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真实主义歌剧中的灯光表现——以《乡村骑士》《丑角》为例

2021-08-12

从巴洛克时期起,意大利形成了早期的歌剧艺术形式,在向外拓展和向内挖掘的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等种类,内容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或历史故事。18世纪后,意大利的喜歌剧逐渐开始取材于日常生活,结合民间音乐和流行歌调进行创作。而将这一创作理念发挥到极致的,就是19世纪产生的真实主义歌剧。真实主义歌剧大多以客观、理性甚至冷漠的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其中,波特罗·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创作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和鲁杰罗·莱翁卡瓦洛(Ruggero Leoncavallo)创作的二幕歌剧《丑角》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二者都表达了19世纪末意大利南部普通民众的生活及情感世界,被誉为真实主义歌剧的“双子星”。由于两部剧的演出时长都在70分钟左右,因此通常放在一起演出。


真实主义歌剧朴素直白的叙事风格、紧凑激烈的戏剧情境、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在舞台呈现上,真实主义歌剧受自然主义风格的影响,力求再现现实生活应有的环境,为观众及演员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中央歌剧院出品、北大歌剧研究院副院长李卫执导的《乡村骑士》《丑角》,均遵循真实主义歌剧的创作理念,演出搭建了犹如意大利南部风情的舞台建筑。


笔者作为此次歌剧复排的灯光设计,以《乡村骑士》《丑角》为例,重点分析真实主义歌剧中的灯光表现。


1 剧情简介


《乡村骑士》描写了西西里农村爱情与复仇的惨剧,已经和桑图莎订婚的退役军人图里杜,又和他曾经的女友洛拉纠缠到一起,在复活节的清晨,桑图莎在教堂附近等到刚和洛拉幽会回来的图里杜,被桑图莎戳破谎言后,图里杜气急败坏地甩开桑图莎。这让已有身孕的桑图莎羞恼万分,她把图里杜和洛拉的事情告诉洛拉的丈夫阿尔菲奥。在弥撒结束后,众人都从教堂出来,阿尔菲奥找到图里杜并要求与之决斗。于是,在复活节的傍晚,图里杜被阿尔菲奥刺死在广场外。


《丑角》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在卡拉布里亚的原野上,一个只有四名演员的流浪戏班在各地进行演出。唯一的女演员内达是班主卡尼奥的妻子,佩佩是戏班的舞台监督和小丑,而驼背的托尼奥一直对内达怀有觊觎之心。在巡回演出路途中,内达结识了年轻英俊的青年农民西尔维奥,并和他产生了感情。在一次演出前,托尼奥趁卡尼奥外出饮酒作乐时,向内达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遭到拒绝后更是想强迫内达就范,由于内达的抗争并没有得逞。被内达拒绝后的托尼奥深感受辱,在窥伺到内达和西尔维奥的幽会后通知了卡尼奥。这一事实让卡尼奥怒不可遏,在晚上的戏班演出中,卡尼奥和内达所演出的剧情和生活里如出一辙,这让卡尼奥更加恼怒,按捺不住怒火的卡尼奥在舞台上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内达和躲在观众席的西尔维奥。


2 视像的真实


2.1

模仿生活真实的光



由于真实主义歌剧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要求创造者在舞台上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忠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因此,其舞台上没有古典主义歌剧或浪漫主义歌剧的华丽和繁杂,布景完全依照人物的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力求为观众提供真实的环境依据。这种模拟生活真实的幻觉布景,必然要求呈现模仿生活真实的灯光。


在《乡村骑士》中,舞台主要由上场口的两层楼小酒馆、下场口的教堂、舞台中后区布满爬山虎的拱形门洞,以及后区以写实性手法绘制的意大利风景的幕布构成(图1)。面对写实性极强的舞台造型时,灯光设计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将生活中真实的光线再现出来。


图1 《乡村骑士》舞台设计


在阅读文本的阶段,笔者了解到该剧发生的时间是在复活节的清晨至傍晚。因此,由清晨冷清气氛直至傍晚温暖的阳光照射的灯光变化结构,在笔者心中大致成型。根据这样的创作思路,前期的灯位设计中,笔者将主要逆光分布在更偏上下场口两侧的位置,这样能够更好地模拟自然光在不同时间段的真实投射角度。


