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物物WUWU|“万物”2021届文创设计作品展

2021-06-11




概念是万物的概念,美是万物本身的美。一切元素都有着“生命”,拥有着美的属性。以包容的态度尊重每一个概念,体会万物的灵气,保持质朴与纯粹。
物物,人人,万物——谓之闳约深美。
2021届文创专业毕业生们以“万物”为创作命题,在对宇宙和世界客观理解的基础上,探索新知,接轨学科前沿,解答有关人类未来的种种疑问,完成了51套作品,表达了同学们对大自然、对人、对万物的感知与戏谑、接纳与感恩,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述说着最至美至真的故事!
作品体现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以方法推导、线索演绎实现创意、材料、媒介与功能的整合,形成延于传统、代表“新文创”的设计产品;更加侧重疫情后的设计与人文关怀、绿色生态、潮流文化、未来生活方式等的创新研究;以前瞻性、探索性和实验性定位毕设方向和目标,呈现多元、跨界、融合的特点。



2021届文创设计专业全体毕业生合影




学生作品


PART 1 

万物有灵且美


每一个概念都有存在的理由,

每一个事物鲜活且有爱、恨、喜悦和忧伤的情绪变化

每一个概念都有存在的理由 每一个事物鲜活且有爱、恨、喜悦和忧伤的情绪变化



《十六空·生无境》

作者:袁媛
指导教师:李树


老师  我爱你

老师  您辛苦啦

老师  感谢您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无生境——即空性的境界,无生即空,而实际上生灭皆为幻相无实,空之境界中,一切法从没有出生过,故名无生。用十六件以玻璃媒介为主的综合材料作品阐释西藏佛教文化中侧重于有情能所的角度,以西藏建筑、器具、供物为形式符号分别对应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本性空、自性空、一切法空、无性空和无性自性空,表达“生灭皆为幻相无实”的西藏场所精神。



《瑟瑟·珠玑·翠羽》


作者:眭叶康

指导教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重构点线面的结构关系,以经纬交织为基调,取云锦纹样之形,延真善美之意,传事物之神;将桃花、牡丹,团云等传统云锦图案提炼精简重塑,形成三维空间的纹理结构,结合创新纹样的云锦面料,形成立体与平面、光与影、传承与创新的双层关系,构成三款创新云锦包,将‘桃气满满’、‘花开富贵’、‘花团锦簇’等美好寓意作为一种语汇自然的融入现代设计之中。



《“新”异兽》

作者:钱嘉远
指导教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通过N级编码论的研究方法,提取逐鹿之战中异兽的符号并结合史料文献进行创作。作品的表现方面通过文本符号提出元素,从象征符号提出形象的文化精髓与细节。在N级编码论递进的研究下精准定位设计元素符号,设计出“新”逐鹿之战异兽形象。



《狐像》

作者:祝爽
指导教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基于志怪文化中狐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形象的由来和嬗变的过程。通过提取狐形象的特点并加以符号化,再应用于玩具设计中。图腾和壁画中的狐形象,也提供了更多的的创作元素。将狐的自然形态符号和志怪元素的结合,再通过玩具形式进行表达,使得志怪文化中的狐形象更加贴近如今的审美潮流,同时将所“传承”的传统文化以玩具设计的方式呈现。
作品中狐形象所提取的符号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玄”“白”“赤”“青”“黄”“玉面”“九尾”等。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狐面纹可以看出夏商时期狐图腾的应用,以及从汉晋六朝壁画中的九尾狐形象也体现了狐具有的祥瑞性。通过志怪文化中狐形象的分析与文化符号的提取,以玩具作为载体,辅以传统文化图案作为装饰,推导出传统神话元素的转化方法,并将其应用在设计中进行验证,以证实其可行性。



