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经幢与经典有何关系?兼谈西安碑林藏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

原创 2021-08-23

经幢是唐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兴佛教石刻,通常由莲花台座、棱柱形幢身和宝盖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是经幢最重要的构件,以八棱形石柱最为普遍,偶见有六棱柱和圆柱形,上面镌刻文字,主要是密教经典,有的经幢还在经文后附刻立幢人个人信息、立幢的缘由、立幢花费的石料和立幢时间等题记,是研究宗教史和社会史的珍贵史料。
经幢的产生和流行与密宗经典《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密不可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又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起初是释迦牟尼为解救善住天子使其免受短命、畜身和人间之苦而传授。唐代地狱观念已深入人心,生者不仅替亡者祈冥福,也希望为活着的人消除积下的某种罪业和恶障,采取诸如刻经、建幢、造像等祈福消灾的行为,企图灵魂不堕入地狱,从而顺利进入佛教所说的佛国净土。在这点上,上至皇帝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以其能同时兼济生灵和亡者,免除一切恶道的威力极大满足了民众的精神诉求,因而使得此经在唐代汉译佛教经典中脱颖而出,迅速流传于城乡市野,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信徒广为传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尘沾影覆”的神妙威力是直接促成经幢这种新型佛教石刻产生并广为流行的强劲推手。经文中明确提到,人们若见到写着此陀罗尼的绢或纸张,或者与安置此陀罗尼的塔寺、幢竿、高山和交通频繁的通衢大道等接近,甚至只要是幢影映在身上,风吹陀罗尼幢上的尘埃飘落在身上,都可以消除所有罪业,不致坠入地狱。另外,此经的受持方法也相当简单,持诵者可针对个人诉求并遵照相应的仪轨,每天持斋诵念陀罗尼真言若干遍即可远离病苦,增寿灭罪。
经幢正是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所拥有的广泛信众基础、“尘沾影覆”的神妙威力以及容易操作的受持方法应时而生,成为一种独特的佛教艺术形式。经幢在发展初期多数体量规格较小,高度以二至三米多见,中晚唐开始直至宋金,经幢的结构日趋复杂,形体逐渐高大,甚至出现十米以上的高度。元明时代经幢趋于衰落,各地虽也有信徒陆续建造经幢,但在形制规格和雕刻工艺方面均要逊于唐宋两朝。
有唐一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先后共有八个汉译本,译者有善无畏、不空、义静和佛陀波利等,都是当时的高僧大德,其中以佛陀波利的译本流传最广,在敦煌写本中波利译本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这部经典的篇幅并不长,就波利译本而言,全文共计2655字,其中2329字叙述释迦牟尼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威力神效的赞颂以及教授持诵此经的方法,此为经文的意译部分。余下326字即尊胜陀罗尼真言,也就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产生威力的部分,由汉文音译梵文。镌刻佛陀波利译本的经幢,几乎都会同时附刻由僧人志静撰写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序文记述了此经东来的神奇经过,称仪凤元年婆罗门僧佛陀波利专程到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途遇文殊菩萨化身的老者,告知他需到西国天竺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广为传布,广利众生,拯济幽冥,以灭众生之罪业,才能得见文殊之真容。唐永淳二年(683)佛陀波利历尽千辛万苦从印度取经归来,回到长安后,受到了当朝皇帝的重视。序文创作的动机其实就是为了推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播,因为唐朝对外来经典的翻译传播有严格的管理,作为从佛教中分离出来的一支新宗派,密宗想要在汉地争取足够的信仰空间,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用这样的灵验故事包装自己,以获取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

西安碑林的展线上碑石如林,唯有一件经幢亭亭独立,格外醒目。1961年10月,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看到这件经幢后,尼方认为此幢上的梵文书体是古尼泊尔文,这件经幢就由此而命名为“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现称: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被视为中尼两国文化友好交流的珍贵实物。
经幢刻成后立在唐长安城开元寺,位置在今西安市钟楼东南侧开元商城附近,直至近代才移入西安碑林。实际上,今天所能见到的经幢很多都是立在寺院佛殿前或者门前。寺院是上自皇亲显贵,下至士庶百姓进行参拜、休息、集会、游赏最为频繁和密集的公共空间,也是中古时期士民精神文化的家园,自然就是立幢的首选地。此外,经幢因其拯救幽冥的功能也见有被安放在墓冢旁和墓室内,通常称之为墓幢。
这件经幢呈八棱柱形,覆莲花座,顶部缺失,现残高144厘米,每面宽12厘米,幢身刻有汉文和梵文两种语言书写的文字,共计40行,其中汉文刻写的是“光明真言”“金刚吉祥佛眼根本陀罗尼”“心中心真言”等13余种经题和题记“特进鸿胪开府仪同三司赠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不空奉诏译”。这则题记的重要价值在于弥补了史书中失载的这13余种梵文经典的译者是不空。梵文刻写的是经题后面的各种陀罗尼真言。这件经幢的性质较一般经幢特殊,幢身上并没有镌刻民间盛行的可以消灾灭罪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是刊刻多种其他陀罗尼真言名录,显然是为了保存佛教文献、传承密宗经典,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纪念不空和尚为密教在中土的弘扬传播作出的贡献。
不空和尚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据唐建中二年(781)刻立,由严郢撰文、书法家徐浩书丹的《不空和尚碑》记载,不空和尚本为西域人,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大历九年(774)灭度于京师大兴善寺,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不空早年曾在甘肃武威和山西太原丝绸之路沿线一带活动,后师从金刚智,协助其译经,得其真传,接续衣钵,终成密宗六世祖。不空和尚天资聪颖,精通梵汉双语,开元年间曾奉诏以大唐使者身份前往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期间遍寻密藏和各种经论一千二百卷,后在长安大兴善寺内弘扬佛法,翻译密宗经典,把密教在中土的传布推向了高峰。经幢上梵文真言书者海觉史书不载,日本学者儿玉义隆推测海觉是九世纪左右活跃在开元寺的一位僧人,很有可能就是不空和尚的弟子。
用梵汉两种文字镌刻尊胜陀罗尼真言的经幢并不多见,西安碑林珍藏的这件唐代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也因此愈发显得珍贵。透过经幢上尚存的斑斑文字,依然可以感受到它散发的独特文化魅力。

编辑:卢   阳 苏艳芳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文物介绍

3187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