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铮铮铁骨,热血青年,代代相传

2021-09-25


编者按:中国新兴版画史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而这一光辉史的诞生正是由鲁迅先生在上海揭开。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着眼于一种艺术精神,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倾向于“为社会而艺术”,力求翻刻出中国人民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面对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鲁迅道:“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顷刻能办”、“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对于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中国美术学院与鲁迅所倡导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从1931年8月国立艺专“一八艺社”成员参与鲁迅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会,到“木铃木刻研究会”、“为人生、为大众而艺术”的版画创作,再到新时代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成立“新木铃木刻社”,在沿革中始终以现实关怀、艺术介入社会为使命责任。


铮铮铁骨,热血青年,代代相传。时代在进步,历史在跨越,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对中国新兴版画孜孜以求,用艺术行动沿袭着革命精神,诠释着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以追溯鲁迅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于新兴版画的历史沿革之路向鲁迅先生致敬,向鲁迅先生对中国新兴版画作出的贡献致敬,更向新兴版画镌刻出的时代印痕和塑造的民族精神致敬。



“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顷刻能办”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发起90周年。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奠基者、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代表,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逝于上海。


提及鲁迅,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弃医从文、以笔做矛、横眉冷对的文学斗士形象。然而,殊不知鲁迅是推动中国新兴版画艺术发展的践行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29.2cm×42cm 黑白木刻 1961年 


1934年鲁迅在《木刻纪程》的小引里写道:“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创作木刻的介绍,始于‘朝花社’,那出版的《艺苑朝华》五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到1931年夏,在上海遂有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会。”这就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诞生的历史。


《鲁迅先生》 赵宗藻 36cm×28cm 黑白木刻 1961年 浙江美术馆藏

鲁迅被誉为“新兴版画之父”,开启了中国近代版画史著名的“新兴木刻运动”,在晚年花了很大精力推介、提倡木刻艺术,他认为:“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顷刻能办”。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发起9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新兴版画的左翼文化基因正与之深刻相联。


“一八艺社”成员合影于孤山(前排左起第四人为夏朋)



1931年鲁迅(前排右起第三人)举办的木刻讲习会合影

 

1930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一八艺社”的进步学子毅然从“西湖”出走,开赴沪上寻求更为开阔自主的生命格局。他们进入“左联”举办的暑期文艺补习班旁听,学习革命的文艺思想。同年6月,在鲁迅先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的帮助支持下,“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现代展览中首次出现主题性的木刻作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鲁迅先生还亲临现场参观指导,并在《“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中称:“……现在新的、年轻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这给“一八艺社”的青年刀客以极大鼓舞。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点亮了国立艺专学生的希望之光,也是牵引中国新兴版画的前进之索。



1931年《文艺新闻》刊登鲁迅的《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1933年春,西子湖畔国立杭州艺术院的一群热血青年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在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下,拿起木刻刀进行“为人生、为大众而艺术”的版画创作,其先锋性正来自于对于现实的关注。思想启蒙、民族救亡、现实关怀、革命斗争等构成了当年木铃木刻社团的行动主旨,他们用艺术行为谱写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铮铮宣言。会员们将印制的画册《木铃木展》《木铃木刻集》先后寄赠给鲁迅先生,其中七幅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入《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


《鲁迅像》 陈广 木刻 15cm x 10cm 1931年

 

《鲁迅先生遗像》 力群 速写 尺寸不详 1936年


 

《鲁迅像》 力群 13.7cm×10.5cm 黑白木刻 1936年


自建校之始,中国美术学院就肩负起振兴民族艺术、抒写民族精神的使命担当。中国美术学院老一辈版画家,如张漾兮、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等人,通过众多版画作品,唤起着人们那烙入记忆深处的回忆与共鸣。


《鲁迅:路是人走出来的》 张漾兮 32.5cm×24cm 黑白木刻 1946年

《战友——鲁迅与瞿秋白》 俞启慧 29cm×27cm 黑白木刻 1961年

《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 李以泰 45.5cm×47cm 黑白木刻 1974年

《黑白分明》张怀江 60cm×52cm 黑白木刻 1981


鲁迅《药》之连环木刻之十一 张怀江 8.2cm×8.2cm 黑白木刻 1944年



鲁迅短篇小说《故乡》插图 赵延年 黑白木刻 1977年

《阿Q正传六十图之二十》 赵延年 17cm×24cm 黑白木刻 1978年


 《野草》插图 赵延年 24.cmX17.5cm 黑白木刻  1978年


《天心月圆——以此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黑白木刻 80cm×150cm 佟飚、刘炜 2011年