《光之狮》

作者:周抒绎
指导教师:蒋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根据狮子动态和气势特征以及皮影与光影的关系,选取元素打散重构并在壁灯上转译,通过排列壁灯再现狮子的不同动态。用镂雕的方式来呈现,弥补了单色构造的单一性。传统皮影是彩色的图案,但是这是一组壁灯,按照后现代主义的杂糅装饰性又不能太凡俗,因此以单色为基础,用镂雕来加深层次和纹理。鉴于皮影的特点“动”,在每个灯片上设有连接的钉状结构,使它可以活动。头、尾为两个固定的主光源,其余的中间灯片根据主光源排列且通过人为接触产生动态变化。



《宅中辟邪》

作者:郭俊
指导教师:蒋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辟邪,传说中一种形似狮且有翼的神兽,代表着“仁”与“瑞”,当下的人们则将其视为财富、福运的象征。同时,辟邪也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标志性形象。本套家居器物设计借鉴青铜器的造型手法,将辟邪的形象融入其中。器皿功能的定位更倾向于桌面装饰与收纳,造型简约,凸显辟邪造型与基础器物造型结合的各种可能性。



《虫之语》

作者:陈天雨
指导教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生物的结构分不同的层次,从各种系统到分子细胞,都具有规则又不规律的形态,我从他们的形态上获取灵感,通过对生物分子结构形态的探索,在视觉美感上重新组合,并在此意义上进行灯具设计研究。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与特点进行与之呼应艺术形式转换,同时考虑灯具形态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一设计研究使人们关注自然,尊重一切生命形式。



《斑驳》

作者:陈畅
指导教师:肖卓赟



设计说明:
基于对末世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主要是对末世文化中的艺术风格进行筛选和梳理,得出废土、蒸汽朋克和赛博朋克是最能够代表末世文化内涵的艺术风格。从这三种艺术风格入手,将一些能够体现出末世风格的痕迹进行符号化的设计,将这些元素符号与现代配饰设计相结合,制作出能够体现末世风格痕迹的配饰设计。



《见蓝》

作者:蔡磊
指导教师:张栩华


设计说明:
整个一套的家具设计模仿了大海中的生物,以螺状为特征的凳子,也暗示着现在社会人,人际关系之间的壳,太多的人不再愿意去分享,去聆听仿佛蜷缩再一个壳内。而Scaleph单件凳则是一种对水母这种动物特征的模仿和表达,水母长相魅力,但却有着与美丽外表相冲突的攻击性,如同一把好看的凳子,但是你坐上去也许并没有那么舒适,整体的配色都选用了克莱因蓝,强烈的冲击力和明净空旷的视觉系统让人迷失其中。花瓶的设计则是寓意海中寄生生物,附着的同时与宿主又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整个一套作品仿佛置身汹涌的海洋,深邃且无限幻想。



《歉仄》

作者:徐清
指导教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基于对“Y2K”、首饰演变的研究,将其特色与现代首饰融合。“道歉”主题首饰灵感来源于手语,动作可分为:五指并拢举于头部,握拳并伸小指轻点胸部。设计形态选用了胸针、耳饰,便于佩戴者根据个人需求自由穿戴。首饰用于双方僵持的情况,有助于化解矛盾。色彩上,采用了靛蓝、紫红、金属白等颜色,原于“电子三基色”,利用光学、色彩学原理,高透明度材料结合照射。



《文房水运》

作者:丁笑含
指导教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大运河文化是自大运河开凿以来长期形成的产物,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它囊括了我国的数十个朝代的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等因素,在历史的沉淀中留下了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套作品选取运河文化中的江苏段建筑代表文化元素,新文房结合,遵循文房的实用性。运用现代的极简主义风格对文房进行重新演绎,符合当下生的活方式,能够让大众更好的接受并了解运河文化。



《塔·具》

作者:付子洋
指导教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基于对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造型样式的研究,结合现代审美,通过文具来表达。作品每一层有不同的功能,塔盖可以作为闹钟,中间的功能可以有放置胶带的,存放名片,笔槽,收纳回形针或者订书机钉,其中底座是两层结合做的笔筒,每一层的衔接利用卡槽的方式衔接,从上往下是递增的效果。



