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承办,是工艺美术领域的全国性专项学术大展,也是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的品牌届展。本次展览共评出240件/组入选作品,并特邀全国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共计265件/组。设计学院共有15件作品入选本次展览,包括漆器、玻璃、金属、首饰等不同类型作品。
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经过精心策划,力图展现当下工艺美术表达体系的学术风向和时代风貌。所有展品分为“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细‘织’入微”、“绚‘璃’多彩”、“尽善‘金’美”、“赏心乐‘饰’”六大部分,系统诠释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艺美术艺术家们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融合新材料技法和新创意方面的最新探索与实践成果。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现场展示效果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术学校设置的工艺图案科,并于1981年由创设于1958年的装潢与染织两个专业作为工艺美术系的发端,一直砥砺前行,站在全国相同专业领域的前列,历久弥新。工艺美术专业目前包括现代陶瓷艺术、漆艺术、金属艺术、首饰设计、玻璃艺术、现代纺织品与纤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等专业方向,专业建制齐全。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艺美术专业围绕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科“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拓展学科建设平台,突出现代手工艺的思想与实践,积极对接当代艺术与设计学科的发展潮流,推进深层次教学改革,注重作品设计与创作的实验性和创新性。设计学院下设的“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和“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实验室”两大实验室,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重点依托的省级实验室平台。在继承中国优良的传统工艺美术流传的同时,更着眼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型工艺美术创新形式,以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一流创新型研究、教学以及艺术人才,实现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师生作品说明
作者/王克震(金属专业方向教师)
作品/《水图·器》
尺寸/长 6.8cm 宽6.8cm 高5cm等
作品简介:水图·器由木纹金工艺制作的宋代器形,将其打碎为残片,其间纹路参照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将绘画作品中的纹路在该组作品中体现,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返照。
尺寸/26*10*12cm、21*8*9cm、23*8*11cm作品简介: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匀茶汤的质量与容量,而金属器皿成型的方式通过金属锤锻造而成,两者方式截然不同却都具有仪式感,使用金属锻造成的公道杯,取功夫‘功’谐音‘功道杯’,金属本身包裹住锻造它的金属锤,使之成为公道杯的手柄。也蕴含工具与物体的使用关系。
作品简介:作品从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这一辩证的关系出发,将其运用到创作中。旨在器皿这个物体中研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壶体跟壶嘴、把手、盖子这些局部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探讨器皿局部跟整体的形态和功能是否可以转换。壶嘴这一局部在壶体中被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将壶嘴的部分观念转换为整体观念,设计为一套壶嘴器皿。
作品简介:一杯咖啡从咖啡豆的摘取、烘焙、压缩、提炼、加工、包装直至最后上桌,层层深化,复式加工,类似一种工业化、机械化的凝练,正如物质在熔炉中,通过热量的变化,使其物理状态发生改变。
尺寸/8.5*9.8*2.8cm、12*9.5*3cm、10*6*4cm作品简介:初到南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斑驳的城墙,它见证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所以用铜制作城墙形的框架,用南京的报纸制作墙砖并烧毁来表达一代代的人文生活与城墙一同被侵蚀而逐渐流失。我以此作品来将城墙的残破的一面展现给世人,来让大家更多的关注和修复城墙。
