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未来设计思想荟(深圳场)”回顾:探讨未来设计与人居环境

原创 2021-08-13


7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携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际品牌K三、中洲未来实验室在深圳举办“未来设计思想荟”主题活动,探讨未来设计、未来生活方式及人居环境。本场活动同时也在快手平台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117万人次。 

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负责人高鹏就未来设计、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特点、招生计划等作主旨演讲。由世界著名设计师高田贤三创立的K三品牌首次在国内亮相,其亚太区负责人赵磊介绍了K三品牌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并就未来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分享了高田贤三一生所倡导的生活美学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更新建设研究院院长傅少鹏从未来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讲述设计创造未来,未来改变设计。中洲未来实验室负责人吕华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艺术设计项目诠释了深圳的设计力量及趋势。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K三、中洲未来实验室分别签署PBL教学合作企业协议,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将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为企业真实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企业将为学院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项目实践机会。

国际品牌K三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负责人高鹏为国际品牌K三亚太区负责人赵磊颁发聘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城市更新建设研究院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负责人高鹏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更新建设研究院院长傅少鹏颁发聘书

中洲未来实验室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负责人高鹏为中洲未来实验室负责人吕华颁发聘书

2021年9月,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正式面向社会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艺术硕士(艺术设计)方向,合计招生60人,学制3年。采用以珠海校区为主,各教学基地为辅的移动课堂模式,丰富教学场所和实践基地,集合国内外顶级艺术设计领域师资,着力打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坚力量的“黄埔军校”。同时,该项目设有奖学金和海外游学交流计划,覆盖比例占录取人数的50%以上。此外,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计划于明年面向社会招收第二学位本科,于2023年启动本科招生。






以下为四位主讲嘉宾的演讲内容

及圆桌对话记录,感兴趣的朋友

可扫码回顾直播全程,或直接在快手搜索SFD202106。 


跨学科创新育人,做大湾区的设计学院



向上滑动阅览


演讲现场,高鹏首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的建设背景,并从“我们面对怎样的世界”“需要怎样的人才”以及“如何构建人才培养学科体系”这三个问题入手,提出在21世纪的当下,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教育事业需要更具有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学生,他强调北师大未来关于设计学科的专业方向构建是“学生能力目标+现有学科体系+未来创新方向”。他表示,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国际顶尖学术机构合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大湾区建设、发展。


随后,高鹏分别介绍了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的三个研究方向。


“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 是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及未来社会形态的综合性设计,专业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已有专业方向;拓展未来生活方式研究,未来人居环境设计,未来体验设计等具有前瞻性专业方向。


“艺术与科技”是面向前沿问题的概念性设计研究,对涉及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交互设计、人工智能可视化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前沿方向进行概念性探索与实践,对接国际前沿学科,争创一流学术研究成果。


“设计与教育”是面向设计专业的教学及未来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研究,该方向研究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突出师范类院校特色,开创设计跨学科教育的新方向,探讨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向上滑动阅览


高鹏表示,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聘请了7位学科带头人,分别是谭平、王敏、许平、Tony Brown、李琦、Miriam Mirolla和叶锦添。他们将为未来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做全方位指导和规划,为学生带来最好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特色上,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主张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模式,以学术导师+企业导师的项目制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寻求基于专业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学院已与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建立校企协同创新伙伴关系,并与《Domus中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未来与大湾区的创新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合作,搭建PBL教学企业课题库,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学院教学内涵,打造教学、研究和产业一体化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作为主要教学基地,计划在深圳、广州、澳门、香港等地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基地,打造属于大湾区的未来设计学院,积极对接符合大湾区发展的重大的、具有前瞻性的设计需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最后,高鹏指出,中国需要一群卓越的学者和行业专家,他们站在那里就代表着一个学科的水平,引领着未来设计教育的方向。



继承传统精髓,用科技创造永恒设计

赵磊女士分享了法国品牌K三的设计理念以及对“设计未来”“未来设计”话题的思考。


K三是著名设计师高田贤三以近二十年时间打造的高级定制生活方式品牌,涵盖家具生活、器物设计、楼宇设计等。品牌根植于东方文化,结合西方美学,以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K三的设计尝试将传统的审美现代化,从而诠释“永恒”的概念。创始人和设计团队不停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以呈现最初设计的美感,同时也保证设计拥有更长久的可持续性。


演讲期间,赵磊女士为观众播放了K三的品牌宣传片和产品线介绍片,并带来了K三法国CEO Jonathan Bouchet-Manheim特意为本场活动录制的视频。

赵磊女士指出,高田贤三面向未来的超前并不局限于时尚,而是延展到了很多领域。2005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高田贤三和可口可乐合作举办一场灯光秀,他设计的图案照亮了整个巴黎。高田贤三作为时尚界的设计大师,最早参与到光影设计。十几年后的今天,光影艺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流行趋势。同样也是在2005年,高田贤三创立了五感工坊,即形、声、闻、味、触,每一感对应的生产线,今天这个概念也被设计界广为熟知并应用。



K三的创作采用了许多传统工艺的技法,但也有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身影。K三倡导继承传统中的精髓,并且用新的科技去创造和实现具有永恒性的设计,它具有一种值得长久玩味的、跨越时间限制的审美,同时与当代科学相辅相成,满足人类社会的诉求。K三将过去与今日连接,并以最大的善意和敬畏之心面向未来。回望过去不仅仅是简单的与之相连,更是打造了以传统面向未来的一种设计理念。



“设计创造未来,未来改变设计”


向上滑动阅览


从中国建筑到中国奇迹,在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未来的空间和人居生活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傅少鹏与观众共同探讨了“设计创作未来,未来改变设计”的主题。


