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如何在艺术行业做一家互联网公司

原创 2021-09-15

本文来源于:ArtAlpha艺术阿尔法

谢晓冬原为匡时拍卖的副总经理,2016年开始加入互联网创业大军,开启了“在艺App"的征途。

“在艺"专注于服务大众艺术生活的需求,集点评、社交功能等于一身。三年耕耘,已经拥有了超300万的用户,平均日活达25万左右,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业内最具活力、“最有互联网思维”的艺术类App,也成功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的艺术是小圈子玩的说法,正在走向更广的人群。

“在艺”是如何做到的?阿尔法君专访了“在艺App”的创始人谢晓冬,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对艺术行业的未来转型之路提供一些思路。

谢晓冬2018年龙美术馆的布尔乔亚个展,“在艺”提供了全部作品的现场语音导览(图源:龙美术馆)在艺App上用户关于看展之后的评论与分享热销的故宫口红(图源:网络)teamLab的沉浸式展览(图源:网络)

服务更广泛的人群

阿尔法君 :从传统拍卖,转型到互联网公司,初衷是什么呢?

谢晓冬:之前拍卖行服务的是少数人,我希望能够把艺术拓展到更广泛的人群,而早先已有的一些互联网平台,感觉还是圈子里的,或者说小众的互联网。

互联网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流量,你的用户量有多大,能够服务是不是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巨大改变的可能性。

另外就是我看到我们行业有一些非常低效的部分。比如说审美、艺术欣赏这个事,按理说是人的基础需求,真善美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可实际上我们跟行业外的人聊的时候,大多数人对于我们这个领域根本不知道不了解。

很多人想要了解艺术,但找不到对的人去了解,一不小心就被坑了,所以这也是我最早搭建“在艺”平台的初衷,就是去搭建一个大众对基础艺术需求的平台

艺术大众化的道路

谢晓冬:我从这个初衷出发,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艺术资讯一定是大众需要的吗?未必。其实大众更需要的是综合类时政,娱乐类资讯,艺术资讯其实是我们圈子内的人的需求。

大众需要服务,但是这种服务不是高端的艺术品交易的服务。“网红”艺术展这两年在各地兴起,人们已经把看展当成了日常的消遣,不管是为了拍照还是打发时间,他们很容易进入这个场景,所以我们“在艺”基于这种基础开始搭建看展社交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分享展览的心得体会,也能买票,有点像大众点评。

2018年龙美术馆的布尔乔亚个展,“在艺”提供了全部作品的现场语音导览(图源:龙美术馆)

在艺App上用户关于看展之后的评论与分享

这样就形成了为C端用户提供看展的入口;也帮助B端用户宣传了他们的展览。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对大中华区艺术圈的覆盖。

第二个阶段是覆盖非艺术圈的用户,我们会逐渐去开展一些线上课程,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阿尔法君 :从匡时到“在艺”,从精英圈到大众,高客单价到低客单价,这样的转换,您当初是怎么来做好这个准备的?

谢晓冬:唯一的准备就是心态归零。我以前做媒体转到拍卖行,也是归零的心态,过去你的经验可能会有用,但不要过分依赖以前的经验,要边干边学,抱有一个学习的状态,当然也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这些,最重要的是下决心去做这个事情

阿尔法君 :“在艺”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谢晓冬: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如何更好的增长,另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上的转化,需要不停的更新方法论。很多人说“在艺”是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公司,对于这点我不谦虚,但是我觉得和更大的互联网平台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近年来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会单独成立一个的部门来做增长策略。“在艺”更多还是偏公众导向,自发性增长以及口碑的推广,工具性的功能的开发等,而不是超级平台现在所用的数据导向……所以往后,我们要更多的跟大公司学习,更好的用增长黑客的方法去推进公司的增长。

阿尔法君 :关于用户的增长,您认为艺术行业有天花板吗?

谢晓冬:我有一个看法,艺术的大众化不一定是艺术品交易的大众化,交易这个部分不太可能大众化,但是在艺术很多维度有大众化的特质

大众消费品牌跟艺术的结合就是一个方向。近两年有些手机厂商,比如华为就主打艺术拍照理念。我们去年跟尤仑斯合作为华为拍了一个短片,是讲如何让生活艺术化;小米这两年也是跟今日美术馆有新媒体项目的合作;各种汽车厂商,现代汽车已经在798开了艺术中心,还包括奢侈品牌,设计师品牌等等。

还有一个方向是大型博物馆,越来越多的把自己的IP开放给一些消费品牌,比如故宫博物院,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把艺术传递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热销的故宫口红(图源:网络)

第三,艺术可以是一个体验经济,尤其是像现在看展览的兴起。每个城市展览越来越多,而且离社区更近。现在的展览都在购物中心,而不是过去只是在艺术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随着电商的发展,大家买衣服吃饭更多的都是不去现场,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大家叫到购物中心呢,就是体验经济,展览就是很好的一种体验经济的媒介,所以这一块是可以大众化的。

teamLab的沉浸式展览(图源:网络)

还有一点就是艺术教育,中国对于教育普遍是很重视的

互联网公司“烧钱”吗?

