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创基金在行动 | 文创衍生品小组:挖掘德必企业文化,助力品牌故事传达,加强用户情感连结

2021-09-17


引言


“德必—ICCI产教融通创基金”项目是ICCI《文创产业调研II》的课程组成内容,为学生提供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流程项目实训,在课程教授的带领下,配备专业业务指导、X导师、答辩评委等各层次产业师资共同指导,以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又真实的文创项目实训教育。


2019级的ICCIer分成8个项目团队:文创智慧园区组、城市文旅融合组、文创园区的文创衍生品开发组、文创园区短视频品牌提升组、文创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组、“X空间赋能文创”计划组、少数民族文化公益文创扶贫组和"文创·无界”全球文创创业大赛组。每个项目团队都有丰富的调研成果和心得收获,在创基金终极答辩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工作回顾吧!



项目介绍


文创衍生品组希望可以通过挖掘德必文化符号,通过衍生品载体助力德必传达年轻品牌故事,加强用户的情感链接,最终赋能德必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发展,实现“助力中国创意”的愿景。衍生品小组兵分两路,从不同角度开启了对德必开发衍生品的探索。


小组成员


宗归龙、杜婧君、杨芷青、马子森、费薪宇、黄雨萌、马悦、郝望舒、邓贞


工作回顾


走进德必

想要了解园区文化,就要亲自走进德必,感受园区氛围,通过调研访谈及观察,挖掘德必文化符号,探索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可能性。


衍生品小组来到了上服德必徐家汇WE园区,园区里大大小小的文创公司、艺术商店充斥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中西结合的设计让这里成了一处可以屏蔽都市繁华与浮躁的“桃源”之所,身处其中,足以感受其雅致舒适的魅力。



调研过程中,我们十分有幸遇到了一家文创公司的老板,基于对入驻德必的体验以及文创产品设计上的丰富经验,他的讲述给我们调研方向带来了不少新的思考。

调研发现

通过园区内的调研和访谈,衍生品小组获得了一些收获。在园区文化感知方面,超四成以上受访者认同园区文化氛围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求职意向的影响因素之一。然而超过六成以上入驻德必园区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于德必各园区及文化并不了解;在文创产品消费意愿方面,超过九成受访者对文创产品、盲盒类玩具感兴趣,七成愿意支付。


因此,衍生品小组认为,德必开发衍生品具有潜在市场。一方面,园区内受访者大部分是文化创意工作者,具备文创产品消费心智,但苦于没有文创礼品店来满足购买需求;另一方面,园区空间较大且环境优美,具备开设线下店的能力,且可以配合线上渠道进行多面的消费者触达。


盲盒组认为,对德必园区来说,为企业提供舒适、个性化高品质环境以及配套会员服务的同时,更加有必要发力园区的品牌形象宣传,去应对未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创意市场竞争。

有WE青年——讲出品牌故事

从“轻公司、轻工作、轻生活”三轻理念出发,盲盒小组希望通过轻松可爱的盲盒形象引起用户感知,讲述融入德必文化的人物故事,让产品与用户思想、情感产生进一步的关联,不断推出更多形象,利用好奇心和收集癖,转化为让用户的上瘾行为。


盲盒组将园区内年轻的文化创意工作者作为主要用户群体,围绕工作场景,挖掘当代年轻“打工人”的典型特征,扩充为六个拥有不同人设的角色。


非最终形象,作品仍在调整中

随后,盲盒小组选取其中最具有辨识度和共鸣感的摸鱼角色“Tobby”深入展开,赋予了他表面佛系不起眼,实则有想法又踏实的人设,并将德必元素融入形象设计。在与外部建模师反复沟通后,人物五官细节和表情都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为更好的让Tobby形象深入人心,盲盒小组将工作场景下,广泛活跃在年轻群体话语体系中的表达与人物进行结合,推出了Tobby专属表情包,满足更多场景的使用,让工作变得更加愉悦和轻松。

后续,盲盒小组还将发力于盲盒的内容营销,来进一步增强园区内外对产品感知。围绕这六位角色,以条漫形式讲述办公室的职场故事,诙谐生动表达赋能形象记忆点,定期连载拉动消费者粘性,最终助力于德必品牌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和传播。利用cp捆绑和限时限定的销售形式,不断刺激消费需求,实现营收。

环保产品组

而环保衍生品组从环保角度出发,探索文创产品新材料的可能性,在艺术家宋悠洋研究的新材料启发下,环保组展开了新型可降解材料的桌面调研,寻找德必文化与环保理念的交点。调研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对含有环保元素的文创产品感兴趣,且七成愿意支付环保溢价;69%受访者更愿意为具有环保意识行为和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买单。因此,环保衍生品组希望可以通过环保产品,助力德必企业创新践行社会责任,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参考广泛用作环保材料的海藻形象,环保衍生品组对品牌logo进行了升级,将通勤场景下的手提包作为设计对象,设计出“果橙森林”——“时尚又自带芳香”的可降解环保包袋。