《盐值》

作者:赵梦吉
指导教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本作品在保留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形式相结合。通过现代家居桌面陈设为载体,使产品既符合当下审美,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同时延展出传统地方文化的新形态。设计采用几何的结构探索表达形式,融入海盐文化,将盐文化符号融入于文化创意设计中,设计出以海盐文化为基调并满足当下生活需求,符合现代审美的家居产品。



《药物日记》 

作者:包泽亚
指导教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首饰作为直接装饰人体的物品,它以“物”的形式存在着,也以“物” 的形式反映着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诉求。本作品以药物为主题,提取几种药物的 视觉特点将其制作成首饰,通过改变颜色和药物的形态,引发佩戴者的联觉,与 艺术首饰形成沟通和交流。



《畲宴》

作者:吕珂 
指导老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一族,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三月三”是畲族的重要传统民俗节日,百福流水席则是节日当天群众一起聚集吃的大席的统称。在此将百福流水席之中的饮食器具作为载体,并提取了畲族所信仰的盘瓠和凤凰形,以及民族特有的象形符号,还原设计了百福流水席中的系列器具,让民俗文化焕然新生,与此同时也使得流水席这一活动更具仪式感。让民族文化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同时融入到新时代生活之中,更是以此形式提倡一种家居新空间。



《凤说》

作者:陶松 
指导老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基于对畲族凤凰图腾之文化梳理与美学表达,图案结构及寓意进行研究。从东夷部落的凤鸟图腾入手,逐步了解凤凰图腾的历史变革,观察个时期凤凰图腾的框架结构和图案特点。在符合当代审美观念的同时,分析畲族凤凰图腾的图案构成,对图案进行层次的分离、改变、重组。通过对畲族象形文字、民族颜色的应用,将数字化技术作为设计工具和媒介,制作蕾丝结构,结合3D打印技术和现代首饰设计方法研究,探索具有精神性、叙事性的首饰设计。



《牛首寻禅》

作者:陈泉兆
指导老师:吴映月



设计说明:
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是牛头禅宗的授课地和发祥地。这里我紧住小牛与佛教这两个元素 设计出了寻禅小和尚为IP原型,并根据牛首山上山的道路天阙路设计衍生出四季系列盲盒,与四处胜景衍生出的职业系列盲盒。让我们跟着寻禅小和尚,一起寻找隐藏在牛首山风景区中的禅意吧。



PART 2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一切物体都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

它们看着渺小实则伟大,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是它们真正的精神信仰。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以温柔的态度对待整个世界。



《僵鱼》

作者:思雯 
指导老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长江生态平衡正逐渐被打破,人们开始开展环保教育等措施进行环境保护。玩具是教育的载体之一。本设计以长江水生动物为主题,为儿童设计一组具有环保教育意义的玩具,通过儿童与玩具的互动过程,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呼吁人们保护生态,重视环保教育。

江豚、鲟鱼、中华鲟三组玩具采用拼插玩具作为设计表现形式,其背部透明材料可被取下并替换。孩子与家长可按照取下部件进行DIY制作,制作过程中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并能使孩子了解长江珍稀水生动物,达到宣传教育目的。

鲥鱼、胭脂鱼玩具的功能以储物为主,同样也是拼插玩具。整体透明的树脂材料使得内部各种纹理能被清晰展现。收集是环保的生活方式之一,收集有意义的东西是一种情感上的训练。孩子有自己喜爱的、值得收集的东西,本玩具设计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收集情感的空间。



《替代之外》

作者:贺杰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通过对珍稀野生动物的研究,从天空,海洋与陆地上被偷猎的濒危野生动物中选取三种代表动物,设计一系列的头饰。使用绿(雨林色)蓝(海洋色)棕(大地色)与逐渐消失的灰色将动物本体与其被盗猎的部分作区别设计,通过对比突出生命的珍贵,缺失的残忍。提醒人们正视野生动物的现状,在装饰的同时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希望人类能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平等对待,尊重生命,呼吁更广阔的人文关怀。