阿尔法君 :现在大家一提起互联网公司,就会想到不断融资,烧钱等等,甚至有些负面的偏见,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谢晓冬:我一直不同意“烧钱”这个说法。做平台肯定需要投入一些钱。比如你要开发一个楼盘,比如你要拍《流浪地球》,都有一个前期投资的过程,开个小饭店为了吸引客户,一样需要投入。

所以现在大家所说“烧钱”与否,无非就是说你的产品上线以后第一天是否有现金流,如果第一天有,好像就不是一个纯粹烧钱的生意;但是如果第一天没有现金流,过一段时间才有现金流,就被认为是“烧钱”。

其实“烧钱”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获客,建立品牌,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烧钱”,其实也是为了获得市场地位,迅速占据市场优势往后更容易赚钱。比如巴黎的迪士尼,所有的都是按最好的标准来做,开了25年,亏了23年,但是对于整个迪士尼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赚不赚钱的问题,根本不在于“烧钱”与否。而且你是第一天就要赚钱,还是推后一段时间赚钱,完全是一个策略的问题,目标的问题,你选择哪种方式更适合你自己而已。

而且商业模式是不停的探索出来的,可能你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个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但是做着做着有了用户,很多模式就出来了。比如淘宝本来是电子商务,但是后来有了支付宝这门生意,等等。你能“烧”出来海量用户,还能留存,就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喜欢看日活量。

艺术行业能否做出来一个大用户量的公司,我认为是可以的还得继续投入。艺术的需求没有达到像吃穿住行那么刚需的地步,但是等到了2020年中国有一亿中产的情况下,还是会是一个普遍的需求。一亿用户全部买艺术品不可能,但是看展览,看课程是有可能的。

阿尔法君 :现在“在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收入?

谢晓冬:我们主要的盈收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广告,一方面是展览票务将来课程这个部分也会是收入的一个部分

艺术行业如何转型

阿尔法君 :现在整个行业也面临转型,作为先行者能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意见吗?

谢晓冬:转型是每一个艺术市场领域的人都将面临的挑战,因为新的媒介的兴起,环境的变化,肯定需要使用一些手段来应对。虽然核心需求没变,但形态已经是新的了。

比如我觉得画廊就是一个内容产业,有没有实体空间并不重要。实体空间往往成本很高,且容易造成本末倒置。因为画廊的本职是推广艺术家,卖艺术家的作品,更应该是像经纪人一样,而不是把一个展览做的更漂亮,画册印的更漂亮。用户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才是最主要的。大多数顾客其实根本不关心你的展览,关心的是这个艺术家该不该买,价格合适不,将来怎么卖出。大多数画廊都把精力花在了不重要的地方。

对于拍卖也是,其实没必要再印图录,布展也应该减少奢侈浪费之风。现在是无纸化时代大多数顾客收到图录也就扔掉了,藏品买回去也不会真的挂出来大多放仓库……拍卖行不如把钱用来做媒介宣传,用在营销,客户关系维护上……这样一定能有一个巨大的回报,未来谁在这个道路上转型越快,谁就是受益者。

包括办公,财务管理系统等等都是比较落后,这些也是未来的机会。

以上这些,需要所有的画廊和拍卖行来转化思想,艺术行业一定是服务业,因为你卖的东西所有权不是你的。所以你是因为服务收的钱。服务提升,帮客户更好的认知艺术品,推进销售,是画廊和拍卖行的重点;而做好移动端的营销和内容,更好的让信息精准到达用户是方法

所以艺术产业各个生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周期里,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机会。对于大部分机构来说,不要去做平台,因为做平台还是蛮难的,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都太多了。还是应该做好自己,做好IP,做好内容生产,做好客户服务,这个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一样也能做得很好,很大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ArtAlpha艺术阿尔法所有(文中图片来源已标明),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感谢谢晓冬先生对本文的帮助。*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谢晓冬 问答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趋势创新

2009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