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学术分享】艺术灵觉与被照亮的生命——专访艺术家孙嘉英
-
原创 2021-09-05
编者语 既是伫立天地的雕塑,又是指上流转的首饰,艺术家孙嘉英的作品舒展自由而又浑厚有力,每一个通透的形状内皆是生命的呼吸起伏。似乎她给她的作品无意间注入了灵气,把它们从大自然中摘取到了我们面前。孙嘉英老师在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的优雅与激情、质朴与梦幻的气质,充分诠释了她作品的来源——一个热爱生命、自然、艺术的灵魂。(陆晓月)
艺术家简介
孙嘉英
1978-1982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雕塑专业;1982年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6-1990年攻读在职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老科协艺委会副主任、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科学艺术创意研究部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造币总公司图稿/模型专家评委、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首饰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金属造型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首饰、纪念币/章、雕塑)
研究项目(部分):
1996年开始与中国金币公司合作,参加设计和修改纪念币图稿工作;
2004-2006年第29届奥林匹克纪念币全球竞标入围,并应邀参加后期设计和修改工作;
2007年设计“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金银币”(中标);
2006-2017年应邀参加纪念钞和流通钞素描设计图稿的绘制工作
Q1
1977 年冬天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是怎样的情况?您是如何选定的专业?
A: 1977、1978年,“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很幸运,高考制度的恢复,使本应去街道工厂的我有机会进入大学,在大学里又得到最棒的老师指导。
Q2
当时的老师们是如何教学的?老师们有哪些教学要求?
A:
郑可、袁运甫、朱曜奎、何宝森、何燕明等先生们所倡导的大美术观念,为我的艺术生涯确定了发展方向。
郑可先生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20世纪初留学法国,是中国最早接受德国包豪斯设计理念的艺术家。他的理想是把学生培养成“全能造型艺术设计家”。作为著名教育家,郑可先生在教学上一贯倡导速写的重要性,他要求学生每天画100张速写,“勤动脑,多动手”是他强调的教学要求。
郑可 青铜 孙嘉英 2001
此作品为纪念郑可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通过对郑可先生的肖像、作品等方面的刻画,力图反映其教学理念,以及对事业无私的奉献精神。严峻的面部表情,透视出先生的坎坷人生。
雕塑草图 孙嘉英 20世纪80年代
何宝森老师主要负责我们78班的浮雕、装饰绘画、国内传统雕塑考察,以及下厂实习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为我在造型语言的表现力奠定了基础。
Q3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期间,您在教学上有什么特色方法?有什么感悟?
通过首饰艺术创作与设计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首饰作品。
2002年恢复首饰课程以来,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很多学生在各类首饰设计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获奖作品是来自选修课同学的课堂作业。2005年,我在教学中开始采用蜡成型工艺,邓昭永师傅和潘邦贤师傅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为以后的首饰艺术教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所以选蜡成型法为首饰艺术选修课的首饰成型工艺,是因为这种工艺可以有效地缩短工艺制作的时间,制作成本很低;很适合富有创意又缺少工艺基础的新手,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表现天地。
2006,学院搬迁到清华园,我同时担任了清华大学探究课及美术学院首饰艺术选修课程。中宝协的程学林、于晓红老师经常来工作室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与指导,使同学们眼界更加开阔。
Q4
您在艺术创作方面有哪些感悟与体会?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A:
纪念章设计前后:母亲陪我三次拜访梅贻琦儿媳刘老师,听刘老师讲述了梅贻琦校长在西南联大时的往事;同时,给刘老师介绍了对纪念章设计的想法,并一起欣赏了著名艺术家徐冰专用英文方块字为此章的题字:TSING HUA
吸收民间艺术养料作为表达的元素,也很重要
梦 木雕 孙嘉英 1996
我喜欢用不同的工艺手法,探索首饰的造型语言
将创作与工艺进行捆绑操作:设计中有工艺,工艺中有设计;让工艺服从于创作构想,让造型受制于艺术审美。
清云明月/花季——系列首饰作品的灵动形态,俨如在夜空中围绕着皓月而飘动的淡淡清云,演化成宇宙间飘逸美妙的形态,用富有乐感的艺术语汇,表述一种生命的律动。创作灵感源于艺术家心灵的深处,作品寄托着作者悠远绵长的情怀,以及,对自由、向上精神的渴望。
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软蜡材质的特性,产生自然、柔和、随意的形态,可以传达给人们一种轻松的情趣。
“组歌”首饰系列造型,采用文字与图形构成,具象与意象交融,艺术与实用结合的表现手法.首饰作品像小型“雕塑”,即使没有佩戴,也可作为独立的欣赏对象而存在,这是不依赖佩戴的佩戴艺术(此套作品分4组共14件,入选全国美展)。
马蹄声碎-1# 银 孙嘉英 2009
首饰 • 雕塑转换中的乐趣
Q5
最后,您对本次大赛有什么想说的话?
A: 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本次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抓紧机会,勇敢尝试,以独特视角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与聪明才智,谢谢!
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