《豚豚日记》

作者:孙涵 
指导老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基于研究长江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探究长江江豚与现代文具进行结合再设计。以此吸引公众认识长江江豚,关注长江生态环境,提升大众对珍稀濒危物种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作品是一个现代文具套盒,共10件,以长江江豚为原型,对其进行简化提炼,突出江豚的可爱憨厚,设计出一套兼具美观、产品功能与人文情感的文具。



PART 3

万物既聪慧又奇妙


太多的事物并不像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普通。

细细品味内核,

会发现每一个设计的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与逻辑。



《食克》

作者:林佳豪
指导老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食克》系列作品,是通过调研进食障碍人群的饮食方式设计针对神经性贪食患者和神经性厌食患者的餐具。作品的形态展现了两类进食障碍患者的饮食习惯。神经性贪食患者的餐具系列主要通过餐具视觉体积较大,来展现贪食症患者食量大于普通人,运用了莫比乌斯环的设计元素来诠释贪食症患者陷入于无法克制的暴食行为和节食的痛苦循环中;神经性厌食患者的餐具系列主要通过餐具视觉容积小,来减少使用的患者在进食时的心理压力,通过伸缩的设计,在不增加厌食症患者心理压力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厌食症患者的进食量。同时餐具下方的支架设计,增加该餐具的“展现”寓意,也是套餐具的设计目的———向普罗大众展现现当代人群在大数据时代审美观下的不良进食状况,引起大众的重视,并尽可能去引导进食障碍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一·尺》

作者:卢咏梅
指导老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基于对“四角号码”结构公式化的探索、研究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延伸。并试图提取“四角号码”的形成规则,将其归纳总结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通过对符号进行演变趣味,将其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出符合结构公式化的时尚产品。



《燕回》 

作者:方纯涛
指导老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燕回”是基于经典榫卯结构接合方式--燕尾榫,配合其他榫卯结构类型可拼接穿插使用的办公文具组合。“燕”字表达此套文具组合主要采用了燕尾榫,“回”字字形似榫卯结构在本次设计中的表达,随意对应的榫头卯眼,虽取榫卯形,不学榫卯坚,如同“回”字般留有空隙代表此套组合兼具穿插关系,单独成组,合并成方。本组设计是探讨了榫卯结构应用在现代文具中的可行性,将榫卯结构本身的特征外显。



《Fleur  Nouveau》

作者:王锦哲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新艺术运动是世界被维多利亚式的喧嚣和历史风格偏见洗礼之后,人们普遍艺术审美唤醒的运动,虽然只存在了20年,但因为其出众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影响,在艺术上有着重要意义,至今也在影响着世界上的设计潮流。

本次设计总结新艺术运动的起源与对其产生的风格化影响。结合研究著名艺术家埃米尔·加莱,勒內·拉力克的作品中的典型艺术形象———复杂的,不对称的,蜿蜒的线条为基础,并选取其中纹饰,参考现代灯具设计案例,展开设计。

以植物等自然元素做为灵感,借助灯工工艺及当代设计手法设计一系列灯具作品。通过这一研究过程,探索新艺术运动中自然风格与现代生活美学结合的当代意义。

花型原型分别为鸢尾与金银花,外形设计上吸收了新艺术时期的花卉图案卷曲柔美的典型特征,经过花瓶的光源的照射,使灯光投射出绚烂的效果。整体系列设计以玻璃为主要材料,辅以灯工工艺制作。



《瓶事》

作者:米赛宁
指导老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根据现代家居生活方式可知几何化的形态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通过对史料中的器型梳理,对器型进行进一步提取、简化、重组,使设计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生活趣味与功能性。器具之间的关系讲究高低搭配,前后错落,器与器之间、器与空间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本次设计的重点。现代生活空间较小, 生活节奏较快,许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在多个器皿的摆放上。故将两个或三个以上器具按搭配规则固定成组,方便搭配与调整位置,传达出明代生活趣味并符合现代审美风格。



