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中元节,鬼门开;记忆上载,亡灵永生
-
原创 2021-08-22
死亡仪式普遍存在于不同的国家、族群之中。
我们在中元节哀悼、祭祀,以求告慰亡灵。如果在五万年前,面对同伴的死亡,尼安德特人会小心翼翼地埋葬死者的尸体,使其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蚀。
如果古罗马人在家中逝世了,亲戚们会聚集在一起呼唤他的名字。
在本世纪的非洲加纳,老人去世后,舞者会抬起棺材为其举办一场舞蹈葬礼。
我们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以不同的仪式缅怀死者、安抚生者。尽管仪式之间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反映了人类纾解悲痛的需要,并且都包含着对回忆的珍视。
今天,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死亡仪式”,也引发了我们对死亡的新思考。在“鬼门大开”的中元节,或许该聊一聊让我们悲伤又畏惧的死亡了。
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永生”的构想。在电视剧
©️
肉体消亡后,人的意识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继续存在,并且看上去与去世前无异。依靠科技实现“永生”的设定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比如《黑镜》、《超验骇客》等。
©️
©️
“数字永生”听起来玄之又玄,它不仅关乎技术,也涉及道德伦理问题。比如,数据化的意识是否会被随意篡改?数字化的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肉身,他们将以什么作为存在的依据?……
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似乎可以消除人们的担忧。来自美国的 Gabriel Barcia Colombo(加布里埃尔·巴西亚·科伦坡)是一位混合媒体艺术家,他擅长用数字技术来探索死亡与艺术的关联。
©️ Gabriel Barcia Colombo
Gabriel 的作品用雕塑、视频、投影等形式,来保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珍贵又易逝的记忆。几年前, 他创办了 The Hereafter Institute (来世研究所),并且尝试将逝者的肉体与记忆数字化,来实现人的“永生”。
The Hereafter Institute 是一个可以使人身临其境的艺术装置,它用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纪念、哀悼死者的方式。专家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保存数字记忆的方法,包括 3D 身体扫描、重建虚拟化的生活场景等。此外,人们还可以将个人数据嵌入到日常物品中。
数字化技术重现了逝者的个人形象。来访者、吊唁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装备重温逝者的生活记忆。
戴上 VR 眼镜后,一扇通往来世的大门缓缓打开,我们可以走进死者的世界,探访他们的生活。
The Hereafter Institute 录入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每一扇门后都有别样的景观。
尽管肉体已经消亡,但是数字技术保留了死者的生活记忆,就像他们不曾离开一样。
除了人像的视觉呈现,Gabriel 还将死者的生活片段保存到了日常物品中。
这些便携的物件承载着逝去亲属的生活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缅怀过去、直面死亡的方式。
除去“来世研究所”,Gabriel 还制造了一个视频装置作品,它记录了人的一生。
这是一个打卡钟,钟表顶部有人像的投影。当人们打卡后,人像会成长至下一阶段。随着打卡次数的增加,人像会逐渐变老,并且消失。
钟表顶端,最初的人像投影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打卡后,婴儿成长为一个少年,他略显鲁莽又不失童真。
当人们再次打卡后,少年陡然成长为青年,他打量着自己的身体,看起来困惑重重。
又一次打卡,时间没有给青年过渡的机会——他变老了,黑发与活力一同消失了。
再次打卡,人像变得更加衰老,身形也开始佝偻。直到最后一次打卡,钟表上的影像消失了,画面变成一片黑暗。
一个人的一生结束了。
数字打卡钟展现了人的童年、青年、老年。在数字技术的呵护下,人可以反复回味自己的一生。
而打卡钟也内涵着一个残酷的隐喻:人的衰老不仅是肉体的自然变化,也是在外部规范(“打卡”)的推动下发生的。我们终将褪去初生时的天真莽撞,然后,在无法抗拒的挤压下走向衰颓。
Gabriel 还制作了一个用于储存身体的时间胶囊。
时间胶囊储存了数字化的身体,在制作完成后,它被埋入了土中,预计将在 100 年后出土。
这一系列作品模仿了古代人类保存记忆的方式(木乃伊等),借用数字技术探索了身体的保存。
或许百年之后,未来人类会挖掘出 21 世纪的数字遗产。彼时我们的肉体早已灰飞烟灭,但仍有“活过”的证据存留在世界上。
我们抗拒死亡。不仅是因为留恋现世的美好,也因为惧怕失去。随着肉身的陨灭,我们的爱、恨、欢笑与恸哭也从世界上消散了。
我们谈死色变。它在我们心中象征着不详与灾难,伴其左右的悲伤情绪似乎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当亲友远去时,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开始坍塌。但在哀歌与嚎啕过后,我们选择回避它。为了避免伤痛重演,我们更愿意假借时间之手抹去关于死亡的记忆。
死亡成为了我们心中隐秘、不为人道的角落。但是Gabriel 的数字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思考死亡的方式。即便肉身消散,数字技术也为我们保留下了生活中的影像记录;我们的一生甚至可以浓缩在数字装置中,供后人缅怀。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来自尘土,最终也要回归尘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不代表陨灭,而是另一种重生。只要世上仍有人怀念我们,死亡就不是分离。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