为了更明显地体现时间变化时的光影变化,笔者主观设定来自下场口方向的光线作为主光源时是清晨时分,来自上场口方向的光线作为主光源时是傍晚时分。这样的设定除了主观意愿之外,也与舞美造型实现统一。因为在分析舞美布景时发现,舞台后区所绘制的意大利风景的画幕,能较明确地看出光线是从下场口至上场口方向;在舞台中后区拱门景片上,舞美设计为了将平面布景的立体感增强,也将原本从正面理应看不见的石拱门的左侧立柱绘制在了面朝观众的方向。因此,为了舞美造型的统一,灯光设计将主要光源设定在下场口。


为了进一步将这种光源的方向感增强,并且较真实地还原生活中的建筑物在光线映照下的不同体现,笔者将光源的投射角度尽量统一在45°,既保证舞台人物及景物的造型需求,也符合上午这一时间段日常光线的真实性。同时,在进行场景气氛塑造时,为了更贴合阳光的光感,对光色这一元素的使用尽量谨慎,尽可能通过冷暖色温的对比来还原现实场景。如图2所示,在小酒馆墙面的低色温光源所呈现的温暖感,可以让观众明确地感受到阳光是由下场口方向直射而入,而作为背光面的教堂墙面,也理应是高色温光源所呈现的清冷感。


图2 《乡村骑士》灯光效果


随着剧情的推移,时间由上午转至傍晚,太阳逐渐西斜,笔者将舞台主光源由下场口调整至上场口方向(图3)。为了突出傍晚的昏黄氛围,加强了被阳光直接照射的教堂和背光的小酒馆的光色对比。在小酒馆墙面的斑驳光影里,适度加入一些蓝色,而在小酒馆屋顶、侧面受阳光照射的高墙以及教堂墙面上都适度加入一些橙黄色,使得冷暖对比进一步加大。这既是规定情境中众人做完弥撒时的傍晚时分,同时,在教堂处仿佛蒙上纱布一样刻意强化的大面积光影感,也为接下来图里杜的惨死埋下伏笔。


图3 灯光效果的调整


同样,在《丑角》一剧中,笔者也依循光源一致的原则做了同样的处理。《丑角》的舞台主要由分立两侧的三幢高达7 m~9 m的房屋和下场口的小舞台构成(图4)。在第一幕时,流浪戏班赶着马车从舞台后区穿过,而前区众人则在狂欢,此时的规定情境是意大利南部的上午时分,因此,明艳欢快的气氛是主要基调。在分析立体的舞美造型和平面的画幕后,笔者选择将主光源放在上场口位置,在下场口的小舞台造型就成为被光线直射的景物。除此之外,上场口楼房的侧立面、一层被阳光穿透的拱形门洞以及后区平台的上场口方向都用低色温光源进行塑造。与之对应的,在非阳光直射处,则用高色温冷光源适当补充,形成舞台光源的明确提示。同时,为了增强舞台的幻觉性,灯光设计在三幢楼房的窗户或半掩的房门处用灯光进行勾勒,使得每个房间充满生活的气息。


图4 《丑角》舞台设计


到第二幕时,时间已是夜晚,戏班的演出即将开始,此时的剧情是一个“戏中戏”的环节,因此,主要的唱段和表演都在下场口位置的小舞台上进行(图5)。为了体现夜晚的氛围,同时将观众的视觉焦点聚集在小舞台,在依旧保持光源投射方向一致性的前提下,将除小舞台之外的其他建筑用蓝色铺陈。而对于小舞台,为了强调“戏中戏”的特质,用低角度暖黄色光源模拟小剧场舞台的演出光。为了不使外部冷蓝色画面过分呆板,将楼房中的窗户及门洞用暖色灯光投射,营造出夜晚屋内人为活动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舞台右侧方向的罗马柱旁,有一个可发光的小丑状霓虹灯,作为真实生活中的霓虹灯,也许并不会将罗马柱照映得如此明亮,但为了突出小舞台,用一支切割灯将右侧罗马柱单独勾勒,在明确罗马柱造型感的同时,也使得小舞台上的“暖”和台下观众席的“冷”对比更为鲜明。


图5 小舞台造型


2.2

制造布景的幻觉感



即使在真实主义歌剧舞台上,以“再现”为创作原则的舞台造型中,同样也会存在“以假乱真”。比如在平面的布景上,通过各种造型手段营造出立体的舞台视觉效果。而灯光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增强这种幻觉性,通过灯光技术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平面布景具有立体的真实感。