倡导“取自自然,归于自然”绿色、乐活的生活方式,前期主要面向B端客户,传递德必绿色环保、商务高端又独特的企业形象,巩固客户关系;后续也将通过人群细分,开发差异化产品,通过多渠道营销在C端探索后续的销售转化可能性。


组员心得


郝望舒:


创意是原点,商业需求是落点,在这次项目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努力去做好这两点的平衡,这是一次真正从企业需求出发做产品的过程,更加务实的动机让我们不断打磨对产品想象力,总体是非常难得和有趣的一次学习过程。


黄雨萌


这是一段收获满满的经历,从和项目组的队友们一起头脑风暴,到前往文创园区实地调研,再到将设计稿变为实物,一路上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犯过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都是宝贵的经历,促使我们在反思中进步。非常感谢学院和业界的支持,让我们有机会暂别课本,在真实的商业世界做出尝试。


马子森:


产品是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东西。文化创意产品被消费首先离不开载体本身的外观及功能,而可持续性消费则离不开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核。通过衍生品项目的学习,我加深了对产品价值的认识,通过和多方沟通,能让自己拥有更广的视角去思考,如何从创意和用户视角去赋能形象设计,如何从商业角度去丰富营销玩法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收获。


杨芷青:


这是一次既有趣又富有挑战的项目经历,通过多次讨论我们最终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文创产品。如何去设计它们的视觉形象,如何将德必的概念融入其中,如何平衡美观性、商业性和实用性,在呈现出最终成品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这些都是在以往书本类的学习中所获取不到的,但却为我们走向未来工作实操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杜婧君:


衍生品、IP开发是最近几年的风口,各类公司都希望借助衍生品消费红利来实现商业和品牌上的双赢。但是老实讲,在真正开始做项目之前我其实有非常多犹豫的地方,因为做文创衍生品是一件说起来拍拍脑门觉得可以做,似乎很有趣,但其实执行和落地时非常需要将创意和商业结合,以及整体规划和长线思维的能力。这次项目让我影响最深的感触也正是这一点,我们如何能最大化的发挥创意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如何设计出符合Z世代年轻用户喜欢的产品,这中间经历了创意迸发时的欣喜,和真正落地生产时的烦恼,但是队友们非常给力,大家都给团队持续在贡献解决办法,非常幸运能和一群有创意的人做有挑战的事~


宗归龙:


总体上是一次文创产品的创作实践。过程很长,需要筛选出用户,讲一个好的故事,想出好的产品形式,讨论设计样式,再看用什么材料做,怎么来生产,怎么来包装。感触是需要兴趣和坚持,每个人对于“故事”high点差异很大,因为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怎么抓故事主线,但这个过程还挺有意思,如果所讲故事被人喜欢也能很开心~


费薪宇:


对我来说,这次创基金项目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参与到了文创产品从方案到执行再到落地的全过程。在过往的项目中,我们一般基于创意提出天马行空的方案,而这一次的实践,我们真正着眼于实际的市场需求、产品售卖场景、产品卖点、创意故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可行性来进行思考,真正的从商业变现的角度来衡量产品成本、制作和售卖。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从0到1的产出我们设计的文创产品,这也是学生时代不可多得的真实的实践案例。


马悦:


从前期的用户调研,产品核心卖点挖掘,到产品平面设计、3D建模、打样,再到营销方案的策划,这是我第一次经历了一个产品从研发到落地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调研需要稳扎稳打,只有足够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才有把握进入市场中;产品设计需要在贴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所引领,要有一个足够新颖的点吸引到消费群体。最后,用什么样的创意玩法把产品卖出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邓贞:


这次项目让我认识到了产品是从实践和调研中获得的,空中楼阁的想法是站不稳脚跟的。通过走访德必的几个园区,对于员工的实地考察得出一些比较贴合员工需求的产品才可以真正的解决问题。在产品设计的中期,学生自己的力量较为单薄,必须借助外力。因此我们和艺术家及产业导师相互通力合作,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不寻求帮助,这也是这次项目给予的一些宝贵经验。



撰稿:宗归龙/杜婧君/杨芷青/马子森/

费薪宇/黄雨萌/马悦/郝望舒/邓贞

排版编辑:王雯茹

责任编辑:林彦闻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交大文创学院ICCI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文创衍生品 企业文化 项目人物介绍

1526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