《距离》

作者:严巍国
指导老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引力”作为牛顿第三定律的发现成果,其实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影响着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引力”又称重力相互作用,“即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物体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但是它们的有效的作用距离是不同的,“斥力”的作用距离相较于“引力”更短,并且距离越短“斥力”越大。两者吸引到一定距离时,“斥力”的作用力大于“引力”,它们就会保持着一定距离,无法完全吸引在一起。所以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是产生“引力”的重要条件。



《夜莺》

作者:周朔晗
指导老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在《夜莺》主题的玩偶家居摆件设计中,整理出重要的人物形象与元素并加以分析与转化。根据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特点,将夜莺与束缚它的鸟笼、机械夜莺与它的机械结构、皇帝与他华丽的皇冠与宝剑以及将西方的死神与东方的黑白无常转化并结合。



《抓周》

作者:吴桐
指导老师:肖卓赟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是一种庆祝孩子周岁生日的风俗礼仪,其中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前途的厚望,是对生命的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但人们对“抓周”的历史了解少之甚少。这本书是一本适合1-3岁儿童阅读的科普类绘本,通过“小怪兽”的形象来吸引小朋友的兴趣,用鲜明的颜色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用蜡笔独有的比触感使整个画面自由,让他们通过一个小故事了解“抓周”仪式。在书中配有人物、物件魔术贴,方便儿童进行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汉字盒子》

作者:袁心仪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图像学习之间的关系,分解汉字笔画,以积木玩具为载体,尝试进行识字玩具设计,引导儿童学习汉字。通过积木搭建汉字,辅以生动明快的线条来帮助儿童对汉字笔画的记忆,增强儿童认知汉字的能力。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识字玩具的局限性与单一性,锻炼儿童动手动脑能力,使儿童在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自然的学习汉字。



《丝.线》

作者:汪皓天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基于对对非线性叙事的研究,结合了花丝首饰的形式、元素、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提取花丝中的特点,使用参数化技术辅助,运用新的叙事方式与首饰设计相结合。将花丝元素与现代首饰融合创新,以现代的审美,全新的设计思维阐述当下时尚文化。



PART 4

万物生光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balance》

作者:芮展博
指导老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灵感来源于天平,由支点(轴)在杆的中心支着形成 两个臂,当一边的受力增加,另一边就会翘起,在天平倾斜的过程中 所达到的形态正好与家用灯具的形象相吻合。在使用灯具的过程中, 调节灯具的位置就好像在做试验,探索杠杆的原理。产品中的交互设 计体现在其操作过程中,只是将产品的使用行为做一种替换,将天平 的用法挪到灯上,新奇却又熟悉的操作方式便够拉进用户与产品之间 的距离。在解决组装和移动电源的问题后,灯具便能够同时满足室内 和户外使用的功能,在外出旅行时也方便携带,可以随时组装拆卸



《剪屏》 

作者:王悦
指导老师:吴映月、许哲诚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南京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研究南京剪纸工艺特点,尝试运用参数化设计进行图形与结构的生成实验;以屏风作为产品载体,探究参数化设计这种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手工非遗文化之间碰撞、重组、衍生、创新的方法。作品提取分析南京代表剪纸梅花花样,归纳梅花造型特点,保留其镂空特点。通过参数化的排列方式生成面,以屏风作为载体,再加入灯光元素,为屏风增加新功能。最终呈现南京剪纸元素与现代屏风的一体化。



PART 5 

万物刹那又永恒


用心感受身边的一切,兼收并蓄,

你会发现每一件设计作品都那么精彩,令人感动。

这便是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叠影莫里斯》

作者:刘思彤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影响巨大的艺术变革。它犹如一座桥梁,将欧洲的艺术风格从古典导向了现代。自然元素是这场变革中所有设计的基础,自然与新材料元素的大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其本质特点是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品从具有自然主义的植物纹样为切入点,通过创作研究了自然主题与桌面装置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采用威廉·莫里斯作品中的纹样,通过重叠和扁平化的处理方式来追求复古的气息,希望表达带有复古形式感的自然主义设计,让人们置身于斗室中内心回归自然。