傅少鹏表示,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的成立对中国设计行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有前瞻性的预示,它将为中国的设计行业带来一个新的起点。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的一个研究新课题是未来设计,也称为未来人居环境的研究。在较早的时候,清华大学的吴良镛老先生已经提出过“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再次提出“未来人居环境”的研究方向,在当下是非常有意义的。傅少鹏认为,在城市、乡村,人们所生存和使用的物理空间及其所属的物体都归属于人居环境。


傅少鹏提到,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所关注的课题概括了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和需求,覆盖了衣食住行四大方面。在“住”方面,其细分领域有城乡区域规划、建筑等。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注重打造生态建设和绿色健康生活的社区,也预示着中国人未来居住的新起点。人们将来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应该是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实现宜人的、低能耗的、生态的、健康的生活。他表示,在这方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期望下一步能与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有紧密的合作,共同促进未来人居的研究。

北京正大侨商总部


天津中新生态城


向上滑动阅览


傅少鹏以研究院已有的建筑项目为例,阐释了未来人居发展新方向。北京正大侨商总部项目注重工作的舒适度和超高层工作的便捷度,打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天津中新生态城项目则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打磨近15年的城市规划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联合打造的3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从前期的策划、土地的划拨、内部标识的运行以及整个项目的导则全部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力图打造出宜人的、生态的、可循环的城区。该项目在2018年11月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生态城,并且是无废城市。他指出,这也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傅少鹏强调,未来设计应该是通过对科技创新的运用与整合,描绘我们生态绿色健康的家园。这也是建筑师、城市规划设计师的职业操守。


最后,傅少鹏代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表达了对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的期待,希望彼此能达成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新一代设计师,为中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带来更多精彩作品,同时为人们带来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深圳,将成为全球创新和创意的引领地”


吕华与观众共同探讨了“中洲未来实验室”背后的设计理念,同时作为中洲未来实验室负责人,分享了在“设计未来”方面的实践经验。


中洲未来实验室的所在城市——深圳向来是中国“实验未来”的第一阵地。在这片充满实验精神的土壤上,人们会迎来更多崭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会有更多挑战。中洲未来实验室以打造未来城市中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出发点,推进设计未来工作,参与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实验和实践。


吕华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团队希望 “未来城市”可以给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发,而中洲实验室则是“未来实验”的主体和平台,其目标实质上是对未来进行实验和实践。抱着这样的目的,团队结合不同领域的力量一起合作,探索未来。


中洲未来实验室设计师作品-垂直绿化,作者:Patrick Blanc


中洲未来实验室设计师作品-THE CELL,作者:Ross Lovegrove


目前,中洲未来实验室正在推动中洲湾C Future City、中洲坊创意中心C Future Park等城市实验样本。本场活动的举办地中洲湾是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占地约130万平方米,未来会打造成工作、生活、学习、社交、分享一体化的未来社区,这也是中洲未来实验室的第一个实验样本。另外一个实验样本是中洲坊创意中心,是创意和设计产业的综合体,致力于推动创意和设计在大湾区的发展。


吕华认为,未来的深圳在和整个大湾区协同推进的过程中,会成为一个全球创新和创意汇聚甚至引领的地方。中洲未来实验室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都融汇了广大的设计智慧,力图提供生产创新创意的空间。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环节,高鹏作为主持人向三位嘉宾发起提问。

问:“理想的未来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赵磊: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都怀有很大憧憬。在特殊时期,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难免也会有一点茫然。但我坚信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都会带着更美好的情绪,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会更加舒适。同时,我们使用的每一件器物都更加贴心,价格合理,实用性强。我们也希望生活中有更多的诗意和美感。设计是个人的表达,要和人发生关系,基于人的生活和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傅少鹏: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幸福、快乐、健康,我觉得这6个字应该也是多数人的向往。大家对生活的向往是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传统的,但是它的实现需要传承,也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设计专业的出现,就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捷、舒适和幸福感。设计是改变人们未来的一个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开拓,又会反过来影响设计师的思维和技术手段,它是一个不断叠加和交融的过程。希望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能够带给中国设计界新鲜的血液和创新的机遇,推动生活、工作的幸福感。


吕华:畅想未来生活,可能不仅仅是个人的未来生活,也是更多人的未来生活。站在这样的出发点上,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在给这个问题寻找答案——未来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去设计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生活,从而敢于想象自己的生活。如果未来的社会环境能够鼓励每一个人去追逐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社会会变得非常有意思。


问:“企业需要怎样的设计师?设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赵磊:我们希望设计师有设计热情,同时具备设计能力,有学习当下新科技、新技术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到科技性设计和传统性设计中。设计师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在本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对于学校教育,我们希望走出来的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性,而不是来到企业后再次培训。我们希望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到企业实习,从而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与同事们共同营造良性的工作氛围。


傅少鹏: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首先要求设计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对我个人而言,希望设计师能从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快乐感,在团队中有收获感和归属感,这是未来企业和未来人才双赢和双向选择的共同需求。


吕华:设计师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学习和独立思考,尤其在这个发展变化很快的社会,在技术、艺术和设计相互交融的背景下,设计师更要爱学习。第二点是设计师要有理想,这种理想来源于一个设计师对设计的追求,对美学的追求。这要求设计师有好的品位、国际化视野以及坚韧的心态。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于202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立。未来设计学院以北京师范大学现有优势学科为基础,根植于艺术、科技、教育的交叉领域,开展在人文、艺术、设计、科技、社科等领域的研究和广泛的跨界合 作,以及研究、教育、实践一体化,形成以学科互补、问题驱动、项目导向为特色的教学,设立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培养具有精确专业素养、专业前沿视野、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人文理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设计行业的探索性发展提供先驱实践。


编辑  |  文雅                  责任编辑 |  余晓瑜

设计  |  董姗姗               设计顾问 |  吴 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678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