作品简介:孕育生命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有其专一的基因排列组合形式。生命在坚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并伴随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就如同易碎的玻璃一般。孕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将这个过程具象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形成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神奇的事情,要知道我们本身的存在就很了不起。本作品以胎儿成长过程中的100个瞬间为元素,借助玻璃灯工技术来实现它的视觉符号呈现,完成一套百件戒指作品,展示出人类生命的独一无二性,建立与母爱的共鸣。
作品简介: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甚至有人以「新冠纪元」作为新的纪年方式来凸显新冠疫情的决定性影响。而疫情中广大医护人员不畏艰险逆行前往一线,知重负重,无私奉献,用生命点亮了至暗时刻,为我们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作品以一对抗疫夫妻在玻璃相隔的空间交流为灵感,用玻璃特有的材质特点记录抗疫防控时期的情感,赋予其特殊意义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印记,以此致敬在一线拼搏的所有“白衣战士”。
作品简介:作品选取奥运项目中的水上项目元素的标志性图形,以解构的形式特征层层叠加,表现奥运会后的中国社会加速发展,日新月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机械风格的螺丝链接体现各项运动之间的联系,表现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作品整体呈水的蓝色,与水上项目呼应。
作品简介:在首饰设计的构想中,撷取了春风、百花齐放及多姿多彩的关键词。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意象的形式语言进行表达,保持造型的飘逸,同时也尝试增加了厚度,希望传达出数字化这股“春风”的力量和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像素”本就是数字化时代的设计语言,借此对花瓣进行解构和重构来表现我们生活中受到数字化影响的方方面面。
作品简介:自然而然,向阳而生。本作品以芭蕉叶为设计原型,记录它自然生长轨迹而创作的一件作品。采用铁丝网塑形,利用麻布和天然大漆的材料特性制作而成。
作品简介:“移涌”一词在此意指一个凝聚了时间、空间、能量的象征性物质形态复合体。通过生漆与铜的物质对比,构建出两个平面,它们的空间关系由两个平面之间的缝隙产生。缝隙是一个平面的起点,亦是另一个平面的终点。作为作品中的象征符号,让更多的可能性得以闯入。一块近乎完美的平面形态,出现裂痕的时候反而得到了其他物质形态介入的可能,比如光的涌入,它对于完美平面形态而言,既象征着是通向外度空间的窗口,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形态变化的开端。如此,进入了感知超验体验的可能。
尺寸/20x11x47cm 8x6x40cm 9x7x37cm 7x5x35cm 6x5x32cm 5x9x29cm 6x4x14cm作品简介:作品《俑》的创作理念是对于人体造型的抽象表达,来源于中国历史上出土的传统的陪葬工艺人俑以及现代摄影中瞬间捕捉的人体姿态。本作品共有七个造型展现的是人的几种常用姿态,以体积相对最大的为例,其造型是来源于人背手倾身踮脚探望的姿势。采用了大漆以及纱布、宣,因造型奇特且样式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所以运用了漆艺技法素髹对漆器整体进行髹饰,并且选择的颜色也是较为素雅的红与黑。
作品简介: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珍贵的“河流”,将河流这一元素解构与抽象转换,结合漆艺夹纻工艺来表现这一造型。作品上出现的起伏代表着这个片段中的发生的事件。漆液是流体,髹涂干固后形成了固体,作品经历了流体与固体间的变换, 并取名为《流体》,意味着这一变换是螺旋上升的。表面髹涂黑漆,用推光技法来表现“河流”的质感。使观者回归自身,并审视自身与“河流”的关系。
作品简介:本组作品设计构想来源于对自然事物的利用和模仿,制作了4件为一组的漆器。拟物和拟态是设计中常使用的手法,作品伊始借鉴于卒姆托的大地艺术表现手法去实现的克劳斯田野兄弟教堂。用树枝比拟高大的白桦树干,外部用布、灰等漆艺夹纻工艺去成型,借鉴钢筋混凝土浇筑的依附形态,表现一个随人工支撑内型下自然弯曲生长的样貌。外部增加的裙边取自对蘑菇自然生长在树干的型,借指用人工干预自然生长,但又将回归自然。器物呈现的是一组受外力作用自然垂挂下的以布为底的花器,内部用碳粉髹饰,外表颗粒和素髹形成两种不同的颗粒质感,突出表现粗细变化,深浅变化。
作品简介:设计形态来源于群山的形态,通过雾化外表的方式做出虚的效果,器物表面的形态中空的部分正如同“箜”一样,给人音乐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