《暧暧》

作者:蔡祺瑜
指导老师:吴映月

更多功能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名选自两汉崔瑗:“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意为:表面上黯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主要灵感来源,对宋代市井器具进行收集与再设计,对宋式传统器皿的造型进行提取,利用现代化产品设计手段与形成方式对器皿造型进行再演绎。 使其在具备宋式器皿文化基因的同时,亦呈现现代数字化概念。让使用者感受宋式典雅风韵的同时兼具品味现代化产品的时尚风尚。产品设计类别主要有食具、茶具、香具等,力求在产品之上展示古今交融与对比之感,示以宋式古典的美好,授予现代化时尚的希望。



《蝶梦金陵》

作者:刘佳
指导老师:吴映月、许哲诚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南京云锦作为闻名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通过对南京云锦的图案叙事和织造技艺、现代首饰的时尚趋势和数字化成型技术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数字首饰与 云锦面料的结合实验,探索南京云锦衍生设计的可能性。蝴蝶代表着自由,云锦代表传承,作品采用云锦布料“米色地彩蝶三秋”为设计主题,设计出了成套的首饰设计。



《经之旅》

作者:陈晓薇
指导老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中所使用的传统工具为切入点,是为邓清之老师为代表的女性非遗传承人设计的便携式工具箱包。作品自身具备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符号,内里的文具连接为榫卯结构,展开呈现具有新中式文房的特征。包的主体使用透明亚克力,榫卯结构为木料和黄铜,再辅以硅胶缓冲垫,使工具箱包在合起时也能通过透明材质看到内部展示的木刻经板与传统工具。



《儒林咏吟》

作者:方宇婷
指导老师:蒋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文会图》是宋徽宗以及宫廷画师共同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画作描绘了文人士大夫雅集宴饮的场景,其中可见当时茶事器具的一些细节。茶具《儒林咏吟》的造型设计以画中的持壶为原型,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其分解、简化,半瓜棱型的壶体保留原型的基本特征。宋代折枝花鸟跃然壶上,成为装饰的主题。同时取画中徽宗题诗“儒林咏吟”一词,并结合“天下一人”的花押,作为茶具的底印。茶具的包装设计则以画中的筐箧为原型。假想,精茶艺、工花鸟、能诗词的宋徽宗穿越时空,和我们同席而坐,品茗宴饮,他将给我们呈现一种怎样的宋代风尚和艺术风貌呢?



《O.N.E》

作者:陈家毅
指导老师:张栩桦


设计说明:
作品通过对传统榫卯的分析,提炼其代表作之一的圈椅的形态与结构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手法将其转述,转变为黑白线条的现代造型。整体设计上采用了简单的线条与面的链接,通过直线曲线使造型更加简炼,在结构的连接处运用巧妙地手法将其插接起来,插接处不仅是对整体结构的稳固,也是对于造型的一种丰富。此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榫卯的一种致敬,同时探索中国文化瑰宝明式家具现代数字化转译的一种可能。



《昆趣》 

作者:丁大坡
指导老师:蒋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本系列文创设计以昆曲《桃花扇》为对象,对其中的人物、服饰、妆容等文化进行创意设计,首先通过对剧情,人物妆容、服饰、颜色等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将服饰人物进行图形化设计,设计的图形与现代文具相结合,在文具基础上充分的结合昆曲文化特色。同时也有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



《卯方》

作者:蒋敬
指导老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品通过对榫卯结构的连接结构、中式美学等角度的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亚洲基因与新中式文具的可能性。现代3D打印技术,利用现代材质构成,将现代材质与传统元素(包括榫卯结构)巧妙结合,打造了《卯方》榫卯文具设计新中式的内涵与视效。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传统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物件,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如图1和2,《卯方》就以传统非遗榫卯结构为基底,注入新中式风格,再以现代审美与现代设计手法做辅。如图2和3,设计灵感整体物件的拼接来源于魔方,个体物件功能来源于传统榫卯结构的连接结合。
    


