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云演艺”探索新消费模式:后疫情时代,流媒体沉浸感升级,行业迎来更多可能
-
2021-09-02
“云演艺”在疫情时代走向为何?在后疫情时代又将如何常态化平稳发展?
作者:朱珠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演出行业遭受到了巨大打击。多轮的疫情反复,国内多地的剧场、剧院、电影院及演出团体也都被迫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暂停演出的决定。据行业不完全统计,因疫情取消或延期的各类演出达数十万场。
线下演艺受到冲击,线上演艺乘势而起,“云剧场”“云演出”等在线演艺成为演出行业竞相绽放的舞台。2020年无疑是云上演播井喷的一年,在5G赋能、视觉技术升级的加持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海量的在线演艺内容给了广大观众更多元的选择,也让重创中的演艺行业逐渐回暖。
疫情爆发,演艺行业被突然按下暂停键,摆在经营者面前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一方面,因疫情取消、延期的大量演出需要重新根据场馆排期、剧团档期重新安排;另一方面,受政策影响,低上座率情况下大多数演出都处于“不演亏钱,演了亏得更多”的状态。
而相对于传统线下演出,线上的表演有天生的优势:低成本、门槛低、互动好、随时随地观看……
捉襟见肘的情况,线上演出的优势使行业选择走上“云端”。在短时间内,一些经营者迅速推出了一些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演出内容,但此阶段的线上演播更像是线下内容的搬运和转移,并未细致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小屏幕的特征,在后续商业模式构建方面更是刚刚起步。
确实,把演出搬到线上,不是架一台摄像机拍摄那么简单。简单地将传统线下演出挪到线上直播,观众观看的氛围感无法与线下演出带来的现场冲击感很难相提并论,这种“搬运工”行为较难产生轰动效果。
鉴于此,一些被迫“上云”的制作方也开始主动求变,开发数字化演艺产品和将演艺资源数字化。从最初单场演出线上试水,到深化“演出+科技”提高内容品质,再到有主题、成规模的演出季出现,“云演艺”领域不断升级。
2020年4月5日,中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在腾讯视频艺术频道直播首演。演出第一幕便吸引了超过19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相当于一个大剧场巡演一整年才能达到的入场观众数,创下了中国话剧最多单场观演人数的纪录。其独特新颖的创演方式和对疫情造成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引起热烈反响,成为戏剧界广泛关注的文化事件和公益实践,也是疫情爆发后云演出的一次成功试水。
在剧场停业,演出停演,群众精神食粮匮乏的疫情期间,广州大剧院率先谋变,把网络平台发展为全新的戏剧舞台,打破表演、观演的地域与场地限制,使“线上戏剧”从概念变为现实,为剧场线上化运营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径。
从“云练功”“云创作”到“云排练”“云演出”,各地多个文艺院团求思求变,上海芭蕾舞团“云练功”中的“口罩芭蕾”刷遍网络;国家京剧院联合全国18家京剧院开展的“京剧的夏天”线上抗疫展演月火遍夏天;中国歌剧舞剧院首部线上音乐剧《一爱千年》开启“线上先首演、线下再巡演”全新理念……着力探索云演出行业发展新模式。
2020年,伴随5G新基建、新应用与新消费的快速落地,云演艺也迎来了行业起飞的关键节点。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11月颁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演艺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演艺产业上的应用,加强演艺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高线上制作生产能力,探索线上消费模式,引领全球演艺产业发展变革方向。5G深入发展,5G+8K、AR/VR技术创新,这些为赋能云演艺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为线上演出在用户体验和付费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从技术运用带来的视听沉浸式体验的迭代,到虚拟舞台的沉浸式演出,再到与明星的隔空互动。很多出品方正加速探索技术,以打造实现适应5G时代流媒体特征的云演出。
由于“云演艺” 的用户是在云端,如何把云端观众连接成片,并与舞台进行互动,也是这种形式能否被市场接受的关键之一。
后疫情时代的云演艺,经过新兴技术的加持,已经升级为全流程上云,创新优化演艺活动的生产和运营全流程数据,让演艺环节拥有更多“云工具”,例如弹幕上墙、实时连线等互动功能,开始营造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参与感和互动感。
绚丽的舞台特效,超越真实演出的参与感,无疑给观众们呈上了一场视听盛宴,但要一场制作精良的线上演出回本,必须要思索的就是通过何种渠道变现。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云演艺由原先的公益性,免费观看,观众不买账,不愿意付费,到现在产业链趋向稳定、闭合,正在发生运营模式上的转变。观众付费获得认可,制作形式包容多元,营销模式“与时俱进”,这些现象都在给供给侧改革提出要求。
例如某些官方院团以内容为核心吸引力,通过在某些视听平台上线“云课堂”“云排练”“云导赏”等直播视频,培养粉丝基数,为日后上线付费演出打好基础,打造不以短期变现为目的的长期盈利模式。付费云演艺,前提是粉丝的积累和影响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运营商根据演出内容本身,打造多层次消费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演出本身IP潜力。再者,利用网络流量效应,多渠道推广,收取门票费用获得收益的模式也并不鲜见。
例如,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京剧院联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的首部4K高清版的《龙凤呈祥》,运用5G+4K超高清技术,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在宣传推广渠道上,龙凤呈祥在咪咕、腾讯、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多平台上线,实行线上付费购票模式。
多纬度的营销模式给予了后疫情时代“云演艺”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疫情常态,“云演艺”也逐渐常态化,其所蕴藏的技术革新,内容上新,营销创新,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广大从业者在适应“云演艺”常态化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线上线下演出都是整体演出市场的一部分,是尚未进行整合,又必须要融合的大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也表示:“演出线上线下融合的主体是线下,网上演播不可能取代现场演出。从业者应创作适合线上线下需求的演出项目,对应线上线下不同的观演习惯,互补线上线下各自的盈利模式。”
原标题: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原文有删改
道略文旅产业研究院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旅游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