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专访策展人韩卓 | MOTSE墨子新媒体艺术群展“瘾瘾作乐”

2021-08-27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艺术展览

《MOTSE墨子:瘾瘾作乐Over and Over Again》新媒体艺术全球巡展上海首站于2019年8月10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展览主办方新媒体艺术团队MOTSE墨子带来新媒体互动影像、机械动力装置、静态雕塑等各类形态的十七件大型艺术作品。观众置身2200㎡的艺术空间中,经历一场如梦似真的新媒体艺术之旅。

展览以“瘾瘾作乐”为主题带着观众试图脱离社会生活赋予的身份桎梏与欲望的枷锁,重新定义自我身份。自我人设的追寻唯有听从内心才能代替社会给予的标准答案。我是谁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探求这欲望背后的本质能让我们回归寻找答案的初心。

展览现场关于创作团队 MOTSE墨子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视频,2分36秒

上海艺术展览在开展之前发过两篇“瘾瘾作乐”展览介绍,开展以后,秒杀票和早鸟票已经结束,正价票在票务平台有售(猫眼、摩天轮、大麦)。更多展览内容可以戳这两篇文章。

文章一(戳蓝色字可进入阅读文章):
早鸟秒杀 | MOTSE墨子
新媒体艺术群展“瘾瘾作乐”
文章二(戳蓝色字可进入阅读文章):
早鸟开售 | 新媒体艺术群展“瘾瘾作乐”

2019年8月10日,在宝龙美术馆展览火爆的开幕现场,上海艺术展览记者采访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韩卓老师,一起解读适合拍照的“瘾瘾作乐”新媒体艺术展览,又兼顾展览内容,解锁展览背后的创作故事。

                                                                                 策展人 | 韩卓

韩卓于2017年成立MOTSE墨子新媒体艺术团队,通过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启发大众对艺术的畅想。他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作品,同时,在西藏大昭寺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展出墙体等优秀项目均有卓越表现。2019年,MOTSE团队挑选17件新媒体艺术作品从上海启程,开启国内与海外艺术巡展之旅。

Q1. 墨子团队是什么样的团队?

我不是循规蹈距的人,一直寻找有灵性可能经验不足的艺术创作者。墨子团队两年时间,淘汰数百人。“灵性”是最重要的特质,这个东西没法量化,只能是我的经验来判断。我会观察,当我分享一个作品或者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如果他是发自内心喜欢时候,我觉得这样的人适合我们团队。因为做艺术与设计很辛苦,一定要热爱。

我不想突出这次展览是个人功劳,是墨子团队共同完成的。团队形象也是我们团队的工装,为什么没有人脸?有人脸就具象成一个人,我想代表是一个团队。展览开幕酒会时,也是墨子团队一起上场。我也对团队成员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对自己应该有新的要求,我们今天就是一个艺术家,要有艺术家对自我的要求。我觉得这可能是墨子团队一个小小的改变。

关于创作团队 MOTSE墨子

Q2. 为什么做“瘾瘾作乐”展览?

肯定是我一厢情愿的事。说到新媒体艺术家,普通大众都想到teamLab团队。中国也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而且我们做的很好,北京奥运会、G20峰会大量新媒体应用。有这种民族情结在,我觉得墨子团队该有一次发声的机会。
另外一点我们在新媒体行业怎么能做出更好的生态。我们服务客户的时候,因为客户需求不同,会反复修改的情况,团队可能会越做越没激情。在我看来这样不行,未来的设计艺术走不出来。我希望团队每年一半时间在做创作,追求自己的艺术高度,拿这些作品做巡展。又有六个月时间去服务一些客户,也在探索新媒体艺术的不同的场景的应用。在餐厅,在公共空间等等,大众可以同新媒体艺术互动。通过这样商业合作,团队和客户双方一起更突破,我们提高技术更好服务客户。我想构建这样的生态远景。这样才能让艺术团队能成长起来,中国早就有艺术团队概念,真正做得好的又有几个,存活下来的也是举步维艰。

这样的生态建立起来,未来整个设计艺术行业和艺术未来的商业应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优秀设计师会越来越多,中国未来的艺术家们会越来越多。如果生态不改变的话,只是改变现有的人员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同事们,英国圣马丁、美国十大院校名校毕业,无法提供自由创作的生态,白学了多年艺术。

如果通过展览能让生态发生改变的话,未来中国整体发展往一个好的方向。这是我想去做展览的另一原因。

展览现场

Q3.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展览很热门,瘾瘾作乐在新媒体艺术展览有什么新突破?