《霓虹派对》

作者:臧丽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通过对孟菲斯风格的背景、造型、色彩、情感等多方面的研究,将之与当下的文具收纳设计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桌面文具收纳产品。这一系列产品包含了置物架、胶带收纳架、杂物收纳、书夹回形针收纳、笔筒收纳。

《霓虹派对》这个名字里霓虹指用的颜色,造型几何化,追求活泼感和派对一致。在如今繁忙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办公用品随处可见,这套文具收纳系列设计作品的初衷是让使用者能够在忙碌的工作或学习中看到本产品能够调节情绪,提高工作效率。



《藏》

作者:王琳
指导⽼师:蒋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园林是⽂⼈墨客的⼼灵寄托之地,造园者在园林建造中将“隐逸情节”与传统⽂⼈思想融⼊其中,通过移步换景使园林景致藏露有别。首饰作品《藏》系列基于古⼈造园置景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对园林“藏景”的空间序列作出研究,在园林的多维空间中引⼊时间维度,设计出的⼀套动态⾸饰。



PART 6 

万物无处不幽默


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是一种追求品位的生活概念,有趣而意味深长充满趣味。

幽默最有可能引发人类本能的情感,将意想不到的直觉化为合理的感知



《卜卜点点》幻想之家玩偶小屋  

作者:赵氏楠 
指导教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本作品是由设计师卜佳媚所创作的《卜卜点点》系列漫画的文创衍生作品,是以《卜卜点点》漫画故事系列的核心人物——卜卜、点点与咕噜鸭的故事与形象创作的场景玩具,结合经典的孟菲斯风格为蓝本设计人物造型与场景样式,展现出充满幻想与童趣的微缩场景。这一系列玩具分为4个场景与一款隐藏款赛车玩具,分别为卧室、浴室、厨房与秘密实验室等,场景内的小道具可以自由地拿取与摆放,人偶玩具也具有手臂与头部的活动功能,可以让使用者随意地搭配出特定的小故事场景,让《卜卜点点》系列的温馨故事更立体地展示在使用者面前,让人们感受到《卜卜点点》的核心理念——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不管他(她)是你的孩子还是你的父母,不管是你的闺蜜还是普通朋友,我们都要保持一个舒适的距离。我们在有规则的社会里,尊重每一个个体最大可能的空间,我们相互遥望,又互相照亮。



《情绪Weirdos》

作者:蒋璀阳 
指导老师:成乡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情绪WEIRDOS》系列首饰设计,作者通过捕捉不同情绪中所蕴含的情绪触感,从而创作出具体的情绪IP形象,通过具有生命形象的首饰传递情感形式的暗喻以鼓励人们接纳各种情绪,来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佩戴者通过“借代”和“搬运”自身的情感材料,参与到对首饰的审美活动中,使这些“情绪WEIRDOS”作为生命形式的容器或符号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中进行映射,将情绪触感投射到其中,形成佩戴者本身和作品之间的艺术有机整体性。



《拾贰》

作者:李文轩 
指导老师:吴映月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是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通过研究十二个生肖动物的排序由来,探索蕴含其中的故事与文化寓意,结合文创设计的方法进行十二生肖盲盒系列设计,以此探究文创产品的叙事方法与创新手段。

十二只生肖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对应了生肖的先后顺序。每只生肖的装饰摆件,都是取材于生肖相应的民俗传说,蕴涵了美好的祝福寓意。