在《乡村骑士》中,舞台后区布满爬山虎的拱门和下场口教堂都是平面式的布景,为了营造视觉上的立体感,采用局部强调的方法,将拱门左侧朝向观众的假立柱单独提亮。为了制造阳光穿过拱门照射在立柱上的感觉,将光斑做了适当角度的切割,看起来更符合生活中的光感。同时,将拱门上的爬山虎用斑驳的光影勾勒,通过明暗强烈对比,使观众产生舞台后区呈现的就是真实墙壁的幻觉。同样,教堂的大门处有两根绘制的平面罗马柱,通过灯光的强调后,使得罗马柱从整体平面的墙面凸显出来。而对于教堂二层的墙壁,这种局部强调的方法,使得墙面看起来拥有一定的厚度,也增强了布景的真实感(图6)。


图6 舞台布景立体感的制造


在《丑角》中,舞台上的三幢主要布景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体积,而后区的画幕则是纯粹的平面。为了将舞台前区景物的立体感延续到后区,使舞台前后部分不至过分脱节,灯光设计选择画幕中原有的几处较亮部分进行强化,使画幕建筑物中不同方向的墙面明暗对比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得几幢房屋的立体感得到增强。


3 真实之外的意象化表达


一切视觉艺术都是模仿,有些作品模仿外部世界,有些作品模仿创作者内心的想象世界。以真实主义为原则进行舞台创作时,在寻求尽可能的情绪氛围渲染时,依然不能忘记舞台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图解或对生活的完美复刻,满足观众基本的审美需求是必要的,但作为舞台视觉艺术,仅反映客观世界是不够的,因为戏剧是通过对生活的模仿而对生活的意义加以探索的方式,它传递的是人的情感。因此,戏剧灯光设计的任务也要强化这一点,即剖析人的心理、阐述人的思想、表达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以及展现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投射。


在《乡村骑士》下半场中,时间来到傍晚,阿尔菲奥已经知道自己的妻子洛拉和图里杜有染,并且决心报复图里杜,此时的舞台气氛是紧张不安的。因此,灯光设计将灯光色调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堂外墙加入大面积的橙红色,使教堂这个原本神圣纯净的建筑仿佛蒙上一层不祥的纱幕。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图里杜被阿尔菲奥刺死在场外,桑图莎后悔不已,跌跌撞撞地扑倒在教堂门口。随着音乐的旋律,教堂处的红色渐渐加深,在亮度提升的同时,范围也逐渐缩小,最后聚集在桑图莎跪倒的那个角落(图7)。此刻染在桑图莎身上的红色光线,既是傍晚阳光留在世间的最后一线,也象征着图里杜胸口的鲜血洒在复活节这一天的教堂和这个妇人的身上。


图7 教堂角落的红色光线


同样,在《丑角》中也有类似的主观性表达。在一幕至二幕之间的幕间曲时,导演进行了一个特殊的处理,此刻场上只剩下戏班的舞台监督佩佩一人,他在舞台上不断地忙碌着,准备晚上即将到来的演出,当他将一切收拾妥当以后,心满意足地环视着整个舞台,随着音乐的变化,佩佩也进入自己的美好幻想之中。为了展现佩佩对舞台的美好遐想,也为了体现这个戏班大管家的身份,灯光设计做了相应的变化。在上一段音乐结束的短暂暗场过后,随着层层旋律的渐进,舞台以蓝色调为主,分别从左侧建筑、后区街道、右侧建筑、小剧场舞台依次亮起,仿佛整个舞台空间都成为佩佩任意挥洒的魔法空间,在他的心目中,自己也成为一个魔术师,即将在晚上带给观众精彩而神奇的演出(图8)。


图8 蓝色调的舞台效果


4 结语


真实主义的理念源自自然主义观念的演变,这种更加强调细节真实的现实主义,体现在戏剧舞台上,就要求创作者能更丰富地“临摹”现实世界,与之相应的,灯光创作也应尽量符合规定情境里真实生活的光线变化。戏剧场面是流动的,灯光变化是多样的。灯光各造型元素产生的多样性变化,并不是单纯技术的炫耀。它们是体现戏剧高度综合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脱离整个演出的内在格局,或脱离舞美风格及演员表演,盲目追求视觉效果的丰富变化,则会使灯光成为光怪陆离的光学现象。“用知觉表现思想,为思想找到它的客观对应物”,也应成为灯光创作者思考的方向之一。

选自《演艺科技》2021年第7期 李赫珂《真实主义歌剧中的灯光表现——以<乡村骑士> <丑角>为例》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学习,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投稿、转载、合作


QQ:329826367(丁女士)

 微信:lixiaokai1224(李女士)

          emmadm806(丁女士)


       杂志社

Tel:010-64097040

        010-64097408

        15901320184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演艺科技传媒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2432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