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的大展“艺术与音乐——追寻新联觉”,与高谷史郎、小野诚彦创作了一个“听觉茶室”。
茶室没有灯光。墙壁隔绝了大部分外部声音。当观众走进去时,就像走进了昏暗的消声室。
当视觉失去依靠,则由听觉来进行回声定位。我们所看到的,是对我们所听到的确认。听觉体验转化为了一种视觉。

在和视觉艺术家的合作中,坂本龙一也一直在探索空间和声音之间的关系,一个如何反射和折射另一个。
2017 年,坂本龙一继 2009 年的《Out of Noise》后八年来首次发行原创专辑《async》(异步)。
专辑中的曲目以“装置音乐”的形式呈现在展览上,其中的装置作品《IS YOUR TIME》同样是出自坂本和高谷之手。


在昏暗的展场之中,14 台音响播放着专辑《async》中的曲目,10 台 LED 显示屏按照音乐的消减生成由高谷史郎创作的不同画面。

音符从四面八方涌入,图像从音符中生成。

展场的尽头,是那台在 2011 年日本大地震海啸后被冲上岸边的钢琴。它会根据世界地震数据自动发出声音。观众从这台归还的钢琴感知地球的响声。


借由音乐与画面实时转化的技术,两位艺术家让声音和图像等元素在空间上排列,给予声音更多的延展性。
于坂本龙一,音乐不仅仅是声音。它可以作为振动的空气被吹入世界的某个地方,然后自由地漂浮在地球周围,被拾起,补充新的想法,再次自由发挥。直到循环关闭,音乐环绕世界,万物归一。



这种观念或许可以解释坂本龙一对日常声音的兴趣。他曾记录周围的街道声音,并前往北极记录融化冰的微妙声音。

©️ 《坂本龙一:终曲》
在作品《sensing streams》(传感流)中,坂本龙一与新媒体艺术家真锅大度探索了人耳听不见的电磁波的声音世界。
电磁波存在于日常的每时每刻,它让收音机、电话和互联网等日常技术成为可能,却无法被感知到。
在这件作品中,位于房间不同部分的天线会接收这些电磁波,然后计算机将这些变成现场的数字视听艺术作品,在大屏幕上显示,并通过多个扬声器播放。


屏幕上,画面不断变化,不可见、不可听之电磁波以视觉效果呈现在眼前。


坂本龙一一直对新技术保持开放的态度。
在谈起未来的音乐时,他说:
“ 我们总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古典作曲家,但在贝多芬那个时候,钢琴是一个新技术。他很喜欢它,为这个新技术写了 32 首奏鸣曲。
我相信如果贝多芬现在还活着,他会非常热衷于使用新技术。他甚至可能用 VR 制作大型交响曲。”
在这些视听装置里,技术就是使听觉与视觉成为一体的可能。

©️ async - volume, 2017
如果再追随声音与图像的实时互动这条分叉路走下去,我们会发现当下新兴的「音画互动」与坂本龙一十几年前探索的方向有共同之处。
它以影像传达声音的情绪,以声音烘托影像的内容,在听觉与视觉之间自由转换。

©️ Gridspace
只要通过技术对声音进行处理转化,影像就能与声音实时交互,随着音乐的起伏不断变化画面。像是 TouchDesigner 这样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已经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
从前卫的先锋艺术到如今的商业应用,艺术家总是先行者。在人迹罕至之地,轻声呼唤那些未至。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