《ROBOT NO.I》

作者:沈宏扬
指导教师:蒋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蒸汽朋克”文化是20世纪末的流行文化之一,提供了一个科技与魔法并存,先进与落后共生的趣味世界,为众多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玩具手办“ROBOT NO.I”是以机器人作为设计载体,结合“十二星座”元素,在共有机械特质的基础上,强化各自的造型特征。使用复合材料与金属结合,将分属于不同工业时期的原料产物进行碰撞与结合,使得作品整体有着“蒸汽朋克”的拼接与复古特质



《乐动》

作者:刘彤
指导老师:张栩华

▲滑动观看

设计说明:
作者做的是生活中常用的七件家居用品,结合听障儿童的生活特点进行再设计。根据每件产品不同的性质,造型方面都各有不同。音箱的造型为号角,号角给人直观的感受是一件会发出声音的物品,运用拟态化的形式,将号角的造型进行动物型的拟态,达到一种儿童喜爱的可爱造型,号角内部的环状灯条,会根据音乐频率的不同发生不同频率的闪烁,完成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之间的转换,使听障儿童在无声的环境下也能感受音乐。

计时器的造型为沙漏型,让儿童更直观感受时间流逝,随着时间点的到达,计时器内部的灯光闪烁,以闪烁的灯光代替以往计时器内声音,方便听障儿童计时;存钱罐的造型就采用平常猪的造型,将猪鼻子夸大化,憨态可掬的造型引起儿童兴趣。温度计采用不倒翁的形式来处理,整体分为两层,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内部为感温器,可放置于桌面或浴池中来测温。灯的灵感源于月食的过程,从正视图和俯视图方向看产品呈现梭形”,侧视图呈现正圆形,逐步推动侧面的圆形则会出现月食的景象。

加湿器为鲸鱼喷水的造型,两者喷水形象相结合,直观理解。闹钟为铃铛的造型,当闹钟铃声响起,将闹钟扣下声音就会停止,每个指针上都有放大镜,放大钟表上的数字,特别突出视觉感官。在这组产品设计中,物品均采用外透内彩的形式,外部透明磨砂玻璃将整个物体简约化,产品内部的颜色若隐若现,听障儿童通过磨砂质感感知物体,触感上加深了儿童对物体的印象。内部采用硅胶质感,使产品不会显得冷硬,颜色大都选用鲜明的暖色调,从视觉上增加温暖感。造型上采用简约具象的风格,用直观的意向表达出产品的具体功能,让听障儿童更快的理解产品的作用。



感谢给予帮助的合作企业

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青年文创专项基金
西藏雪堆白传统手工艺术学校
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南京牛首山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云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感谢给予帮助的社会人士

邓清之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刻经第七代非遗传承人
张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张氏剪纸流派第五代传承人
朱建东
南京市非遗——“南京泥人”市级传承人
张玮玮
萝卜市集创办人
卜佳媚
卜卜点点品牌创办人、插画艺术家
清幽
菓道园日式和菓子
孟雪
“泥塑匠”

摩尔社区的DIY烘培店等






人 文   |   实 验   |   思 辨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1毕业季

指导老师
蒋炎、吴映月、成乡、肖卓赟和张栩华五位老师共同指导
蔡淑娟、许哲诚、陈璞老师协同指导

设计师(姓名顺序不分先后)
徐清 蒋璀阳 方宇婷 眭叶康 吕珂 袁媛 李文轩
林佳豪 付仔洋 贺杰 孙涵 丁笑含 赵梦吉 方纯涛
包泽亚 周朔晗 卢咏梅 吴桐 王锦哲 陈家毅 蔡祺瑜
钱嘉远 芮展博 沈宏扬 陈畅 赵氏楠 王琳 陈天雨
刘思彤 刘佳 陶松 周抒绎 王悦 蔡磊 陈思雯
陈晓薇 严巍国 丁大坡 刘彤 蒋敬 臧丽 陈泉兆
袁心仪 祝爽 王涛 米赛宁 汪皓天 郭俊

摄影师|李丹丹
摄影场地|僦匠工作室
视频剪辑|鲍世杰

宣传|李孟悦 刘达
审核|吴海卓 蒋杰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2100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