第一点:内容与观众产生共鸣。我朋友做了个演唱会,叫“平凡人演唱”,其中他找到了唱歌很不错的路人甲、路人乙。同样,做展览我们希望内容接地气的同时加入创作者的自我表达,从而启发大家站在自我的角度去思考。
第二点:MOTSE墨子新媒体艺术团队展现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大家在《瘾瘾作乐》展览中总能发现几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作品,因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保证了这一点。

目前新媒体艺术展形成了几种“流派”,大家已经有点看腻,我自己也总结一下:
① 学术派。学院派视觉完整度比较低,更多是展现艺术家个体思想的表达。如果观众没有长时间关注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发展,很有可能看不懂其真正表达的内在含义。这类是用新媒体艺术媒介做其不同艺术形态的尝试,他们富有思想及艺术哲学内涵的同时在追求探索新的东西,我理解他们的方向,但是跟观众产生连接的时候对话的距离感就比较远。
② 玩烂了的PPT画展。PPT展近几年特别多,新媒体展览口碑的好与坏有一部分归功于这类型展览。我不全盘否定,因为也有玩的很棒的PPT展。
③ 讨论星空自然teamLab系列。很多国内团队,其实不能称之为艺术团队,因为没有自己的故事内容思想表达输出,只能模仿teamLab的表现形式。

基本形成这三种流派,我们用心做差异化作品,独树一帜。

展览现场

Q4. 您是如何看待网红展?如何平衡拍照打卡和展览内容的关系?

新媒体艺术很多场景是互动交互的,也是特意为观众设计的场景,让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我们看来,如果没有观众参与,新媒体艺术作品并不完整。所以我鼓励大众去拍照,去记录作品。当然记录这些作品的同时,你一定要先要去了解这些作品想要传达什么。你在作品里面,你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举个例子,《瘾瘾作乐》展览中第三个作品是一个长幅画面卷作品,没有观众走到作品面前的时候它是货币的基底的单色画;当观众面对作品,它开始“捕捉”观众,此刻我们希望传达不是为了互动而发生互动反应,而是因为观众的加入点燃这幅画,从而展现要表达的含义。其中有我们的环境问题,我们的艺术IP乱象的问题……只有人参与进去,它才会形成最终的形态。当观众离开之后,它又会回到了单色画场景。这是我们做交互的目的。
展览网红拍照传播,让大家接触艺术。在我们看来“网红”不是贬义词,是个褒义词,让更多人了解展览作品,需要“网红”推荐好作品,如果真是为了商业效益去做,艺术市场会被做烂。网红的好坏,我们觉得来自源于什么样的展览,同时让网红可以去互动从而去理解作品,推荐作品。

展览现场

Q5. 做本次展览过程中,您觉得最难最有挑战的是什么?

最难的是展览宣发,我认为一个好展览,50%靠作品,50%靠宣发,没有好宣发,再好的作品就像关在那个房子里面。展览是有时间周期性的,如果展览在那放十年,大家慢慢知道。只有三个月,一百天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所以一定需要好的合作方。做内容做呈现,我觉得那个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该把它做得更好。我们每天晚上加班到三四点钟,在现场调试大家没有怨言的,反而在宣发上面始终觉得如果有一个好的团队能了解我们,能一起走下去。

Q6. 可以分享在做展览过程中,一件有趣的小事吗?

我特别喜欢的小孩,团队的同事,当初看他眼睛有光。当时公司没钱,正在做一个商业项目,他压力特别大,干了两个月就跟我辞职。后来好说歹说留下来,留下来以后,就让他自己去做一些创作,参加了这次展览,也成为此次参展艺术家。

其实我发现,小朋友们有时候需要我们帮忙梳理很多情绪,慢慢陪护他们成长,他还不成熟,这个过程其实蛮好玩的。但是好歹是他们坚持下来了。

我们团队里有两个做音乐的英国人,在我们这边做音乐他们是怎么融入团队,怎么去理解中国的文化,怎么愿意去加班的……我觉得生活中的小事挺有意思的。

后来形成像家庭一样团队,也有人提醒我,他说你可能会犯错,当你是个公司,你就应该有管理,不应该把它变成一个家庭。可能公司有管理,但是像我们这种艺术团队,当他是一个工作室概念的时候,我觉得管理是无用的。我知道团队三四十人,每一个人在做什么,他们的情绪,不需要规章制度去约束管理大家。这个过程,也是在探讨怎么去带好团队一个过程。

展览现场

Q7. 展览里面音乐全都是原创的吗?

所有的音乐都是由两位英国籍同事原创完成。可能学习成长背景不一样,两位英国同事会十几种乐器,中国的乐器也能慢慢驾驭。之前我们做西藏大昭寺的项目,需要用到西藏的一种传统乐器,有点类似于葫芦丝一样的东西,他们感兴趣,拿来玩了个把小时,就可以吹出来那音乐旋律,最终把音乐采集在电脑中合成完成。

展览现场

Q8. 上海作为墨子团队首展,方便透露接下来有计划去其它城市巡展吗?

现在没有确定,在做上海站展览之前,我们的计划是做国内巡展,本来先做北京深圳成都,然后再做海外站。但现在看来做完上海站展览以后,我想带团队去海外交流学习,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希望在下一次展览呈现时,我们有更多的成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视频,2分36秒

- END -

上海艺术展览

微信订阅号/微博号/豆瓣小站/头条号

投稿合作邮箱:736366156@qq.com

后台君个人微信号:Art_inSH2019

艺 术 让 生 活 更 美 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活动 互动影像 机械动力装置 静态雕塑 韩卓

4767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