新时期,新时代,穿越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时空,一代代国美青年学子们拥有同样强烈的黑白力量和举刀向木的赤子之心。他们延续着老一辈的使命精神和战斗传统,肩负时代使命,以刀代笔,夯续时代先锋。


以木制铃,音既不振,亦难远播,偏偏以此自名,似是自嘲,实为表达前行之意的坚毅,更有不惜以孱弱之躯迎击暴虐的悲壮。秉承“木铃”之意志,由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召集,一群新时代热爱木刻的青年集结在一起宣告“新木铃木刻社”正式成立。“以刀代笔、放刀直干”,木铃继续铮铮作响。通过国美版画系一系列的实验性教学探索与集体创作活动,培养了一批新的优秀的木刻青年。2011年8月,他们参加新木刻讲习班,在系统研究了新兴木刻运动及其倡导者鲁迅先生的基础上,集体创作了三百余幅鲁迅肖像参加了“鲁迅的面容”大型特展。社团青年拿出“顷刻能办”的行动力,迅速收集、整理文献,以黑白木刻的语言镌刻鲁迅先生的精神志容。


201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组织的“新木刻讲习班”,“新木铃木刻社”第二年组建


《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纪念特展》 2011年8月 浙江美术馆


”鲁迅的面容“集体作品 之一  中国美术学院新木刻讲习班 2011年

”鲁迅的面容“集体作品 之二 中国美术学院新木刻讲习班 2011年

承继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主要策源地的历史定位,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在沿革中始终以现实关怀、艺术介入社会为使命责任,历届学子铭记前贤们的先锋意志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2012年正式成立后近十年中,“新木铃”成员手握刻刀奏响了《最前线》《鲁迅的面容》《五水共治英雄谱》《野草》《木刻民眸》等一系列强音。今天,回望浙江版画的百年长路,“新木铃木刻社”以一系列艺术行动致敬当年的铮铮热血少年。


《燃》 2021年浙江美术馆、浙大城市学院霹雳投石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新木铃木刻社共同制作


2020年8月,浙江美术馆主办《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师生共同策划参与。版画生态多元与共,“新木铃木刻社”开放身手之际不忘重叙精神谱系取精用弘。除了讲过去的故事和版画作品赏析,他们试图以印刷媒介的方式去致敬那个热血的时代,连接九十年前和今天。2021年的8月21日,在“观读鲁迅·燃”专题版块展区内,师生一起启印了1931年8月21日的《版报》。报纸上的每一则报道都成为了彼此的时间“证人”,伴随着油墨气味,松软粗燥的新闻纸上不能删改的白纸黑字也为报纸建立了一种真实可信的媒介特征。此次艺术特展的举办,以“百年”与“浙江”为时空坐标,以“历史/图景”“造就/刻度”“上手/此时”为结构方式,以“青年”“社团”“行动”为落地特点,从而新镌一个版画时刻,既是向版画先行者致敬,也是理解自身与现实的体验方式。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我们谨以师生、读者们共同朗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的篇章所创作而成的《野草》声场作品(选篇)向鲁迅先生致敬。


2019年,“野草——献给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展览用当代艺术的策展方式,将鲁迅先生的《野草》与在他的激励与感召下开启创作木刻的几代木刻艺术家的历史性珍贵作品,以及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在校学生的黑白木刻、插图创作,共同构建一个百年超时空对话情境。


《野草》声场

策划:高世名、闵罕、唐晓林

声音艺术家:李洪祥

朗读者:(排名不分先后)

周墨行、毛奕萱、董洪毅、唐媛玥、巴宸悦、唐愉昇、奚旷、黄奕菲、鹿航、周奕含、马毅航、谈桦、龚子末、孙润、翁怡可、蒋潘铖、张佳茹、张旖宸、王臻为、郑儒、赵力晨、赵宗藻、邬继德、朱维明、孙歌、陈海燕、许江、江弱水、薛毅、高世名、佟飚、杨振宇、周宝松、孙善春、赵阳、赵星、赵天叶、刘颖、张晓锋、袁安奇等






202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已经140岁了,却一直在场,依然鲜活生动,依然影响着今天的青年。

 



 编 辑 |刘   杨 王思凡
 审 核 |丁剑锋 徐   元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2522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